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深圳特区迎来了他的四十岁生日,其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不在这里废话了,其核心是孕育了整个大湾区的创业特质,所以我们需要向特区的创业者们致敬,对正在创业路上的大湾区朋友,我保持高度的敬佩,也对他们进行了粗浅的观察,供大家思考。 一.电子烟风口下的互联网创业者 2019年夏天,我在广州创业就业的沙龙上见到了H总,H之前是美国消费电子霸主A公司在华南的市场负责人,其当时正在回答广州的大学生和创业者的求职问题,我在开放的空间里面顺势要到了其微信,后面我了解到他拿到了资本市场的八位数的资金,开始了正在风口上的电子烟创业。 在罗永浩老师的参与下,媒体和资本已经将该行业引爆了,此时整个珠三角的工厂都在为电子烟欢腾,那些做消费电子零件的工厂,组装生产线纷纷调整策略,向电子烟全面进军。我在珠三角工作多年,下面有多家二级供应商纷纷调整了策略,开始买厂房和设备,以此我以供应链开发的方式继续同H总商谈,是否可以利用到我引介的供应链,几次三番,大家似乎有点熟悉,本人对于其项目给予了高度关注。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企业高管创业所展示出来的素质,包括谈判,对话和沟通的策略,也包含了他在用人上的一些观点和方法,确实是很有手段。 然而政策因素急转直下,2019/11/1,国家烟草专卖局一纸禁令将正在火热的电子烟行业浇了一拨冷水,而在此情形下,整个市场立刻洗牌,整个国内品牌就剩下一些大的玩家在借用资金在线下推广。 跟风创业其实并没有对错,利用资本和渠道尽快变现也是对的,但是在过程里面需要的策略,智慧和复杂的商务运作,商场智慧,我不懂,但是也请同类的创业的朋友看看,也包括还在期待疫情二次爆发做口罩和口罩机的某些人。 二.急功近利下的工匠精神 2019年,富士康之前的领导应我的邀请,从河北廊坊来到深圳,和昆仑万维的朋友洽谈一个手机合作业务,业务没有任何结果,更多只是一个意向和假设,其实市场可行性和各种资源都没有成熟到非合作不可去抢占市场,意外的收获是我认识了领导之前的老上级,一个从事音频技术的创业者。 W总和我一样是,湖南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来到了深圳,在深圳的音响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管理工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干了一辈子的音响技术工作,也希望可以有所成就和业绩,可以通过自己在技术,管理上积累的各种优势禀赋,在音频市场上获得自己应该拥有的价值。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面,W总和其同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考察市场,观察到了高保真的音效需求,在不停的实验和进行技术研发,最终在今年开发出来了相关的硬件产品,可以以多种形式实现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类型,也在同行业的各种朋友中发现了产品的价值。 目前产品还是在做市场的推广前期,如果市场策略运用得当,在未来有大的厂商可以给予资本支持,我相信这个项目未来还是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只是坚守技术研发非常的辛苦,也非常的曲折,在中国当前追求短平快变现的氛围中,精雕细琢的风险和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致敬。 三.产业转移下的餐饮创业者 说到餐饮创业,其实大家都会觉得很LOW,我也不再回怼了,就简单聊聊过程。 2017年初,我有个朋友在惠州博罗做某鞋厂的生意,因为关系甚好,我跟他也去玩玩,大清早我看到了S小姐的早餐店。S小姐是湖南人,一见到老乡,就非常开心,吃完早餐,我简单的谈了谈她的生意,她笑着说了说她的业绩,每天早上扣除各种成本,可以收入800-1000,鞋厂的工人几万人,每天都有固定的人员过来。 前今天,我在东莞东城的一家地摊上看到了有点眼熟的面孔,我过去打了个招呼,就跟她聊了聊她的变化,她跟我说了说,工厂已经在近期陆续转移到广西和越南,员工也只有原来的3/1不到了,她也亏损了一些,最终没有办法继续,只好出来做其他,在东莞做水果批发生意,可是依旧没有好的起色,最终在这里摆地摊了。 珠三角的人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已经完全不欢迎低端制造业继续在这里落地生根,加上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大量的大型台厂,港厂和欧美厂商都调整了布局策略,从早期富士康内迁,到三星关停手机生产线,当然还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厂家,受到影响不仅仅是工人,还有周边的从业者。如果简单的说说腾笼换鸟,产业升级似乎很高大上,但是牺牲的是哪些人的利益,肯定有人是无法承受之痛,就像美国的汽车工人一样。如果没有人去关注这个过程中的痛苦,转型之路是有非常多的后遗症的。 四.消费电子红利下的爆发者 上周末,我接到了东莞的某公司老板的邀请,去谈谈未来的工厂管理。Y老板之前是做贸易的,近些年因为中国手机市场火爆,他转身来做手机主材,成为了中国手机主流四大天王的供应商,从他的大林肯和高端的办公环境,我觉察到了他应该是风生水起。 ”唐工,谈谈你对手机行业的认识,聊聊“Y董操着一口流利的潮汕普通话发问了,这些跟大厂,比如华为,小米,OPPO,VIVO打交道很多的人都知道怎么称呼对方的基层员工或者基层管理者,几经寒暄之后,他跟我说了他的痛苦之点,他的工厂分布在中国华东,华南还有华中几个地方,目前没有人可以系统的整合管理好整个的工厂体系,之所以找到我,是因为看重我在LF富士康的背景,因为在长盈精密有LF富士康一整个TEAM,而他又跟长盈的人天天打交道。大家对于行业都是很熟悉的,从华为,OPPO和VIVO谈到了大富,谈到了蓝思,立讯精密,但是从他的背景里面告诉我,他喜欢的是富士康的军事化和强势,霸气的风格,这个也符合他发家致富的道路,因为在小企业的成长中需要的就是个人强势和威力。 整个交谈两个多小时,其中电话没有停顿过,各种老总的问题,找个地方大家坐一坐,也许光鲜亮丽的背后,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势,目前他是轻车熟路了,还是需要面临很大的压力,而刚刚出道的创业者也许面对的就是更多的风险,仅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五.新常态下的跨境电商创业者 东莞松山湖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华为的牵引下,整个区域的房价和商用写字楼爆发趋势,大量的创业公司,供应链企业纷纷在周边进驻,而我在这里见到了从事跨境电商的S先生,S先生告诉我他以前是做工厂的销售的,已经在深圳,东莞创业四次,前几次开过工厂,干过其他贸易,纷纷失败,最近两年,他觉察到了跨境电商的机会,于是挑准了跨境电商的某个品类,精耕下去,在亚马逊上卖到了第一的位置,公司开始有点快速发展的趋势。 S对于附近的企业,行业和生意经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认识,大企业的优势是什么,怎么避开其锋芒,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在这个行业的缝隙中找到生存的方式;小企业的生存逻辑是什么,怎么去变化和思考,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一是来源于自己的创业经验,二是来源于平时的阅读,三是和各种工厂或者小企业老板的沟通喝茶。 从他的思路里面,我看了一个点,就是对于已经犯过的错误非常的忌讳,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跟我说他有引进一个三星的职业中层,结果没有一个月被别人给甩掉了,他不知道三星这样的公司的管理体系,人员成长和长短优劣,结果双方不欢而散。 由于大家的成长轨迹,从业背景的巨大差异,无论是处事方式,还是沟通技巧,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对于问题的认知差异,存在巨大的冲突路径,下一步他自己也有点迷惘,他很务实和谨慎,但是也看到了公司的发展的一个巨大风险,就是除去他之外没有一个能力替代的高层,可以共同去支撑的,下面都是基层办公者。 近年在龙华和龙岗平湖华南城,西丽出现了大量的跨境电商业者,最成功的是谷歌出来的海翼电子,也就是Anker,目前这个行业虽然有降低热度,但是在未来会长期发展下去,行业长期竞合的结果还是会头部效应和细分行业生存法则,希望S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六.中美贸易战下的电子材料研发创业 L先生的背景是目前深圳科技园创业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L最早是从北方某龙头家电企业开始工作,后面加入了深圳的电信龙头H企业,干过产品研发,到海外销售,几经历练,于2015年开始创业,很不幸前两次创业都黄了,最近一个项目应该是涉及到国产方案替代美国的技术方案。 L先生属于典型中国知识派创业,他们非常信任小米雷军,傅盛的方法,言语间必然会有滴滴,拼多多等案例,也会包含大量的商学院和知识分享中各种成功学词汇,比如认知,赋能,复盘等等。他告诉我他在2012年年薪有70-80W,从H出来的时候也有100W多。 在前海的各种小写字楼里面,有无数的像其一样的从巨头企业出来的创业者们,他们都期待着产品技术可以变现,拿到资本,快速量产,然后可以股市上实现敲钟,成为人生赢家。 我们在这里无法去对比他们和那种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广东本土的创业者,谁更厉害,生存能力之类的,双方确实不是在一个赛道上,对比的意义并不大,只是类似的创业风险确实非常之高,因为个人如何的深思熟虑,都没有强大的团队和资本加持来的厉害,不过我是非常佩服其思维和胆识。 七.新形势下的传统行业创业者 C总是个留学生,从欧洲留学回来,继承父业,从事动漫文创产业,其实本质就是原来的玩具产业,更具体点就是硅胶玩具和毛绒玩具。C很自信,也很直接,也许跟其出身背景和从事动漫行业有关系吧。 ”T生,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近年来,芭比娃娃已经开始没落了,中国的创业者已经看到了超越芭比的机会。“ "我已经在前海搭建了一个OFFICE,给你一个团队,您在那里帮我干供应链资源管理,我们共同干掉芭比娃娃。" 我当时确实惊呆了,我只是笑了笑,告诉他C总聪慧过人,肯定可以干出一番大业,因为我对于这个行业并不是太了解,虽然对于硅胶,布料之前有一些接触,也有朋友做。 当然他们的新型动漫模型产品在市场上其实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的,这也给了他信心在毛绒玩具上去挑战国外的巨头,但是我还是将信将疑。 C其实可以称之为创业者,也可以称之为接班人,在佛山,深圳,东莞大量的留学二代归国,开始接替父辈打理生意,比较有名的是美的太子,其实锋芒盖过父辈的真的很少,虽然新一代人更加开放,见识更广,接触规范的现代管理,但是其事业的本质还是传统生意,公司内部的人员的意识,构成和制度还是在原来的太上皇的笼罩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管理体系建设,类似规范的大中企业;同时现在企业的竞争环境远远超过其父辈创业时代,管理难度和产业变化速度都高,接班之路也是非常的艰巨的。 各种专家呼吁的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还有走穴的各种哗众取宠的经济学家只是跟几个公司老板吃饭喝茶聊出来经济发展建议纲要,还有委托下面学生做的浮于表面的考察调研,这些肤浅的报告给社会带来的不敢恭维。 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还在欣欣向荣,未来还有更多的创业者会加入其中,我们不喊口号,也不悲观,只是可以客观的看待他们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为什么既看过程又看结果呢?创业成功者,大多数是付出各种时间和家庭的代价,包括身体,我们要知道付出的。我有时候会跟朋友讲我同学在某党委做校长,社科院做研究员等等,其中他们付出了多少时间做研究我也不敢说明,而自己在做什么肯定心知肚明;还有朋友说其同学在企业获得成功,但是要反思别人成功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是跟别人喝酒钓鱼还是打牌。 致敬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