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煜 编辑/cc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节后上班首日发布内部信,称“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主要人物之一,何小鹏的预言不可谓不精准。 春节假期刚过,汽车圈就传来重磅新闻:2月18日,高合汽车宣布停产6个月。 与1月的“辟谣”不同,高合方面回应媒体称:确有其事。公司正采取高管降薪、缓发工资等措施,应对内外部的挑战。 无独有偶,2月19日,网传小米汽车即将进行裁员。据小米员工透露,小米汽车将在2月底大规模裁员,赔偿标准为N+1,裁员原因则是缓解资金压力。 图: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 近年来,虽然 造车新势力的日子并不好过,但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却是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占率31.6%。 为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家也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补贴延续至2025年12月31日。 一面是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一面却是日益加大的竞争压力。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的血海中,又有多少幸运儿能存活下来? 车企烧钱无止境:融资难、造车效率差 实际上,造车新势力的生存压力一直不容小觑。新能源车企的2023年,其实并不好过。 2023年10月,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组,公司欠下400亿元债务,创始人沈晖跑路,约10万车主无法享受售后服务。另外,天际、爱驰等品牌,均已停工停产,只差宣布破产。 那么,新势力头部品牌的日子过得怎样? 以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三巨头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为参考,只有理想汽车以346.8亿元营收,28.13亿元净利润实现盈利;蔚来营收190.7亿元,净利润-46.29亿元;小鹏汽车营收85.3亿元,净利润-38.87亿元,毛利率更是低至-2.67%。也就是说,蔚来和小鹏还需要烧钱提升产量和毛利率,才有可能赚到钱。 虽然目前造车的门槛很低,但没有技术积累、供应链资源的新车企,首先需要用一块“大饼”来吸引投资人,拿到首轮融资后还需要N轮甚至上市,才能够获得足够完成汽车设计、制造、营销等多个环节的资金,实现交付。要想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具体到数字,截至2023年,第一梯队的蔚来、理想和小鹏均获得了累计超100亿美元的融资;而曾经与上述三家并列的 威马汽车,在获得超350亿元的12轮融资后,依然走向了破产重组,足以说明造车有多么烧钱。 造车并非一锤子买卖。有了威马等品牌的前车之鉴,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也势必更加谨慎,这就对车企的持续融资能力提出了要求。目前,新兴车企大多通过投资人、地方资本和IPO三种方式进行融资,但这几条路已经越来越窄。正如何小鹏所说,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进入“血竞”时期,投资人面对新品牌更加谨慎,并且通常会签署保底协议,几年内汽车未上市实控人就得回购。至于地方资本,在江苏赛麟汽车“爆雷”之后几乎已经不太可能获得了。 “A轮看产品,B轮看商业模式,C轮看效率”,这句话适用于所有初创企业,包括车企。新势力车企在造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正是出在这三个方面。 比如,威马的失误在于商业模式,采用了自建工厂而不是代工,融资能力、销售利润无法支撑自建工厂; 高合汽车的折戟则源于错误的产品定位,最高售价超过80万的大型SUV,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着实贵了。 所以,此前彭博社就有报道,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在2023年11月试图向华人运通集团投资至少2.5亿美元。同时,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可能会以3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华人运通,并且这一收购协议将最早在2023年内达成。不过,进入2024年,上述收购尚未有进一步进展公布。 还有李 一 男的自游家,首款车型自游家 N V 曾因效率问题迟迟拿不到生产资质,目前其新闻还停留在与奇瑞合作终止、重启大乘汽车生产的阶段,距离该车型发布已有一年多,上市时间仍无法确定。 作为后来者的小米汽车在定价方面也备受指摘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发布会上不断强调:“所以说不要喊9万9了,不可能的!”也不难看出他的纠结。卖40万,可能无法撼动理想和传统品牌同价位车型的市场;价格太低,小米汽车赔钱赚吆喝。结合这几天小米汽车的裁员动作来看,小米在汽车领域很难通过性价比战略来复制手机的成功。 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以超20万台高居2024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吉利及旗下品牌销量为6.4万台,位居第二;第三名则为长安汽车,约5.1万台。新势力方面,理想、蔚来、零跑、小鹏等头部车企均出现环比下滑,幅度达到30%。其中,理想交付3.1万辆,小鹏仅为8250辆。对于新兴车企来说,2024年可谓“凛冬将至”。 淘汰赛开启:蔚来求稳、小鹏出海、 理想狂开店 前有资金压力,后有传统车企的阻击,新势力车企如何在2024年活下去?来看看头部三巨头“蔚小理”怎么做。 蔚来是新势力车企中融资最多的,也是最缺钱的,这与李斌重研发的理念有关。去年获得阿布扎比融资后资金压力得到缓解,现金储备升至452亿元,最终实现2023全年交付16万辆车、同比增长30.7%的成绩。 在剥离非核心业务、裁员之后,蔚来2024年烧钱的部分集中在研发、开店和建设换电站。其中,自研技术带来了些许的毛利率上升,去年第三季度提升至11%,但与理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李斌认为研发的投入对于蔚来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预计2024年单季度研发投入仍将保持在30亿元的高位。 但显然, 4 52 亿元对于“既要、又要、还要”的李斌来说只够烧几个月的,蔚来还是要卖出更多的车、找到更多投资才能将这种模式持续下去,恐怕还要渡过一段艰难的时期。 作为新势力车企中唯一赚钱的理想,最近开启了狂开店模式。理想汽车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表示:“今年底的目标是开到800家,平均一天新开一家店。”狂开店的背后,显然是有销量支撑,数据显示,理想汽车2023全年交付量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其整车毛利率更是达到了22%。 理想狂开店的目的是加速下沉。在将平均交付周期缩短至不到7天后, 理想汽车店开得越多,就越有机会抓住销售的黄金周期,提升销量。 不过,理想的未来并不是绝对的安逸。首先,理想专注30万元至50万元的豪华家庭车市场,该细分市场饱和度较高,增程发动机技术落后但注重软装的设计理念多为迎合家庭用户,但很难延伸至其他市场。其次,理想此前推出的车型均为增程型,今年将推出4款纯电车型,市场反应还有待观察。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理想汽车通过相对垂直的定位、增程设计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占得了先机,现在知名度也逐渐走高,加之较高的毛利率,不出现重大失误应该不会在车企淘汰赛中率先落败。 最后是小鹏汽车。作为新势力三巨头中销量最少、毛利率最低的车企,何小鹏危机感自然最强 。2024年初,小鹏汽车完成了一系列架构和人事调整,此前裁员幅度也达到30%,实现了瘦身。面对接下来的“血战”,小鹏汽车选择押宝三大战略:自研、扩大车型阵容和海外市场。 何小鹏表示,将投入同比超过40%的研发预算,研发方向是“以智驶为核心的AI技术”,增强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这点与蔚来不谋而合。产品阵容方面,小鹏汽车计划未来3年发布30款车型,涉及15万元经济车型、30万元大尺寸SUV等,通过丰富的产品阵容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另外,小鹏深知国内市场趋于饱和,2024年要更积极地开辟海外市场。目前,小鹏汽车已经进入荷兰、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市场,今年放眼于欧洲其他国家、中东、拉美和大洋洲市场,寻求销量的进一步提升。 据中汽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44.3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新能源汽车为10.1万辆,同比增长21.7%。对于中国车企尤其是新势力来说,加速出海也是寻求增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