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顾文军

相关博文
  • 热度 17
    2015-3-28 20:08
    1051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15年3月17日到20日期间,上海分别举办慕展和IIC春季论坛。阿牛哥本人就是做电子元器件和开发板行业的, 当然要参加慕展和IIC春季论坛了。      慕展2015,中国芯京微雅阁也有很大的展台。京微雅阁 CME-M5和低功耗的CME-HR3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还有双摄像头的安防监控方案。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在慕展2015期间,做了大资本,大整合,大产业,大未来:中国集成电路的美 好未来的精彩演讲。他回顾了2005,2010年国内国际芯片市场并购事件,预测了2015年国内国际芯片市场格局。 他认为到2020、年我们的中国芯会在国际市场上有话语权,特别是华为海思,紫光等公司。顾文军一向说话风 趣幽默,他说现在IC 就是 In China ;很多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采用的主芯片是ARM架构,也可以解释为华 人的三家芯片公司 全志科技 (A),瑞芯微(R)和联发科(M)。 他提出的芯片产业的五行理论获得了广泛关注。他在前一段时间应邀在在“半导体设备暨产业发展研讨会”上 发表对中国设备产业发展的看法。他对中国设备产业发展的建议有如下四条:1 有所为为主,兼顾有所不为; 2 自主发展为主,兼顾收购兼并;3 国际市场为主,兼顾定制中国市场;4 市场为主,兼顾国际战略。
  • 热度 22
    2011-2-21 10:16
    2762 次阅读|
    1 个评论
     2010年,集成电路产业有着过山车般的表现,大跌之后大涨,创造了难以置信的30%的增长。而这一年,展讯给力,Foundry扬眉吐气,打赢“武汉保卫战”;而同时ABS-S成浮云,多家中国公司被外资并购。我们共同见证着——喜悦与遗憾;幸福与骄傲;忧心与憧憬   淡定之后,在众多对中国集成电行业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中,“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选出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大新闻。(前六个以时间为序,后四个具备总结意义)     1:国家意志延续, “909”工程升级改造——华力微电子起航   1月19日,“909”工程升级改造——华力微电子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华力微电子将建成第一条国资控股、主要面向国内市场、90-65-45纳米技术等级、月产3.5万片的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投资总额人民币145亿元。   点评: 华力微电子的起航标志着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高度重视,承载着中央和上海对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殷切期望,华力微电子将成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一个集成电路项目。虽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华力微电子具备高度战斗力的管理团队还是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华力会给力。                                                                               2:资本市场活跃,集成电路企业纷纷上市   2月11日,珠海欧比特公司成为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集成电路公司。这也拉开了国内集成电路企业上市的大幕:国民技术,国腾电子,福星晓程,东光微电子,湖北台基,君正集成电路也纷纷紧随其后。国民技术更以其在多个产品的精准定位和战略布局,成为创业板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第一股。同时锐迪科和新进半导体也成功在Nasdaq上市。   点评: 这是有史以来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上市家数最多的一年,标志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资本整合期。但虚火的资本市场,也影响了部分企业的心态:不再踏踏实实做事,追求业绩,而是整天想着怎样能够迅速跻身“资本圈”。“莫为浮云遮望眼”,中国的企业大多还是很弱小,还是要老老实实做把业绩做好。“高筑墙,缓称王”。   3:整合加剧 多家国内公司被外资收购 7月22日,Atheros收购上海普然;10月15日,德州仪器收购成芯;同时联发科并购苏州傲视通;豪威科技收购上海捷顶。随着IC(Integrated Circuit)变为In China,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通过并购直接进入中国,实现从设计到销售,全方位进军中国市场。   点评: 在整合中比较遗憾的是中国公司往往是被整合者,而更应该通过整合做大做强的中国公司却很少“内内联合”。而在中国公司选择出售时,何时不再“传外不传内”,也成为业内所期待。而2011年初晶源电子收购同方微电子;华大可能并购北京华虹集成电路或许会揭开国内企业整合合作的大幕,                                                                               4:引领代替跟随,展讯研发成功全球首款40nm技术TD-SCDMA多模通信芯片   10月,展讯成功研发出40nm TD基带芯片。这是全球第一款40nm的TD芯片。标志展讯的研发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这也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同时去年1月福州瑞芯成功大规模商业化国内第一款65nm芯片;9月14日新岸线发布全球第一款基于ARM 9双核40纳米2.0G处理器,全球最高主频2.0GHz ARM处理器。   点评: 引领代替追随,这对展讯是一小步,但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却是一大步。一直以来,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都是采用跟随战术,研发技术与国际竞争对手差3-5代。这是第一次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某个产品上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同时去年国内进入65nm,45nm研发的公司已经超过20家。十年磨一剑,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终于可以和国际竞争对手进入同台同步竞争。   5: 中芯国际注资武汉新芯,打赢武汉保卫战   10月29日中芯国际和武汉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武汉和中芯国际将通过现金注资的方式,对武汉新芯实施合资经营:新芯正式成为中芯国际武汉厂。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打赢“武汉保卫战”。   点评: 这不仅仅是中芯国际和武汉政府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胜利:既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存储器产业发展保留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还体现了所有中国集成电路人在关键时刻献言献策,群策群力,积极发展高科技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对外资收购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也要辩证来看:对收购一般的行业和企业,对中国公司提高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和参与全球竞争是有益的,也是应该支持的;同时对重要龙头企业和重要科技发展平台还是应该坚持自主可控,以我为主。而同时2011年初出台的《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也呼应了这个重要性。   6: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国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召开“中国芯”研讨会 11月18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召集国内业界精英,超过50多家设计,制造,封装,设备和材料龙头企业的CEO,数十位各部委领导,以及多位行业内院士和专家在北京参加“中国芯”研讨会,共商如何在十二五把集成电路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如何实现中国集成电路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点评: 这次群英会的召开,为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在新时协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和建议。而在2011年出台的“四号文”(新十八号文)里面可以看到“中国芯”研讨会的一些政策影子。   7:让业绩飞,展讯成为大陆第一家过3亿美金的设计公司,带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全球竞争新时代   毫无疑问,展讯是牛年最牛的中国集成电路公司,3.43亿美金的销售额使展讯成为大陆第一家过3亿美金的芯片设计公司。而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额也从2009年的41.7亿美金增加到2010年的50.6亿美金,增幅达到21.3%。   点评: 与展讯业绩突飞猛进相比,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再2010年开始了两极分化:大者恒大,马太效应开始显现。随着向先进工艺的加速过度和以主芯片为核心的高集成高整合竞争开始,寡头竞争在数字集成电路行业已经形成。大多数中小公司将会逐渐被淘汰,而以展讯,海思,RDA,澜起,格科等具备资金和技术平台的公司;国民技术,欧比特,福州瑞芯,安凯微电子,君正集成电路和博通集成电路等具备资金和市场平台的公司将会在寡头竞争中确立先发和平台优势,而未来中小公司将会加入到整合的大潮中。   8:抓住难得机遇,中国Foundry产业创新高   2010年中国Foundry公司抓住历史机遇,表现纷纷创新高:中芯国际2010年收入15.5亿美金,华虹NEC收入3.7亿美金,宏力收入2.5亿美金。均是公司成立来的新高(以美元计算)。并且中芯国际实现了2004年以来第一次全年赢利,宏力则是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年赢利;而华虹NEC更是在特色工艺上取得丰收成果,在嵌入式存储器,分立器件和锗硅等特色工艺上也成为全球领先的代工供应商。   点评: 人无近虑,必有远忧。虽然中国代工公司去年取得丰收,但是残酷的行业规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中国的Foundry产业依然面临内外交加的挑战:对内,如何在国际产业的国际竞争中,打造一批精干的,规范化管理的,具备国际视野的团队还是重中之重;对外,在这个比拼砸钱的行业,国外竞争对手纷纷增加投资,巨额资本支出让国内公司汗颜。这一内一外的压力仍然是压在国内Foundry产业的两座大山。   9:中国存储器产业实现零的突破:兆易创新Falsh产品出货超过1亿颗,山东华芯在DRAM领域取得重大发展。   随着中国公司在数字和模拟领域的先后突破,存储器成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最后的荒地。但在2010年随着北京兆易创新Falsh出货超过1亿颗,标志着中国集成电路在这存储领域也有了重大的进展。同时2010年山东华芯在DRAM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点评: Flash还是DRAM?IDM还是Fabless这是个问题。或许现在还不是给出答案的最佳时机,但是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无论发展何种技术,采用哪种模式,中国的公司必须先做好准备,增强积累,等待合适的时机再选择合适的技术,合适的模式,来发展中国自己的存储器产业。   10:坚持市场导向,福州瑞芯进军智能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引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公司突破市场短板。   在复读机,MP4,智能手机多个市场取得成功,又精准布局平板电脑市场的屡战屡胜也让瑞芯成为中国“最会做市场的公司”;同时国民技术不走寻常路,专注高端安全和移动支付等也标志着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不再总是涛声依旧的3C;而安凯微电子和君正集成电路在教育电子等多个细分市场的耕耘和成功,标志着芯片的“红海”里面还有“蓝海”;而中天联科,博通集成电路,澜起科技和芯原微电子等纷纷进入三星,ATT,HP,Google和微软等国际巨头,则可以说是小公司也有大智慧。   点评: 计划经济和制造为主导致中国企业多年来在市场选择和定位上举步维艰,多以做Pin-Pin产品为主。然而2010年如此多公司遍地开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3C领域,也预示着中国企业在市场方面的突破。找市长,更要找市场。取得市场突破的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在新时代更会百花齐放,走向新的辉煌。
  • 热度 29
    2010-4-12 10:53
    8733 次阅读|
    13 个评论
    春风送暖入屠苏,神州火起电子书。上周在北京出差,发现凶猛的沙尘暴也替代不了电子书成为业内的中心。要是不能汉王 Kindle 地侃几句,你还真被别人说 Out 了。   Kindle 热销,掀开了国内电子书的行情。除了汉王,大唐,方正, EDO 等正规军以外,多达几十家的小分队也在瞄准这个市场。各路电子厂家更是电子书亚克西呀亚克西。在 2010 年,因为汉王的广告效应和对新鲜产品的“体验”效应使得电子书的终端好赚钱,但是如果要在未来保持盈利,那么做成电子是不行的。电子书,释其名为“书”,反之做成电子必然输。   现状:高昂的成本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电子数大多在 1500 元以上。那么在这个销售价格下的成本如何呢?看下面 iSuppli 对 Kindle2 电子书的拆解,其成本为 186 美元。并且目前成本中最贵的屏主要为台湾的元太科技所拥有,价格一时降不下来,并且对国内厂家的售价也只会高不会低。就算是在芯片,元器件和模块层面上国内厂家可以省吃俭用便宜些许,成本最低的也在 900 元人民币以上。那么终端售价肯定要超过 1000 元。而中国消费者一个关键的“买点”就是 1000 元人民币:如果售价低于 1000 元,那么产品就会成为一个快速消费品,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会超过对“实际价值”的分析;如果超过 1000 元,消费者往往就会思考再三,购买理性超过购买感性。   从 上面的列表可以看出,国内产业链是缺芯少魂:芯片和面板都不是大陆的。虽然国内有些厂家也在采用比如君正,瑞芯和安凯等本土芯片,但是面板和大多数核心元 器件也全部是采购外国的。可以说产业链除了制造在大陆(目前市场也很小),其余环节都不在,更谈不上自主可控。没有产业链,就控制不了价格。目前价格又降 不到 1000 元以下,就更触发不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陷入价格和市场的博弈。再随着越来越多山寨厂家的进入,那么对市场的绞杀作用肯定会发酵。电子书继去年的上网本以后成为电子输似乎难以避免。   营销:远离消费者 电 子书是一个全新的产品,那么就需要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因为消费习惯,书籍版权费用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电子书在国内还定位于一个礼品市场。既然是礼品市 场那么就定位于:企业订制和高端消费者购买。这里不就前者论述。如果要高端消费者接受这个全新的礼品,势必找到新的营销模式。谁乐意接受新东西,谁对花钱 不在乎。是女性!女性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要比男性高很多,并且相对于男性对人的喜新厌旧,女性主要是对物的喜新厌旧。每次去商场,发现占据一楼黄金位置 的:几乎都是珠宝,化妆品等礼品产品。在电子书火起来后,我去北京深圳上海考察了 6 个大商场,去看有没有精明的商家将电子书放在化妆品这些女性最爱的旁边来“搭车”销售,却是众里寻它千百度,不在灯火阑珊处。最终还是在电子市场上找到了它:一看就是一帮 IT 人员问来问去,最后却是看得多,买得少。包括我对很多拥有电子书的消费者的调查,也大多是“朋友送的”:买得不看,看的不买。   创新:产业链整合 难整也难合 当然,现在很多电子书厂家也在思考商业模式的创新,不甘心做一个下游的组装者,而做一个商业模式创新者:整合硬件提供商、资源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多个组成部分,打通产业链,彼此实现互利共赢。在一个更高级的范畴里面,也就是 “ 内容提供 数字资源整合 运营服务 消费者 ” 四个组成部分。比如汉王,方正, EDO 都在做内容,做书库。然而要想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一个平台是需要以下三个要素的:资金,品牌,领袖。   第一:资金实力:要想整合产业链,尤其是做很多非一个公司层面解决的问题,比如内容,格式和版权等范畴,那么就需要至少 5 亿人民币的资金来打通产业链,因为消费者需要一个稳定的长期的有实力的服务提供商; 第二:品牌影响:如果想通过卖服务而不是卖电子来生存,那么至少需要 1000 万的用户群(消费者对服务的采纳率为 20% , 1000 万的用户群才能达到 200 万用户使用群,收回服务的成本)。而现在电子书的市场今年也就 250 万台左右。如果按照市场领先者 60% 的渗透率来看(在消费电子时代,消费者的爱好多元化。在一个成熟消费电子市场很难有单一品牌。比如液晶电视,国内第一品牌海信也不超过 15% 的占有率。当然快速消费产品的渗透率会高,但 60% 是一个市场的上限,这里取上限计算),整个市场( total available market )也要接近 1700 万台。目前来看,三年内是达不到这个数字的。所以就更需要第一条,才能“剩”者为王; 第三:行业领袖:电子业在国内发展多年,不缺在单一领域成功的企业家,但是缺少整合产业链的领袖。整合整个产业链,需要的不仅仅是远见卓识,更需要心胸远大,富有感召力,具备开疆拓土谋略的大师。而这国内不超过五人; 所以,整合产业链,卖服务不卖产品。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出路:广积粮 高筑墙 快称王 纵观整个电子书的今世与明天,只有不盲目跟风,综合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 广积粮 :筹集更多资金,准备打持久战; 高筑墙 :加大品牌建设,把礼品市场做精;将成本做低,终端售价将到 1000 元以下,进入消费市场; 快称王 :搭好平台,积极和产业链上下游互动结盟。迅速竖立自己的品牌价值,利用先发优势,吸引客户资源,早日达到 1000 万用户的门槛。这样才能电子书而不是电子输。  
  • 热度 28
    2010-4-12 10:52
    4475 次阅读|
    5 个评论
    忽如一夜春风来 ,iPad 成了 2010 年最时髦的电子产品。上周在深圳出差,发现就算是深圳的高温也没有山寨 iPad 这么热烈。要是不能讲得口若悬河,你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 IT 人。   苹果大旗一挥, iPAD **。苹果 CEO Jobs 的灵感创意给国内山寨厂家也带来了 Jobs 。 “ 正牌 ” 未到, “ 山寨 ” 先行,打着 iPad 旗号的仿制品已经现身,深圳已有几十上百家公司瞄准山寨 iPAD 。国内的模仿能力无需置疑,但是创新的关键在乎心而不在乎形。削开“苹果”的皮,发现整合创新才是 iPad 的灵魂。   内容 :App Store 芯片 : CPU A4 自己的 芯片   软件 : iPhone 操作系统 品牌 : 时髦 创新   横向创新:创“芯”带来创新   其实就创意而言 iPAD 并无革命性创新。仍是延续了苹果将时髦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风格。然而就像苹果公司一贯的风格一样, iPad 值得注意地方的是对核心芯片的重视更进一步: 2008 年收购了芯片公司 P.A. Semi ,通过对 P.A. Semi 的收购,苹果网罗了一批元老级芯片设计师,随后又招聘了更多的工程师来加大研发。收购 P.A. Semi 时,乔布斯曾表示,此举将帮助苹果的产品运行更为复杂的软件并且苹果就不必再与外部芯片供应商分享未来计划的相关信息。现在 iPAD 中便采用了自己的处理器芯片,搭建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平台。   国内业者或许觉得 iPAD 本身并无神奇之处 甚至觉得就是一个大号的 MP5 或者 MID 等 但 是苹果之所以成为苹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芯片(平台方案)的重视:为了保护自己的产品不被模仿,以及开发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产品,苹果非常重视芯片的 研发。创“芯”的垄断带来了垄断的创新。而看中国不论手机还是电视,几乎都是采用外部公共芯片:联发科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手机基带芯片;而晨星半导体拥有超 过 65% 的液晶电视新片方案。芯片的同质化导致所有的终端产品都雷同,最终结果只能是“除了价格和别人不一样 别的全部都一样”。因为大家的芯片都是一样的,都是开放的,所以就没有差异化;没有差异化 就没用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只能沦落为产业的最下游,赚一点拧螺丝的钱。   华为和中兴在全球通讯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与他们有很强大的芯片部门是分不开的 : 华为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拥有 2000 多名工程师,而海思超过 95% 的 芯片完全是为华为定制。这也保证了华为成为全球第二的移动设备商;同样中兴通讯除了本身拥有一个强大的芯片研发部门以外,还积极投资芯片设计公司。这样既 保证了芯片供应,不被国外厂商所要挟;又采用只属于自己的芯片,为自己的产品带来差异化;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中国的终端品牌公司应该加大对芯片的重视,可以考虑收购或者整合一些芯片公司,建立自由的方案平台。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带来差异化,并且给客户带来自己的价值。   纵向创新:卖的不是 iPAD 是服务   在纵向创新上,苹果不会仅靠卖硬件盈利。苹果整合了硬件,软件和内容三位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以硬件为平台,以服务为重心。别人拧的是硬件螺丝,苹果拧的是商业模式。在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卖硬件永远是最低端的。   而苹果就在于搭建了一个平台,在拥有了一个固定的用户群以后,卖服务,卖内容。硬件只能卖一次,内容却可以无限延伸。而苹果也就是利用 iPAD 的平台来加速 AppStore 的开发,将“不卖产品”卖“服务”的商业模式继续创新;   以硬件为平台,以服务为未来。这是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当年消费电子的领军 Sony 亏本卖 PSP ,却在内容 --- 游戏 --- 上赚的盆满钵满,一时传为佳话。不仅仅是电子产业,搭平台卖服务也是现代营销中的真理。比如 NBA 卖给中国的电视转播权一开始是免费,现在收费仍在一个较低水平,但是当 NBA 在中国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球迷基数后,其通过卖相关产品赚的钱早就超过了电视转播上的丁点“损失”。同样的反面例子则发生在天盛收费转播英超身上。   其实开赌场(搭平台)的永远要比卖老虎机的赚钱。就是这个理。   纵 观苹果的横向纵向创新,中国企业我们还没有掌握核心的东西:因为芯片都是外国公司所拥有的,而国内还要加强芯片的研发,比如用国产的芯片实现一些特殊的功 能,这样才能在众多的产品中有差异化。相反我们没有特色的芯片,那就只能在外观上有些改变,其实是变化不大的模仿。所以重视芯片研发,加强公司品牌运营, 整合商业模式,这才应该是最向苹果学习的。当然,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那么就创新就从创“芯”开始。  
  • 热度 20
    2010-4-12 10:26
    2686 次阅读|
    0 个评论
    夫妻都有七年之痒,而台积电和中芯国际这场马拉松式的官司也快七年了,却好像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起诉,上诉,反诉,一个在美国上告,一个在北京起诉,你方唱罢我登台,真是故事的过程远比故事本身精彩。冤冤相报何时了,兄弟睨墙让人恼。官司是解决海峡两岸半导体龙头公司的最好方法吗? 企业之困 官司年年打,为何今朝很特别。经济危机以来,整个半导体产业遭遇了新世纪以来最大的危机。其中代工业更是首当其中。而作为全球代工业龙头老大的台积电除了面对业绩下滑,先进工艺遇到瓶颈之外,还经历了重大的人事动荡:原来钦定的接班人蔡力行黯然下课,而“代工之父”张忠谋78岁又冠三军,重出江湖。然而要想消除裁员带来的影响,挽回员工的信任,重塑台积精神,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从外部来看,三星积极切入代工领域,并且从台积电重金招聘了很多高级人才,以三星在存储领域的操盘能力和对市场的掌控来看,肯定是来势汹汹,摆开架势要在代工领域大干一场;而今年Global Foundry并购了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从产值和规模直逼台积电。并且Global Foundry是面向45nm及以下更先进工艺,和代工业领头羊台积电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内忧外患,无形中给台积电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以前的对手特许、联电、中芯,是和台积电在一个平面上竞争,无论规模,技术和客户服务都和台积电有很大差距。但现在两个超级IDM公司出身的Foundry竞争思路肯定和以前的竞争对手不一样,招数肯定也是“不按常理出牌”。这需要台积电和张老先生拿出新的思路去面对“异型”的竞争。 再来看中芯国际,几年前,中芯国际利用在大陆的先发优势,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其“菱形布局”:在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武汉和深圳都有了据点。但是这种以小博大的扩张战略,导致其亏损连连,并且短期内沉重的折旧压力也使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同时身边的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也开始整合并且会建一座新的12寸厂,挑战中芯在大陆的龙头地位。对中芯国际和张汝京来说,也是压力重重,问题多多。 但是,就两家企业来说,在意的其实未必是官司的结果,否则这场官司也不会打打停停,每到一个特定时期,便浮出水面,吸引一下投资者、客户和业界的注意力。因为中芯无论从规模上,技术积累上,客户群体上都很难和台积电抗衡。台积电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是三星和Global Foundry。并且此次知识产权纠纷主要是针对一部分0.18um和0.13um工艺,这在当今已是非常成熟的工艺。在台积电今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里面 65nm工艺的收入占了31%,而0.18um工艺的收入的仅占21%。何况0.18um制程的毛利率和价格之低已经成了各Foundry厂家的鸡肋。 毫无疑问,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上的优势是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相比的。而随着半导体的回暖,相信先进制程在台积电营收中所占的比重应该会越来越多。再看中芯,因为如果最终判决亦是当今结果的话,对其公司业绩收入影响也不会超过5%。因为此次判决主要是针对美国客户,而美国客户大多是国际上领先的芯片厂家,工艺制程早就进入90纳米,65纳米和更先进工艺。利用中芯的0.18um等成熟工艺的主要是中国公司和亚洲公司。所以如果最终结果亦是这次判决结果的话,对中芯最大的影响恐怕是在于其如何说服更多新的美国客户消除对其知识产权的忧虑。 产业之惑 短期来看,对台积电形成挑战的是三星、Global Foundry;对中芯形成挑战的是联电、华虹NEC等等,但是台积电的最终对手不是中芯,不是三星;而中芯的最终对手也不是台积电、华虹NEC,而是——产业本身!在这一点上,两家是有共同话题的。 半导体代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首先从这个行业来看,把这个行业展开,投资者、供应商、代工厂、高级管理层、合作伙伴、客户群……看看谁赚钱谁亏钱,就会发现很一个有趣却无奈的现象:首先客户是赚钱的,芯片设计公司利用产业分工,不用购买价值不菲的生产设备,维护庞大的运营团队,并且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先进工艺的研发风险和高昂的开发费用,轻资产的公司轻装上阵,并且反过来逼着Foundry进入无休止的产能大战,先进工艺大战,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出现了高通,博通,联发科等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 这几年Fabless产业的营收额增长远远超过同期的IDM公司,Foundry公司和全部的半导体产业;Foundry的客户赚钱,而 Foundry的各种供应商也不亏钱,应用材料、ASML这种领先的设备厂商自不必说:在这个Foundry拼产能,拼建厂的时代赚的盆满钵满,而小的部件供应商,甚至液体,气体等消耗品的供应商也是钝刀杀人,闷声大发财。而作为Foundry的合作伙伴,EDA厂商等也从Foundry身上得到了稳定的收入和发展。Foundry里面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论股票、分红和收入也赚到了钱。那么这个产业,整体看下来,好像都赚钱,只有Foundry亏钱,也就是股东亏钱,那谁还会投资Foundry呢?风投可不是“疯”投,所以这个产业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07年我提出Foundry产业要走IDM-Like的路线,收回产业链上更多的发言权,重新掌控半导体产业。要做一个产品交付平台而不仅仅是后端制造,沦落为给客户和供应商打工。Foundry应该加强设计服务能力和IP研发整合能力。现在半导体的发展在数字领域会由Foundry+Fabless 演变成Foundry+Designless。因为在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IP的供应也逐渐增多,设计服务公司也日臻成熟,并且技术的门槛逐渐降低,而产品定义、市场开拓、营销渠道却越来越重要,所以芯片设计公司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和产品上更下功夫,而将更多的与工艺和非核心IP相关的部分将付给Foundry。这样Foundry对整个产业的控制会得到加强。国际上来看,高通已经开始走向制定标准,向Designless发展的过程。所以台积电和中芯国际都面临着这个产业的变革。与其在小官司上纠缠,不如将这些精力和资源,放在新时代的竞争上。引导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次革命(IDM;Foundry1.0;Foundry2.0),开辟新的大格局。 台积电也成立了新事业群,进入LED和别的新领域;而中芯国际也成立了太阳能等新的部门。两家领先的半导体厂家都开始进入非传统半导体的领域,不正是说明了半导体产业已经到了变革的前夕吗。 两岸之痛 若论在高科技领域,能对产业一呼百应,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华人公司,台湾的鸿海不能,大陆的华为也不能,但是台积电就能。无论是开创新的代工业还是对业界的影响,台积电和张忠谋绝对是全球华人的骄傲!而现在大陆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据1/3左右。而台积电众多客户也是受益于大陆市场,所以正是看到这一点,张忠谋先生提出了两岸携手共同发展半导体的观点。目前两岸关系也是和风劲吹,在在众多领域展开合作。为何在半导体行业就不能一笑泯恩仇,兄弟和为贵呢? 中芯国际是大陆唯一具有90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的代工厂,有很强的国资背景,去年大唐电信入主后,更加加深了中芯国际国资的背景。现在前面的几大股东中,都是国资,所以中芯国际也成为了大陆政府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平台。据悉,中芯国际在国家重大专项中,得到了巨大扶持,承担了很多项目。其新任董事长是新一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理事长江上舟先生。中芯国际的官方声明中也说“中芯不会因为一时的不利宣判而气馁,而会继续秉持帮助中国半导体产业成长发展的决心,全力追求股东与客户的最大利益。”并且中芯国际在北京诉讼台积电的官司已经打到了最高人民法院。 这场拖拖拉拉的两岸官司,目前受益最大的或许是美国的诉讼公司和律师团队。两家都请了精兵强将,自然花费不菲。这笔巨资肯定也需要投资者买单。或许这些律师最希望“两家官司不要了,诉讼费用更别少”。 台积电和中芯国际都是华人企业中的骄傲,都为半导体产业和海峡两岸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目前却兄弟睨墙,实在是让人心痛。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两家合作的空间也很大。大陆是全球最大市场,台积电在未来肯定会进入大陆谋求更大发展,而中芯国际在大陆的几个重要经济重心区已经完美布局,所以双方未来在工厂合作、技术授权、新领域里甚至股权层面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蕴涵中国文化精华的围棋里面,有一招“弃子”:放弃一块战术上的小棋子,追求更大战略层面的领域。不争一时一地之得失,眼光放远,心胸开阔,看似“舍”,其实是“得”。舍得之间,才是大智慧。 当年伟人智慧地提出“一国两制” 方案解决两岸隔阂,这种“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务实态度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格局,而两家公司和领导人也都是具有高瞻远瞩,大智慧的领袖,完全可以摈弃前嫌,达成和解,携手前行,开创全球产业新格局,为中华的发展再做新的贡献。那么这是中芯之幸,台积之幸也是大陆之幸,台湾之幸,华人之幸。更是全球半导体产业之幸。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作者:顾文军,iSuppli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