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人事管理

相关博文
  • 热度 39
    2012-9-26 13:49
    3825 次阅读|
    29 个评论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做得不够好,具体表现在企业养了太多的闲人,而实际上,企业本应该在绩效考核的环节将其淘汰。       从理论上讲,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应该以绩效为主;对研发和工程人员的考核应该以产品为主;对行政人员的考核,因为没有可供量度的确切标准,应该以对他的投诉较少为合格。       下面,具例说明:       我是做软件的,一次,一个项目,一个工程师做了半年多搞不定了,而按照计划的时间表,马上就要量产了,客户说:“如果你们做不出来,就不用你们做了”。在这种情况下,经理把那个项目交给了我,结果我用两个礼拜的时间最终搞定了,期间发生了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       1、在这个工程师把程序用email发给我之后,我把它download到样机上运行,发现一开机马上就会死机。       2、这个死机问题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发现原因,原来这位老兄的程序在动态分配内存后立刻给指向内存的指针分配了另外一个固定的地址。       3、在接手这个项目一个礼拜后,在软件小组的会议上,这位工程师以极其大的声音说我做的这个项目有问题,相信他自己知道程序有是有问题的,我马上打断了他的话,说明他email过来的程序在内存分配方面有问题,一开机就死机,这个问题我已经解决了。       4、两个礼拜之后试产成功,一个月后得到客户反馈,认为软件做的不错,尤其是开机速度方面,之前开机速度是3秒多,现在变成了1秒多,快了一倍。这位兄弟从经理的手里得到了我的程序代码,说是要看看我改了什么地方,然后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停的大声喊叫:“所有的地方都改了”。显然他根本就看不出为什么要做哪些更改。       5、他花了很大的力气,到处说我的坏话,包括自己的部门和其它的部门,总之所有他能够打声招呼的人,当然他说的全部都是自己杜撰出来了,他的所有想象力都用在这上面了。       这种现象当然不合理,而同样的事件,在大部分企业都在上演着。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考核机制不合理。考核几乎是所有管理者工作的一部分,却很少有人真的做好了。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制造费用,行政人员的工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人员的工作计入营业费用。但是你看到有人根本就没有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从财务的角度上,他和其他人是没有区别的。       不但如此,由于个别人的干扰,导致企业内耗严重,影响其他人工作效率,让企业所消耗的费用并不能带来应有的产出。       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要一提到改革就想裁员。其实可以给他们分配更加适应他们现有能力的工作,比如打扫卫生,搬运物品等。不能适应本职工作的人,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商的原因,基本上是因为没有责任感,好逸恶劳等因素,所以对他们的培训和监督很重要。   
  • 热度 15
    2012-4-16 15:26
    1033 次阅读|
    1 个评论
        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大致可以看出公司有各种各样的职位,而具体是什么样的人在做这些职位,却是操作层面上的事。       有一段时间,我的毕业证找不到了,找工作遇到了一些麻烦。我应聘一家企业,在人才市场面试的是研发部门的领导,他考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我回答的都很好,最后,他要看看我的毕业证,我向他解释暂时出了一些状况,他让我报到的时候向人事处解释一下。       人事处的经理提出要看毕业证的时候,我向她做了一些解释,她听后变得非常兴奋,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自豪的口气说:“我们前些日子发现了一个用假毕业文凭的”。       原来她的成就感来自于能够发现假的毕业文凭。而人事经理的工作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企业中每一个职位,都应该是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提供有力支持的,每一个职位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产出。而我们却经常发现,有一些以挑毛病为工作目标的人。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事聊得很开心,之后我们便各自做自己的事去了。这时候,另外一个同事走到我的办公桌前,眼睛放着光说:“我发现你和***在沟通方面有问题,你们是不是有矛盾?”天啊,还有观察能力如此差的人。       企业不正是需要一切正常吗?一个以挑毛病为生的人,在别人工作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一定会自己去制造问题。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该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只会吹毛求疵的人破坏了企业文化,应该在绩效考核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