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pdn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26
    2015-3-12 10:03
    1231 次阅读|
    0 个评论
    电源分配网络(PDN)的基本设计规则告诉我们,最好的性能源自一致的、与频率无关的(或平坦)的阻抗曲线。这是电源稳定性非常重要的一个理由,因为稳定性差的电源会导致阻抗峰值,进而劣化平坦的阻抗曲线,以及受电电路的性能。 由于没有阻抗路径是完全平坦的,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设计调整。本文旨在帮助你做出一些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小的折衷。 源阻抗应该匹配传输线阻抗。 一般来说,这是S参数测量和所有射频设备的基本前提。源阻抗(最常见的是50Ω)连接到阻抗与源匹配的同轴电缆,负载也端接到相同的阻抗。这种做法实现了完美的平坦阻抗,不管是从源看到负载还是从负载看到源都是一致的。 稳压器的输出阻抗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源,而PCB层可以看作是一根传输线。后端去耦电容就是负载。 传输线基本原理 当频率低于传输线谐振频率时,传输线特征阻抗可以用电感和电容项定义。电容可以在传输线远端没有端接时测量。电感可以在传输线远端短路时测量。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取决于这两个测量结果,即: (1) 电感和电容交叉点的频率就是特征阻抗,等于: (2) 正确匹配的传输线呈现完全平坦的阻抗曲线,其幅度等于特征阻抗。不正确端接的传输线呈现为电容或电感性质,在传输线谐振频率的倍数处会产生许多谐振和抗谐振频率。如果传输线是电容性质,那么抗谐振首先发生。如果传输线是电感性质,那么谐振先发生。在两种情况下,首次谐振或抗谐振的频率为: (3) 图1用50Ω同轴电缆仿真显示了这些关系。未端接终端阻抗是在电缆末端开路、短路和匹配端接的情况下测量的。 图1:传输线近端阻抗开路(蓝色)、短路(红色)和正确匹配(绿色),另外一种有趣的关系。 在传输线和源不匹配的情况下,有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具体取决于端接电阻是大于还是小于特征阻抗。如果端接电阻小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那么抗谐振峰值会超过端接电阻。这些阻抗峰值被定义为: (4) 谐振最小值等于端接电阻。 如果端接电阻大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那么谐振峰值等于端接电阻。抗谐振最小值被定义为: (5) 利用前面端接电阻分别是24.9Ω和210Ω的仿真模型可以显示这些关系,图2中端接电阻是匹配的。 图2:传输线未端接终端阻抗24.9Ω(蓝色)、210Ω(红色)和正确匹配(绿色)。 这些关系在图3的对端接24.9Ω和210Ω的50Ω同轴电缆测量中得到了确认。 图3:对端接210Ω(红色)和24.9Ω(蓝色)的50Ω同轴电缆的测量结果。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这些概念被扩展到实际的一块双面印刷电路板,在这块PCB上面积为4.5” x 6.3”的裸铜箔中心焊接有一个SMA连接器,如图4所示。 图4:利用一块面积为4.5”x6.3” 、一个边有个SMA连接器的双面铜箔板测量PCB的开路(绿色)和短路(橙色)阻抗。该阻抗还用SMA连接器正对面的2.7Ω(蓝色)和10Ω(红色)端接电阻进行了测量。电阻用非常短的编带连接到PCB,以便尽量减小互连电感。 我们可以使用图4中的示波器测量结果近似计算PCB的特征阻抗。电容是用标记M3估计的。 电容用70MHz、10dBΩ的那个点估计。 利用(1)可以计算出特征阻抗为: 另外,特征阻抗可以看作是开路阻抗和短路阻抗的交叉点,发生在近似11.5dBΩ或3.76Ω点。 也可以使用(4)和带2.7Ω端接电阻的近似峰值阻抗(14.5dBΩ)计算PCB的特征阻抗。 重新变换计算Zo, 可以用(3)计算第一个谐振频率或抗谐振频率,即: 用3.6Ω的端接电阻重复进行测量,如图5所示。 图5:用3.6Ω代替2.7Ω端接电阻对同一块PCB进行测量(红色)。注意,在采用3.6Ω的端接电阻后,只有少量峰值指示其特征阻抗稍大于3.6Ω。 对PCB进行仿真并与图5进行比较,结果如图6所示。 图6:PCB仿真结果与图5所示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最后,使用电源端的0.6Ω和3.6Ω源阻抗并在PCB谐振频率点仿真动态瞬时响应。仿真模型见图7,仿真结果见图8. 图7:用0.6Ω和3.6Ω源阻抗代表稳压器输出阻抗,在谐振频率点进行动态负载瞬时ADS仿真。 图8:瞬时响应仿真结果表明,0.6Ω较低源电阻(红色) 的瞬时响应比匹配的3.6Ω源电阻(蓝色)具有大得多的电压偏移。 该视频演示端接电阻在PCB板上频域和时域的影响 小结 本文讨论了几种确定电路板特征阻抗的方法,并用仿真模型定义了PCB特征与PDN性能之间的重要关系。在经过实际测量后,关系得到了确认。 可以通过观察第一个缺陷是谐振点还是抗谐振点来判断PCB阻抗是否大于或小于端接阻抗,端接阻抗是否大于PCB阻抗。 这些结果清晰地表明,为了优化PDN性能,必须使PCB层阻抗与稳压器的输出阻抗相匹配。最好是使PCB层阻抗等于稳压器的输出阻抗,如果不可能实现的话,PCB阻抗应该低于稳压器输出阻抗,以便更好地包含与峰值阻抗最大值相关的峰值偏移。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 热度 26
    2014-11-19 12:29
    1442 次阅读|
    0 个评论
    电源分配网络(PDN)的基本设计规则告诉我们,最好的性能源自一致的、与频率无关的(或平坦)的阻抗曲线。这是电源稳定性非常重要的一个理由,因为稳定性差的电源会导致阻抗峰值,进而劣化平坦的阻抗曲线,以及受电电路的性能。 由于没有阻抗路径是完全平坦的,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设计调整。本文旨在帮助你做出一些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小的折衷。 源阻抗应该匹配传输线阻抗。 一般来说,这是S参数测量和所有射频设备的基本前提。源阻抗(最常见的是50Ω)连接到阻抗与源匹配的同轴电缆,负载也端接到相同的阻抗。这种做法实现了完美的平坦阻抗,不管是从源看到负载还是从负载看到源都是一致的。 稳压器的输出阻抗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源,而PCB层可以看作是一根传输线。后端去耦电容就是负载。 传输线基本原理 当频率低于传输线谐振频率时,传输线特征阻抗可以用电感和电容项定义。电容可以在传输线远端没有端接时测量。电感可以在传输线远端短路时测量。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取决于这两个测量结果,即: (1) 电感和电容交叉点的频率就是特征阻抗,等于: (2) 正确匹配的传输线呈现完全平坦的阻抗曲线,其幅度等于特征阻抗。不正确端接的传输线呈现为电容或电感性质,在传输线谐振频率的倍数处会产生许多谐振和抗谐振频率。如果传输线是电容性质,那么抗谐振首先发生。如果传输线是电感性质,那么谐振先发生。在两种情况下,首次谐振或抗谐振的频率为: (3) 图1用50Ω同轴电缆仿真显示了这些关系。未端接终端阻抗是在电缆末端开路、短路和匹配端接的情况下测量的。 图1:传输线近端阻抗开路(蓝色)、短路(红色)和正确匹配(绿色),另外一种有趣的关系。 在传输线和源不匹配的情况下,有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具体取决于端接电阻是大于还是小于特征阻抗。如果端接电阻小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那么抗谐振峰值会超过端接电阻。这些阻抗峰值被定义为: (4) 谐振最小值等于端接电阻。 如果端接电阻大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那么谐振峰值等于端接电阻。抗谐振最小值被定义为: (5) 利用前面端接电阻分别是24.9Ω和210Ω的仿真模型可以显示这些关系,图2中端接电阻是匹配的。 图2:传输线未端接终端阻抗24.9Ω(蓝色)、210Ω(红色)和正确匹配(绿色)。 这些关系在图3的对端接24.9Ω和210Ω的50Ω同轴电缆测量中得到了确认。 图3:对端接210Ω(红色)和24.9Ω(蓝色)的50Ω同轴电缆的测量结果。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这些概念被扩展到实际的一块双面印刷电路板,在这块PCB上面积为4.5” x 6.3”的裸铜箔中心焊接有一个SMA连接器,如图4所示。 图4:利用一块面积为4.5”x6.3” 、一个边有个SMA连接器的双面铜箔板测量PCB的开路(绿色)和短路(橙色)阻抗。该阻抗还用SMA连接器正对面的2.7Ω(蓝色)和10Ω(红色)端接电阻进行了测量。电阻用非常短的编带连接到PCB,以便尽量减小互连电感。 我们可以使用图4中的示波器测量结果近似计算PCB的特征阻抗。电容是用标记M3估计的。 电容用70MHz、10dBΩ的那个点估计。 利用(1)可以计算出特征阻抗为: 另外,特征阻抗可以看作是开路阻抗和短路阻抗的交叉点,发生在近似11.5dBΩ或3.76Ω点。 也可以使用(4)和带2.7Ω端接电阻的近似峰值阻抗(14.5dBΩ)计算PCB的特征阻抗。 重新变换计算Zo, 可以用(3)计算第一个谐振频率或抗谐振频率,即: 用3.6Ω的端接电阻重复进行测量,如图5所示。 图5:用3.6Ω代替2.7Ω端接电阻对同一块PCB进行测量(红色)。注意,在采用3.6Ω的端接电阻后,只有少量峰值指示其特征阻抗稍大于3.6Ω。 对PCB进行仿真并与图5进行比较,结果如图6所示。 图6:PCB仿真结果与图5所示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最后,使用电源端的0.6Ω和3.6Ω源阻抗并在PCB谐振频率点仿真动态瞬时响应。仿真模型见图7,仿真结果见图8. 图7:用0.6Ω和3.6Ω源阻抗代表稳压器输出阻抗,在谐振频率点进行动态负载瞬时ADS仿真。 图8:瞬时响应仿真结果表明,0.6Ω较低源电阻(红色) 的瞬时响应比匹配的3.6Ω源电阻(蓝色)具有大得多的电压偏移。 该视频演示端接电阻在PCB板上频域和时域的影响 小结 本文讨论了几种确定电路板特征阻抗的方法,并用仿真模型定义了PCB特征与PDN性能之间的重要关系。在经过实际测量后,关系得到了确认。 可以通过观察第一个缺陷是谐振点还是抗谐振点来判断PCB阻抗是否大于或小于端接阻抗,端接阻抗是否大于PCB阻抗。 这些结果清晰地表明,为了优化PDN性能,必须使PCB层阻抗与稳压器的输出阻抗相匹配。最好是使PCB层阻抗等于稳压器的输出阻抗,如果不可能实现的话,PCB阻抗应该低于稳压器输出阻抗,以便更好地包含与峰值阻抗最大值相关的峰值偏移。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 热度 22
    2014-10-8 11:42
    2727 次阅读|
    0 个评论
    我们在设计电源平面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基本原则是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保持较小的介质厚度,可以增大整个平面的电容量,从而保证良好的电源去耦效果。然而对于本身板厚度就很小的叠层设计来说,按这个规则达到了减小耦合距离,增大电容的作用呢?还是需要考量到供电过孔的残桩效应带来的影响呢?这两者, who get the better performance ? 我们通过下面的叠层设计来验证这两个问题?我们采用如下的验证叠层, Stcakup total thickness 为 1.04mm,6 layers, 验证的叠层电气属性分布: SGSSPS vs SGPSSS ,板子尺寸为 15mmx30mm ; 仿真测试的 PCB 为 U1 的供电端为 VRM , U2 为负载端;仿真结果对比: 可以看出当两个平面相邻时可以获得更低的 Z 参数,更好的去耦功能,两者某个频点的差值为 在 SGPSSS 结构中将 VRM 设置为 0.1ohm电阻 , sigrity U2 port 的结果 Siwave 的结果: Siwave 仿真的结果比 sigrity 小很多(why??),但是两者谐振点的频率位置比较接近。   all right reserved by mark,转载请注明出处,tks!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3-22 18:46
    大小: 689.7KB
    上传者: Goodluck2020
    PCB电源分配网络(PDN)设计指南.zip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9-26 00:53
    大小: 687.87KB
    上传者: LGWU1995
    PCB电源分配网络(PDN)设计指南.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9-18 17:01
    大小: 701.03KB
    上传者: LGWU1995
    PCB电源分配网络(PDN)设计指南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9-18 17:02
    大小: 1.46MB
    上传者: LGWU1995
    PDNprojects.zip
  • 所需E币: 3
    时间: 2019-12-28 19:25
    大小: 1.67MB
    上传者: rdg1993
    本应用手册不但概述了组成供电网络的各种元件,而且还介绍了PCB截止频率(FEFFECTIVE)在设计一款高效系统供电解决方案中的作用。此外,本应用手册还描述了一些PCB设计的权衡因素,同时介绍了您在电路板上组合多个电源轨时可以遵循的高级设计方法。AN574:印刷电路板(PCB)供电网络(PDN)设计方法本应用手册不但概述了组成供电网络的各种元件,而且还介绍了PCB截止频率(FEFFECTIVE)在设计一款高效系统供电解决方案中的作用。此外,本应用手册还描述了一些PCB设计的权衡因素,同时介绍了您在电路板上组合多个电源轨时可以遵循的高级设计方法。引言您转到更小工艺尺寸时,电源电压会下降。这种电压下降有助于降低动态功耗。通过工艺改进,半导体厂商们正逐渐地提高器件密度。这便带来总电流需求的增加。这种需求的增长反过来又在供电方面形成诸多挑战,因为设计人员不得不满足日益苛刻的噪声要求来使器件正常运行。图1显示了当您从130nmStratixI器件系列转到40nmStratixIV器件系列时,内核电源电压从1.5V降至0.9V的一个例子。由于器件密度的提高,从StratixI器件转到StratixIV器件带来总电流增加。StratixI器件系列的逻辑元件(LE)最大数目为79K,而StratixIV器件系列的LE最大数目为681K,增加了约8.6倍。图1、工艺尺寸变化带来的内核电压下降供电网络供电网络的目的是为芯片上的有源器件提供无噪电源和参考电压。与ASIC类似,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需要无噪电源,来满足其最大工作频率(fMAX)要求。图2显示了一个系统供电网络的简单表现形式。2009AlteraCorporation……
  • 所需E币: 3
    时间: 2019-12-30 13:47
    大小: 4.7MB
    上传者: 2iot
    现代高速电路中的数据速率已经提高至10Gbps甚至更高,电路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大规模的门电路在开关切换,会产生开关噪声、串扰、以及供电电源变化等问题,而电源质量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高速信号的质量。同时,更高转换效率、更低工作的芯片也对电源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的电源设计和测试面临电源PDN网络的仿真与分析、高频纹波的精确测试、开关效能分析以及抗干扰能力测试等方面的巨大挑战,本专题将详细解读现代电源完整性测试的四大挑战及其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