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韩寒

相关博文
  • 热度 19
    2012-2-1 15:56
    1151 次阅读|
    1 个评论
    虽不上微博,但是韩寒和方舟子的故事确实铺天盖地充斥着我闲暇时浏览的图褂和某些博主的文章之中,写点感想吧。      从一开始,就觉得韩寒有个好父亲。我是98年秋天读高中的,因为从小语文不好,而我的语文老师又嘲讽我的作文为如同黑白电视一样苍白和呆板,而时时推崇着 韩寒同学的文章(大学班级里头有位松江的同学竟然是他隔壁班的,我以前一直误解韩寒同学是松江的,因为当时青浦和松江都是按区招生,极少跨区而且去金山那 个更偏远的地方招生)。一路求学,随着韩寒的写作、旅行和赛车,似乎这位同学如同彗星一样消失在我的生活,直至烟烟开始读韩寒的博客,买韩寒的杂志等等。 苦逼的工科男我,一路走来,发现沿着中国求学之路,在没有中彩票的条件下,生活平淡无奇;对比而言,当初那位个性的同龄人,活出了一种不一样的轨迹,似无 可复制并又响彻天下。无怪乎,徐斌的博客某些揣测之词。    80后,似乎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词汇,我们遇到种种系统性的困难和挑战,从人堆里头想活得好些,前面有了那么多坎。这里需要叙述一下,大部分的我们在进入社 会以前,其实并没有做好准备,虽然比不上父母遇到更悲情的下乡和10年XX,但至少父母那代人前面有了一些铺垫,后面也有足够大的变化使得父辈能体会到苦 尽甘来的愉悦,生活实 在变好充实和满足感。而我们,承载着父母需要比他们过得滋润的理想,前面的沟沟坎坎,光是眼见的已是不少,你又能如何拍着胸脯告诉爸妈,我一定比你们过得 好?而且从精神上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在于,几代人都经过了一段经济和生活快速发展和变好的日子,似乎总是想着它的 好处和持续性,很难想到社会发展的透支效应,可能注定需要年青的一代人(就是80后的我们,以及没有买房子的70后的尾巴)需要去创造一些财富填在里头还 债。不过有些系统性的风险抱怨归抱怨,各种的问题,终是需要人去填的,就像30年代的青年,不管自愿或者不愿,都得一腔热血填在 了血肉长城上,有些事情无可选择,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迎来的是一片光明。    出路,是要自己找的,就像父母从来没有告诉我,我需要干吗一样。我高二的时候,还真不知道读书要干嘛,直至某位老师说可以靠XX大学,上学干嘛在大学中端 才有了一点点的想法。正因为不知道,所以不断在摸,不断在思索。如今,脑海之中还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最为靠谱的是一件事,大概就是把每天想要做的事情写在 笔记本的左边,做了的事情写在右边,两项对比,大概能直接看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也能明白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同工作条件和环境下的差异。   所以,我在想,若真是不把金钱和欲望作为衡量的标准,年青人们也能减负前行。社会关系中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无时无刻用着同步于社会观念的作用力施加在每 个人身上,这或许是种博弈的过程。能在这里写些真实的想法与感受,也即是希望能够传递自身不受影响的念头,至于到底走到哪布,在什么年纪、什么环境、什么 条件下被当前的环境所左右,我也不知道。   做点什么,总能有点变化,哪怕仅仅在你自己身上,那毕竟是个开始,所以每个人路有不同……
  • 热度 39
    2011-4-18 14:10
    4716 次阅读|
    21 个评论
    社会良心会养尊处优吗? 昨天写了一篇博文无标题文档 《一万个韩寒也顶不上一个任正非》 。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很多人都说他们两个人是两条平行线,不能比。是,他们确实是两条平行线,任总要听说这样比较他,肯定是非常不以为然,他是绝对不屑于和韩寒去做什么对比。不过我还是要做一个对比。我想,有点理解能力的人都看得出来,并不需要比较任正非和韩寒的短长,他们各有各的活法,各走各的路。然而为什么要比呢,因为任正非是一个符号,韩寒也是一个符号,比较是代表对于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现象的认同。 任正非代表了什么文化呢: 我总结这么几点:理想主义的文化、脚踏实地的实干文化、个人奋斗的文化、坚韧不拨的文化、不事权贵不作秀的文化、饱含爱心的文化、开放进取的文化、勇于牺牲的文化。 这些文化我相信是中国人非常非常需要,尤其是年轻人需要学习,这些文化更多的发扬和传承,对于社会和民族都是好事。 我不是研究韩寒的,说实话对于韩寒文化精神了解不够,希望网上有人总结出来,说清楚,看了半天,除了说这两人不能拿一起比,或是骂我的,没有看到什么有一个系统总结,零星看到大家提到韩寒,做一个粗浅的总结吧。 1.特立独行。2.独立思考。3.敢讲真话的社会良心。还有什么?希望能有更多的总结,但是我想这几点应该是韩寒的精华了吧?也希望能看到更全面的总结。 我想作为一个年轻的作家,韩寒肯定是不错的,书也卖得不错。比我们活得好,做得好,这点自然要承认。他还年轻,也许有一天了还会写出惊世之作。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作品无论是深度还是影响力,都够不上现在什么神一样的感觉吧?同时代郭敬明好象作品也不比他少,作品本身影响也不比他小,就是前些年,王朔的那种影响力可能也没有达到吧?韩寒是个好作家,我当然同意,但是他是靠文学作品成了今天的感觉?不是吧?说实话,那些骂我的韩粉,几个人看过韩寒的书? 好了,为什么韩寒今天成了一个标志呢?我想很大程度是下面那几点了: 我非常同意,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社会良心,需要有良知,讲真话的人,对他们我同样也是非常尊敬的。韩寒很多的时候站出来我也同样很尊重的,然而尊重之余我也想做点分析。 1.特立独行。做个文人,总要有点特立独行的,从竹林七贤到扬州八怪。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做到特立独行的,所以对于韩寒的特立独行充满了羡慕、神往,这点我也非常理解,也是一个正常时期的正常心理现象。然而,一个世界上特立独行不过一场春梦,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虽然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和希望,你一定要清楚,无法用这些来支撑一个家,支撑一份真心、孝心与真爱。 因此,即使我也有过对于特立独行的羡慕与期望,但是我希望年轻人把这种期望保持在一定限度里,很多诗人是自杀的,大家都知道。 2.独立思考与社会良心。把这个放在一起说吧。我们当然需要社会良心,我也尊敬任何一个为社会为他人鼓与呼的人。无论怎么说,韩寒站出来,我都是尊重的。然而,这个世界上,站出来说真话,说实话,以至于和政府对抗的人,并不少,为什么韩寒就被拨得这么高呢?为什么别人不被人关注呢?认真做点观察,还是能看出点奥妙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不平的事,韩寒当然不是总站出来,什么时候站出来?时机都是有选择的,就是这必须是一个新闻事件,是一个社会热点。韩寒是有了抨击与嬉笑怒骂,但是韩寒绝不会指向一个具体部门去追求责任的,评与骂的痛快而空泛,其实他说的这些,就是政府部门的人,其实也是要点头的,也是看得很痛快的。最后大家都痛快了,没有人被会负责。充满上海人的精明呀(坏了,这句话让上海人不舒服了)。 韩寒适时地站出来,说了大家痛快的话,自己出了名,没有一个人会因此担责,这就是团队策划的高妙之处。其实对于政府这样的小骂骂差不多是利益共同体了,这个社会是存在批评,政府也是容忍的,具体解决问题呢?那不知道是谁的事了。我曾经看过一个深圳为***打官司的律师的情况,活得很惨,关注者不多,自然也没有人称其为社会良心,韩寒就活得很好了,开着名车,做着广告,还有外国媒体采访。靠社会良心形成的名气,没有少做广告吧?广告价格也不低吧? 我就不相信社会良心能活得养尊处优的,我只相信高水平的商业运作能做到这样! 再说回来,即使是精明到了极点,韩寒还是抨击了时弊,不是他错了,抨击的也是对的,这点我也同意。只是,只是请别把他造一个神行不行? 我说过很多次,中国完全存在再搞*****的土壤,造王进喜、雷锋、陈永贵是造神,其实今天某些媒体造韩寒也是一个路数。民众呢?这里我说一个可笑的词“独立思考”。不少人还欣赏韩寒的独立思考,其实他们自己根本不需要独立思考的,只需要痛快与抱团。 所以回到我昨天文章的题目,确实任正非和韩寒没办法比,也不要比。 但是作为符号,一个踏实为社会贡献的文化,一个用精明的商业运作,吸引眼球的文化,我就是认为差别是天地之间。 我也希望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年轻人能沉下心来,扎实做点实事,互联网上那种策划之后的商业文化,已经浮躁的登峰造极了。 最后说一句感叹,网络的快餐已经让太多人弱智了,连中国话也看不懂,理解不了。无言。 再说一句感叹,我要是精明,我应该说青年是未来,网民是希望。呵呵,我也会,我只是觉得恶心罢了。
  • 热度 102
    2011-4-14 14:47
    18735 次阅读|
    82 个评论
    微博里闲扯,说了一句一万个韩寒顶不上半个任正非,引起不少人评说,甚至引起不少人的激动,觉得不能,因为韩寒传播文化,任正非是做企业,并不传播文化。 我不这么看,很多人以为写点文字就叫文化,做个产品不叫文化,我看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写点字,是传播文化,做产品更是传播文化,而这个产品做起来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凝结的厚重的过程,它的传播也更厚重、持久,并且是在不经意之中传播。任正非,不但是一个企业家,他也一个思想家,一个文化传播者,而他身上凝结的文化更厚重,传播的也会更加深远。那么在任正非身上凝结了哪些文化呢? 理想主义的文化: 一个把企业带向高度的企业家,一定是一个心怀理想的人,尽管任正非从来不喊口号,但是他的心中带着远大的理想,不仅要把华为建设成一个中国优秀的企业,也要把华为做成世界优秀企业,在全球通信业,不但要做一个跟随者,也还要做领路人。这种气魄和胸襟阔大。更重要的任正非不是靠喊口号实现,而是带领几十万华为人用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有一个梦想。 任正非的梦想远比韩寒的大。 脚踏实地的实干文化: 华为的一切都是干出来,一个民营企业,起步几万元资金,十几人的队伍。差不多是一无所有,有的是一个梦,一双手。今天华为已经是世界最知名的通信企业,十余万员工,数千亿的收入,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国外。这个企业里不仅聚集中国最优秀的通信人才,也聚集了全世界的最优势的通信人才。华为从来都是把研发,把技术,把服务看得比天还大,是用产品赢得了市场和口碑。 个人奋斗的文化: 任正非出生于普通人家,父亲不过是普通的学校教师,母亲也是普通人。从小吃不上饭,挨过斗,家庭不身不好。和同时代任何一个人一样,他并无任何背景和突出之处。他也是上学、当兵,转业后在电子公司被人骗。但是,他一直实践着积极的人生,不得已创办了华为,绝不是停留下倒交换机的层次上,有所积累开始自己研发,从来不是停留在原地。即使今天华为已经中国最强大的企业之一,他已届70岁,还奔波在世界各地为企业发展辛劳。 任正非就是那一代人个人奋斗的成功典范,也是后代个人奋斗的典范。 坚韧不拨的文化: 华为要在中国做好何其难,二十年前谁能相信华为能发展起来?十年前谁能相信华为能走向海外?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客户积累、品牌积累,是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这个过程,华为面对过很多问题,吃过很多亏,受过很多打击。困难和苦非一般人所有了解。任正非从来不退缩,从来不气馁,从来不恢心,从来不绝望。永远带领着华为,坚定的向前走。如果没有这样坚韧的领导人,不会有华为的今天。更不会有华为的未来。 不事权贵不作秀的文化: 一个企业做到华为这样的规模,可能公关部门到处做的工作,就是花钱评各种奖,买各种荣誉,华为公关部门到处做的工作是,别评华为的奖,更别指望华为出钱买奖励了。任正非从来不去担任一个什么政协委员,担当一个闲职,给自己带上经济人物、影响力人物,不接受采访,不说自己历史。所以常人的虚荣和浮华在他面前都若过眼烟云。这件事,中国没有几个企业家能做到,更别说靠吸引眼球过日子文化人了,他是真正超脱了人间的虚华。 饱含爱心的文化: 看过《我的父亲母亲》的人,都能从任正非先生的文字中,看出他对父母真诚的爱,看出他拳拳之心。华为是一个民营企业,任正非是它的创始人,甚至业内都认为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但是任正非并不有把华为股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是和创业者,以及二十年来华为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员工共同分享了劳动成果。全员持股,这是何等胸襟,也深深体现了任正非对华为员工的爱。做到这一步,是牺牲了巨大的个人利益实现的。 开放进取的文化: 很多人都认为华为是很封闭的,那不过是媒体站在自己角度的理解。因为没有接受采访,不太答理媒体。其实华为从来都是一个开放进取的企业,在华为还不是一个很强大的企业时,华为就选择了接受先进管理思想的培养和咨询,制订了《华为基本法》,华为也吸收了IBM的管理模式,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流程。华为在合作上,收购上,技术研发上,从来不是固步自封,都是开放的心态,吸取世界上最先进的经验和思想。从来也不是只固守了中国一块市场,而是放眼全球,今天在华为公司工作外国籍的员工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华为从来都是融汇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也在营造新的文化。 勇于牺牲的文化: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华为有了规模发展后,管理转换的压力十分巨大,我不仅照顾不了父母,而且连自己也照顾不了,我的身体也是那一段时间累垮的。我父母这时才转去昆明我妹妹处定居。我也因此理解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消蚀了自己的健康。”奋斗就是有牺牲,做大事更需要牺牲,我们知道华为的成功是数十万员工付出与努力的结果,但是,也是任正非个人的牺牲,才有可能把华为带向一个高度。 我一直说华为是一个让中国赢得尊敬的企业,任正非也是为中国赢得了尊敬的人,说价值观、文化,我想任正非的价值观和文化是真正散发出人文精神,是带领中国走向富强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和文化是值得中国青年学习、理解,遵从与传承的。任正非的文化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做出来的。我希望年轻人,放下人云亦云的浮躁与作秀,用点实在精神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谁才是这个世界脊梁。 百年以来,我们中国人说得多,做得少;批评得多,建设的少;指责别人的多,自己力行的少。希望有些年轻人能看懂这样的文字,悟通这样的感觉,沉下心来,做点实事。  
  • 热度 18
    2010-4-20 08:44
    1670 次阅读|
    2 个评论
    作者:磐石之心 最近,有消息称韩寒和王珞丹将代言VANCL的男装和女装品牌。有朋友问我,对此持什么看法。如果说只是针对代言来讲,看法非常简单,韩寒因互联网和博客出名了,都快上了《时代》的榜单,绝对是一个网络名人。而VANCL同样是一个网络品牌,两者搭配非常合适。   我一直在研究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VANCL无疑也是个典型的电子商务公司。而且是最符合我在《80后失语互联网与互联网下个十年》中所提到的,下个十年互联网的创新点在于实体经济的电子商务化。 无工厂化是很多公司的梦 而VANCL无疑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结合的典范。实体企业做B2C,会面临严重的左右手互博的难题,比如,李宁也在做电子商务,但是他们很担心网络销售会影响到实体店销量和利润,于是只能拿一些过期款式打折销售。 VANCL完全不用考虑实体店,而且是采取无工厂化运作,这几乎是所有企业的最终梦想。耐克可以实现无工厂化,只需要研发和设计,然后其工厂遍布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获得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高的利润。 苹果公司只有研发和设计,所有产品都有鸿海代工,苹果iPad的毛利竟然高达200%。耐克和苹果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完善的产品精细化制造管理体系,可以保证不用自己生产,产品一样优秀。 钢铁混凝土的工厂被认为是最不值钱的负资产,而技术和品牌则是最值钱的正资产。但是想抛弃工厂并不这么简单,而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放弃工厂这块负资产是可行的。VANCL模式和日本优衣库一样,都是无工厂化运作的例子。 服装B2C发展过程中的品牌瓶颈 但是B2C服装企业仍然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品牌建设问题。有工厂的企业,他们可以依靠工厂作为品牌宣传的一部分,比如,很多西装生产商就宣传自己的生产线多么先进,同时大力的在电视台、杂志上做广告,提高品牌知名度。 VANCL同样面临品牌难题。作为一个主要以与网站合作,按照成交量分成的B2C公司来说,给人的感觉是品牌沉淀不足,有些轻狂。但是当VANCL的销量达到一定数量级之后,继续增长必然面临一定的瓶颈。只有往品牌方向走,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现在VANCL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型的B2C公司,也到了真正做品牌的时候。于是,选定了当前网络上最火的韩寒与王珞丹做男女服装代言人,这对于VANCL产品的主要用户群80后,90后们非常好用,这绝对是精准化的广告代言。 韩寒是一个网络名人,VANCL是个网络品牌,一拍即合。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的是,做类似VANCL的B2C公司,面临严重的成本控制问题。服装利润是比较高的,但是VANCL需要和合作网站进行分成,这无疑将大大抬高VANCL的成本,如何继续保证有竞争力的价格,成了一个难题。 其次,在保证价格有竞争力的同时,产品质量如何做到不缩水?价格与品质的博弈也出现了。有一点非常值得庆幸的是,服装没有售后成本,这相比3C产品有很大的优势,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但是物流和仓储建设又变得非常重要。 当阿里巴巴要投资做物流和仓储的时候,VANCL如果只依靠合作的物流公司去配送,这些公司能否在合作的过程中体现出VANCL的品牌特性以及优质的配送服务呢?这一点如果依靠合作公司,很难保证,而VANCL品牌唯一与客户接触的就是物流配送,因此这一关就如同品牌服装专营店的形象一样重要。消费者很可能因为配送服务的好坏决定是否再次购买你的产品。 我想在做了名人代言之后,下一步VANCL自建物流和仓储,将成为塑造品牌的另一个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