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手机行业

相关博文
  • 热度 10
    2021-8-14 10:27
    3599 次阅读|
    5 个评论
    小米的胜利是手机行业的胜利
    在 7 月 16 日凌晨,小米正式官宣,市场研究机构 Canalys 刚刚发布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 2021 年 8 月 10 日晚间 ,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举办年度演讲 , 发布了包括小米 MIX 4 、仿生四足机器人 CyberDog 、小米平板 5 等在内的多款新品。
    热度 19
    2012-9-3 13:22
    2212 次阅读|
    1 个评论
    三、缺少对行业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 做企业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做趋势做未来。 这一轮智能手机大战的竞争核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芯片的主频也就是计算速度,一个是操作系统的升级。 1、PC现在才是2.5G主频的时代,手机芯片到1.8G——2G以后,再往上走,对使用体验的提升价值已经不大。也就是说, 哪个企业抢先在1.8G平台上推出产品,就能在这一轮市场大战中抢占技术上的市场制高点。 2、如何抢占社会舆论的制高点,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那是信息发布量和信息发布方式问题。 3、如何在获得产品和信息发布优势的前提下,迅速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迅速脱离中低端同质化产品的泥潭,并使公司稳步进入良性循环,那是营销手段的问题。 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新品牌在行业转折期,获得先发位置就存在无限可能。 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未来发展高度,往往不是取决于起点的高低,而在于转折期的对时机的把握能力! 三星在做这样的事情,国内只有华为在做这样的事情,今年这两个公司的旗舰产品都会是TI平台,个人判断,大家在市场去论证。 有胸怀和企图心的企业,这三个方面如果存在困难,可以找本人联系,但肯定是合作共享模式。 命运是什么? 丘吉尔说:命运是**,是娼妓,她会向每个人展示她的妩媚,当你有能力占有她的时候却没有把握住,她就会嘲笑你的软弱和无能,而且再也不会给你同样的机会! 行业竞争环境在变,整个价值链的生存方式也就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包括渠道形态,包括终端。。。。。 讲两个在国内很强势的品牌,在市场趋势判断上的故事,绝不是笑话。 故事一——策略上的失误: 一个凭借音乐手机概念在国内风生水起的企业,2011年推出了智能手机,并邀请了国际知名的青春偶像派演员做形象代言人。 2011年5月份,跟手机圈的几个朋友聊天,推测这个品牌下一步的政策走势。 我提出一个选择,在8月初所有国产品牌开始疯狂备货的时候,把原来的音乐手机进行一次大规模价格下调。理由有两个:公司不能有多个概念产品同时做主推,这 个时期就要抢先在智能手机上加大投入力度,为新市场时期的竞争奠定品牌基础;借洗牌的机会,用那些已经给公司带来丰厚收益的非主推产品,给那些整天仿造自 己产品外观、概念、识别系统、营销模式的“苍蝇”和“蚊子”们一次沉重打击。 商业竞争本身就很残酷,虽然手段有些血腥,但却掌握着市场主动权。 事实上,这个品牌企业包括代理商在内,一直在新老产品概念上纠结。直到2011年12月份,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调整功能手机的价格体系。不论是代理商**也罢,企业做全程价保也罢,被动降价意味着什么,商业圈里的人都心知肚明! 故事二——被迫的产品战略调整: 一个2009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单品牌在国内市场稳坐头把交椅的企业。 2011年7月份,在高管会议上,决策层看到公司上市的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是公司智能手机目前的价格比公司原来的假智能手机卖价还 低,对公司价值不大;第二是智能手机现在还处于配置决定价格的阶段,会扰乱公司现有的价格体系。所以,智能手机项目全部暂停。 2011年11月,公司发现市场变化速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于是决定不论用什么方式,在2012年5.1之前,公司必须准备15-20款智能手机。同时,着手搭建新的研发团队,全力主攻智能手机。也是同一时间,公司决定重启两年前就已经放弃的运营商销售通道。 最近,这家企业在拼命做公关传播,以免在新环境中因判断失误,导致失去市场的主动权。 讲这两个故事的目的,就是想说明,在行业转折期,老品牌的积累是优势也是负担,他们调整的压力更大。诺基亚如此,国产品牌也是如此! 新品牌现在跟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没有负担,能不能成气候,真的是看勇气和魄力了。 看不清趋势,企业就没有方向,就只能在同质化产品中挣扎,只能在市场漩涡中随波逐流。 中国需要多少个手机品牌?消费者能记住名字的绝不会超过十个! 不能在转折期把握机会杀出来,再次被压制到超低空飞行的状态,随时都会被市场踢出来,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 手机进入智能时代就意味着消费者对应用、服务、体验上要求会更高,品牌集中度也相应会更高,那根本不是小公司能承载的工作了。 四、缺少打造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价值观所必需的韧性和耐心 这里只讲一个知名企业的发展轨迹,可能还不是深圳本土企业。 分成五个阶段来看,可能会更清晰。 第一个阶段2002-2004当头一棒 :2002年,这家在IT领域叱咤风云的企业通过并购方式获得了手机牌照,高调进入手机行业。第一年 直接切入智能手机。那时WM手机有两种形态,一个是从WINCE系统做通讯协议编写,一种是WB系统的二次开发,工作量都跟大,稳定性较差;因主频较低, 使用体验也不好。但功能的强大一如今日,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年下来,企业亏损,渠道也没有盈利能力。对一个大型企业来说,系统的磨合,技术的积累,初期交学费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企业因为有销售额压力,开始进入低端流量手机市场,这阶段还是智能和流量产品并举。 第二阶段2005-2008拔剑四顾心茫然 :公司的智能手机开发和销售停滞不前,流量产品从量价齐增变成了巨额亏损。同时期,多普达在智能手机领域开始走强,金立、OPPO\BBK在低端平台上做的差异化营销也开始威风八面,以天语为代表的死拼价格和产品速度的公司也迅速崛起。。。。。。这家公司茫然了! 第三个阶段2009向三五码学习的时代: 2009年初,因手机公司亏损影响到母公司的业绩,为平衡公司股价,集团公司把手机公司卖给了总公司下属的一家投资公司,并从PC事业部调来了一个善于扭亏为盈能力挽狂澜的XX做手机公司掌舵人。 XX提出了全面学习深圳三五码“山寨”文化,于是这家形象、服务、品牌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知名企业,干起了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说:把前几年淘汰的 产品重新换主板,降低成本以后接着卖;比如说,把一款已经申请到网镖但市场表现不好的产品,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接着卖。。。。。。 第四个阶段2010年向苹果学习: 这一年IPHONE在市场上开始攻城拔寨,同时期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的HTC市值超过了诺基亚。。。。。这家公司开始意识到企业的问题所在了! 于是,市场上的声音就变成:我们终于获得了跟苹果公平竞争的机会!公司开始在OPHNE平台推出智能手机,他们认为凭借多年的积累和品牌沉淀,以及在国内无人能及的渠道管理能力,能够跟苹果打一场“势均力敌”的商战。 看了一下手机公司,已经沦落到只能卖低端产品的水平,那就调用渠道能力更强的PC事业部来推这款手机。 PC事业部的社会渠道其实就是IT集散地,这里恰好又是手机尾货和走私货的销售网点,于是,一款定义为高端的智能手机,在4.6亿广告预算的掩护下,摆上了低端流货手机的销售网点。目标人群跟销售通路出现了严重背离! 第五阶段2011年回归和反思: 这公司的品牌部为迎合概念繁杂、客户利益点混乱的产品思路,品牌内涵不断梳理和调整,最后,他们都不知道公司到底想卖什么、该卖什么了。 故事还没有结束! 2011年,集团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在一款低端智能手机产品发布会上,再次把矛头指向了苹果:我们不会做冰冷远离大众的产品,我们的企业宗旨是为更多的人提供性能更好、价格更优惠的产品。 看来,企业战略又变了!哈哈 大企业变来变去,一年亏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还能活着。深圳中小企业如果这样折腾,有几家能看到明天清晨的阳光?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也是总掌舵人曾经说过: 定企业战略的时候,需要认真论证。但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一往无前,绝不回头! 可惜啊,手机公司的几年风风雨雨,已经把老祖宗的话忘光了。 这家企业在品牌能力、渠道管理能力上都是国内一流,如果不是摇摆不定,可能在手机行业已经是国际知名品牌了。 五、缺少想象力 从发展方向上看,手机可能是未来: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最大的结算平台;最大的信息交互平台;最大的商务对接平台;最大的娱乐多媒体平台;最大的手持游戏 平台;最大的物品和个人身份识别平台;最大的监控**务实施平台……当然,肯定还会是最大的个人信息、商务信息接收和管理平台! 也就是说,在智能手机时代,可以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内容**务方式越来越丰富,通过产品来建立服务体系,进而变成一个服务性公司,是一种选择;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来获得消费者认可,并获得更好的价格支撑,成为一个有溢价能力的品牌公司,是一种选择。。。。。。 所谓的洗牌,所谓的转折期抢先发位置,其实就是一个企业重新排位的问题。绝大多数品牌会被压制到低价位区,从而失去成长空间,一些适应不了市场环境变化、达不到竞争进入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会被扫地出门。 转折期的拼争,大多会持续三两年的时间,等产品概念和技术提升的集中爆发期过后,还是要回到品牌、服务、营销能力的系统和细节管理上来。 迎接这个时代的来临,首先要考虑好自己要站到哪个位置上去,怎么站?站上去以后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这就是公司盈利模型和商业模型的问题。商业模型会决定公司现在的竞争手段和未来的盈利方式! 搭建一个有想象空间的商业模型,从而获得更长远和持续的发展,这是无数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 智能手机时代,这个机遇就落在的从业企业的头上,如何把握,那就是企业自身的事情了! 六、缺少时机的把握能力和营销创新的胆魄 行业转折期的市场争夺,可以归结为三个制高点的争夺和一个商业模型的创新上,看的是企业的能力和胆魄。 三个制高点之一:产品制高点 通过研发或者技术整合,推出更高配置的产品,例如今年1.8G双核智能手机,从而进入更高水准的市场竞争行列。 能不能做到?肯定能! 三个制高点之二:社会舆论制高点 在越来越层次化的媒体之中,在同行和对手越来越多的信息发布的缝隙之间,找到一个更犀利的媒体组合方式,用更直接、更凶悍和更近距离信息发布方式,形成单品牌甚至单产品信息发布量的绝对优势,成为短期或者中短期市场的焦点。 能不能做到?肯定能! 三个制高点之三:给消费者甚至商业合作伙伴带来超值回报 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和更大的回报,说起来比较虚幻,其实可简单理解成,把顶级产品,用低于国际顶级品牌20%以上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而且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个空间很大,因为苹果和三星在产品端,都还没有遇到对手,他们短期价格下行的动力严重不足。 给商业合作伙伴带来超值回报,其实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合作伙伴的选择,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回报超出他们的预期,不是难事。核心是如何选择,是不是还要在手机圈选择的问题。 一个是营销模型的搭建,进入传统渠道和终端体系甚至运营商通路,再大的空间,也会被淹没掉。这也面临一个创新的问题。事实上, 一个新品牌的崛起,往往就伴随着一个新的营销体系的形成。 这么大的行业,在一个群体中获得响应,在一种商业业态中获得突破,整个市场面就会逐步打开。 能不能做到?肯定能! 当然,有人跳出来,才会有人响应。 想做那个跳出来的人,需要勇气。 商业模型的创新, 会给市场带来活力,也能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媒体资源融入其中。比如说搭建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初期以产品销售带动服务系统的建设,后面就是用服务带来更大的销售回报。 能不能做到?肯定能! 当面询问深圳手机同行,想不想做这样的事情,答案一定是100%:想! 再问一句:什么时候开始做?回答的过程可能是犹豫,然后99.9%的人会说:再想想!——其实他们是不敢做或者做不了。 一个企业命题,如果是99%的企业都想做,99.9%都不敢做的时候,只要市场环境已经成熟,哪个企业做了,他成功的可能性就是90%以上。 古人也说:成大事者,不谋与众!   与其说是看到一个调查问卷后的感慨,倒不如说是对很多深圳手机同行的失望。这些年经过太多人的人,经过太多的事,有些人有些公司不论前期的成功与否,都会让人一眼看到底,根本不能产生参与其中的冲动和欲望。 参与过几个行业转折期的商战,对新品牌的培育和成长过程非常感兴趣。 成熟企业,对我们这些人来说,经历过了,参与感也就不再强烈。竞争到现在,按市场规律,也应该有新的深圳手机企业能杀出重围,虽然现在还看不到这个迹象。 人和人之间的合作,是要在能力和性格上有互补,但更重要的还是价值观和企业发展观上的认同。 很期待能看到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拼争之后,有深圳手机企业借助行业洗牌的机会,做出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成为一个让人喜闻乐见的品牌,也希望自己是这个形成过程的推动者。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废话,也不知有没有说清楚。好在总结和提炼是管理人员日常的习惯和基本功。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 深圳手机行业真正匮乏的是人和人的思想!
  • 热度 25
    2012-9-3 13:20
    4783 次阅读|
    13 个评论
        今天看到一个不完全的调查数字,中国消费者最期待的智能手机价格区间为2500--3000元,这个价位区好像只有OPPO的findme,以及联想和酷派两款准备淘汰的机型,国际品牌的明星产品又远远高于这个价格。显然,市场上找不到对应的机型。    这个调查结果,可能更多的体现出来的是,市场对国际品牌几款旗舰机型降价的期待!    本人不是调查机构和专职写手,没有仔细对比数字的准确与否,只是从感观上看,2000-2004年那一轮国产手机跟国际品牌的对抗,是在国产 手机价格比国际品牌低20-25%的基础上展开,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最高峰时也达到过41%,远高于现在的水平;目前,仅从国内市场看,国产手机是主流国 际品牌现阶段主推机型价格的1/3甚至1/5。    只从这两个现象来看,随着国产手机生产规模的放大,以及海内外销售绝对数量的增长,国产品牌的竞争力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在下降。    在增量期结束,产能严重过剩,过度价格竞争,国际品牌加快产品技术升级速度,产业环境从2G功能普及向3G网络智能提升的多重压力之下,国产品牌特别是深圳手机企业,一轮惨烈血腥的市场洗牌已不期而至!     如果以彩电和PC两个行业为参照,个人粗略估算:这一轮手机行业的洗牌,700家品牌商剩下的不会超过70家;2000家集成 商,活下来的不会超过100家;大大小小的300个方案公司,会集中到40家以内;前期工厂和设备投入中,至少几十上百亿资金沉淀会化为泡影——这个数字 可能还是保守预估。   市场残酷的一面,在2011年拉开了帷幕,2012年会展现出血腥的獠牙。   手机行业发展到现在,按理说,深圳不缺资金,游资和行业存量资金都是以亿为计量单位;深圳周边手机产业链日趋完善,也不缺整合资源的环境;深圳也不缺创业 的冲动和激情,涌入手机行业的人员也是以十万和百万来计算;深圳更不缺少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为赶进度日夜操劳的老板和工作人员随处可见;深圳还不缺少冒 险精神,顶着法律法规风险的三码市场是反例,正例也很多。。。。。。   深圳手机行业真正匮乏的到底是什么?   仅以个人在手机行业深潜和游离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谈一些个人感受,跟手机圈内的朋友们分享。 一、缺少高处着眼低处入手的企业心态 讲一个现象和两个故事。 1、一个现象 :几乎所有小型的手机公司都在不断的推出“新产品”,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开发公司的同一块主板,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外观、材质、界面的区别,大家都希望早出产品实现资金回笼,所以能出货是第一要务。 有两个曾经的神话故事一直左右着从业老板的思路:一个公司靠一款产品就赚了几个亿;一个公司连续出了13款产品,前十二款都失败了,最后一款一炮打响,从此公司顺风顺水。 这些公司都在赌产品机会,这些老板都愿意在产品准备上花大气力,却不愿在产品内涵、营销组织、市场推广上“浪费”公司资源。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现在国产品牌99%都被压制在低价位区,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搏产品机会的企业有700家,每家公司出三款产品,在相同竞争环境、相似产品、相近的销售组织能力的情况下,搏产品机会的胜率就是1/2000! 澳门赌场中人机胜负比率是4.5:5.5。 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都要经历培育(导入)、发展、成熟、衰退几个阶段。想跳跃式发展,一个需要环境配合,一个需要企业有超强的系统能力,还要有一个重要因素,还真就是运气要站在你这一边。 但一个完全赌运气的企业,又怎么可能走得远? 2、一个故事 :很多大公司或者认为自己很大的公司,一开始就对销售额有太高的预期。大行业需要积累积淀,组织机构和公司系统需要磨合,人员队伍需要多次经历生死存亡的考验,才能有战斗力、有健康的发展的可能。 2010年9、10月份一个有几家上市公司的集团找到我,集团公司已经在产供销上全线布局,第一年目标销售额就定为100个亿。 仅海外销售部就有两个;国内市场是渠道、卖场、运营商同时推动;产品线横跨老人、儿童、女性、商务、智能、娱乐六大概念;只要能达成目标,年广告预算可到10个亿。 这么长的价值链,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体系就马上崩溃。 董事会主席在描绘宏伟蓝图的时候,我在一张纸上把所有数据都罗列出来,简单的做了一下沙盘演练,结论是6个月后,不论是谁来管理这家手机公司,都会面临系统崩盘的局面,没有第二种结局。 前段时间,网上在流传长虹手机公司写血书的事情,其实这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企业思维,在手机行业屡见不鲜。 2011年3月份,再看这家公司,翻了一下财务数据,事实亏损已经接近3000万,月销售额不足500万。2011年7月份,公司开始全线收缩。 3、故事二: 一家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2009年年底,跟一家投资公司联手用2.9亿收购了一个有品牌基础、有技术积累的手机公司。 邀请的管理团队是个战功显赫的团队,核心人员全部赠送了干股、落实了100-300万不等的安家费。从平台到人员构成上,公司具备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很多人满怀期待。 2010年跟这家公司一个董事会成员,也是另一上市公司董事长聊天,谈到了战略目标如何分解的问题,具体也就谈到了这家手机公司。 大家都清楚,在这个平台下,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马上抓销售额,而是先找到市场切入点,调整公司的品牌定位,在产品技术准备上即要有前瞻性又要做出风格,还 有一个更紧要的问题,就要调整或者重塑企业文化。毕竟不是小公司,更不是新公司。这个时间大概需要6个月时间,第一年的实际经营时间只有半年。 那么,合理的三年市场目标计划应该是3亿、10亿、30亿,团队的系统能力支撑这样的目标,在布局上就会更从容,对公司而言,先夯实基础,再逐步提升资金效率,这才更具有可行性。 董事会给经营管理团队的三年经营目标分别为10亿、15亿、20亿。经营管理团队迫于董事会压力,全面采用了流量产品组合,营销上也是传统的渠道加终端模式。 2010年,全年销售额1.6亿,其实就是前两个月招商的出货量,账面亏损4000多万,如果加上隐性潜亏总亏损额6800万。亏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但 这样的团队能力,因为不合理的目标任务,不但没有杰出表现,反而给企业带来了市场和品牌上更大的负面影响,跟团队的整体能力严重背离。 2011年,这个公司面临的是推倒重建的问题,在2011年的市场环境中,其难度可以想象。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只知道集团公司又追加投资6000万。 一个品牌在市场上折腾几次,基本上就失去了悬念和想象空间。 二、缺少扎硬营打死仗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决心 也是一个故事 :2011年曾参与策划和推动一个交友概念的手机,分直板、滑盖、翻盖三款样式,把PC上交友网站的功能移植到手机里来,可以 实现手机间、手机与PC、PC与手机的信息交互和视频聊天。当时硬性要求必须采用MTK6236以上的芯片平台,摄像头800W,采用高清触控电容屏,带 WIFI实现高速上网;软件上把智能手机的IE浏览、QQ、微博、邮件收发管理、物品识别等常用功能移植进来,开发工作量并不大。因为系统资源占用很小, 使用体验应该会比1G主频的智能手机更好。 为丰富产品概念和强化传播力度,准备跟交友网站和电视台的相亲节目组建立战略合作。 因公司在资本市场出现严重问题,资金流断裂,产品组人员对公司以后的发展和项目的推动能力持悲观态度。协商的结果,产品项目组带着尚在推进中的产品另外找投资方,组建新公司来启动这个项目。 投资人是一个在三码时代赚过很多钱的温州老板,三个月后,到那个新公司看进展情况,比预料的更加糟糕。不但配置降下来了,而且软件应用也变成了向用户收费 的SP,公司感觉产品概念单一,又准备再增加一款女性专用的翻盖机,和一款男性专用的风格硬朗的军事概念的直板机;营销上的思路是从县级城市电台和终端的 展示活动入手。 产品改成这个样子,跟MTK6252低端平台产品相比,功能性能没有任何优势,物理成本又偏高;营销上也没有系统推进的政策,代理商凭什么接招? 消费者凭什么接受带收费陷阱、还不能高速上网、核心功能根本无法实现的的垃圾? 地县级媒体的覆盖面和接收率都很差,一个城市每个月的促销经费5万元也起不到什么效果,一个省100个城市,每个月500万无效投入。 非常理解这个老板不愿承担市场风险的想法,问题是公司看似更安全的做法,实际风险反而更大。 不理解的是,如果公司没有营销能力,也没有做市场推广的勇气,接这种概念性产品干嘛?! 曾国藩面对当时席卷天下视人命如草芥的太平军,能打造出一个铁血湘军,用他的话来说,就六个字:扎硬营打死仗! 要战胜凶悍的对手,就只能比对手更血腥更疯狂。 ************************************** 本文成于2012年年初,现转至《国际电子商情》行业博客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