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诺基亚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3
    2024-9-30 21:01
    551 次阅读|
    0 个评论
    【拆解】诺基亚105,不仅仅是一部老人机
    该机的尺寸为107 x 44.8 x 14.3 mm,重量为70克,可更换电池的。 诺基亚强悍的做工保证了整款手机的牢固程度,你完全不用担心手机摔了或者是其他一般的物理伤害。 其中Nokia 105作为1280的继任者除了秉承诺基亚优良做工之外,丰富的配色,FM收音机功能,防尘防水键盘还有35天的超长待机(12.5小时连续通话)都是该机的亮点,而且重点是这款手机售价很亲民的。 网上还可以找到当时买这款手机的电子发票呢, 下面就通过拆解这款手机,进行详细的介绍。 为啥要拆解这个手机呢,看这个充电尾口已经坏了,打算网上买个配件,修复一下这个充电尾口呢。 拆去上面的外壳,PCB上面的布局如下,该机的正面采用了1.45英寸分辨率为128 x 128的TFT LCD显示屏,屏幕长宽都为26mm。 拆去上面的外壳,PCB下面的布局如下,规格方面上,提供了384KB的RAM和8MB的ROM空间,内置FM收音机,支持双频段EGSM 900/1800,不支持NFC,蓝牙,和WiFi。 看一看,PCB的上面都有什么元器件,如下, 显示屏通过卡扣固定在PCB板上,并有软排线连接到PCB板上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显示。 键盘方面也设计的非常简洁,4向导航按钮,数字按钮加上接听挂机几个按钮基本上没有其他多余的按钮,防水防尘键盘也能够在日常使用中保持很好的耐用性。 然后看一看PCB板背面都有什么元器件,如下。 上面该是MIC芯片,电池接口,射频芯片,天线接口等。 下面是喇叭接口,耳机接口,充电尾口,如下。 喇叭通过两个弹簧式的电极压接到PCB板上的,如下。 喇叭是手机的扬声器,手机声音通过喇叭传输到耳朵里面。 LED灯,位于耳机接口和充电尾口之间,都老化了,线路都有被腐蚀氧化了,用手一触碰,就很容易的掉了下来。 在电池方面采用了一款型号为BL-5CB容量为800mAh的电池,能够在2G网络上待机842小时,最长2G通话时间为12.5小时。 看一看,诺基亚整机的类工作原理图,如下。 更换手机上的充电尾口,上图。 网上淘的充电尾口,对了一下封装,还是一致的,准备拆卸旧的。 用高温胶带,把充电尾口周围的元件进行隔离,防止用热风枪吹走附近的其他元件。 旧充电尾口的焊盘要边涂抹焊锡膏,边用热风枪吹着加热,边加热边添加焊锡膏,这样容易拆下来了,不损伤焊盘的。 试了两个了,用热风枪吹上去都失败了,里面的塑料都融化了,改用烙铁焊接,没有吸锡带可以用多芯的铜导线,吸走多余的焊锡。 拿万用表量了各个引脚的导通情况,没有短路,说明都没有问题, 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找一根合适的充电线,连接到新焊接上的充电尾口,发现有些多余的焊锡堵在边上,导致充电线插不进去。 用多股芯的铜线,烙铁加热铜线来吸走多余的焊锡,处理到充电线可以插进入充电尾口里,运气还好屏幕出现了电池充电的标识。 之前所有的付出还是值当的,毕竟有了好的结果,诺基亚105终于修复好了,这可是5年前的手机呢,更喜欢他扛造的个性。
  • 热度 51
    2020-5-23 14:25
    8946 次阅读|
    2 个评论
    为什么Android Go在中国发展不了?体验“真”入门机型NOKIA 1.3
    我觉得中国用户的手机偏好,是被国产手机厂商养刁的,比如对千元机、百元机的配置基本要求,都十分不凡。如今的国产千元机配置,恨不得能够得着旗舰,这好像也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情况。 这就带来一个十分诡异的事情:高通骁龙的产品线划分,本质上对中国用户是失效的。比如对中国用户而言,骁龙 400 系列、200 系列好像是不存在的;最低配的手机都至少得用上骁龙 600 系列——这在高通原本的定位中,起码也是次旗舰。 这一点其实基本决定了 Android Go 这样的系统,完全不可能在中国市场有什么发展余地:因为这个系统,或者说这个生态面向的是低端入门机型。我国似乎很大程度上是彻底消灭了“真”低端入门智能手机的。真正的入门,不应该是功能机吗? 谷歌 2018 年的 I/O 开发者大会有专门的篇章去谈 Android Go:2017 年,从智能手机的 RAM 来看,全球范围内出货的设备中,约有 25% 仅有 1GB RAM 甚至更少 。按照 Android 设备年度出货量来看,也就是当年 3 个亿的 Android 移动设备 RAM ≤ 1GB。说起来中国国内在售的主流智能手机还有 1GB RAM 的配置吗? 不过实际上,真正让 Android Go 系统无法在中国生根的原因,并不在系统本身。因为所谓的 Android 系统 Go 版,它在操作系统层面和普通版的 Android 好像并没有太多本质性的差别。起码我没有从谷歌的官方介绍中,看出 Android 10 Go edition 与普通 Android 10 有什么大差别,充其量就是去掉了一些 feature,并对资源调用做了更多限制。 Android Go 的本质,用媒体们特别流行的话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我觉得一般的消费用户其实并不能真正领会,什么东西称得上是个生态。因为在消费用户眼里,生态不就是有一个操作系统,以及一个应用商店吗?应用商店的应用很多,那就是生态很好;应用很少,那就是生态很差。这似乎是个比较暴力的归纳,对开发者而言,应用商店中应用数量的多少,关乎的问题其实非常多样。 恰好前不久收到一台诺基亚 NOKIA 1.3,这是一台采用高通 215 芯片(1.3GHz 四核 Cortex-A53,28nm 工艺,Adreno 308,带骁龙 X5 LTE modem),1GB RAM,16GB eMMC 存储,720p 分辨率 5.7'' 屏幕,可换电池的手机。比较重要的是,它搭载的是 Android 10(Go edition)操作系统。我觉得正好借此机会,来谈谈 Android Go 究竟为什么是个“生态”?以及“生态”就手机这个层面来说,究竟是什么东西?当然了我们只谈手机中更偏应用端的软件生态,不涉及更多扩展,或者上游的软硬件生态。(毕竟我以前一直觉得,说生态,就是骗子) 有关高通 215 与 1GB RAM 开篇还是有必要提一提高通 215 的,注意在命名上是高通 215,而不是骁龙 215(猜测是高通觉得,这种配置不能算是条龙...)。高通 2 系列起码也是用的 64 位 CPU,而且支持双摄。具体到骁龙 215,CPU 配置的是四核 Arm Cortex-A53 核心,最高频率 1.3GHz。 Cortex-A53 在手机用户眼里,应该称作“效率核心”或者“低功耗核心”。现在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的 MCU 上面其实用的还比较多。在 Arm 的定位中,Cortex-A53 是 Arm 的首款 Armv8-A 架构处理器,的确在 64 位数据处理上面向的是“效率”。这种小核心全然为顺序管线,另外 A53 总算也是超标量结构,前端双发射。 Adreno 308 GPU 稍稍提一下,从 NoteBookCheck 的说法来看,这颗 GPU 应该包含 24 个 ALU(作为对比,骁龙 855 的 Adreno 650 的 ALU 数量应该有 384 个 );它的同系列参照对象应该是 2013 年的 Adreno 330(骁龙 800/801 时期的一颗 GPU,与苹果 A7 图形性能类似),不过 Adreno 308 的推出时间应该是 2016 年底。 NoteBookCheck 的测试结果是:Adreno 330 的性能平均是 Adreno 308 的 2.86 倍 。感觉以 Android 的系统图形渲染效率,NOKIA 1.3 过渡动画的掉帧,其实也都仍然存在,但日常系统 app 之类的操作也算是基本流畅的。 更多的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用顺序核 + 1GB RAM 在中国跑普通版的 Android 应用,其实是十分吃力的。要知道国人日常所用的微信、淘宝之类 app 是怎样的内存占用规模;以及国内那些 app 能够怎样地疯狂相互唤醒,并快速吃完内存资源。 我自己的感受,在 NOKIA 1.3 上,基本不装什么别的 app,阿里系的 app 统统不装;腾讯系的就只装个 QQ 和微信;另外装一下 Twitter、Whatsapp。在这种情况下,NOKIA 1.3 用微信其实已经比较勉强了,就是启动一下都需要比较久的时间,而且如果涉及其他多任务切换,常常会磨掉最后的那点耐心。对于国内的 Android “生态”而言,这类手机通常可以被认为是“不可用”。 因为使用全套谷歌框架的关系,必须要装的是科学上网用具,我用的是 v2rayNG。在 v2rayNG 挂在后台的情况下,就算只用 Play Store 下载 app,默认情况下,Android 10 Go edition 系统都会随时把 v2rayNG 进程踢掉,导致 Play Store 无法再继续下载。那么,微信这种庞然大物,更不要想还能与其他什么 app 在此等配置下共存。 所以 NOKIA 1.3 是不可能在国内上市的。那么这类手机究竟面向的是怎样一群人呢? “真”入门市场的 Android 生态 我们不能总用自己的逻辑,去以己度人。实际上,由于中国的特殊性,Android 系统在中国发展出的是一整套自己的生态。而这套生态在我们看来是十分理所应当的,比如说你买个手机,起码要把淘宝、支付宝、微信、微博、京东、QQ、网易云音乐、高德地图之类的全装上,很可能还要装个第三方应用市场,否则你还用什么手机? 在国内的消费用户视角,上面这些就是生态,人人依赖的一种生态。它们对于 Android Go 而言,是一种可被宣判死刑的生态。 举个例子,印度有个电商 app 叫 Flipkart。这个 app 在开发的过程中,借用谷歌的开发工具 Android Studio Refractor 和 ProGuard,让 app 尽可能地减少所需资源和代码库;而且还按照谷歌的建议,把所有的图片格式换成 webp,这样图片尺寸缩减 20%。再加上各种优化方法(reduce our memory cache size from 2 screen to 0.5 screen; reduce bitmap pool cache size from 4 screen to 1 screen)。 Flipkart 这个 app 的 apk 尺寸是 17MB。作为对比,同样是电商,淘宝是 118MB。当然这样直接对比不是很科学,毕竟后者规模和架构要大得多了。但这其实很能表明生态塑造的差别。这也造成了 Flipkart 可以在 NOKIA 1.3 手机上基本流畅运行,而淘宝是没戏的。 Android Go 很像是谷歌官方面向开发者的一套指导原则和开发工具。在 2018 年的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列举了不少入门市场的价值,大体上比较类似于:你们要让全球更多的人下载你们的 app,那你们就要看看新兴市场容量有多大。 比如前文提到的 2017 年 ≤ 1GB RAM 配置的 Android 设备出货量有 3 亿台;印度 2018 年 ≤ 1GB RAM 的设备出货量 3000-3500 万台,是这个配置的移动设备最大的市场;而美国则是 ≤ 1GB RAM 设备的第二大市场(没想到吧?)。当然,随存储器成本本身的降低,如今应该不是这个数字了。 谷歌花比较大的篇章去向开发者解释,你的 apk 尺寸大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用户是否愿意去下载你的 app。统计结果显示:“100MB 大小以下的 app,尺寸每增加 6MB,用户转化率就下降 1%。”当然,不只是手机配置自身,这其实和不同国家地区的流量费用也相关。 另外,很多现有用户的手机总容量就只有 8GB,而其中的 2/3 大约就只有 1GB 的存储可用空间。这也是 Android Go 操作系统(外加指导原则和生态工具)诞生的原因。 有关 Android Go 系统本身 我不想花太多的笔墨去谈 Go 版 Android 系统本身,因为这个系统相较原版的区别并不算特别大——至少以我这种对绝大部分小功能依赖性比较低的人类而言是如此,虽然极有可能 Android Go 去掉了不少系统组件,是一些高级用户需要的。Android Go 全称应该是 Android (Go edition),也就是 Android 系统的 Go 版。它最早始于 Android Oreo (Go edition),随后发展到现如今的 Android 10 (Go edition)。 NOKIA 1.3 设备上,用户层面可感知的主要包括限定后台驻留的进程,部分界面的简化——比如多任务界面简化为一个列表,而不再是常规 Android 系统那样,以活动窗口的方式层叠展示出来;桌面似乎只能设定一屏。可能还有更多功能的阉割,我没有仔细研究;宣传上提到流量节约功能(Data Saver)、包含流量节约特性的 Chrome 之类。 谷歌在 Android 10 Go editon 的宣传页面中提到,“多留出 270MB 的额外内存”——这说的应该是操作系统本身预留的 RAM;“多留出 900MB 额外存储空间”——也是针对存储资源紧缺的入门设备所做的操作系统层面的考量。 这才是“真”入门市场,跟国内的“入门”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这种“入门”的存在,才有了如此拮据的资源需求。(不过随时代发展,Android 10 Go edition 在宣传资料中已经把 ≤ 1GB RAM 改成了 ≤ 2GB RAM,而且似乎我听到的消息是说,预计很快 Android Go 也会将 RAM 需求往上提) Android 10 Go edition 系统自身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是,搭载了很多谷歌开发的 Go 版 app。包括了 Gallery Go(谷歌相册)、Camera Go(谷歌相机)、Assistant Go(谷歌助手)、Map Go(谷歌地图)、Google Go(谷歌搜索)、File Go(文件管理)等。这些 app 是作为指导 Android Go 生态应用开发的标板存在的。它们可以认为是原版 app 的一个极度优化或者简化版,竭尽一切可能来节约占用的资源,谷歌官方页面提到“更小 50% 应用尺寸”。 至少 NOKIA 1.3 自身搭载的这些谷歌原生 Go 版 app,跑起来都还是基本流畅的。不过实际上这些 Go 版应用还是不得不阉割掉一些功能,比如说 YouTube Go,我自己感觉用起来并不算特别便利,下方导航栏大部分按钮被去除;主要的订阅频道视频更新流还在,但 Explorer、Inbox(通知)、Library(包括你的播放列表、点赞过的视频等)就没有了。 像完整版 Google Photos 的各种高级功能就也别想了,比如照片搜索、人脸识别、照片分类之类;但谷歌似乎也有不停地在为这些 Go 版 app 增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功能实现,比如前不久谷歌才针对部分 Android Go 机型的 Camera Go 加入了人像模式,似乎也是可以搞背景虚化的,具体的我也没怎么去尝试;Gmail Go 似乎就比较完整,至少我自己没感觉有太多功能缺失;另外就是部分 Go 版应用的暗黑模式还没有做。 Android Go 是这样一个生态 反复在说生态啊,说的这么装逼,不就是个 Android 的特别版系统吗?实际上这个“生态”本质上更多的是说给开发者听的。谷歌有特别在开发者大会上花时间教育开发者,如何针对 Android Go 来优化你的 app,以此实现让你的 app 被全球更多用户使用的目的。 我们来大致看一下,其指导原则大方向是什么样子的。既然起始于 Android Oreo,那么至少要求开发基于 API 26(targetSdkVersion)。针对 app 的开发要求是这样的 : app 在设备上应当占用少于 40MB 容量,游戏则应少于 65MB; 确保 app 的 PSS 低于 50MB,游戏 PPS 低于 150MB(所谓的 PSS,就是 Proportional Set Size,可以理解为应用的 RAM 占用,是 app 似有内存加上应用公共进程部分占用的综合); 避免出现应用不响应、崩溃的情况; 启动 app 时间低于 5 秒。 在具体的执行上,谷歌针对这些开发指导,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开发建议。比如说谷歌建议使用 Android Vitals 来“理解和解决应用不响应或崩溃的问题”;移除不必要的代码和库,确保添加的库是移动优化版,而不是服务端用的版本;如果增加音频资源,应当使用 mp3 或 aac,而不是 wav; 对于传统 apk 格式,可以使用 Android Studio 中的 Android APK Analyzer 来检查 apk 尺寸,将 apk 与之前的版本比较之类;针对应用不响应、内存不足异常、掉帧之类的问题,应当采用 Firebase、Crashlytics 之类的工具;至于看内存使用情况,通过 ADB shell 使用 meminfo 命令就能检查;应用启动时间应当使用 Firebas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DK...... 我自己不做开发,所以没有用过谷歌提到的这些工具,我估计这些工具原本就是谷歌开发生态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因为 Android Go 的存在,所以利用现有工具,做出合理的开发指导。这里我也只是列举了谷歌在开发者文档,以及在开发者大会上提到的一部分建议。开发者文档会有更具体的指导。 谷歌自己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以砍掉 feature 为代价来做 app 的优化,就能让 app 跑起来更轻盈,这样也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虽然我觉得不砍 feature 获得全面体验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如果不得不让全功能版 app 做到更多的资源占用,或者针对 Go 版 app 不得不移除部分功能,那么依然可以通过谷歌 Play Store 的 Multiple APK 特性,针对上架的同一个应用部署多个 APK,其中针对 Android Go 特别部署一个 APK 版本。 这样一来,针对那些设备配置不错的用户而言,从 Play Store 下载同一个 app 也不需要牺牲更好的体验。 Play Store 扩展 Go 生态 至少在全球市场上,谷歌对 Android 生态的把控还是比较到位的(不像国内,手伸不过来)。面向消费用户,Play Store 即是铺开这个生态的基石;而对开发者来说,Play Store 针对 Go 生态的特别优化,也是吸引他们开发 Go 版 app 的一种方式。 这里我稍微列举一些 Play Store 面向开发者的部分特性。比如说有个特性叫 App Bundle,它实现的是一种模块化操作:在用户下载某个 app 的时候,这个 app 的尺寸会比较小;仅在用户使用 app 时,在必要的时候才进一步下载相应的功能模块(所谓的加载动态功能模块)。这样的话,小尺寸 app 其实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下载(基于前面我们提到的,越小的 app 下载的人其实会越多)。谷歌 2018 年推了一个 Google Play Dynamic Delivery,就是跟 App Bundle 做配合,具体什么机制我也没仔细去看,总之就是模块化、动态化。 另外 Play Store 还有个性化算法机制,针对配置比较差的设备会展示更小的 app;还有比如存储空间快满的时候,会提供删除 app 建议(很久未使用的);也有流量节约功能,比如在 WiFi 环境下,对应用商店最常访问的部分做缓存... 前面提到的 Android Vitals 工具是给开发者理解 app 的稳定性问题的,实际上 Android Vitals Performance 性能也影响到了这个 app 在 Play Store 中的呈现,比如说应用商店里搜索与发现栏目的 app 推广。也就是说,开发者的一款 app 稳定性、优化程度越高,被推荐的机会更多,搜索靠前的机会也更大;Play Store 甚至还引入了一个名为 IsLowRam 的标签,都旨在鼓励开发者优化 app 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际上,Play Store 起到了承载和推动 Android Go 生态向前发展的作用,虽然我的直觉是估计收效不会太大。但好像作为国人习惯了国内的 Android 生态以后,这个直觉也是错误的。 一方面,谷歌有列举参与 Android Go 生态合作的开发者,虽然我觉得数量也实在是蛮堪忧的,但实际上对于像印度这种入门级用户基数比较大的市场,满足日常社交、网购、聊天之类的需求是够用的,即便在体验上的确是没办法做到全面、畅快。 很多国内手机用户,对于国外 Android 应用生态可能没什么概念。这里我列举一些国际市场主流 app 完整版的 apk 大小: Instagram - 32MB;Whatsapp - 23MB;Twitter - 18MB;Facebook - 49MB;Pinterest - 17MB;Pocket - 10MB;Flipboard - 11MB;LinkedIn - 29MB...... 另外,不少很流行的社交网络,会有一些第三方的客户端,或者官方开发的 Lite 版尺寸就更小了。比如说 Twitter 的很多第三方客户端,大概就 5MB,Twitter Lite 才 1.1MB;Skype Lite 版是 17MB,Messenger Lite 是 9.6MB,Pinterest Lite 则为 1.8MB。当然了,社交软件 Lite 版的功能也比较简单,某些 Lite 版 app 比较类似于网页版套个壳。Lite 版 app 其实也是谷歌给开发者的其中一个指导建议,即面向 Android (Go editon) 开发 lite 版 app。 我也不是要说国外 Android 生态就有多和谐,毕竟这些软件用起来也有体积巨量膨胀的问题,看后续存储管理其实也很重要。不过国内的主流社交、通讯工具就明显比这些 app 的尺寸大得多,占用资源也更多,比如淘宝 107MB,新浪微博 84MB(国际版 33MB),微信 168MB,支付宝 89MB。其实就国内手机市场的情况来看,这些 app 吃的资源也没什么大不了,虽然国产手机还是得想方设法地切断国内 app 生态造成的各种奇葩流氓行为;而且国内这些 app 往往杂糅了更多功能,这和国内市场现状也相关。 这就基本上导致了像 NOKIA 1.3 这样的 Android Go 设备不可能在国内 Android 生态混得下去,用上述任何一个国人看起来只是基本需求的 app 都可能在体验上极度崩溃。但在 Play Store 原生的市场环境下,则要相对更加如鱼得水,NOKIA 1.3 跑 Twitter 就比较正常:虽然也称不上体验很好,但基本可用是能够做到的,也就是“真”入门市场的水准。 去年 9 月份,谷歌在博客上说“过去 18 个月间,超过 500 家厂商发布了超过 1600 款 Android (Go editon) 设备机型,覆盖超过 180 个国家,包括了印度、南非、尼日利亚、巴西和美国。” Android Go 的这套生态能否组建起来,后面我们或许还应该再观察一下,因为实际上入门市场的操作系统不仅有 Android Go 在参与角逐,功能机以及可以算作是半智能机的-比如说 KaiOS 本身都是有力竞争者。 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其实这篇文章花了比较多的篇幅来谈 Android Go 以及其开发生态究竟是怎么回事。其中的很多东西,就直接决定了,Android Go 完全不适用于中国。第一,Android Go 的生态部署、扩展需要依赖 Play Store;第二,这是谷歌自己提供的开发生态,虽然其实好像也就是现有工具的一些拼凑;第三,国内现有的 Android 应用生态,对于 Android 设备的资源需求,是 Android Go 设备完全没有能力承载的,光是一个微信就让这些手机累得够呛了。 其实最后有个遗留问题,就是为什么国内的入门机型卖得便宜,主要的规格参数却又比国外的那些入门机型出色那么多。当然一方面是 Android Go 设备有下探到 30 美元的(NOKIA 1.3 在其中算是配置不错的了,亚马逊的售价是 99 美元);另一方面相关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环境和国外的差异,就又是个巨大的话题了,比如运营商、人力/运输成本、网络环境等方方面面,这里就不再多谈了。 参考来源: Build for Android (Go edition): optimize your app for global markets (Google I/O '18) - Android Developer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yxxTpF2o&list=PLWz5rJ2EKKc9Gq6FEnSXClhYkWAStbwlC&index=26 The Samsung Galaxy S9 and S9+ Review: Exynos and Snapdragon at 960fps - AnandTech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2520/the-galaxy-s9-review/6 Adreno 308 vs Adreno 330 - NoteBookCheck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Adreno-308-vs-Adreno-330_7906_4683.247598.0.html Android (Go edition) - Android https://www.android.com/versions/go-edition/ Android (Go edition) requirements - Android Developers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google-play/guides/android-go-edition How to optimize your app for Android (Go edition) - Google Play https://medium.com/googleplaydev/how-to-optimize-your-app-for-android-go-edition-f0d2bedf9e03 Optimize for devices running Android (Go edition) - Android Developers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docs/quality-guidelines/build-for-billions/device-capacity#androidgo More improvements for Android on entry-level phones - The Keyword https://www.blog.google/products/android/more-improvements-android-entry-level-phones/
  • 热度 7
    2016-4-14 10:21
    1833 次阅读|
    5 个评论
    Nokia和微软签署的协议将会在今年第4季度到期,这似乎为诺基亚重新回归智能手机战场提供了契机, 但对于现在的诺基亚来说,回归真的是明智的决定吗?对此外媒 Android Authority 发表评论文章给与了否定的答案,认为谣传中的Nokia C1会重蹈黑莓PRIV的覆辙。 回过头来看诺基亚前几年的发展,Lumia产品线成为了这家芬兰公司硬件业务的的全部。尽管在高端Lumia设备上装备的出彩相机吸引了部分人气,但是WP系统中匮乏应用着实影响了实际使用体验,以至于Lumia产品线销量持续低迷。 在出售智能手机业务部门和流失大量核心用户之前诺基亚就已经面临糟糕的市场环境,而现在这个环境进一步恶化。市场饱和导致各种停滞,而且很多厂商的销量很难突破以往的峰值,并且开始将重心转移到优化产品中,进而转换成消费动力。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推出新产品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大型制造商。 摆在诺基亚前方的坎坷之路: 日前有谣传称诺基亚内部正在研发名为“Nokia C1”的神秘设备,目前尚不清楚消息的真实性,哪怕诺基亚拥抱Android市场也面临诸多障碍。首先Android并非WP。在WP平台上,当时除了HTC和三星在数年之前推出的Windows手机之外,Lumia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因此Lumia系列几乎成为了WP阵营的代名词;而面对强者如云的Android阵营,无论是中低高端市场都几乎被厂商占领,而诺基亚的加入能够在Android市场压榨出多少的市场需求,这是摆在诺基亚面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诺基亚的首次Android尝试并不太成功 拥抱Android平台另一个需要诺基亚解决的就是软件系统,为新设备重新设计软件和专属功能。尽管Android平台是开源的,但是如果C1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在软件方面进行大力投资,这就意味着需要创建个性化标识的皮肤和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大价值的特殊功能。而这只是磨合测试的开端,在软件方面只有脱颖而出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手机才能带来更大的成功。 无论你是否喜爱,三星的TouchWiz界面确实以某种方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三星手机脱颖而出的并非是个人认为的好与坏,而是每款手机中都提供了完善的功能集,三星以多种方式改变了Android系统,而这恰恰是诺基亚Android手机所需要的一些东西。诺基亚的新款C1设备,如果不是一个谣传,那么如果公司想要获得成功必然会以正确的点来回归市场。 残酷的竞争: 诺基亚C1推出市场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在高端机型日益饱和的美国市场已经充斥着包括华为和摩托罗拉在内面向入门市场的厂商。如果C1想要在Android平台站稳脚跟,必然需要走性价比路线,装备一些高品质规格和更亲民的价格。 自然,诺基亚也可以走“高端”路线创建具备高利润的旗舰产品,但相比较入门市场来说诺基亚更难进入。在2015年,三星共计推出了Galaxy S6/S6 Edge/S6 Edge Plus和Galaxy Note 5四款高端产品,每款设备都以市场所能接受的上限输出。在2016年三星继续扩展高端市场,日前发布的Galaxy S7/S7 Edge更是让三星在市场竞争中再向前迈一步。 在充斥着各种智能手机的时代中,三星始终能够对市场有着全面的把控,这也是为何最近几年三星是唯一盈利的Android手机厂商。如果说像三星这样的巨头也逐渐强调年利润,那么如果诺基亚进去市场又能压榨出多少的利润空间? 自然诺基亚回归市场还有一个附加内容--情怀。也许很多人说过“如果诺基亚出Android手机,我肯定买。”但是这种情怀又有多少能够转换成为真金白银哪?而最为典型的例子的就是黑莓,拥抱Android也并未给黑莓带来太大的转机,如果诺基亚茫然的回归手机市场,只能是又一个黑莓PRIV。 更好的方式: 去年166亿美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之后,诺基亚成为拥有104000位员工和五大商业集团,包括移动网络、固定网络、IP/光纤网络、应用分析和诺基亚科技。全新的诺基亚的研发专业人员超过4万人,2014年研发投入超过42亿欧元,在完成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之后成为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联合机构。 因此目前对于诺基亚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专注于手机之外的例如物联网、5G通信、安全和虚拟现实等方面,或者说像N1平板一样授权品牌给其他代工厂,而不是冒着大风险重新回归手机市场,这也是2013年公司决定将手机业务出售给 微软 的原因,所以现在诺基亚没有任何理由重返手机市场。
  • 热度 18
    2015-2-6 15:04
    1512 次阅读|
    1 个评论
      它一直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市场,比日本还要封闭,拥护国货恐怕只有在韩国有最完美的体现。这些年来,韩国更像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财富积累比眨眼还快、财阀掌控力比政府还强大、民众对国货的追捧比对亲妈还热烈……     整个国家像一部巨大的蒸汽机,热情搅动着火焰,不断运动、升腾。     但最近,这种热情正在被缓慢地削减。韩国人感受到了海水和火焰纷至沓来的奇特世界:一方面,韩国市场正在不断打破封闭;一方面,那些支撑着韩国人商业梦想的财阀帝国在不断缩小。     世界变了,大部分韩国人开始心绪不宁。     今年年底,苹果手机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3%,虽然他还没能彻底击败三星手机,但韩国人自己知道,这绝对是插向韩国国产手机的一把倚天剑。因为,在此之前,三星手机一直是韩国市场独一无二的王者,即使在苹果手机问鼎全世界的时候,韩国和他北边的好邻居也一直将这家有无数拥趸的公司排除在外。     但这只是三星衰落的一个缩影,故事恐怕刚刚开始。此时此刻,三星的上空越来越被恐惧、慌乱、担忧所笼罩。三星会长李健熙今年年初过了一个毫无生气的生日,74岁的他因为重病,只能在病榻上接受百官的祝福。而以往,他的生日庆典算得上是三星集团最重大的庆典之一,他们通常会在三星旗下的新罗酒店举办声势浩大的生日爬梯。     缔造三星传奇的李健熙壮士暮年,再加上三星不尽如人意的收入状况,都让这家韩国最大的财阀陷入深深的雾霾中。     2014年10月30日,三星电子发布的财报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营收47.4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9.7%;净利润4.2万亿韩元,同比下滑48.8%。三星收入、利润均创下2012年以来最低纪录。     在中高端市场,三星没能击退苹果;在低端市场,他们也无法消灭华为和小米。虽然广告依然精彩,但三星一直没能推出爆款的产品。      1、战线太长,满盘皆输。 三星有两条战线:一条是高端手机产品线,价位基本跟苹果差不多。在高端价位,基本上拼三点:一是品牌和逼格;二是工艺;三是软件体验。三星在品牌上比较强悍,靠广告猛砸,但是,在逼格上,三星比较弱,虽然三星品牌价值不低,但大塑料壳子多少会扼杀他的装B指数。低端手机就不用说了,无非是两大优势:价格便宜、性能好。在中国市场,提到这两点,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小米、华为—功能趋同,价格让人惊叹。      2、销量不代表粉丝。 这一点,三星真该跟小米学习一下。销量可观,但粉丝很少,或者三星没能把粉丝的力量聚合起来。我在写就这篇文字的时候,刚刚采访了三星高管,他无奈地说:我们一年卖了那么多手机,但真的不知道卖给谁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也刚刚参加了小米NOTE手机发布会,那些米粉的狂热绝对不逊于EXO的粉丝们。在一个长尾时代,找到你的用户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3、在软件上的不作为,或者说一直没有做好选择题。 三星目前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定制的系统(Tizen),这样既免去了Android的授权费用,也对于自己的硬件而量身定做软件如Gear手表,系统简洁而且做到市场差异化。一是基于Android平台优化自家的操作系统,和MIUI一样,发挥自己创意的基础上倾听用户的声音,也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但目前来看,三星想发布自己的Tizen联盟,但一再跳票。      4、绩效考核到底是太阳还是**。 李健熙很早就开始在三星内部推广绩效考核制度,绩效管理简单明了,你给公司赚得多,拿到的收入就多。1988年,刚刚登基的李健熙就开始推广这个西方的分配制度。李健熙认为“奖励工资”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也是资本主义的一大优势。李健熙上任后,就开始推行“信赏必赏”的奖励工资制度,给管理层发放年薪。三星集团各子公司CEO的年薪中,基本工资只占25%,其余的75%由绩效决定。但最近,特别是随着索尼公司表现越来越差,很多人开始质疑绩效考核制度。索尼前常务理事、机器人研发负责人土井利忠就写文章攻击绩效制度: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员工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从而放弃了创新之心。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也说过,他从不推崇绩效考核制度,他认为,员工获得满足感最重要。公司要做的就是给员工提供长期发展的环境和福利。话说回来,现在很少有人一生只在一个公司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多少让员工变得急功近利,这当然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了。      5、既然山寨就谦虚点。与其说苹果是科技公司,不如说他是一家设计公司更靠谱儿。 偏巧从三星的战略来看,他们把自己的竞争对手苹果当做了一家科技公司。有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了个假想敌。与苹果相比,三星的优势在于产业整合能力、供应链的完美无缺、硬件的强悍……这些优势是任何一家亚洲科技公司望尘莫及的,就好比,一个人结婚的时候,房车是最重要的,长得别太恶心就能接受,一个道理。但三星显然在山寨苹果,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设计和营销上来,以大牌风范来面对消费者,这是致命的错误,如果你不信,看看小米的策略就明白了。换句话说,三星把安卓机提升了一个层次,但是当他问鼎高端市场的时候,就败给了苹果手机。      6、不够专注。 跟泡妞一样,左右摇摆,肯定没有好的结局。姑娘喜欢破釜沉舟,非你不娶的气势,市场也一样。三星手机一直摇摆不定,或者脚踩两只船。一方面,他们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看起来打算跟苹果一起埋葬安卓;另一方面,他们又从安卓上赚取了大笔钞票,不忍割舍。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弃一方也许会失败,但摇摆不定是注定要崩溃。      7、狼性文化能传承吗? 李健熙是三星的第二代接班人,在商业世界里,他被公认为亚洲最具狼性的领袖。当年他曾经错误投资汽车领域,然后被雷诺低价收购,损失惨重。李健熙为了承担损失,自己掏腰包弥补缺口,一时为人所称道。1993年,李健熙在他的“新经营”宣言中,特别强调以质量管理和力求变革为核心,彻底改变当时盛行的“以数量为中心”的思想。“新经营”理念给三星员工带来空前冲击,很多人心存疑惑并提意见:“抓质量,生产量下降怎么办?”对此,李健熙表现很“铁腕”,直接将那些怎么说服也不支持改革的人一律撤换掉。“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这是当时李健熙在韩国引起轰动的一句话,也成了三星后来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转折点。但现在是一个新的转折点。李健熙的儿子李在镕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三星的下一个接班人,但英俊如韩剧男一号的他能否强势如爹,剔除父亲在三星里强大的个人色彩,重塑自己的统治风格,还是个悬疑。     说实话,我曾经仔细研读过李健熙的传记,他一直是我精神上的偶像,虽然三星财团的发展史上充满着****的伟力、封闭市场的优势、韩国民众的追捧……但李健熙依然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他率先在公司内部引入绩效考核制度,他**专制,但目光准确。比如就在苹果刚刚推出智能手机半年后,三星就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产品;而此时大部分手机厂商还对智能手机不屑一顾……所以,躺在病榻上的李健熙和陷入困境的三星,我发自内心的希望你们能振作起来,我想提醒三星,你们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在诺基亚身上演练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星基本上照着诺基亚曾经走过的大坑一路狂奔。 (文/陈伟)       欢迎各位IC同仁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加我微信:icjxc520
  • 热度 33
    2012-7-18 09:16
    2893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12年6月21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诺基亚CEO埃洛普(Stephen Elop)看着邮箱中那满篇的,愤怒的Lumia手机用户,在得知刚刚购买的手机将无法获得升级后,发给他的充满质问语气的邮件,埃洛普给其中一位用户回信:Windows Phone 8的新元素“令人振奋”……而就是这样一封丝毫没有提到升级问题的回信,立刻被媒体披露。一时间,撤换CEO的呼声再度响起。 埃洛普在随后的采访中表示对这样愚蠢的回信非常后悔,但他更表达出对之前做出的一些决定后悔:“事情变化得如此之快,出乎我们意料;早知如此,我们在过去一年半中会做出一些不一样的决定……如此剧烈的变化让诺基亚的情况在短期之内变得更加糟糕。”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包括Lumia系列在内的Windows Phone手机只能升级到7.8,而与Windows Phone 8无缘 诺基亚自2008年6月23日以来的股价 对于诺基亚来说,今年6月20日本应是值得高兴的一天——他们的合作伙伴微软在这一天发布了Windows Phone 8,不仅带来了全新的Metro界面及NFC等众多新功能,还将诺基亚地图内置位系统默认的地图。然而,当发布会进行到尾声时,微软的表态却让诺基亚这家百年老店感到晴天霹雳——Windows Phone 7.5的设备将无法升级到Windows Phone 8,也将无法运行基于后者开发的应用。这意味着包括刚刚发布的Lumia 900在内的市面上四款诺基亚Windows Phone手机全都成为了“淘汰品”,诺基亚借助它们扭转颓势的期望顷刻间化为泡影。 在微软宣布这一出人意料的升级计划后,此前因Lumia系列手机销量渐好而零星出现的看好诺基亚的声音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惋惜之声,甚至网友PS的诺基亚墓碑的图片也在微博上广为流传。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在第二天即下调了诺基亚的评级,更糟糕的是,一度与诺基亚关系密切的芬兰政府也宣布不会购买前者的股票;受此影响,本已持续低迷的诺基亚股价在半个月内又下跌了25%,创16年来的新低。 其实让诺基亚迅速崩溃的还有Android手机的价格迅速降低。iPhone的问世让诺基亚的霸权产生动摇,而Android的出现则真正让芬兰巨人危机四伏——依靠Google的操作系统,三星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对诺基亚的超越,成为全球手机出货量冠军,诺基亚则是14年来第一次从榜首的位置跌落。 不过对于这场危机,诺基亚并非毫无准备——早在Android的第一个版本正式发布之前,诺基亚就已经启动了今天看来可以被视为“自救”的行动。在过去的 四年里,他们先后尝试过将Symbian开源、与英特尔合作开发Meego以及联合微软推出Windows Phone手机,然而却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究竟是什么让反应并不算迟缓的诺基亚在几年间就从巅峰迅速跌落至谷底呢?让我们从四年前的夏天说起。 2008年开源Symbian:画蛇添足的错误行动 诺基亚部分Symbian手机 在遭到微软“背弃”的四年前,2008年6月24日,诺基亚宣布将斥资4.1亿美元收购当时全球最大的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商Symbian公司,并联合包括索尼爱立信、三星、摩托罗拉在内的多家公司成立非营利性组织“Symbian基金会”,计划将Symbian打造成开源系统。 彼时,诺基亚正处于巅峰。2008年第一季度,诺基亚的手机出货量占据全球市场的近40%,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据高达43%的份额,终端和服务方面的经营利 润更是同比增长50%。与此同时,真正能够威胁到其统治地位的对手似乎并未出现——苹果第一代iPhone的众多创新震惊世界,但日后彻底颠覆智能手机行业的App Store尚未正式上线;Windows Mobile尽管有着更接近PC的体验,但由于微软授权费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不温不火;占据不少市场份额的Linux应用相对匮乏,难以对Symbian构成威胁;Android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但手机成品的批量问世尚需时日。在这种情况下,诺基亚采取的措施与其说是应对危机,不如说是防患于未然。 诺基亚希望仿照Google的策略,通过开源降低厂商开发Symbian手机的成本,进而改变诺基亚在这一平台上一家独大的现状,使Symbian成为一个终端丰富的生态系统,以吸引更多开发者为其开发应用;同时,Symbian系统本身也会因得到大量厂商支持而不断被改进和优化。然而事与愿违,尽管诺基亚于当年就完成了对Symbian公司的收购,但Symbian基金会从未真正得到其他手机厂商的全力支持;甚至,诺基亚的这一做法某种程度上迫使其他厂商更快地逃离Symbian。 正如本报在报道这一事件的头条文章中指出的,“诺基亚身为手机设备商,同原本采用Symbian系统的厂商存在竞争;但现在诺基亚摇身一变领导Symbian了,对其他原本采用Symbian系统的厂商也形成领导之势,这些厂商未来能否完全采用Symbian系统将不得不看诺基亚的脸色,这可能使一部分下游厂商易帜换旗”。在其他厂商纷纷退出联盟之后,诺基亚于2010年11月收回了Symbian系统的全部控制权,随后又关闭了Symbian基金会,Symbian开源宣告彻底失败。事后看来,开源Symbian无疑一次画蛇添足的错误行动;没有看清Android本质的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兜了一个大圈子,既没能实现当初的预期,也错过根据自身硬件优化Symbian、打造一个有更好体验也更易于应用开发的封闭系统的机会。 除了“向竞争对手开源”的策略失误,Symbian系统本身的效率不佳也影响了诺基亚依靠这一平台自救的行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Symbian系统早已臃肿不堪,代码数量接近桌面版Windows XP的水平,这不仅增加了开发者开发应用的难度,也使其对触屏的支持不够理想,让厂商无力面对来自苹果的竞争。尽管如此,多年的积累让诺基亚的Symbian手机仍保持着对用户与开发者的吸引力,2008年以后推的E71、5230手机更是风靡全球。然而诺基亚却在Symbian“尚能饭”之时给予其致命一击:2011年2月,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埃洛普将Symbian成为“燃烧的平台”,并表示如果不马上做出改变,就会“被熊熊大火烧死”。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Symbian已不再是诺基亚的业务重心——几天后,诺基亚宣布采用Windows Phone平台更证实了这一点。 “当市场上还有这么多手机存量的时候,一个厂商居然说再也不做它的系统了,实在令人不可思议。”近日,资深应用开发者郝培强在一场以“诺基亚为什么要死”为开篇的演讲中表示,突然放弃Symbian令许多开发者彻底丧失信心,“一个Symbian平台上很有名的软件老板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说,这辈子再也不会做和诺基亚有关的任何东西了。” 2010年涉足Meego:人事变动的牺牲品 2010年初,诺基亚与英特尔宣布将联合开发MeeGo系统 作为一家曾经历过多次转型的企业,诺基亚深知“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Symbian还处于上升期的时候,诺基亚就已在智能手机领域埋下来另一颗种子——开源平台Maemo。 起初,诺基亚对于Maemo的定位是“互联网平板”系统,因此早期的三款设备都不具备电话功能。不过随着Symbian在iOS和Android等新一代智能操作系统面前疲态尽显,尤其无法应满足屏设备的要求,诺基亚需要一款“更智能”的操作系统来应付高端市场,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Mameo。2009年9月,基于Maemo平台的第一款真正的智能手机——N900在诺基亚大会上亮相,尽管高昂的售价和应用的匮乏让它更像是一款概念性产品,但它在触控体验和网络浏览等方面的出色表现让不少观察者相信诺基亚有能力打造能与iPhone相媲美的智能手机。 此时的诺基亚已意识到,在品牌和创新能力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仅靠一己之力难以与遥遥领先的苹果或者分工明确Android联盟相抗衡,于是他们选择拉拢巨头英特尔——一个同样因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备感压力的巨头。在2010年的CES大会上,两家公司宣布将在Maemo与英特尔的Moblin两大开源平台的基础上联合开发MeeGo操作系统。在两大巨头的影响下,MeeGo不仅得到了Linux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也吸引了包括英特尔在PC市场上的死敌——AMD在内的多家软、硬件厂商参与开发。 这个被视为“诺基亚救星”的平台一度发展顺利,在上网本上和升级后的N900上的表现都得到了好评。2011年6月,第一款原生搭载MeeGo的智能手机N9正式发布;在国内外媒体的评测中,在外观设、硬件性能、系统界面、触控体验等各方面,N9受到一致称赞。然而,它大概是诺基亚历代“机皇”中最悲剧的一款——早在它上市之前,诺基亚就宣布将放弃MeeGo,N9也成为了MeeGo系统的绝唱。 外界无从知晓诺基亚放弃MeeGo的原因,不过很多人都将矛头对准了现任CEO埃洛普。2010年9月,这位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人从微软空降至诺基亚位于芬兰的总部,取代了因忽视iPhone的威胁而饱受批评的康培凯。埃洛普对于前任的策略并不认同——与Symbian一样,MeeGo也被他视为“燃烧的平台”,主要原因是其开发缓慢:“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1年末,我们可能只有一款MeeGo产品上市。”在宣布与微软“联姻”后,埃洛普甚至在采访中主动表示将放弃MeeGo。他的坦诚避免了失信于消费者,但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一做法意味着他们之前为开发MeeGo应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付之东流。“从此我再也不相信这家企业了,”一位曾经的MeeGo应用开发者告诉记者。 不过相继遭到诺基亚与英特尔抛弃并不意味着MeeGo生命的终结。近日,包括前诺基亚MeeGo项目首席工程师马克·迪龙(Marc Dillon)在内的多位MeeGo团队核心成员相继从离开芬兰公司,成立了移动创业公司Jolla,继续为MeeGo系统提供支持,并将开发更多的MeeGo手机。他们声称已获得了私人投资者的关注,并将力争于半年内推出第一款产品。对此,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微博上不无讽刺地表示:“毫无疑问,MeeGo如果取得成功,诺基亚董事会理应集体下岗。一个更理想主义色彩的结局或许会是马克·迪龙在英特尔的支持下接管诺基亚。” 2011年“联姻”微软:盟友的背叛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宣布与微软结盟 当诺基亚两次试图通过开源系统自救都遭遇失败同时,Android过于开放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一个像iOS一样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许更有利于诺基亚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微软同样受到来自苹果和Google的两面夹击,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是举步维艰,CEO鲍尔默不仅因公司业绩不佳而无法获得最高级别的年终奖,还不断遭受来自股东的辞职压力。恰在此时,诺基亚董事会选择来自微软的埃洛普担任CEO,两个失败者的“弱弱联合”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011年2月11日,两家公司在伦敦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牵手”:诺基亚宣布将把Windows Phone作为主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并将与微软共同开发Windows Phone的终端产品及应用。对于这次合作,业界不乏看好的声音,例如曾先后在苹果、微软和Google任职的李开复称这是诺基亚和微软“两家最好的选择”,因为“微软的技术和诺基亚的品牌和硬件都很强”。但更多人则对诺基亚选择Windows Phone而不是Android表示质疑,诺基亚的股价也随之暴跌。二者共同的对手不失时机地对这次合作进行嘲讽——Google副总裁维克·宫多拉(Vic Gondotra)公开在Twitter上评论此事称:“两只火鸡变不成一只雄鹰。” 自此以后,诺基亚将重心全部转向Windows Phone,并于当年十月正式发布了其第一款Windows Phone手机Lumia 800。背水一战的微软也在协助诺基亚推广Windows Phone手机方面不遗余力,甚至直接向后者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平台支持费”。诺基亚出色的外观设计加上Windows Phone 7.5令人耳目一新的Metro界面让Lumia 800成为诺基亚近年来少有的热卖旗舰机,上市后迅速在欧洲多个国家夺下了销量冠军。它的升级版Lumia 900更是帮助诺基亚重新打开了美国市场——它在ATT的销量仅次于iPhone 4S,在亚马逊网站上的销量更是一度登上榜首。 正当诺基亚的“第三次自救”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微软的升级策略却给了诺基亚当头一棒。更令诺基亚的投资者感到愤怒的是,芬兰巨头的高管在事前对于他们合作伙伴的策略似乎一无所知。Windows Phone理雷格·沙利文(Greg Sullivan)在谈及升级政策时表示,Windows Phone 8的研发工作早在Windows Phone 7发布之前已开始,换句话说,后者只是一个过渡产品。“当一个平台发生世代交替,有时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当前用户”,沙利文的表态意味着当前的Lumia用户从一开始就是被放弃的牺牲品。鲍尔默更是直接地表示:“诺基亚仅仅是微软手机走向成功的一个部分。” 当然,诺基亚还会继续推出基于Windows Phone 8的Lumia系列手机,而且微软承诺“不会推出自有品牌的Windows Phone手机”也算是给诺基亚吃了一颗定心丸。但至少从现在来看,完全倒向Windows Phone对于诺基亚来说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近日,苹果前高管、吉恩·路易斯·盖西(Jean-Louis Gassee)透露,他在两年前接受诺基亚董事会的咨询时就曾建议诺基亚一心采用Android:“这样诺基亚将与成功者站在一起。”然而由于诺基亚担心“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他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新的自救:现在的诺基亚还能做什么尽管连连受挫,并陷入严重的亏损之中,但诺基亚依然是全球出货量第二大的手机制造商,并在欧洲和部分新兴市场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熟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诺基亚能及时展开新的自救,或能避免成为下一家Palm或者摩托罗拉。近日,诺基亚董事长里斯托·席拉斯玛(Risto Siilasmaa)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明确表示,即便与微软的合作失败,诺基亚还有“应急计划”,这不由得引起业界猜测。那么,在经历了三次失败后,诺基亚还能做些什么呢? 转向Android 自Android崛起以来,呼吁诺基亚选择这一系统的声音便不绝于耳。埃洛普在微软公布升级计划后向国外媒体透露,在决定押宝Windows Phone之前,诺基亚曾与Google有过多次接触,但最终由于诺基亚担心与其他厂商同质化,并且将无法从自己的特色服务中获得收益,最终没有选择Android。 从各大Android厂商的现状来看,埃洛普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但在被微软“捅了一刀”之后,如果诺基亚突然宣布转向Android,无论是否放弃Windows Phone,都不会令人意外。 重拾MeeGo或转向其他平台尽管原有MeeGo团队的核心成员已大半离职,但诺基亚在MeeGo平台方面仍有着深厚的积淀,N9在产品层面的成功也让外界相信诺基亚随时可能重拾这一平台。IDC的分析师雷蒙拉马斯(Ramon Llamas)对诺基亚重启MeeGo表示乐观:“他们在MeeGo上占有先机,产品在全球市场也有着不错的销量。”IHS资深分析师韦恩·莱姆(Wayne Lam)则表示,由于已宣布放弃MeeGo,诺基亚更有可能将与之相关的资源用在其他开源平台上。 三星在全力打造Android设备的同时,也在Windows Phone和自家的Bada平台上加大投入,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或许可以为诺基亚下一步的策略提供参考。 调整管理团队与架构自上任以来,埃洛普就被许多人视为微软安插在诺基亚内部的“余则成”,此次诺基亚被微软“背弃”更加重了人们的怀疑。此外,埃洛普也被指责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方式宣布放弃Symbian与MeeGo平台,影响了开发者对于诺基亚的信任。尽管席拉斯玛公开表达了公司对于埃洛普的支持,但后者仍有可能成为诺基亚两年来第二位“下课”的CEO。 不过,就像很多深陷泥潭的球队很难依靠更换教练摆脱危机一样,诺基亚也很难指望找到一个乔布斯一样的人选来接替埃洛普。事实上,这家公司管理层面的问题并不仅存在于高层。诺基亚前高级经理朱罕尼·里斯库(Juhani Risku)透露,他的团队曾对Symbian提出了数百项改进意见,但没有一项获得通过;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诺基亚研究院的精英们身上,“他们研究出来的创新方案,最终出现在了对手的手机上”。如果诺基亚想重塑辉煌,对于管理架构与管理方式的全面调整恐怕是不可或缺的。 记者手记: 诺基亚,你输在伤害了开发者 在连续使用了五年诺基亚Symbian手机之后,我终于在前不久放弃了E72,成为Android手机用户。我的感受与许多诺基亚手机用户相同:实体键盘的诺基亚手机确实能给我带来很多方便,但这无法弥补应用匮乏的劣势;当越来越多或新奇、或实用的应用只存在于iPhone和Android手机上时,诺基亚对我的吸引力也就日益降低。决定应用数量和质量的,是平台,更是开发者的态度。 回首诺基亚的三次自救,每一次都深深伤害了开发者,这也是芬兰巨人深陷泥潭的重要原因。开源后的Symbian并没能如预期为开发者带来终端丰富的生态系统,最终还被诺基亚抛弃;MeeGo的戛然而止让开发者的努力付之东流;Windows Phone的开发者尽管仍可以转向新一代系统,但微软的升级策略在沉重打击Lumia手机销量的同时,也使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打开市场的开发者梦想落空。正如UC优视CEO俞永福在评价Windows Phone平台的应用开发时所说的,“现在用户都很少,何必去当实验品呢?” 想要成功自救,诺基亚,请先善待开发者。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