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中美贸易战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2-10-25 15:12
    103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利剑出鞘:破局美国半导体制裁
    2022 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展开频繁的制裁和限制措施: 8 月 9 日《 2022 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正式生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 芯片法案 ” 。 8 月 13 日,美国商务部周五发布最终规定,对设计 GAAFET 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 EDA 软件;金刚石和氧化镓为代表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四项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 8 月 31 日,据外媒报道,芯片厂商 AMD 和英伟达已经相继收到总部通知,要求对中国区客户断供高端 GPU 芯片。 9 月 1 日晚间,英伟达表示,公司获得了美国的出口新批准:针对 H100 芯片,英伟达获得出口、再出口和国内转让的相关授权,用于保障继续研发 H100 芯片;针对 A100 ,新授权允许英伟达在 2023 年 3 月 1 日之前出口美国用户所需的 A100 芯片。 10 月 7 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宣布一系列芯片出口管制措施,未来美国企业除非获得政府许可,否则不得出口先进芯片和相关制造设备至中国大陆;运用美国技术、在他国制造的芯片,也将受此规范。具体包括 1. 将某些先进和高性能计算芯片及含有此类芯片的计算机商品加入《商业管制清单》 ; 2. 对中国超级计算机或半导体开发或生产最终用途的项目增加新的许可证要求 ; 3. 将《出口管理条例》 (EAR) 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某些外国生产的先进计算机产品和外国生产的超级计算机终端用途产品 ; 4. 将需要获得许可证的外国生产项目的范围扩大到《实体清单》上位于中国境内的 28 个现有实体 ; 5. 将某些半导体制造设备和相关项目添加到 CCL; 6. 增加新的许可证要求,对是在中国制造符合规定的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制造 “ 设施 ” 的项目。中国实体拥有的设施将面临 “ 拒绝许可推定 ” ,而跨国公司拥有的设施将依具体情况决定。 美国政府制裁中国半导体科技目的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限制中国高端半导体发展,降低中国半导体全行业的竞争力,以此减少对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限制 14nm 以下制程的高端芯片发展。如果制裁延续 5 年的时间,中国的半导体制造如果一直停留子 14nm,5 年后,中国的半导体制造将 完全远离世界的半导体行业。而由此关联的半导体设计,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都会全面落后于世界,而美国主导的半导体产业链将完全可以忽视中国的半导体竞争存在。 2. 通过限制计算芯片的发展,比如高端 GPU ,以此限制中国在 AI, 云计算,大数据,自动驾驶相关的下游科技行业发展,以打击中国在整体 TMT 行业的竞争能力。如果制裁延续 5 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阿里,腾讯,华为,天翼,百度云全面落后 AWS,GCP ,微软和 IBM ; AI 领域的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基本上对美国的 AI 毫无威胁;自动驾驶领域的地平线,整车的蔚来,比亚迪,百度 apollo, 小鹏等等完全失去了跟 Tesla 竞争的关键窗口期。几乎 TMT 领域的绝大部分朝阳产业,完全失去发展的自主权。 3. 通过限制半导体发展,以延缓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降低中国军力崛起对美国全球利益挑战的压力。虽然军工领域的芯片是跟先进制程关联不大,但是应用于军工通信,军工网络的高端芯片,比如 FPGA , DSP , CPU 和网络芯片其实对于制造工艺还是有一定依赖的。 28nm 和 14nm 确实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军工装备芯片,但是在顶级的产品 领域依旧有一定的依赖,比如在航天领域使用到的大容量的宇航级 FPGA ,目前国内无法替代,至少是性能上差别很大。美国通过时间差可以拉开同中国军方的装备领先优势。 4. 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在半导体制裁,在更多的中美国家利益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以换取更多的利益。美国寄望美国在金融,能源和外交领域可以交换更多的利益和代价。比如在乌克兰问题,中东问题,非洲问题,南海问题甚至台湾问题。 综上所述,从整体的中美国家竞争关系来思考,美国政府可打出的牌已经不多,而半导体科技制裁是美国政府手里为数不多的好牌之一。而其他牌面比如金融牌,能源牌,大宗商品,贸易关税牌等,中国政府可以在全球各个区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采用不同政策手段化解美国政府各种招数。前不久美国还废除了特朗普时期的关税禁令,以降低中国商品的缺失而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可见中国政府应对美国关税制裁对策是行之有效的。 既然美国政府的制裁是有所诉求,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美国的制裁霸道行为。 一、 在国家利益层面上,比如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比如外交斡旋,反向经济制裁,反向断供。在世界区域的地缘政治上,比如在中东能源问题,比如在乌克兰问题,比如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在美国国内经济的通胀问题 ,经济衰退问题等。美国虽然是超级大国,但是美国完全达不到“万事不求人”的地步。美国政府在全球很多关键的事务上,依赖 G7 和欧日是无法解决的,美国人依然有概率向中国求助,而我国可以依据国家利益诉求来获取的有利的要求,达到获取先进技术的目的。 同时,在半导体的制裁问题上,美国需要依靠荷兰、日本、韩国,欧洲和中国台湾来完成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合围”,中国同样可以采取外交和贸易上的“合纵连横”,因地制宜,分化瓦解其利益同盟,为中国的半导体发展谋取一席有利之地。韩国、荷兰和日本、欧洲有大量的既得利益在中国市场,得与失肯定是他们需要去权衡的,而美国利益无法绝对意义上的替代其盟友和协从国的利益。未来就需要看外交专家、贸易专家们可以如何去找到突破口,达成国家利益诉求。 国家层面博弈的过程肯定是十分激烈的,政府可以从何种程度上为整个科技产业谋求 到多大的福利,很难一概而论,美国半导体和美国企业内部如果率先扛不住,就会 可能内部瓦解了。美国两党政治和换届其实也是利益博弈的良好时机,美国的对外 政策的变化和调整,都是可以重新参考审视,藉以获取我国的国家利益。 二、在国内区域、部门的政府协作机制上,需要更紧密,更有效的长效机制。在中央层面, 科技部,中科院,工信部,商务部,教育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财政部,大基金,各省区都可能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工作委员会来统一协调资源:包括资金,理论,技术,人才等,确保政府的资源可以有效的统筹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三、在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上,需要理论、技术在科研机构到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和紧密,下游应用企业可以协同上游的供应企业,包括上游的理论技术提供机构联动。比如华为海思可以牵头,联动中芯国际、沪硅产业、华大九天、中微半导体等 EDA 、设备、材料等强关联企业,包括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等。当然,需要动员如此多跨部门的资源,肯定需要更高层面的政策和文件。单独靠企业,单独靠政府都是无法完成的。 四、同时,半导体产业链突破可以参考“两弹一星”的方式,“核高基专项”分配到具体的科研院所、央企研究院、民营企业研究院甚至外企研究机构,但是半导体的专项技术需要同企业技术专家形成联合研究机制,考虑到商业化的可行性、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等因素,避免各自闭门造车,导致链条无法打通。比如,中央科研机构可以研发出一种新的封装材料,可以有效的提升 chiplet 的可靠性和精度,但是如何批量的应用在晶圆后端封测,需要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去做长效的验证测试,而芯片成品需要大量的应用到浪潮,联想和华为的系统设备,都是需要上下游链条做出统一一致行动。而非各自为政,论文发表了就没下文,这不符合当下的国家利益需要。 五、中国的教育机构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国产替代的 工程师队伍,也要向所有的高等教育入学人员培养国产化意识,大学可以双线教学,既培养学习欧美的技术,比如 intel,nv , Ansys 等巨头在中国的实验室和优惠,大学也培育中国国内产品的实验室的人才,比如龙芯,飞腾,鲲鹏,麒麟,华大等等。 中国国内企业需要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国产替代意识和国产替代机制,逐步的降低产品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的依赖。在结合现有的信创政策下,中国企业可以在传统的欧美产品里面大量的实践国产半导体器件,逐步的形成更广范围的可靠供应链。 六、在非半导体领域等高精尖科学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的技术,比如高压电网远距离传输、新能源、高铁、农业、造船、钢铁、航天等等,在更广阔的领域形成对美科技的局部优 势,通过领先交换领先,达到技破除制裁的目的。 七、针对中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偏小,研发和竞争能力偏弱的局面,必要的时候,由政府依据产业链的特点,打造 3-5 家巨型的半导体集团企业,尤其是美国已经重拳出击的领域, 比如高性能计算、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重组不重组都被制裁,抱团取暖,团结出击并进行有效的技术攻坚和突破。在高端芯片 CPU/GPU/FPGA/SOC 形成跨国的巨型企业,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和材料领域也培育巨型的集团型企业。 当然,半导体的问题肯定等不到中国在物理、化学、数学培育出 N 个诺贝尔奖,我国肯定需要在有效的时间窗口期,形成自己特定半导体产业能力,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这个过程将是较为漫长而艰辛的,不是某些人大口号呼喊脱钩,全面拒绝美国技术和去美化就可以解决的,而这种武断一刀切的山炮肯定会断送中国发展的大好机会。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从来不是闭门造车和固步自封,而是海纳百川,稳步前行。美国的技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范围补充到中国的高科技是短期会存在的,中长期来看,如果确保整体自主可控的情况下,安全前提下使用国外技术肯定是存在的,不建议搞一刀切和积进的非此即彼的判断。 以上只是个人粗浅判断,个别读者认为我等对美国技术抱有幻想,主张全面的去美化,不遗余力的拒绝美国科学和技术,我持保留意见,最后借用任总在华为心声社区的 2020 的发言来引导大家思考: 《星光不问赶路人》 - 任总在电邮中表示:我们的能力很不符合现实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活下来。另外,任正非强调:我不赞成片面地提自主创新 .... 在前沿领域的引领性尖端技术上,是没有被人验证的领域,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没有全球共同的努力是不行的 .... 我们并不以此灰心,我们也不会怨恨,美国仍然是世界的科技灯塔,我们仍然要一切向先进的人学习。
  • 热度 11
    2022-9-3 11:45
    4832 次阅读|
    12 个评论
    供应链安全不是闭关锁国,也不是去美化。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供应链安全越来越多的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对供应链安全的直觉就是“独立自主”“去美化”“国产化”“内循环”,显然是十分不成熟也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安全包含的因素有很多:合适的成本、合适的数量、合适的时间甚至合适的地点,关键要素是合适的成本和合适的数量。首先我们先回顾最近比较热门的中美贸易的冲突事件。 1.据CNBC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晚,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称“芯片法案”),芯片法案正式成法生效。 1.1该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并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补贴的公司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 1.2据彭博社此前报道称,美国正在收紧对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已经禁止未经许可向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出售大多数可以制造14nm或更先进制程的芯片的设备。该消息也得到了美国两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泛林集团和科磊的证实。 2.8月13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周五发布最终规定,对设计GAAFET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EDA软件;金刚石和氧化镓为代表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燃气涡轮发动机使用的压力增益燃烧(PGC)等四项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 3.8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芯片厂商AMD和英伟达已经相继收到总部通知,要求对中国区客户断供高端GPU芯片。9月1日晚间,英伟达表示,公司获得了美国的出口新批准:针对H100芯片,英伟达获得了出口、再出口和国内转让的相关授权,用于保障继续研发H100芯片;针对A100,新授权允许英伟达在2023年3月1日之前出口美国用户所需要的A100芯片。 三大半导体技术(半导体设备、EDA和高端AI芯片)封锁措施依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先后展开,同时也附加了先进半导体制造工艺投资的限制措施,可以相对清晰的去解读美国政府战略意图: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途径,遏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路径。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美国政府的目标不是绝对的消灭中国的科技产业,也不是采取全面的竞争对抗措施来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毕竟美国为此会付出更严重的损失,是得不偿失的举措。我记得在一个很大的开放论坛上,有一位专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以前美国经济总量是100,我们是10,美国打压你可以损失5-10,中国损失5-10就是灾难性的;现在美国经济总量是100,我们是70,美国不敢损失50-70来对中国来进行贸易制裁。很显然,美国政府承担不了跟中国撕破脸对抗的结局,即使我国对台海用兵,美国也不太可能全面对抗,参考俄乌战争的制裁措施就可以分析出相关条例,当然中美开战那就是极少概率的极端事件,普通的供应链安全措施无法保障企业的运作。 在对中美竞争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回头去看供应链安全的几个要素。 1. 合适的成本 以NV A100,H100为例,当前已经是价格昂贵,如果美国采取license制度以后,价格会更加的昂贵,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字节中科院家里再有矿,也经不起大规模和长时间的成本消耗。我们可以看到黑市上禁运的高端FPGA都是几万,几十万的价格,完全背离了市场和商业逻辑。既然采购成本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只有打破成本的风险。 第一,国产替代,虽然当下中国GPU厂商很多,技术水平确实存在局限性,生态和可用性存在诸多的问题,只有生态系统打通后,才能实现大范围的替代。当然加速卡如果可以替代,中国的GPU厂商肯定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EDA设计和GPU制造工艺限制,美国政府给出的组合制裁措施。无论是景嘉微、GPU新势力都在国内无法制造GPU芯片的,先进制程都在台积电和三星手里。 第二,技术攻关,政府需要集中优势的科研资源,在现有的EDA,芯片制造,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集中突破,为长远的供应安全提供底层的技术支撑。当然,美国企业正常销售给中国的中低端芯片,成本可控,中国企业也可以正常采购,我们可以选择美国,也可以选择中国,也可以选择日本产品。 2.合适的数量 美国商务部采取license的制度的限制措施,其中隐含了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销售的数量限制。包括之前的高端数控机床,FPGA等等,中国企业可以申请,美国政府相关机构会依据企业的情况进行审批,如果涉军或者之前列入美国制裁的企业就别想了,而常规的商业企业如果需要大规模的获得采购,估计需要付出美国政府游说的费用,而使用数量肯定是不是正常商业交易和供应链策略那样简单便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能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到足够数量的供应资源,供应链也是不安全可控的,只是面临的问题不是有无问题,而是数量多少的问题。针对类似风险,政府和企业所需要采取的措施肯定是不一样的。企业可以中国替代产品优先,美国产品其次;政府还是需要组织科研力量去攻关技术,当然优先级可能靠后。 3.合适的时间 购买过大容量的FPGA的人都知道,如果需要购买,企业需要通过代理商或者原厂去申请授权证书,而申请证书的难度和时间是不受企业和供应商控制,特别是高端的产品,时间更加难评估。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果你获取供应的时间无法有效的掌控和规避供应风险,供应链安全也是无从谈起。这里应对和解决措施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产品 特点,市场特点,开发周期等等来去应对风险。 当然,供应链安全远远不止上面说的那样简单,也没有绝对的安全和不安全,有特殊目的获取,包括黑市、走私,海外注册中间人公司,跨国海外购买合作购买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常规商业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无法进行深度论述。 综上所述,供应链安全不是毫无原则喊口号的“全面国产替代”,也是不是民粹主义式的“去美化”,更不是“闭关锁国”式的“独立自主”,中国没有办法完全脱钩美国,美国更没有办法脱钩中国,一刀切式的嘴炮英雄无法解决中国供应链的安全,更加无法确保中国继续稳定的“和平崛起”。
  • 热度 12
    2022-8-6 16:36
    4844 次阅读|
    7 个评论
    台积电的“左右为难”
    佩洛西访问中国台湾,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危机,而在半导体圈,不少人也趁机“煽风点火”,知名的公众号头版也秀出 “台积电才是佩洛西的主要目标”文章。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国家利益”远远不止“半导体”,主要包括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其关键是 国家生存问题。 台积电的“晶圆制造”不过是半导体领域一个部分而已,就以中国核心高端制造领域就包括高端机床、工业机器人、分析仪器、 汽车电控系统、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晶圆制造等众多领域,台积电不过其中领域一小部分。 台积电其不过是中国台湾内部内符合刺激中美竞争对抗 升级的极具意义的一个“符号“,说难听点就是”棋子“,”造访台积电“ 不过是障眼法的 ”手段“或者”过程“,以美国精英阶层和利益集团认可的”芯片法案“为借口,更有利于其在美国统治阶层谋取到更 大的支持,以最终获得更大国内利益。 同样,其所标榜的”民主斗士“不过是更加虚伪的”幌子“。 本文不再去评述网络其他观点,重点来思考台积电是”身不由己“还是”逼不得已“。 2019年11月2日,台积电 创办人张忠谋出席一年一度运动会时表示,这两年世界局势变化相当多,已不是安民之世,台积电更 成为全球地缘策略家的必争之地,公司立场究竟该如何自处? 如今在半导体领域,很多人都将其广泛流传,尤其是中美贸易战的关键阶段,台积电作为中国台湾半导体的龙头象征,屡屡成为 美国政府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手段:华为海思,飞腾都在芯片制造环节饱受”卡脖子“之痛。 1.从企业身份角度来思考: 如果台积电是一个韩国企业或者日本企业,其身份所处的环境就不会如此的特殊和敏感。 我国处理起来也干脆很多,比如韩国乐天嚣张配合萨德系统部署,立马可以教训他好好做事; 韩国三星,东芝,SONY哪个敢触碰我国主权的核心利益,立刻让他痛苦不堪。 台积电是我国领土的企业,其所作所为我们是按照国内企业来教训,但是我国政府更多以保护为主。 当然美国政府利用美国法律利用中国台湾的企业台积电约束中国大陆的华为海思和飞腾信息, 是一件非常无耻的霸权主义行为,问题根源是美国的霸权主义。 2.从技术和供应链的角度来思考: 台积电的关键制造设备依赖于美国的技术的设备,比如应用材料、泛林集团; 还有来自美国盟友的东京电子和荷兰ASML; 台积电SEE NO,同样可能会被美国”一招致命“,更何况台湾民进党政府敢跟美国老板叫”冤屈“吗? 可以像我国政府给予华为那样巨大的外交和经济支持吗?肯定没有办法反制,只能认怂。 3.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思考: 台积电是中国台湾上市的晶圆代工大型企业,其股东有中国台湾政府基金,有美国和欧洲一些大型财团,同时也有部分 的大型芯片设计企业客户持股。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台积电的管理层是不受当前的股东的左右,掌控着企业的经营权。 如果管理层,比如刘德音甚至退休的张忠谋,肯定是要为整个企业谋利益,为员工和股东谋利益的。 首先,其主要的客户是来自于美国和欧洲,中国的客户自从海思被制裁后已经降低到10%,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 其肯定是会向客户低头的情况多,其响应美国政府投资美国可以理解为迫于政治压力,也可以合理的理解是响应客户需求, 我国很多企业在美国也有投资建厂,不能因为此事苛责其是舔狗行为。 其次,台积电的总部是在台湾岛内,民进党多重势力肯定是对其严加看管,作为商界人士,其内部高层站队或者跟随 民进党当局,可以获取到政策支持,但是触犯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政治红线是不可能被原谅的,如何定性是我国的高层 智囊来判断,从原则上来讲,我国也不会故意去冤枉和打压一个位于中国台湾的依法经营的高科技的龙头企业。 最后,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有没有可能通过卧薪尝胆,取得巨大的飞跃,在芯片设计领域缩小同 美国龙头的差距,并通过巨大的市场,弯道并行;在芯片制造领域,缩小了同台积电的差距在3年之内,完全满足中国 国内设计企业的制造需求,并可以满足部分欧美客户需求。台积电存在的政治意义是不是小了很多呢? 4.最后,我们从全球的半导体产业的全局来思考。 首先,美国政府半胁迫的诱导台积电到美国建厂,其目的是保护美国半导体的供应链安全,但是过程里面导致 台积电运营成本上升,不清楚是降低其同INTEL的竞争力,还是没有考虑到。 其次, 7月28日,美国会众议院以243票赞成、187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价值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 该法案下一步将交由总统拜登签字正式立法。该法案很有可能逼迫台积电去选边站,禁止在中国投资高端制程。其目标 是削弱中国半导体高端制造的竞争力,同时也让美国保持领先的优势。至于台积电嘴巴上说的10%的客户不在乎, 主要可能会流向中芯国际为主的代工企业,先进制程更可能便宜三星电子。Intel 是否可以自我革命,赶上台积电的制造 水准?INTEL 实在不行,三星能不能努力一下,成为制约台积电市场独大的手段呢?我认为肯定是有这个考量的。 最后,三星和INTEL 都烂泥扶不上强,台积电每年生产的芯片都是在美国本土,完全屈服于美国政府的管制之下。而且 每年向美国政府缴纳大量的税收,同时也可以监管你向中国,俄罗斯甚至欧洲日本生产出口芯片。在其眼皮底下,可以更 好的管制安全风险。毕竟美国这些年都觉得中国制造已经草木皆兵了。 从本质上来总结一下: 台积电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领先企业,其身处中美对抗的漩涡中心,就注定了其无法”独善其身“。 但是身份特殊不能成为背弃国家利益和民族情感的借口和保护伞,必须要在关键事件和立场上, 摆正自己的立场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成为美国人手中的”跳梁小丑“ 作为中国人,我希望台积电可以优先考虑国家利益和民族情感,多做出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利的行为。 而作为舵手的张教父和刘董事长,需要更多的大智慧,为中国和全球的半导体事业做出贡献。
  • 热度 16
    2020-3-1 23:30
    1765 次阅读|
    0 个评论
    【看趋势展未来】中美贸易战:2千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供应链及专业人士职业发展影响
    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推动了中国制造商和美国客户重新思考两大经济体间的供应链关系。 特朗普政府已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工业产品征收25%的关税,并继续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目前,为了减轻美国消费者的压力,大多数消费品已被从关税清单上删除。但制造业和零售业高管们担心,受影响的产品范围可能会扩大。 供应链逐步从中国转移 虽然,工厂主对于工资上涨、原材料上涨等方面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不确定规模的贸易战成了他们面临的一项特殊挑战。香港青年工业家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女士表示:“这是制造业考虑如何分散风险,是否升级产品,增加价值或扩大生产到其他地区的时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但过去十年,一些工厂主开始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国,柬埔寨和越南,因为那里人力的工资更低,依靠这些对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风险。 工厂主和美国买家表示,贸易战将加剧这种转变 当一个手提包产品被列入拟议的2000亿美元的关税清单时,美国高管们会急于寻找中国境外的替代生产基地。 三年前,美国企业家史蒂夫·马登开始将部分手袋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柬埔寨,他介绍:“除了考虑价格因素之外,他还计划明年将柬埔寨产量翻一番,达到其总产量的30%左右。” Flex首席执行官Michael McNamara认为,公司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需要时间。他表示:“长期来看,很多客户会要求更多地区的制造来缩减供应链开支,并降低关税影响的风险。” 但除非公司与工厂,供应商和政府存在关系,否则,这些企业家转移生产产地是很难实现的。 利丰首席执行官Spencer Fung表示,虽然“很多人都迫切想要搬离中国”,但包括沃尔玛和科尔在内的美国零售商从世界各地的工厂采购货物,它可能还需要一两年来稳定新国家的生产。 近年来,越南一直是许多公司制造战略的核心,它吸引了三星,大金,日本空调集团和Techtronic等公司的投资。一些为欧美国时装品牌供货的服装制造商也已从中国转移到越南。 在美国销售中国制造LED照明设备的Capstone高管拉里·斯洛林表示:“将机器搬到一个新国家,要比复制电子行业所需的复杂供应商网络容易得多。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对冲方式,但这并不容易,你可以想想一下,制造电子产品的所有组件都来自中国。” 中国制造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中美关税和其他关系方向的不确定性令制造商感到不安,但有部分公司的高管表示,中国可能会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 去年中国服装出口仍然占全球的35%,而孟加拉国只占6.5%,越南为5.9%,柬埔寨为1.6%。据世界贸易组织称,在办公室和电信设备方面,中国同样处于类似的主导地位。 企业家冯先生表示,希望中国工厂能够通过寻找提高竞争力的方法来应对贸易战,而不是面对压力不做改变,从自动化到开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他认为中国的工厂老板不会任由生意关门,他们会削尖脑袋去想办法。中国制造的产能绝不可能急剧下降。 零售商的利润可能受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施之后,受影响可能是销售相关产品的美国进口商。但这种影响可能会在供应链中蔓延,从一端的消费者扩展到另一端的中国工厂。 S&P Global的Panjiva表示,近200家美国公司在最近的财报中提到关税,其中47%表示会提高消费者的价格。例如,Steve Madden首席执行官Edward Rosenfeld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数据背后的数据”表明零售价格需要上涨约3.5%才能抵消10%的关税。 但分析师表示,无论如何零售商不可能将所有成本都转嫁给消费者。除了一些高端品牌外,许多销售普通产品的零售商都不敢大幅提价。他们必须寻找别的方法来对冲关税压力。 因此,零售商的利润率可能受到影响。而大幅涨价则会严重损害美国消费市场,从而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在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之下,包括零售商,进口商和制造商在内的每个贸易参与者都需要筹码。 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 普华永道认为中美两国的这一系列举动有可能造成以下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GDP增长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下降最多达0.5%,但不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震动; 贸易摩擦除了给人民币汇率贬值造成很大的压力,也加速了股票下跌的程度。 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影响了消费者购买行为,使各方更加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 “中兴事件” 告诫企业需要自查并加强合规能力。以往依赖于美国市场的企业要提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业务能力以分散市场风险; 中长期看来,严重依赖于美国进口核心技术的企业需要考虑其他替代性解决方案,同时提升其自身研发能力。 给众多企业包括中资和外资企业,特别是业务涉及较多中美进出口的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食品和饮料、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金属、机械、家具、汽车、农业等行业企业; 贸易战对采购物流供应链专业人员职业生涯的影响 凯利达资深顾问陈老师认为:本轮贸易战看持续时间的长短,至少对采购物流供应链专业人员职业生涯带来如下影响: 贸易战加速了中低端制造业从中国向南亚、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的转移,这些行业从事供应链相关工作的人员如果不能快速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如:从业领域由制造业向商贸行业、低端向高端制造业等)或者跟随制造业转移的步伐,与公司一起举家移居上述低成本国家(这个其实关系很多要素,成行的几率不高),这部分人员的就业率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贸易战加速了国内制造业的更新换代、落后产能淘汰、做大与做强的过程; 1. 中国制造业只有两条路:做大与做强;做大可能意味着你不一定掌握非常核心与前沿的技术,但你在效率提升、降本增效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与方法,并不断进行自动化与AI(人工智能)的提升与改造,以便创造更多的规模效应,获得更好的订单与成本节省的机会,从而可以保持原有的利润率,在量上取得绝对优势! 如:刚刚在A股上市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票名称:工业富联)就是走的这条路!在这个领域,采购物流供应链专业人员应该更加得心应手一些,因为降本增效一直是咱们采购供应链从业人员不变的永恒主题,在此基础上为公司贡献更多的创新创意与提升效率与效益的做法,从供应链的高度与角度参与降本增效,实现自身与采购职能价值与职业发展机会! 2.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工业2.0-3.0阶段( 注:1 ),其相应的采购管理水平也处在采购2.0-3.0之间( 注:2 ),目前很多行业的发展已经快速向多品种、少批量时代过度,客户需要的是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相比于量产版,定制版与限量版更受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客户需求的转变必定也带来采购管理重点的转变,原来采购与供应商谈的更多的是准时交付、成本最优、质量保证,在大批量时代的供应商必须也能够满足这样的采购需求;采购4.0时代将是以可靠性、速度与响应性、用户体验与服务优先,不能满足这样需求的企业将进一步被淘汰;这种变革的第一枪将首先在IT行业、消费电子行业中打响,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小众化多需求、快速变化的企业将无法再做强,如果回去也不能在批量化中做大的话,将很快埋入红尘,无人问津!同样的处于这个阶段时代背景下的采购专业人员,需要对供应市场与终端(客户与成品)竞争市场的技术、趋势与变化非常敏感,能够快速跟进新项目的创新、研发、更新与迭代的过程,熟悉并了解主要的供应市场与供应商,了解企业自身与主要供应商在各自行业内的核心竞争优势,明白作为采购职能应该如何在创新、搜寻更具优势的供应商以及供应商新技术开发与引用上支持公司在快速变化环境下提升竞争力的要求,无疑处于这一位置的采购专业人员对其商务技能、技术技能与管理技能挑战是很大的,如:华为手机及其智能终端(电子手表、运动头盔等)、大疆创新的采购人员,目前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 随着制造业转移的加速,中国服务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50%,像北上深广这些城市,已经逼近GDP的7成至8成多的比例,将来采购从事的行业重心已经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商贸及服务业为止,尤其目前电商领域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使得从事商贸行业采购专业人员所要求的技能发生一定的转变;在商贸与服务业中,采购专业人员应该转变原来的角色由以“购”为主成为以“销”为主,采购需要关注采购物品与服务的性价比、品质与交付等要素以外,采购人员应该以销售人员的视角关注产品的适销情况,最新以及不断变化的流行趋势,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及地域差异等要素对产品销售情况的影响,因此对这一领域的采购人员将来在商务技能的要求更高了,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反而弱化了; 随着贸易战的深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专长,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未必会成为所有企业的管理重心,外包将成为流行趋势;采购供应链外包与其他职能外包有一定的不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价值链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元素,企业做出外包决策的最后决定将会非常谨慎,但如果决定一旦做出,特别是外包商表现出巨大的成本节省与创新能力(含流程创新、供应商合作创新、供应链创新等等的不同的绩效与表现等方面的卓越运营优势)等方面的各种价值时,企业将会坚定不移地继续供应链外包之路!采购供应链外包有不同的模式,简单的产品或工艺外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外包的要求,所有流程的外包(如物流整个部门或HR与财务部门整个部门的外包)也不会成为主流,将来的外包模式是将一个流程或者部门按工作与产生绩效的重要性进行切分,如在采购流程中将寻源流程保留,而将购置流程外包;或者将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划分,外包间接采购中的MRO(设备维护、保养、维修操作中的设备、备件与服务采购及辅料与杂项采购等)部分,这样的外包模式称为BPO (业务流程外包),由于将来人工成本的上升,客户企业将更趋向于这种BPO模式,以获得成本节省、流程优化、人员管理费用降低、电子采购过程加速及采购专业化等竞争优势;有不少的跨国巨头已经在这样的BPO领域中崭露头角,如:原通用电气GE旗下的Genpact(简柏特)、IBM、埃森哲等;这样的BPO组织也是将来采购供应链专业人员从业的一个重点,他们可以在采购人员专业化、采购流程电子化、采购与供应链创新及智能化、采购业务咨询与分包服务、采购供应链绩效改进等方面发挥自己的采购管理专长,同时也为客户提升区别于自身从事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贸易战不可避免,制造业从中国东部沿海转移至西部及亚洲南部与东南亚地区是大势所趋,贸易战的持续升温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将来能够在东部地区存活下来的企业都不是简单的企业(当然能够“Survive”下来的采购供应链专业人员也将成为不可替代的专才与专家!),在供应定位模型里面容易管理的杠杠与常规品类供应商将越来越少,活下来的企业在自己专注的专长领域保留并不断夯实自己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成为采购需要管理供应商的主流企业;将来的采购不再是“爷”的角色,就像现在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家里帮忙既要服侍孙辈(家里只有一、两个这样的小宝贝-瓶颈角色),还要服侍儿女辈(工作太忙了,自己都管不好-关键角色),时代的变化导致角色的变化与管理重点的迁移,任何人、任何企业都无法逆趋势而行!唯有武装好自己,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以不变应万变,迎接新时期、新趋势的挑战! 最后,祝各位朋友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陈亮 MCIPS、凯利达资深顾问 作于2018年9月24日中秋13:30 注1: 工业1.0是18下半世纪--19世纪蒸汽机推动机械制造时代; 工业2.0是19世纪--20世纪初电力生产时代; 工业 3.0是20世纪--70年代电子与信息技术时代; 工业 4.0是实体与网络相结合时代.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