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格科微

相关博文
  • 热度 2
    2021-8-18 16:41
    1857 次阅读|
    2 个评论
    8月18日消息,格科微今日首日上市高开185.05%报40.99元,市值1024亿元。该股发行价格14.38元/股,发行市盈率46.92倍。开市稍有回落。截至收盘报35.25元/股,涨幅145.13%,市值落在880.86亿元。 招股书显示,格科微此次原计划公开发行2.50亿股,其中包含30%左右的战略配售,70%是面向网下承销机构和网上自由申购。共有17家战略投资者获配股份,包括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三星旗下SVICNO.33 NEW TECHNOLOGY BUSINESS INVEST MENT L.L.P.、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等,可谓熠熠生辉。 公司本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69.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两大项目。其中,前者拟通过“自建产线、分段加工”的方式保障12英寸BSI晶圆供应,后者聚焦产品成本优化、性能提升及高像素产品开发。实际发行中公司募集资金35.93亿元,低于拟募资额度,不足部分公司将通过自筹方式解决。具体情况如下: 格科微作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CMOS 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Frost & Sullivan研究数据显示,以2020年出货量口径计算,格科微实现20.4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占据了全球29.7%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以销售额口径统计,2020年,格科微CMOS图像传感器销售收入达到 58.6 亿元,全球排名第四,较2019年上升4名。 同时,格科微也是国内LCD显示驱动芯片龙头供应商。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格科微2019年以4.2亿颗的LCD驱动芯片出货量在中国市场的供应商中位列第二,占据了中国市场出货量的9.6%。 格科微目前主要提供QVGA至13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和分辨率介于QQVGA到FHD之间的LCD驱动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领域,同时广泛应用于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支付、汽车电子等在内的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领域。格科微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1.68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9.46%。 目前,16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已进入工程样片阶段,3200万及以上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已进入工程样片内部评估阶段。 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最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56%,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主要收入来源为CMOS传感器与显示驱动芯片,近年来随着公司知名度提高,市场反馈良好,盈利能力增强。公司2021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68,611.23 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 50.99%;归母净利润64,394.18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 92.14%。 当然也受当下全球市场景气度较高拉动,根据 Frost&Sullivan 统计,得益于智能手机、 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的驱动,预计未来全球 CMOS 图像传感器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至 2024 年全球出货量达到 91.1 亿颗,市场规模将达到 238.4 亿美元,分别实现 7.5%和 7.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手机摄像头模组是CMOS图像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而车用领域则是新兴市场。 目前1,300 万像素至 4,800 万像素的手机 CMOS 图像传感器出货量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速,预计至 2024 年,该区间的手机 CMOS 图像传感器将应用于多数旗舰款智能手机的主摄配置,年出货量达到 15.9 亿颗,实现 8.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市场占有率达到23.5%。而4,800 万像素以上的手机CMOS 图像传感器作为快速增长的高阶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供应商未来竞争的主战场。 据调查显示,格科微、豪威等国内厂商在中低端CMOS市场性价比优势显著,全球份额占比不断提升。虽然国内CIS企业进入半导体市场时间较晚,在高端技术积累方面与日韩大厂存在差距。然而随着持续投入,目前国产厂商在中低端产品领域份额占比不断提升,已经具有较大话语权。 目前CIS市场需求旺盛,国产替代有望促进国内CIS厂商出货量提升。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预计2024年全球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量将攀升至67.8亿颗。手机是CIS的主要终端应用领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及多摄、5G等浪潮的推进将给CIS需求带来持续上涨的动力,同时给国产厂商带来份额扩张机会。 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据招商证券,格科微性价比优势突出,在2~5M低阶CIS市场的龙头地位稳固。该公司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CIS电路及Pixel工艺技术,确保产品性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其在部分产品中利用独创的COM封装工艺,能够在保障与COB封装工艺性能相近前提下大幅降低模组厂的生产成本。而目前公司转型Fablite模式,加速拓展高像素产品,进军高阶市场,在产能扩建和技术实力方面有较大优势。 而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据招商证券,格科微短期会受益于缺货涨价,但长期受益于国产替代及高端化。目前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高需求带动上游国产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快速上升。不过,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公司占据了大部分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2019年度,格科微作为唯一一家跻身中国市场前五的大陆供应商,以4.2亿颗的出货量位列市场第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9.6%。目前公司LCD驱动芯片出货量领先,继续进军更高端的AMOLED驱动芯片和TDDI芯片。 格科微主要采用 Fabless 经营模式,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环节,并参与部分产品的封装与测试环节,未来还将通过自建部分 12 英寸 BSI 晶圆后道产线、12 英寸晶圆制造中试线、部分 OCF 制造及背磨切割产线的方式,实现向 Fab-Lite 模式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9月,格科微就曾宣布投资25.4亿元的浙江嘉善建立CMOS传感器芯片基地正式开建,工期3年,项目实施后形成年产12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1亿颗VCM马达,6亿件摄像头模组,20万片晶圆的生产能力。而去年3月,格科微又拟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投资建设“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达22亿美元,已于去年年中启动,目前一期厂房已经封顶,计划于2022年一期投产使用。自建生产线在保障产能的同时,也将帮助公司向Fablite模式转变。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余额投向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助力公司迈向Fablite模式、推进高端产品研发两大方向。 微信公众号:微电子制造
  • 热度 7
    2021-8-18 09:48
    1273 次阅读|
    0 个评论
    8月16日消息,上海临港新片区格科微半导体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举行封顶仪式。 据上海临港最新消息显示,临港新片区揭牌两周年巡礼之际,一大批建设成果磅礴涌现;以格科、新微、强一、果纳、临港产业区钻石园、海洋科技广场二期等产业和物业载体项目,科创平台集中入驻“创新魔坊”项目,电气核电、道生天合企业总部项目等31个竣工启运代表项目即是阶段性成果展示。 图片来源:上海临港产业区 据介绍,新片区揭牌以来,产业招商签约项目290多个,总投资约3500亿元;完成68个产业项目土地出让,完成产业投资634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生态加快形成。 其中,格科微电子项目结构封顶,迎来竣工重要节点;闻泰、天岳、中微等项目加快推进建设,新微、鲲游、谙邦、强一、果纳半导体等企业入驻运营,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入驻投产,加快打造世界级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2020年3月5日,格科微电子(香港)有限公司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拟在新片区投资建设“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当时公开消息显示,预计投资达22亿美元,计划2020年年中启动,2023年建成首期。一期计划于2022年投产使用,该条产线的建立将标志着格科微向设计、研发、制造、测试为一体的Fablite模式成功转型。 2020年7月,格科半导体12英寸特色工艺线项目在临港新片区2020年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开工。当时公开消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155亿元,预计2024年竣工,将建设一座12英寸、月产6万片的芯片厂,建造12英寸晶圆CMOS图像传感芯片特殊工艺制造生产线。 格科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设立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注册资本30亿人民币,为格科微电子(香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隶属于GalaxyCore Inc.。格科微致力于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2020年,格科微以20.4亿颗的出货量占据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29.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微信公众号:微电子制造
  • 热度 25
    2015-5-6 15:02
    1943 次阅读|
    1 个评论
    文章来源:天极网 据路透社消息,北京时间5月1日凌晨,全球著名的摄像头芯片生产厂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 Technologies)已经同意被中国财团以约19亿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其中收购OV的有三家中国公司,包括华创投资、中信资本和金石投资。这三家公司将为这笔交易支付每股29.75美元的收购费,预计交易将在2016财务年度第三或第四季度完成。 OV之所以同意被收购,主要是受其业绩下滑影响。据其最新一季季报(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份)显示:销售额为2.923亿美元,环比上季度的3.94亿美元下降25.8%,同比去年的3.52亿美元下降17.0%;本季度净利润为$14M,环比上季度的$28M元下降50.0%,同比去年的$30.6M下降54.2%。可以说,OV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已经进入快速下降期。 那么,这家曾经苹果公司的供应商,美国昔日Sensor巨头,为何会日益式微? 当然,失去苹果的订单对OV的业绩肯定带来了巨大了打击,不过这只是一方面。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OV在高、低端市场均受到竞争对手的蚕食。去年,OV曾推出从高像素和低像素全面出击的策略,但经过一年时间的考验,该策略并没有让其业绩有所好转,反而被竞争对手去了市场份额。 高端市场,遭到索尼、三星排挤 在2011年之前,OV无疑是图像Sensor市场的老大,但随后几年逐渐被索尼和三星超越。据市调机构Yole Developpement统计,索尼去年在CMOS市场抢取豪夺,共拿下27%的市占率,继续傲视群雄。三星也当仁不让,奋力抢下19%的份额,排名超越了OV成为第二,而OV已经屈居第三。 早在2010年,索尼的图像Sensor业务还默默无闻,市场份额仅为7%排行老六。但随后几年,索尼手机、电视等消费电子业务下滑后,把图像Sensor作为其重振集团的主要业务,开始有了跨越式的发展。2012年增长非常迅猛,份额达到了21.4%。而在2013年,索尼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其中13M约有70%的占有率,8M也有约3成的份额。而从去年下半年来,索尼的Sensor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包括IMX214、IMX135、IMX179、IMX219等开始缺货,特别是13M的高端芯片IMX214更是一芯难求。从这些来看,索尼无疑已经坐稳了第一把交椅。 而三星的狼子野心同样不小,特别是其在手机业务下滑后,三星也开始着力发展供应链相关业务,包括芯片、屏幕、摄像头等。其中在图像Sensor上也是奋起直追,从2011年开始,三星和OV两家份额不相上下,处于胶着状态,而到了2013年,三星以0.7%微弱优势首次领先OV。据了解,三星去年在中国市场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前年相比有40%的增长,全年CIS销售超过330M 美元。特别一些带ISOCELL及PDAF功能等的产品,打进了市场需求相对紧张和供应空缺的13M市场,均有不少国内手机品牌厂商采用。 低端市场,遭中韩厂商蚕食 OmniVision Technologies在高端市场遭到了索尼和三星排挤,而在低端市场特别是在5M以下市场,也被Hynix、格科微、思比科、奇景等中韩厂商的蚕食。 Hynix是在2007年进入该领域,当时与CMOS图像传感器开发商SiliconFile Technologies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协议,利用SiliconFile的设计制造和销售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201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推出背面照式的8M的CIS新产品与13M产品,与华为、中兴等国产实力厂商取得了合作。整体来看,这家韩企的产能和规划都还是蛮大的,特别是其有一些淘汰下来的内存的8寸晶圆生产线做后盾,有点财大气粗的味道。据闻其去年国内销售额在8000万美金。 格科微无疑是国产图像传感器制造商的佼佼者,在低像素领域的市占率相当不错,据说号称每月出货量在100KK以上,目前市场占有率在3%左右。 思比科和奇景这两家厂商,目前主要发力低端市场,也属于跟着跑。业界有传闻思比科正谋求在创业板上市,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改变。 OV曾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受到中国厂商的青睐。不过,随着索尼、三星在高端市场的发力,Hynix、格科微等在低端的蚕食,其优势地位被逐渐式微,这也是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而从这次收购案来看,如果收购成功,对中国半导体技术积累,对上下游产业链均有促进作用。不过,半导体芯片属于比较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即便OV已经同意被收购,但美国监管层面可能会从中阻拦,该交易可能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