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让大量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包括餐饮、酒店和航空等等,当然制造业供应链也经常遭遇中断。
曾经认为疫情过后,供应链恢复之后,制造业将迎来所谓的“黄金恢复期”,而事实上我们想象的跟实际却完全相反。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形,让我们遭遇当下如此困局。
一、美国“制造业回归”的负面影响
从2020年川普政府主张的“制造业回归”的却被国内大部分人忽视了,而最终正确的声音被铺天盖地的无影响给盖住了。
1. 川普的制造业回归不只是简单的回归美国,而是去中国化的多元化供应链。
中国在家电,IT设备,消费电子,日常小商品都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美国本土显然无法承接如此庞大的基础产业链。
而越南可以,马来西亚可以,泰国可以,墨西哥可以,印度也可以。
回头看看前几年的报道,专家们几乎很表达出中长期的判断,而都是轻描淡写的说了“怎么可能”。
2. 美国制造业回归牵引的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
日本、欧洲国家都无疑受到了美国政府口号蛊惑,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导致部分企业加快了迁移的步伐。
3. 美国政府贸易战和科技战的负面驱动。
在中国大陆的台系供应链遭遇了最强的冲击。
美国企业在中国触角和范围是相对有限的,而跟美国企业关联的供应链则是相对较深入。
大量的中国台湾OEM,ODM和下游的配件、部件厂商遭遇了重大的压力,两个供应链的操作成为了常态。
从早期销售到美国的IT产品,需要在中国之外供应链,到给美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都需要在中国之外的地区。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台达等等大型企业开始了战略的供应链布局变化。
而苹果供应链的情况最为引人注目,苹果手机印度造已经开始成为了现实,
专家们嘲笑印度阿三的低效,而不知危机所在,真是有点匪夷所思。
二、疫情对欧美国家造成了供应链的恐慌心态
当欧美国家发现买口罩、消毒水、测温仪、呼吸机这些基础的医疗资源完全要看中国的脸色,发达国家一样不是傻子,什么国家安全都不及整体的公民身体医疗安全重要。加上欧美一些极端的政党泛政治化需求,给整个的去中国化供应链提供了群众和宣传土壤。
欧美日等企业很难从纯粹的商业需求、效率等因素进行贸易和供应链的布局和选择,
将供应链进行分散化成了一个更长远和必然的选择道路。
而又有几个专家去给与风险以足够的提示和预警?
而今当下,低端制造迁移,高端制造业被卡,造成的就业风险,已经迫在眉睫,美团和滴滴成了解决就业的兜底选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
三、高房价引发的制造业溢出效应
2015年前后,在深圳、东莞、环珠三角地区经历了一波房地产的高峰期,而因为房地产带来的辉煌,让大多数人忽视了制造业因为高昂的地租和人工生活成本引发的企业迁移。
更多的人认为是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而高端和低端产业是真的是互相替代,无缝对接的吗?
期间产生的就业差异、经济结构性矛盾是真的可以简单的被抹平?
这个需要磨合的时间段,少则3-5年,多则10-20年以上。
深圳、东莞这些旧厂房、旧大楼需要多久可以更新完成,诞生新的持续的经济增长产业;而那些改造完成大量空置的写字楼、科技园区又有哪些新产业可以填平。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策略去完成。
所以,独立思考当下的制造业环境对于从业者非常重要。
如果还是简单从小号找个文章来安慰自己,对于任何人都是温水煮青蛙,倒霉的是自己。
自做自受 2023-5-25 23:29
有经济政治学吗?网上查找,有说,还有人出书。
《经济政治学:对经济及其发展的政治学解释》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建钢。
反正以前那个时代没见到过这个课程。
珠三角制造业的新常态是什么样?不职场了,也就是看戏、评戏了,感觉不可乐观,毕竟人类当下无事可做了。
天涯书生 2023-5-25 23:07
自做自受 2023-5-22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