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传输线

相关博文
  • 热度 5
    2024-4-11 11:07
    439 次阅读|
    0 个评论
    目前的影音接口传输已经达到8K分辨率,而主流的影音界面非DisplayPort及HDMI莫属,但近年随着USB Type-C接口的信道带宽加大,影音传输接口圈开始有了变动,在搭配PC的领域中尤其明显。屏幕除了影像显示外,多半也带有USB Hub或视讯镜头功能,若使用DP或HDMI线材作为与PC间的影音传输接口,通常还需要另外搭配一条USB线材做为Hub与视讯镜头间的传输桥梁;但若改用USB Type-C,则可以用一条线就满足两样需求,当一端连接了笔电或智能型手机,还可以进行充电! 三种高解析接口的功能比较及能力 潜在风险 在HDMI、DP及USB Type-C三个接口中,USB Type-C的连接面积相较之下小了许多,因此在连接强度或是受外力的冲击程度来说,都会相对较弱。 HDMI、DP及USB Type-C界面大小比较 百佳泰经手屏幕检测经验丰富,曾遇过厂商因客诉案例而来委托进行分析,有多位使用者以Type-C传输线做为计算机与屏幕间的传输方式,但过程中因为Type-C传输线没有线槽或束线固定,悬挂半空中的传输线便容易晃动,晃着晃着影像就消失了。 由上述的情境案例,百佳泰归纳出可能的成因: 线材使用过久,连接器磨损过大导致连接器间接合力变小,因而造成松脱问题。 接头结构设计不良,在摇摆过程中,接头出现半脱离状态,导致出现讯号断讯。 线被长时间反复弯折,以致蕊线断裂。 解决方案 以上三种不同的问题,若只使用单一测试方式可不足够,以连接器寿命测试(Durability Test)、摇摆测试(Wiggle Test)、线材挠曲试验(Cable Flexing Test)等方案,设计系列的测试计划及检测方式,才能全面 厘清 问题的真正发生点。 寿命测试(Durability Test)相关设备 摇摆测试(Wiggle Test)相关设备 线材挠曲试验(Cable Flexing Test)相关设备
  • 热度 3
    2022-9-1 16:34
    1601 次阅读|
    1 个评论
    在高画质屏幕当道的世代,不论你是消费者、品牌端或产品制造商,都有一个同样的身分「电视观看者」,但你是否也遇过影像播放时而出现噪声、不稳定的情境呢?除了屏幕本身良率问题以外, HDMI Cable 也是不可忽视的稳定度关键! 【HDMI Cable为何如此重要?】 HDMI Cable主要功能是数字讯号传输,由于其传输速度快,对于图像、 声音、色彩还原效果好,显示自然且真实,所以HDMI Cable在今日的影音装置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从播放一般的 1080p分辨率 的影片,到 4K、8K 影片,所要传输的声音、影像与操作讯号量是越来越大。 为了确保影音质量不会因为数据量大而受到影响, 使用者除了要确认所选用的HDMI传输线与影音装置规格一致,更需要注意选用质量好的传输线 。这两个因素会很直接的影响使用者满意度。 质量优的HDMI线能在有效距离内将输出设备的数字讯号完整还原到显示设备上,保持图像色彩丰富与影音生动。一般HDMI传输距离越长,讯号会衰减,若是选到用料不佳、屏蔽效果差的料材所做出的HDMI线,在播放720P或1080P时或许没影响,但 当播放4K、8K影音时,就可以明显看出线材的好坏造成的差异 。可能会因为线材不佳在显示上出现色差,或是带宽不足导致拨放不稳定,图像闪烁甚至出现黑屏,同时线材的抗噪声干扰能力也相对较差。 举例来说,虽然HDMI线材规格宣告支持4K (4096*2160)画质,但HDMI 2.0所支持的4K画面又分为每秒可播放30张图片或60张图片,当你选用的HDMI线材不佳无法达到 最大带宽(18 Gbps) 的要求时,播放每秒30张图片的4K画面通常不会有问题,但若播放每秒60张图片的4K画面,就容易会 出现画面闪烁或者拨放卡卡的状况 。 【消费者满意度也与HDMI Cable的质量息息相关】 根据统计,在美国市场2021年的退货率来分析,高达7610亿美元是因为使用情境不佳而导致退货,可见消费者对于使用情境的满意度要求是越来越高。 要如何可以确保你所采购的HDMI线材不会产生令你不愉快的经验,有几个方式: 选购符合HDMI规格并且通过认证的线材 若是需要使用超过15M以上的线材,要特别注意厂牌质量 若线材长度越长,对于材质质量要求越高。
  • 热度 7
    2022-1-8 17:27
    335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关于PCB阻抗匹配
    做 PCB 的,经常会遇到设计规则中等长、阻抗匹配的事情。还有传输线理论,提到信号反射等等问题。基本上会弄得一头雾水。 如果是做单片机的,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原理图上画的线,只要能连上就好。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设计中信号频率达到几百 M 上 GHz ,则需要考虑将信号线布线的电气参数影响因素考虑进去。电路板上的连线电气特性有三要素:电阻、电感、和电容。通常连线上的电阻对信号影响很小,可以不考虑进去。如果保持线路一致性,则信号线可以简化为多级电感电容级连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信号源的内阻不可能为 0 。信号源通过线路到达接收方的电路可以模拟如图:其中 R1 为信号源输出阻抗, R2 为接收端输入阻抗。 线路中电感量 L 为 2.5nH ,电容量 C 为 1pF , L/C 的平方根为 50 。 每个 L C 级的输出,可以视为下一 LC 级的输入。同样可以列出微分方程。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一阶微分方程组。求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最后一级的输出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可以通过仿真,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图中标记有 20 50 80 100 是改变 R1 (信号源输出阻抗)的阻值,得到 R2 (接收端)电压变化。 接收端信号与信号源相比, 1 、有延迟。信号源输出电阻越小,输出延迟越小。 2 、有过冲或下陷,信号源输出电阻越小,则过冲越大。当 R 等于 L/C 的平方根时。信号源上升沿与接收端的电压时间上一致。 如果将负载的输入阻抗 改为 50 Ω。 输出信号也能很好的跟踪信号源,但信号幅度会按比例变小。 从上面这些仿真(计算)结果,可以推测出高速布线的一些规则背后的理论支持。 1、 等长布线规则 信号在线路上传输都会有延迟,延迟的数据跟线长( LC 级数)有关,同步设计中,需要让时钟线与数据线的延迟一致,使数据传送或采样时处于最有利的时刻。 2、 阻抗布线规则 需要让布线的 L/C 达到一个确定的数值。让线路有准确的时间特性。 3、 源端匹配规则 需要让信号源的输出阻抗等于线路的特征阻抗(特征阻抗指的是 L/C 的均方根,具有电阻的量纲,但并不是电阻),这样输出的信号具有与信号源接近相同的时间特性。例如: SDRAM 上驱动信号(时钟,数据线,地址线等)的输出阻抗 20 Ω左右,在线路板源端串 20~30 Ω的电阻,将信号源的输出阻抗调整为接近 50 Ω,达到匹配。 4、 终端匹配规则 也可以使用终端匹配,只是会增加功耗,并且得到的信号幅度会降低。 另外,线路板上的 L C 取决于线路板材质,其中材质的介电常数最为关键,磁导率通常不会有影响。 在通常的解释中,当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信号反射。基于能量守衡的基本原则,源端的能量如果不能完全被终端接收,则能量多余的部会反射回源端。 ( 待续 )
  • 热度 24
    2015-7-7 14:51
    1038 次阅读|
    0 个评论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信号源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分别称为传输线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处于阻抗匹配状态,简称为阻抗匹配。否则,便称为阻抗失配。有时也直接叫做匹配或失配。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 ,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 P=I 2 ×R= 2 ×R=U 2 ×R/(R 2 +2×R×r+r 2 ) =U 2 ×R/ =U 2 /{ +4×r} 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注意式中 ,当R=r时, 可取得最小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U 2 /(4×r)。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电路及高频电路。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共扼匹配。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最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有时阻抗不匹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例如一些仪器输出端是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设计的,如果负载条件改变了,则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性能,这时我们也会叫做阻抗失配。 在高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相等(即不匹配)时,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为什么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反射以及特征阻抗的求解方法,牵涉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在这里我们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参看电磁场与微波方面书籍中的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以及材料决定的,而与传输线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幅度、频率等均无关。 例如,常用的闭路电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Ω,而一些射频设备上则常用特征阻抗为50Ω的同轴电缆。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传输线是特性阻抗为300Ω的扁平平行线,这在农村使用的电视天线架上比较常见,用来做八木天线的馈线。因为电视机的射频输入端输入阻抗为75Ω,所以300Ω的馈线将与其不能匹配。实际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电视机的附件中,有一个300Ω到75Ω的阻抗转换器(一个塑料封装的,一端有一个圆形的插头的那个东东,大概有两个大拇指那么大)。它里面其实就是一个传输线变压器,将300Ω的阻抗,变换成75Ω的,这样就可以匹配起来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特性阻抗跟我们通常理解的电阻不是一个概念,它与传输线的长度无关,也不能通过使用欧姆表来测量。为了不产生反射,负载阻抗跟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应该相等,这就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如果阻抗不匹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呢?如果不匹配,则会形成反射,能量传递不过去,降低效率;会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些地方信号强,有些地方信号弱),导致传输线的有效功率容量降低;功率发射不出去,甚至会损坏发射设备。如果是电路板上的高速信号线与负载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震荡,辐射干扰等。 当阻抗不匹配时,有哪些办法让它匹配呢?第一,可以考虑使用变压器来做阻抗转换,就像上面所说的电视机中的那个例子那样。第二,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容或电感的办法,这在调试射频电路时常使用。第三,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阻的办法。一些驱动器的阻抗比较低,可以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高速信号线,有时会串联一个几十欧的电阻。而一些接收器的输入阻抗则比较高,可以使用并联电阻的方法,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485总线接收器,常在数据线终端并联120欧的匹配电阻。(始端串联匹配,终端并联匹配)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阻抗不匹配时的反射问题,我来举两个例子:假设你在练习拳击——打沙包。如果是一个重量合适的、硬度合适的沙包,你打上去会感觉很舒服。但是,如果哪一天我把沙包做了手脚,例如,里面换成了铁沙,你还是用以前的力打上去,你的手可能就会受不了了——这就是负载过重的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反弹力。相反,如果我把里面换成了很轻很轻的东西,你一出拳,则可能会扑空,手也可能会受不了——这就是负载过轻的情况。
  • 热度 7
    2013-4-7 09:56
    3174 次阅读|
    6 个评论
    多长的走线才是传输线? 这和信号的传播速度有关,在FR4板材上铜线条中信号速度为6in/ns。简单的说,只要信号在走线上的往返时间大于信号的上升时间,PCB上的走线就应当做传输线来处理。 我们看信号在一段长走线上传播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假设有一段60英寸长的PCB走线,如图1所示,返回路径是PCB板内层靠近信号线的地平面,信号线和地平面间在远端开路。   图1 信号在这条走线上向前传播,传输到走线尽头需要10ns,返回到源端又需要10ns,则总的往返时间是20ns。如果把上面的信号往返路径看成普通的电流回路的话,返回路径上应该没有电流,因为在远端是开路的。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返回路径在信号上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有电流。 在这段走线上加一个上升时间为1ns的信号,在最初的1ns时间,信号还线条上只走了6英寸,不知道远端是开路还是短路,那么信号感觉到的阻抗有多大,怎么确定?如果把信号往返路径看成普通的电流回路的话就会产生矛盾,所以,必须按传输线处理。 实际上,在信号线条和返回地平面间存在寄生电容,如图2所示。当信号向前传播过程中,A点处电压不断不变化,对于寄生电容来说,变化的电压意味着产生电流,方向如图中虚线所示。因此信号感受到的阻抗就是电容呈现出来的阻抗,寄生电容构成了电流回流的路径。信号在向前传播所经过的每一点都会感受到一个阻抗,这个阻抗是变化的电压施加到寄生电容上产生的,通常叫做传输线的瞬态阻抗。     图2 当信号到达远端,远端的电压升至信号的最终电压后,电压不再变化。虽然寄生电容还是存在,但是没有电压的变化,电容相当于开路,这对应的就是直流情况。 因此,这个信号路径短期的表现和长期的表现不一样,在起始一小段时间内,表现就是传输线。即使传输线远端开路,在信号跳变期间,传输线前段的性能也会像一个阻值有限的电阻。     于博士讲信号完整性系列 信号完整性(一):PCB走线中途容性负载反射 信号完整性(二):接收端容性负载的反射 信号完整性(三):PCB走线宽度变化产生的反射 信号完整性(四):信号振铃是怎么产生的 信号完整性(五):信号反射 信号完整性(六):多长的走线才是传输线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