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可再生能源

相关博文
  • 热度 24
    2014-11-3 11:37
    1691 次阅读|
    1 个评论
    ——美国低劣认证坑害中国节能减霾! 10月16日下午,应老朋友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邀请,参访SOHO中国总部与新项目望京SOHO的节能管理系统,并进行节能建筑交流;历时近6个多小时,有诸多感触,简单概述,有三个主题词: “两个惊呆”、“潘石屹给‘LEED’当牌坊太冤”、“LEED认证坑害中国”。 (一)对SOHO中国的两个惊呆 从被我吐槽的建外SOHO到现在的望京SOHO,历经14载,SOHO中国在建筑节能的道路上,原来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正如潘总微博所言“真的惊呆了”,但不是一个,是两个“惊呆”。 第一个惊呆是,潘总为控制室内PM2.5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为更好保温肯花大价钱使用双银Low-E玻璃;以及为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建设管理系统……更让我感动的是, 望京SOHO率先在全国公建方面大规模地采用水、电、气、暖、冷等全方位的分户计量,来引导客户的行为节能,这对中国建筑节能来说意义非凡。 在此为潘总及其团队点个赞。 第二个惊呆是,望京SOHO一点太阳能都没用,也没看见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我看来,没用可再生能源、 只有节流没有开源的建筑,就只能算有很大遗憾的节能建筑。 关于此观点的交流与争论,已委托博锐尚格总裁江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环境工程专家江亿以及其他建筑节能专家举行研讨会再论。 尽管SOHO中国在其他项目中有使用太阳能,但望京SOHO作为样板性的建筑,一点没用,所以我建议潘总要尽量多用,我们也正在设计方案。我相信,补足太阳能利用,再加一些遮阳,就更加完善了。 (二)潘石屹太冤,干嘛给“LEED”当牌坊? SOHO中国为了向公众展示其在环保节能方面所做的努力与责任,所有楼盘都积极申请并获得了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以下简称“LEED认证”),但我觉得,潘总这样做实在太冤。 为什么这么说?望京SOHO虽然按照LEED认证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但 在节能建筑所做的工作,却远远比LEED认证的要求做的多得多,在世界都可以说是一流的,完全可以推动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称道世界,但SOHO中国还花大钱去申请LEED认证,并四处标榜,你说冤不冤? 望京SOHO在建筑节能方面,个人觉得至少有五方面,值得向世界称道。 第一,为控制室内PM2.5,关于新风量的标准比LEED认证整整提高了30%,并采用全热回收,利用排风能量对新风预冷预热,对补充新风采用三级过滤,达到90%的PM2.5去除率; 第二,就是通过对用户端的管理、管控,引导客户的行为节能,从而节省整体的节能费用;即采用了水、电、气、暖、冷全方位的“分户计量”。为什么说这项重要?因为建筑建的再节能,如果住户的行为不节能,那么也会大大增加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而且增加的能耗甚至能达到建筑节能的25%以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北方冬天的采暖,是按照建筑平方米收取费用,这种方式在节能上非常不合理,会导致极大的能源浪费。很多家庭白天上班,根本不需要采暖,但它关不了。即便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有时也因天气晴朗,根本不需开暖气,但还开着了。以致于我们经常会看到,“采暖开窗散热”现象;还有就是室内外温差太大,忽冷忽热,使人容易感冒。这种机制、流程上的弊端,是高能耗最重要的根源所在。 第三,iSagy-3D能源管理平台通过超大数据与超详空间的深度结合,时时监控建筑能源的运行,并据运行情况调整节能策略;解决了以往管理者既要提升楼宇舒适度又要降低能耗量的抉择难题,既提升了楼宇舒适度,又切实完成了节能任务。 第四,为实现建筑更好地保温效果,潘总肯花大价钱使用双银Low-E玻璃,并在设计时考虑了建筑自遮阳;虽然在建筑被动式节能方面,个人觉得还是完全不够,但这种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值得所有的地产商学习。 第五,为节约运行费用,潘总从性能出发选择冷机与水泵,并采用冰蓄冷系统,充分利用夜间低价电为白天的高负荷服务; 望京SOHO虽然在节能管理方面,采用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技术和手段,但遗憾的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利用方面,使用几乎为零 ,仔细分析原因,这完全是受美国LEED认证的恶劣影响。 (三)商业利益驱动下的“LEED认证”坑害中国节能减霾 其实,受LEED认证影响的中国楼盘,又何止SOHO中国,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430个写字楼获LEED认证,已经覆盖中国29个省份,这样一个“垃圾认证”在中国遭热捧,这简直就是中国建筑的奇耻大辱,也是对中国节能减霾的坑害。 有人疑惑:我国的家电、汽车、IT等几乎所有传统产业的标准认证体系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吗,为什么建筑节能认证体系就不能从国外引进,你为什么要如此强烈抵制?另为什么要上升到坑害中国节能减霾的高度?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 LEED认证主要7大项,分别为:绿色选址、节水、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品质、设计创新与地域优势; 其中有五项侧重于环境与住户的影响,主要是围绕舒适度来考虑,是一个大绿色建筑的范畴,跟“节能减排、能源替代”几乎无关。同时相比中国现状的建筑,如果遵循LEED认证,实际上能耗还有可能是增加,因为中国楼宇的舒适度远没有美国高(美国属高能耗、高舒适度国家,欧洲国家都远不及美国) ,而LEED认证是基于美国高舒适度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建筑获LEED认证很轻松,但节能减排的实质意义在哪里? LEED认证的“垃圾性”仅如下几条,就完全可以肯定地说: 这绝对是一场在绿色建筑外衣下的利益追逐,对中国节能建筑之路的毒害将深而远。 1 、LEED认证逃避节能减霾 在节能减排上,LEED认证就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即便有,也是一点,而且它绝对是一个逃避节能减霾的典范。 LEED认证除建筑过程外,其他的都跟节能减排没关系,跟国家的能源替代和霾害更没多少关系。尤其在可再生能源替代这个分项上,最高只有7分,甚至可以不得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可再生能源虽然节能效果明显,但其太难得分,其他加分项全部加起来增加的造价都要比它低。水往低处流,肯定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这样一个评分规则能说是节能标杆吗? 2 、LEED认证机构连自己总部的办公楼都极不节能,凭什么给别人认证? 美国为了文化侵蚀其他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一贯奉行“双重标准”,在节能建筑的认证方面,同样一脉相承,LEED认证机构连自己总部办公楼都极不节能,凭什么给别人认证。 其实,LEED就是房产大佬们,在国人日益质疑其房子质量和社会责任的压力下,给自己的戴光鲜“绿帽子”,可这帽子戴谁的不好,(欧洲的、中国的都要好得多)偏偏要戴美国人的,美国人在节能建筑方面理论差,做得更差。LEED认证跟国家鲁班奖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更不如国家的绿建认证。欧洲被大多数认可的人居环境最好的地区,申请LEED认证的建筑屈指可数,因为他们的标准要比LEED认证高的多得多,根本不想拿这样的认证。 3 、“弥补”式评分规则,有很多“偏门”可走,沦为商业化的“环保噱头”! 事实上,LEED认证在评分中,有很多“偏门”可走,谁给钱多就给谁的产品加分,部分项目的缺陷可以通过其他项目补足,难怪有人打趣说,只要在房子里多用竹子,就能拿到LEED认证。 容易得分的项目太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得高分又太难,这对于一些仅为拿“环保标签”的地产商来说,只做那些花钱少的,同样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数。这把节能市场的客户思想给带偏了,以为这就是绿色,这就是节能。 4 、百万重金认证的LEED仅是一个“预认证”,几乎没有结果控制! 取得LEED认证需要花费数百万元,但这样一个重金认证其实仅是一个“预认证”,几乎没有结果控制。LEED认证在流程上也极不严谨,仅靠设计和证明材料,以及建设过程再有几个证明文件就可以得到,这是典型“预认证”,即从理论上,它是节能的,但楼宇投入使用,最终节不节能?根本不知道。这也是潘总他们目前所做的能效管控的意义所在。 “预认证”方式明显是为了方便商业化的动作,是赤裸裸打着绿色幌子的纯粹商业行为。即便我对太阳能行业的现状非常不满意,但我们到欧洲做一片小小太阳能集热器Solar Keymark认证,都要比LEED认证复杂、严谨得多。产品要专门送检,并要经过一定较长时间的性能检查,以满足达到一定的光照要求。认证完了每年还要专门跑来实地复查生产线。更别说我们的ISO9001及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了,哪像LEED认证,这么大的一个建筑系统,就“几份资料”递过去就能认证了,这简直就是当儿戏一般。同样是认证组织,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甚至可以说,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 5 、LEED一个被商业利益驱动的认证 这样一个“垃圾”的节能建筑认证,但有这么人去捧臭脚,有这么多房地产都去推它,包括许多连节能环保都不做的地产大佬,为什么这样? 据调查显示,在国外,开发商或业主获得LEED认证的好处往往能享受税收抵免、可以收取额外租金,同时还能树立环境保护者的形象等等。中国并无此规定,但地产商费尽心思让某个项目取得认证,接下来就可以大肆炒作,为公司的品牌“添彩”,受益比国外多得多。 (四)绿色产业界:别把绿建标准主权拱手让人! 建筑不仅仅是人居住的场所,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如果完全追逐一个“生搬硬套”的外来标准,这必然会造就一堆堆毫无生气的构筑物;如果中国将绿建标准主权拱手让人,我们这一代人将是中国的罪人! 美国LEED认证的盛行猖獗,是拥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中国建筑的失败与悲哀,一方面我们国家自己的绿建认证没受到追捧,另一方面咱们中国已经在节能建筑领域做了这么多,做得比LEED认证更好,却要用“美国低劣认证”来贴金,这是何其的悲哀! 就好比中国的国画由美国成立一个组织来评价好不好,你说讽刺不讽刺? 一流企业做标准,一流的国家也做标准,干嘛要将认证权交给别人,把别人当“垃圾”的东西,奉为至宝;而且是交给水平极端差,极端误导民众的美国认证,这让中国的节能减排受到全世界的低看与嘲弄! 中国各行各业过去从没有自己的标准认证体系,现在好不容易在太阳能和绿色建筑实验、示范、标准和检测方面领先于欧美,终于在前卫领域里有了自己的、无可争辩的、全球认可的话语权,可是地产业还要舍近求远、舍优取次,去追捧美国那个华而不实的LEED认证,对此我无法接受;更无法理解地产大佬为什么会如此热衷,甚至是狂热地醉心于一个早被全球绿色建筑学术界唾弃不堪的认证。如果真的对节能建筑关心,那就去研究一下德国的“三升房”、passivehouse(被动式太阳房),还有中国皇明太阳谷的建筑和蔚来城,这些才是世界的潮流。 (五)地产大佬:不要为虎作伥! 中国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能源安全问题,而且还牵扯到全世界的气候变化。竟然有LEED认证这样的组织,形成这样的恶潮,我们各界产业一定要警惕,如果骗人的东西甚嚣尘上,有识之士应该出来斗争; 希望国民擦亮眼睛,不要被蒙骗。我不太赞成,动不动就责备、依赖政府,但我们国家既然已经有了“绿建评定体系”,欧洲也有很多的标准,我们产业界和广大业主、公众社会要联合起来,把LEED赶回美国去。我相信,如果美国真心厉行节能环保,保护他们自己的蓝天白云,解决他们自己的能源问题,也得摒弃LEED认证,要不然,自己放出的魔鬼将会祸害自己。 同时美国LEED认证“遭热捧”,也是我们这些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中国绿色建筑国际地位而拼命苦干、竭力呐喊人的悲哀,因为为国家节能环保在国际上挣太多的名声,在国内仍遭遇被“抛弃”与被“边缘化”的命运! 在交流中,潘总提到地产界对可再生能源不节能等说辞和谬说,正是那些房地产大鳄对太阳能的无知说,也正是我们见面的重要原因。现在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确实混乱,使开发商对新能源产生了不信任。这正说明,皇明前段时间的“自曝行业潜规则”,推“强制性安全标准”做得太晚了,影响还不够,如果用皇明的标准,早净化和提升行业水平,改善行业形象,也不会给潘总们这样大的误会,所以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大力科普、纠偏、解惑,并将已经高标准、高品质、高性能的节能环保产品,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推介给地产建筑界,同时与他们合作进步一步升华技术品质,扩大其替代率。在此,我也呼吁,所有节能产业的从业者,不能再“只为赚钱而不顾消费者利益”,否则即便能源再紧缺,也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 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希望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  
  • 热度 27
    2012-5-8 15:07
    3954 次阅读|
    10 个评论
    据国外媒体报导,美国麻州理工大学(MIT)教授DonaldSadoway及其学生团队,已经成功地制造了液态金属电池。在将来某一天,液态金属电池将可以产生像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并建造更可靠的电网。液态金属电池的构造其实很简单,两边为液态金属电极,中间夹着熔盐。 事实上,这一液态金属电池是“借助现有材料,创建更廉价产品”项目的产物。DonaldSadoway带领自己的学生团队参与了这一项目,并决定研发一块巨大的廉价电池。 “拥有一块巨大的电池,我们就可以解决间歇性问题,以现煤、气体和核所使用的方式,保护电网不受风、太阳的影响。”DonaldSadoway在今年年初时曾解释道。液态金属电池的第一个原型还没有镜头玻璃大,而最近的产品足有6英寸宽,电量存储容量上升了200倍。更大的电池,其工作效率最终可能会使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上的能量存储变得更容易。   据悉,Sadoway和他的学生DavidBradwell近日已经成立了液态金属电池公司(LiquidMetalBatteryCorp),也许不久后,我们就能在市场上看到了。  
  • 热度 38
    2011-12-20 15:14
    6855 次阅读|
    16 个评论
    上周, 在美国的电子及测试杂志网上上看到了一位高级技术编辑Charles Murray 的文章,题目是 《比尔•盖茨基金“大电池”启动》。 以下是大致的中文翻译。 看上去还是很有新意的,如果真能实现,相信其改变世界的作用不会小于小盖20多年前就推出的Windows.  可再生能源应用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并非在于海鸥是否会撞击风力发电机的涡轮叶片, 而是在于缺乏存储的间歇性能源、并连续、稳定和可靠的释放手段。但如果新电池技术找到进入市场的途径,这就不是一个大问题。由液态金属电池公司(LMBC)启动开发的电池可存储从电力部门至单户住宅间几乎所有一切形式的电能。此外,它的身后有许多重要的投资者,包括比尔·盖茨。   公司创始人 ——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化学教授John F. Elliott在会见中告诉我们说:“人们喜欢可再生能源,他们喜欢太阳,喜欢风。但这些能源都是间歇性的。我们要的不是间歇性的电网,而是要可靠的电力供给。”   Sadoway的想法是建造一个“honkin”大电池 ——  一个1000立方英尺的大设备,它使用数百个电池,每一个电池都有一个比萨盒那么大。这种电池的优点是便宜,可做的很大,并且能提供高能量密度。公司的结论是如果成本能降到$100/kWh,这种电池就能填补存储角色的空白,但Sadoway和公司高层没有披露目前的电池成本。   新任命的首席执行官Phil Giudice 告诉Design News :“我们的电池很大,从尺寸上实现经济规模。如果我们能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存储,一个大的设施就能使用数千个这样的电池。”   显然,重要人物同意这一设想。盖茨是两个公司的主要投资者之一,据说曾看到一些Sadoway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讲座。另一投资者是法国道达尔集团,它自称是具有96,000名员工的跨国能源巨头。   盖茨已经公开支持项目启动的理由。他在“我们需要一个电池奇迹”的网文中写道: “没有便宜的存储,可再生能源,如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将永远不会达到需要的规模或可接受成本。”   存储的重要性极为明显,但却往往被忽视。只有刮风时风力涡轮机才能产生电能,太阳能电池也只有在阳光照耀下才产生电能。就像所有其它能源 —— 火电、水电、核电 —— 一样,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流必须马上用掉。除了少数例外,如使用水泵和压缩空气储能,供电部门只有少数几种存储电能供以后使用的方法。   LMBC要改变这种状况。该公司的电池是液基的,并保持在工作高温(400℃至700℃)状态。其关键元件包括置于电池底部的高密度液态金属,其上的熔盐电解质,以及熔盐上方的低密度液态金属。两个液态金属层为电极,熔盐为电解质。不同的金属产生电池电压。   该公司的电池可存储约1.2MWh ——  或以300KW放电四小时。 Sadoway认为它能为电网高峰负荷时提供的额外的电力容量。   他告诉Design News:“您只需要存储一小部分电网的电能,因此可不需要如此大的空置容量。”   另一些人也有类似的看法。 VRB Power Systems, Inc. 已在世界各地的风能和太阳能应用设施安装了钒基的燃料电池。 NGK Insulators Ltd. 已使用钠硫电池进行“负载平衡和调峰”。另一些部门在一个集装箱大小的容器中装入上万个(18650个)手持大小的锂离子电池。   但Sadoway认为锂离子设施过于昂贵,也过于劳动密集。   LMBC相信它的技术可以有不同的规模和多方面的应用,包括单户住宅,商业和工业设施,这是基于效用的可再生能源备份。   Sadoway说:“如果您有一个廉价和可靠的电池,您就可使用来自太阳的电力,即使是在没有阳光时,这是功能强大的电池,也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