tag 标签: 同质化竞争

相关博文
  • 热度 17
    2020-11-12 21:19
    7469 次阅读|
    5 个评论
    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上,有两个比较另类的存在,就是OPPO和VIVO,长期被描述为厂妹机的两者已经越过了Low的年代,而市场份额走高的同时,遭遇整个手机行业下滑的趋势,感觉增长乏力,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风光。 大部分企业在主业增长乏力的时候会开始多元化,在中国有个国情就是圈地搞房地产,OV还好,就是没有去搞这个玩意,但是确实不知道怎么干了。 1.再往上就是苹果,三星和华为,资本和研发实力太强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进行饱和攻击,都没有胜算; 2.手机主业既然已经没有太多市场增长,存量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表面式的创新似乎都无法确保目前的行业地位,Oppo开始宣布开始搞芯片,同样同源的VIVO肯定也不会放弃这个战略,究竟是做soc主芯片,还是什么物联网的芯片,hifi芯片都无法明确,就是对于他的战略留了很多的开口,也就是不一定要挑战高通,MTK的位置,但是也没有确定一定不能不搞,实际上就是战略上有点摇摆不定,毕竟搞芯片投入时间很长,产出和收割要等很久,是个烧钱的事情。百度之前陆奇推行ALL IN AI,结果发现烧钱太厉害,李老板又召集人马回归传统搜索广告赛道。华为的海思芯片到目前已经十年左右了,如此雄厚研发底子和实力,才有今天结果,OV的摇摆肯定是难免的,而且每年都要向高通,MTK买芯片。 3.既然手机已经到顶,那就降成本,另外就是多元化吧,离开消费电子-手机最近的赛道是什么,看看死对头华为,小米和苹果就找到了,电视/笔记本/智能穿戴,那就卯足了力量上吧。确实也没有其他合适的行业,去搞汽车电子,新能源,也没有这个基因,所以就回归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你起家的基因是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构筑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门槛,显然没有搞好,钱是挣了不少,就是没有打造成顶级企业的视野和远景,缺乏顶级操盘手,没有像雷军和任正非这样的领头人。 无奈,也许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不是所有企业可以长久的站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很难想象二者可以像当年在线下市场呼风唤雨垄断中端机的时代,容易赚的钱也容易被其他人赚。 或许手机的赛道已经没有太多力量,如何找到新的赛道去成为领头羊才是关键,跟着华为和小米做其他相关,根本是权宜之计,无法成为拯救企业的长久战略。 另外前不久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一个文章,怎么比较哥尔,蓝思,立讯,信维,硕贝德,领益这几个企业谁厉害。 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还是觉得这几个企业各有特长:哥尔擅长声学(当然还有瑞声科技),蓝思擅长玻璃盖板,立讯跟着富士康做连接器起家,信维和硕贝德是手机天线起家,领益是做结构零件。这几家企业现在都是或曾经是苹果供应链的受益者,老板都登上了福布斯的富豪榜,但是仔细从官网去看,大家都围绕了苹果和安卓的手机代工,垂直整合了相关的业务,从结构件,组装,充电,天线,连接器,耳机,充电器,相关业务互相交叉重合。为什么会这样? 1.大家都想为苹果和华为等多做点零组件,毕竟这个还可以赚不少钱,虽然辛苦; 2.各个擅长的板块门槛太低了,无法阻碍新的进入者来抢食;既然你做我的业务,我就做你的业务; 最终的结果是发现你什么都会做,什么都不精通,富士康的代工思维和垂直整合确实带给时代进步,但是在而今的中国制造,并不是大家都要去学这个思维,那中国就只剩下代工了,还要做什么创新? 中国制造擅长控制成本,整合产业链,把LED,智能硬件,电子烟,手机做到全球产能领先,的却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们一直停留在拼成本,搞代工的低端思维,享受人口红利,未来怎么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大湾区乃至整个沿海地区还就是低端产业同质化竞争太激烈,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有限,给未来的中国经济高质量成长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和障碍。 思路决定出路。
  • 热度 27
    2013-4-28 11:39
    2047 次阅读|
    7 个评论
     1,  现在的问题,竞争太激烈,同质化竞争太激烈,导致了大家其实是在为了争取同样的客户而苦苦争斗,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来竞争。 2,  为什么会出现过度竞争呢?因为我们太勤奋而少学习,why?人才的同质化导致了竞争的同质化(传统型SJ) a)         传统型的人太多,勤奋,但是缺乏信念,远见,冒险性,谁说你优秀? b)         战争型:竞争代表的是只有一个赢家;运动型:竞争有多个赢家? c)         成功的意义?打败他人,还是解决了客户的问题? 3,  过度竞争的后果:缺乏持续创新, a)         资金缺乏,利润低 b)         人才缺乏激情,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如何保持自己的地位?政治斗争! 4,  如何离开泥潭?首先重新定义成功:勇于改变,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有激情 5,  三策略: a)         卖给不同的人,服务不同的人 b)         卖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服务 c)         提升自己,上帝没有给我们想要的,是因为我们没有变得更好 6,  离开坏的生意,拥抱好的机会 7,  好的生意:提供让客户一定会给你掏钱的服务,解决尚未被解决的问题。 a)         发现一个问题(抱怨,担心,低效率) b)         找到谁最痛最愿意付钱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找工作的学生家长) c)         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解决了?那他们为什么不买这个产品,渠道的问题? d)         没有解决?找到最好的专家,建立模型 e)         拿着这个模型,设身处地 f)                昨天看Rick Warren的视频,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他在标定人生的三个层次的时候说,人生分为3个层次,1是survive level,生存的层次;2是success level,成功的层次;3是Significant level,有意义的人生。   我想,之所以大家的价值观不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追求的层次不一样。   一个歌手为了糊口唱谄媚的歌曲,是在生存的层次;为了追求成功,唱好的歌曲并成为明星,是在成功的层次,而要是象谷村新司写出《星》,黄沾写出《沧海一声笑》这样的歌曲,则是在追求有意义的层次。   问题是,我们要追求高的层次,并不是一定要从1,2,再到3的。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你从1出发,很多时候决定了你不可能到3的境界。   因为你一上路,你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你未必可以专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一来,其实是限制了你到达最高境界的自由,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最好的自己。   所以巴菲特的搭档芒格说:“我们往往能抓住重大的机会(到达3的层次),是因为我们放过了很多成功的机会(放过追求2的层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