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产业转移

相关博文
  • 热度 4
    2023-5-20 16:55
    1529 次阅读|
    3 个评论
    三年疫情,让大量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包括餐饮、酒店和航空等等,当然制造业供应链也经常遭遇中断。 曾经认为疫情过后,供应链恢复之后,制造业将迎来所谓的“黄金恢复期”,而事实上我们想象的跟实际却完全相反。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形,让我们遭遇当下如此困局。 一、美国“制造业回归”的负面影响 从2020年川普政府主张的“制造业回归”的却被国内大部分人忽视了,而最终正确的声音被铺天盖地的无影响给盖住了。 1. 川普的制造业回归不只是简单的回归美国,而是去中国化的多元化供应链。 中国在家电,IT设备,消费电子,日常小商品都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美国本土显然无法承接如此庞大的基础产业链。 而越南可以,马来西亚可以,泰国可以,墨西哥可以,印度也可以。 回头看看前几年的报道,专家们几乎很表达出中长期的判断,而都是轻描淡写的说了“怎么可能”。 2. 美国制造业回归牵引的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 日本、欧洲国家都无疑受到了美国政府口号蛊惑,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导致部分企业加快了迁移的步伐。 3. 美国政府贸易战和科技战的负面驱动。 在中国大陆的台系供应链遭遇了最强的冲击。 美国企业在中国触角和范围是相对有限的,而跟美国企业关联的供应链则是相对较深入。 大量的中国台湾OEM,ODM和下游的配件、部件厂商遭遇了重大的压力,两个供应链的操作成为了常态。 从早期销售到美国的IT产品,需要在中国之外供应链,到给美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都需要在中国之外的地区。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台达等等大型企业开始了战略的供应链布局变化。 而苹果供应链的情况最为引人注目,苹果手机印度造已经开始成为了现实, 专家们嘲笑印度阿三的低效,而不知危机所在,真是有点匪夷所思。 二、疫情对欧美国家造成了供应链的恐慌心态 当欧美国家发现买口罩、消毒水、测温仪、呼吸机这些基础的医疗资源完全要看中国的脸色,发达国家一样不是傻子,什么国家安全都不及整体的公民身体医疗安全重要。加上欧美一些极端的政党泛政治化需求,给整个的去中国化供应链提供了群众和宣传土壤。 欧美日等企业很难从纯粹的商业需求、效率等因素进行贸易和供应链的布局和选择, 将供应链进行分散化成了一个更长远和必然的选择道路。 而又有几个专家去给与风险以足够的提示和预警? 而今当下,低端制造迁移,高端制造业被卡,造成的就业风险,已经迫在眉睫,美团和滴滴成了解决就业的兜底选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 三、高房价引发的制造业溢出效应 2015年前后,在深圳、东莞、环珠三角地区经历了一波房地产的高峰期,而因为房地产带来的辉煌,让大多数人忽视了制造业因为高昂的地租和人工生活成本引发的企业迁移。 更多的人认为是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而高端和低端产业是真的是互相替代,无缝对接的吗? 期间产生的就业差异、经济结构性矛盾是真的可以简单的被抹平? 这个需要磨合的时间段,少则3-5年,多则10-20年以上。 深圳、东莞这些旧厂房、旧大楼需要多久可以更新完成,诞生新的持续的经济增长产业;而那些改造完成大量空置的写字楼、科技园区又有哪些新产业可以填平。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策略去完成。 所以,独立思考当下的制造业环境对于从业者非常重要。 如果还是简单从小号找个文章来安慰自己,对于任何人都是温水煮青蛙,倒霉的是自己。
  • 热度 11
    2020-9-11 19:18
    9670 次阅读|
    5 个评论
    自从出现了抖音之后,来自各个地域,各个职业的声音都开始得到发出,无论是抗疫英雄,边防英雄,慈善明星,还是来自不同年龄 层的务工的朋友,都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情绪得到释放和展现,对于那些曾经熟悉的工厂,地点,现在荒芜人烟,心里确实不是太舒畅,是 不是我已经老了,开始怀旧了?我简单去回顾一下东莞这些年的变化。 一.裕元鞋厂 台湾宝成1989投资的鞋厂,在东莞主要是高埗和黄江,在鼎盛时期,员工可以达到十几万,整个高埗闹市区的后面都是裕元的厂区, 现在由于成本的上升和产业的升级,鞋厂基本上迁移到了东南亚,目前东莞员工只有万人左右。 二.东莞诺基亚 诺基亚1994,在东莞南城宏图路成立的诺基亚工厂,在鼎盛时期,诺基亚是东莞南城的一个小地标,员工待遇也非常好,像我们这样 的英语太逊色的人基本上靠不了边,员工总数虽然不是很多,最多的只有万人左右,但是其象征意义非常浓,2014年随着其手机业务在全球 竞争中失利,彻底淡出了中国市场,工厂未来会改造成总部基地写字楼,感谢房地产的发展。 三.东莞万士达 东莞万士达成立于1995年,鼎盛时期员工上万人,也是其和苹果合作最密切的时期,随着苹果在屏幕技术上对其进行了淘汰, 管理不善和技术落后的结果是彻底退出了市场竞争,2013年关闭了东莞桑园的工厂。 四.厚街/寮步伟易达 东莞在厚街寮步高峰期员工可以达到20000-30000,目前在两个厂区的员工大致只有几千人,导致人员精简的原因,首先是 人力成本的提升;另外就是自动化取代了原来的人工作业,另外也是对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和迁移。 五.东莞新科电子(SAE) 香港投资的电子元器件厂家,被日本TDK收购,2016年,随着南城的地价和人工的成本上涨,新科对于公司的规模进行精简, 部分调整至长安,其余就遣散了,具体的员工流失无法统计。 六.东莞三星(寮步/厚街) 三星电机和三星视界,肯定是多数东莞求职者的向往之地,目前随着中国三星在业务上和成本上的考量,三星电机已经关闭了, 三星视界暂时不清楚,天津和苏州的电视业务已经停止,惠州手机业务也停止,目前原因可以归结为成本考虑和产业竞争结局,在中国 市场遇到了更厉害的中国对手,只有迁移到海外。 七.东莞台达电子 台达电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东莞石碣投资,员工在2008年前左右是最多的,最多应该接近30000-40000人,目前业务在内地和东南 亚进行了调整,东莞厂区的员工只有几千员工。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业务调整,都是东莞制造业的一个变化的缩影。 还有很多的厂商无法一一陈列了,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的制造业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大陆工厂的崛起;比如领益,华勤,哥尔,蓝思,OPPO,VIVO,立讯等厂商;深圳有比亚迪,信维,惠州有龙旗,欣旺达,光 弘等 大陆厂商在国际供应链上得到了充分的成长,也在部分行业做好了品牌推广,所以逐渐成长壮大; 2.外资工厂的撤离和减少;比如台湾的精成,韩国三星,香港的伟易达,日本东芝;深圳有爱普生,奥林巴斯,德昌电机等 当然富士康做全球布局和调整是最早的,但是在龙华和观澜的人数并没有严重的变化,只是在逐步的向河南,广西,河北, 山西等地方转移,未来这个趋势会更明显,当然比富士康更早的EMS比如伟创力,捷普,天弘这些早就受不了成本的上涨。 外资工厂主要是成本的攀升,另外是在低附加值或者部分同质化严重的业务同中国大陆竞争落败退出中国; 像川普这种以政治目的要求撤退的估计会非常的少,只会是多中因素共同影响才会导致企业撤离开; 3.工厂规模(主要是人数)急剧的减少;主要是自动化和效率的提升减少了劳动密集依赖性; 工厂规模首先是受制于人工成本的上升会控制; 另外就是自动化手段和效率提升降低了人工依赖性; 以前的大规模流水线的需求模式越来越少,小批量,定制化,多样性的需求导致工厂规模的更灵活; 轻资产运行的模式在制造业也越来越普遍; 4.新型的制造业,主要是围绕电商和新零售等开展的中小规模工厂越来越多; 电商比如淘宝,拼多多,京东,跨境的ANKER,SHEIN等; 新零售比如盒马鲜生,比如名创优品,比如钱大妈,比如美菜网,比如小米之家; 中国的消费需求端基本上被电商给牢牢的控制住了,这个也是影响作为供给的制造业的重要因素, 制造业必须要从属于销售的模式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等因素,所以要快速的适应电商和新零售的模式来生产。 5.制造业的布局会比以前更加分散:以前制造业基本是密集在珠三角,目前很多的厂商会将工厂分布布局到内地湖南,江西, 河南,四川;有国际运作能力会分别依据成本分布到东南亚甚至非洲。 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是会分散布局自己的制造业务,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6.珠三角的流动人口是降低幅度很大,各个城市公布的吸收人口只是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长,这个跟目前直觉和视频展现 出来的并不矛盾,大量的流动人口和产业工人才是之前城市繁华,拥挤热闹的一个基本,我们不能认为现在的人都进去写字楼, 晚上都是加班深夜,没有人出来吃夜宵,房价太高,没有人逛街导致的冷清。 当然不只是珠三角,长三角也是面临类似的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在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面临挑战。 是机会还是风险,是英雄还是狗熊,看个人的造化。 加油,朋友们;加油,东莞;加油,中国制造。
  • 热度 15
    2020-8-29 11:31
    4296 次阅读|
    2 个评论
    湾区创业的七张面孔
    2020年8月27日,深圳特区迎来了他的四十岁生日,其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不在这里废话了,其核心是孕育了整个大湾区的创业特质,所以我们需要向特区的创业者们致敬,对正在创业路上的大湾区朋友,我保持高度的敬佩,也对他们进行了粗浅的观察,供大家思考。 一.电子烟风口下的互联网创业者 2019年夏天,我在广州创业就业的沙龙上见到了H总,H之前是美国消费电子霸主A公司在华南的市场负责人,其当时正在回答广州的大学生和创业者的求职问题,我在开放的空间里面顺势要到了其微信,后面我了解到他拿到了资本市场的八位数的资金,开始了正在风口上的电子烟创业。 在罗永浩老师的参与下,媒体和资本已经将该行业引爆了,此时整个珠三角的工厂都在为电子烟欢腾,那些做消费电子零件的工厂,组装生产线纷纷调整策略,向电子烟全面进军。我在珠三角工作多年,下面有多家二级供应商纷纷调整了策略,开始买厂房和设备,以此我以供应链开发的方式继续同H总商谈,是否可以利用到我引介的供应链,几次三番,大家似乎有点熟悉,本人对于其项目给予了高度关注。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企业高管创业所展示出来的素质,包括谈判,对话和沟通的策略,也包含了他在用人上的一些观点和方法,确实是很有手段。 然而政策因素急转直下,2019/11/1,国家烟草专卖局一纸禁令将正在火热的电子烟行业浇了一拨冷水,而在此情形下,整个市场立刻洗牌,整个国内品牌就剩下一些大的玩家在借用资金在线下推广。 跟风创业其实并没有对错,利用资本和渠道尽快变现也是对的,但是在过程里面需要的策略,智慧和复杂的商务运作,商场智慧,我不懂,但是也请同类的创业的朋友看看,也包括还在期待疫情二次爆发做口罩和口罩机的某些人。 二.急功近利下的工匠精神 2019年,富士康之前的领导应我的邀请,从河北廊坊来到深圳,和昆仑万维的朋友洽谈一个手机合作业务,业务没有任何结果,更多只是一个意向和假设,其实市场可行性和各种资源都没有成熟到非合作不可去抢占市场,意外的收获是我认识了领导之前的老上级,一个从事音频技术的创业者。 W总和我一样是,湖南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来到了深圳,在深圳的音响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管理工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干了一辈子的音响技术工作,也希望可以有所成就和业绩,可以通过自己在技术,管理上积累的各种优势禀赋,在音频市场上获得自己应该拥有的价值。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面,W总和其同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考察市场,观察到了高保真的音效需求,在不停的实验和进行技术研发,最终在今年开发出来了相关的硬件产品,可以以多种形式实现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类型,也在同行业的各种朋友中发现了产品的价值。 目前产品还是在做市场的推广前期,如果市场策略运用得当,在未来有大的厂商可以给予资本支持,我相信这个项目未来还是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只是坚守技术研发非常的辛苦,也非常的曲折,在中国当前追求短平快变现的氛围中,精雕细琢的风险和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致敬。 三.产业转移下的餐饮创业者 说到餐饮创业,其实大家都会觉得很LOW,我也不再回怼了,就简单聊聊过程。 2017年初,我有个朋友在惠州博罗做某鞋厂的生意,因为关系甚好,我跟他也去玩玩,大清早我看到了S小姐的早餐店。S小姐是湖南人,一见到老乡,就非常开心,吃完早餐,我简单的谈了谈她的生意,她笑着说了说她的业绩,每天早上扣除各种成本,可以收入800-1000,鞋厂的工人几万人,每天都有固定的人员过来。 前今天,我在东莞东城的一家地摊上看到了有点眼熟的面孔,我过去打了个招呼,就跟她聊了聊她的变化,她跟我说了说,工厂已经在近期陆续转移到广西和越南,员工也只有原来的3/1不到了,她也亏损了一些,最终没有办法继续,只好出来做其他,在东莞做水果批发生意,可是依旧没有好的起色,最终在这里摆地摊了。 珠三角的人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已经完全不欢迎低端制造业继续在这里落地生根,加上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大量的大型台厂,港厂和欧美厂商都调整了布局策略,从早期富士康内迁,到三星关停手机生产线,当然还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厂家,受到影响不仅仅是工人,还有周边的从业者。如果简单的说说腾笼换鸟,产业升级似乎很高大上,但是牺牲的是哪些人的利益,肯定有人是无法承受之痛,就像美国的汽车工人一样。如果没有人去关注这个过程中的痛苦,转型之路是有非常多的后遗症的。 四.消费电子红利下的爆发者 上周末,我接到了东莞的某公司老板的邀请,去谈谈未来的工厂管理。Y老板之前是做贸易的,近些年因为中国手机市场火爆,他转身来做手机主材,成为了中国手机主流四大天王的供应商,从他的大林肯和高端的办公环境,我觉察到了他应该是风生水起。 ”唐工,谈谈你对手机行业的认识,聊聊“Y董操着一口流利的潮汕普通话发问了,这些跟大厂,比如华为,小米,OPPO,VIVO打交道很多的人都知道怎么称呼对方的基层员工或者基层管理者,几经寒暄之后,他跟我说了他的痛苦之点,他的工厂分布在中国华东,华南还有华中几个地方,目前没有人可以系统的整合管理好整个的工厂体系,之所以找到我,是因为看重我在LF富士康的背景,因为在长盈精密有LF富士康一整个TEAM,而他又跟长盈的人天天打交道。大家对于行业都是很熟悉的,从华为,OPPO和VIVO谈到了大富,谈到了蓝思,立讯精密,但是从他的背景里面告诉我,他喜欢的是富士康的军事化和强势,霸气的风格,这个也符合他发家致富的道路,因为在小企业的成长中需要的就是个人强势和威力。 整个交谈两个多小时,其中电话没有停顿过,各种老总的问题,找个地方大家坐一坐,也许光鲜亮丽的背后,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势,目前他是轻车熟路了,还是需要面临很大的压力,而刚刚出道的创业者也许面对的就是更多的风险,仅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五.新常态下的跨境电商创业者 东莞松山湖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华为的牵引下,整个区域的房价和商用写字楼爆发趋势,大量的创业公司,供应链企业纷纷在周边进驻,而我在这里见到了从事跨境电商的S先生,S先生告诉我他以前是做工厂的销售的,已经在深圳,东莞创业四次,前几次开过工厂,干过其他贸易,纷纷失败,最近两年,他觉察到了跨境电商的机会,于是挑准了跨境电商的某个品类,精耕下去,在亚马逊上卖到了第一的位置,公司开始有点快速发展的趋势。 S对于附近的企业,行业和生意经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认识,大企业的优势是什么,怎么避开其锋芒,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在这个行业的缝隙中找到生存的方式;小企业的生存逻辑是什么,怎么去变化和思考,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一是来源于自己的创业经验,二是来源于平时的阅读,三是和各种工厂或者小企业老板的沟通喝茶。 从他的思路里面,我看了一个点,就是对于已经犯过的错误非常的忌讳,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跟我说他有引进一个三星的职业中层,结果没有一个月被别人给甩掉了,他不知道三星这样的公司的管理体系,人员成长和长短优劣,结果双方不欢而散。 由于大家的成长轨迹,从业背景的巨大差异,无论是处事方式,还是沟通技巧,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对于问题的认知差异,存在巨大的冲突路径,下一步他自己也有点迷惘,他很务实和谨慎,但是也看到了公司的发展的一个巨大风险,就是除去他之外没有一个能力替代的高层,可以共同去支撑的,下面都是基层办公者。 近年在龙华和龙岗平湖华南城,西丽出现了大量的跨境电商业者,最成功的是谷歌出来的海翼电子,也就是Anker,目前这个行业虽然有降低热度,但是在未来会长期发展下去,行业长期竞合的结果还是会头部效应和细分行业生存法则,希望S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六.中美贸易战下的电子材料研发创业 L先生的背景是目前深圳科技园创业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L最早是从北方某龙头家电企业开始工作,后面加入了深圳的电信龙头H企业,干过产品研发,到海外销售,几经历练,于2015年开始创业,很不幸前两次创业都黄了,最近一个项目应该是涉及到国产方案替代美国的技术方案。 L先生属于典型中国知识派创业,他们非常信任小米雷军,傅盛的方法,言语间必然会有滴滴,拼多多等案例,也会包含大量的商学院和知识分享中各种成功学词汇,比如认知,赋能,复盘等等。他告诉我他在2012年年薪有70-80W,从H出来的时候也有100W多。 在前海的各种小写字楼里面,有无数的像其一样的从巨头企业出来的创业者们,他们都期待着产品技术可以变现,拿到资本,快速量产,然后可以股市上实现敲钟,成为人生赢家。 我们在这里无法去对比他们和那种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广东本土的创业者,谁更厉害,生存能力之类的,双方确实不是在一个赛道上,对比的意义并不大,只是类似的创业风险确实非常之高,因为个人如何的深思熟虑,都没有强大的团队和资本加持来的厉害,不过我是非常佩服其思维和胆识。 七.新形势下的传统行业创业者 C总是个留学生,从欧洲留学回来,继承父业,从事动漫文创产业,其实本质就是原来的玩具产业,更具体点就是硅胶玩具和毛绒玩具。C很自信,也很直接,也许跟其出身背景和从事动漫行业有关系吧。 ”T生,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近年来,芭比娃娃已经开始没落了,中国的创业者已经看到了超越芭比的机会。“ "我已经在前海搭建了一个OFFICE,给你一个团队,您在那里帮我干供应链资源管理,我们共同干掉芭比娃娃。" 我当时确实惊呆了,我只是笑了笑,告诉他C总聪慧过人,肯定可以干出一番大业,因为我对于这个行业并不是太了解,虽然对于硅胶,布料之前有一些接触,也有朋友做。 当然他们的新型动漫模型产品在市场上其实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的,这也给了他信心在毛绒玩具上去挑战国外的巨头,但是我还是将信将疑。 C其实可以称之为创业者,也可以称之为接班人,在佛山,深圳,东莞大量的留学二代归国,开始接替父辈打理生意,比较有名的是美的太子,其实锋芒盖过父辈的真的很少,虽然新一代人更加开放,见识更广,接触规范的现代管理,但是其事业的本质还是传统生意,公司内部的人员的意识,构成和制度还是在原来的太上皇的笼罩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管理体系建设,类似规范的大中企业;同时现在企业的竞争环境远远超过其父辈创业时代,管理难度和产业变化速度都高,接班之路也是非常的艰巨的。 各种专家呼吁的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还有走穴的各种哗众取宠的经济学家只是跟几个公司老板吃饭喝茶聊出来经济发展建议纲要,还有委托下面学生做的浮于表面的考察调研,这些肤浅的报告给社会带来的不敢恭维。 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还在欣欣向荣,未来还有更多的创业者会加入其中,我们不喊口号,也不悲观,只是可以客观的看待他们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为什么既看过程又看结果呢?创业成功者,大多数是付出各种时间和家庭的代价,包括身体,我们要知道付出的。我有时候会跟朋友讲我同学在某党委做校长,社科院做研究员等等,其中他们付出了多少时间做研究我也不敢说明,而自己在做什么肯定心知肚明;还有朋友说其同学在企业获得成功,但是要反思别人成功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是跟别人喝酒钓鱼还是打牌。 致敬创业者。
  • 热度 16
    2020-6-21 22:46
    6377 次阅读|
    2 个评论
    2011年左右,当我在珠三角到处游荡之时,制造业还是灯火辉煌,意犹未尽,而今当我再次深入观察之时,已经今非昔比。 2019年5月27日,第十一届中部地区投资贸易博览会同期配套活动中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移座谈会在南昌举行,作为在电子行业从业多年的人士,我想给更多的朋友介绍一些中部优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的制造业也许会更多向内地转移。 一.南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高新区(江西)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2000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 江西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昌高新区是1991年成立。 电子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包含: 酷派信息(手机),华勤通讯(手机ODM和笔记本电脑),欧菲光电(手机零组件),智慧海派(手机ODM),黑鲨(手机); 龙旗(手机ODM),比亚迪(EMS和ODM),美晨通讯(手机); 手机和LED供应链链条基本成型,可以继续扩展和延升。 九江:同方科技(电子信息制造),科翔电子(PCB)' 吉安:立讯精密(电子零组件和EMS);合力泰,红板,摩比通讯,生益(PCB); 赣州:比亚迪,立德电子(手机零组件); 整体来看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在手机通讯具备比较完整产业链。 二.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 麒麟信安(信创操作系统),湖南长城(国产服务器和PC),比亚迪(EMS),中兴终端(消费电子),亚信科技(软件),中国通号,蓝思科技, 京东智造(无人机)等。 长沙和湖南的优势在于信创和国产化,在软件,芯片-GPU,芯片制造,IGBT,另外湖南在重工业-三一和中联,中车等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整体来看,湖南在ICT国产化和重工业具备较大竞争优势。 三.武汉东湖高科等(湖北) 武汉在电子信息产业在中部的却是龙头,小米,联想,华工科技,TCL,冠捷,海康,长江存储,烽火通讯,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业都有基地和分部。 襄阳:东风汽车电子,德普电气; 黄石:PCB印刷线路板-沪士电子,欣兴,星河;正威国际; 四.郑州高新区/洛阳高新区(河南) 郑州的电子信息肯定是富士康是龙头;长城(信创);惠科(平板显示);合晶(硅片);比克电池; 洛阳:黄河(信创);中航光电(连接器);河南森源;河南安彩集团; 河南电子信息基本上以郑州富士康和配套供应链占据主导,手机产业链齐全; 五.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 安徽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比较发达,联想,京东方,友达,彩虹,科大讯飞,芯硕半导体,长虹,中达电子,信义玻璃,启迪科技,华米科技,长信科技。 主要优势在平板显示领域和语音识别领域有较为完善产业链。 西安高新区:三星,美光,中兴,华为等世界级电子企业聚集,手机研发和通信研发基地,极具高端电子产业实力; 成都高新区:INTEL,华为,富士康,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领先,电子信息产业从成都,绵阳,遂宁也基本形成产业链条; 重庆两江高新区:紫光,瑞声,广达,富士康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中西部的高新区和开发区也基本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和供应基础,东部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到内地是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当然也是需要分步骤和分节奏,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形成需要时间,但只要有政府用心,企业有心,都是可行的。 看看河南,看看江西,整条的供应链都是从无到有完善起来,未来无论是ICT还是芯片,自动化都有机会加快到内地转移的可行。 当然也包括转移到广东内陆河源,肇庆,汕尾,也包括江苏苏北等内部地区。 尽管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依旧有着最完整的制造产业链,内陆也不是不能替代和完善,还有很多的产业都是在转移变化。 还是一句老话: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
  • 热度 27
    2020-4-14 21:26
    7786 次阅读|
    7 个评论
    制造业重返日美:是吹牛作秀还是破釜沉舟。
    截止今日,新冠疫情开始真正的进入了下半场: 美国的感染和病死人数都冠绝全球,无与伦比,更要命的是失业人数达到了1600万,专家预测美国最高失业率可以达到3000万+,超越任何历史记录; 日本的感染人数也破除了之前的优等生印象,已经让日本政府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而由于医疗物资的缺乏,让心思细腻的日本人觉察到了产业链的巨大缺陷,给未来的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东南亚,韩国的疫情连同日本的疫情,已经给下游的中国电子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MLCC巨头村田电子,日本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工厂出现了停工和半停工状态; 韩国的三星和海力士因为疫情,产能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 受到上游缺货的影响,下游的情况就如热锅上的蚂蚁: 1.大量采用日系电容的通信电源就产生巨大的交付困难,原材料预计7月齐套; 大量的ICT厂家几乎就此停摆; 2.大量采用韩系和美系FLASH颗粒的金士顿,创见无法出货; 下游的 服务器和PC厂家几乎没有办法。 现在了解到ODM厂家只给客户满足订单合同实际缺货的产品,其余的预测产品都看不到未来的齐套生产,5月份和6月份几乎跨不过去。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痛苦的局面,电子和半导体的供应链在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多次的短缺情况,而似乎一次比一次要缺得很严重呢? 个人了解和分析:目前半导体和非半导体电子材料是当前全球化分工最细,也是最为复杂的供应链的产业,而整个供应链链主要是聚集在东北亚,东亚和东南亚,欧洲和美国大部分是处于研发和设计阶段。 以内存条为例:日本生产的芯片材料供应给韩国,韩国本土生产的DRAM,然后提供给台湾的模组厂商,台湾模组生产好了,供应给大陆的代理商,代理商出货给整机生产商; 日本生产的芯片材料供应给美光新加坡工厂,新加坡美光的Flash颗粒,生产好了给西安力成封测,封测好了给金士顿加工成SSD,然后供应商给大陆的代理商,代理商出货给整机生产商; 而且下游的生产商有可能是ODM或者EMS,比如富士康,伟创力,加工好了销售给华为,浪潮,DELL,而华为,浪潮,DELL则是销售给最终的客户比如BAT, 或者运营商和政企客户等等。 当然,还有更多更为复杂的交易模式和供给关系在里面,让整个供应链变得异常的复杂和繁琐。 日本人是做最上游的电子材料,也涉足部分的半导体产品,比如东芝的Flash,也有下游的东芝的SSD,但是整体上看,日本人做最下游的产品时候总是缺乏和中韩的竞争力,似乎在成本和大规模制造上显得禀赋不足。 个人认为,日本政府和行业协会感受到了,过分细化和过长的供应链,让产业安全和企业发展的安全受到了一定的掣肘; 而密集了下游产业的中国大陆,在向中上游进军,产业链条变得更加完整,比如紫光FLASH,华天的封测,下游的SSD工厂和模组厂商多不胜数, 而日本完全不可能可以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所以考虑部分产能回迁,尽量完善本土的产业链,同时也可以完善东南亚的产业链来制衡中国的产业链,毕竟东南亚国家在和日本政府外交和政治,经济谈判上会更加容易满足要求,而同巨大的中国市场和中国政府谈判,底牌和筹码都会差很多。 日本是完全有可能,也会采取措施逐步从中国迁出部分工厂和产能。 美国的议员和商务部长的提议从产业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就不是那么明智和底气十足了,而更像是为了吸引眼球,转移视线和政治作秀。 美国企业在中国本土投资的制造业,比如3M,比如苹果的代工产业链富士康,立讯,蓝思科技等等,比如特斯拉,怎么样才能回迁美国,才能解决上千万人的就业,安抚处于焦虑和恐慌的美国人内心呢? 让美国人购买价格翻倍的苹果手机;购买价格翻几倍的基本医疗物资;都是美国消费者和美国市场无法承受的。制造业回迁,那首先需要整体供应链的回迁才可以:苹果手机美国制造----玻璃也要去美国造?螺丝也要去美国造?彩盒说明书?金属外壳?手机玻璃?摄像头组件? 那整个手机得多少刀,苹果还怎么和华为,三星竞争呢。 美国的政客提议更像是气急败坏的人,在撒泼撒野,说气话和吹牛逼。 当然不排除简单供应链的企业可以回迁美国,比如高端药物,而中等复杂和复杂供应链的产业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大规模回迁。 虽然日美的提议实践起来需要时间,而且范围也不会很大,但是日美,更为重要的是台湾企业会有可能大量转移到东南亚,东南亚和南亚产业完整后,还是会对中国制造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做更为细致的研究,而不是看什么界面新闻等上的南亚人很懒惰,东南亚基础设施很差,以台湾人看大陆的视角来看东南亚,提前做好产业升级和供应链风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