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中国集成电路

相关博文
  • 热度 25
    2014-9-25 23:43
    2902 次阅读|
    6 个评论
    作者:孙昌旭 今天到处都在转载据澎湃新闻的这条消息:“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全球半导体巨头英特尔拟豪掷90亿人民币(15亿美元)取得清华紫光集团20%的股份,双方将在9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 从昌旭了解的情况来看,英特尔注资清华紫光属实(具体说是紫光展锐),事实上,一个月前,我就在微博上爆过光,不过后来由于其它原因删掉了。 今天,我写这个博客是为了向大家报告更多的细节,也是我在知道这个消息的近两个月当中,从一些重要人物那儿挖来的一些“内幕”。 首先,英特尔投清华紫光 的巨款是指向谁?当然是指向展讯的,主要的合作也是与展讯合作。目前在紫光集团内,虽然有展讯与RDA,但是 很明显的趋势是,手机重任会落在展讯身上,而 RDA有可能去发展其它业务 ,虽然现在RDA仍会继续其手机硬件平台的销售。至于大家关注的回到A股上市问题,明年的可能较大,考虑到目前IPO排队的漫 长时间,所以 借壳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大家关注的是后面 英特尔与展讯如何合作?据昌旭了解的是,英特尔会将目前的手机芯片给展讯代设计和销售,也就是 英特尔目前IMC团队做的事情,后面会有很大部分由展讯 take over,并且芯片会打展讯的logo,英特尔保留晶圆代工,这是英特尔的强项 ,当然Atom与3G/4G通信IP是英特尔的。 然而,英特尔与清华紫光 的合作会远不止手机芯片,他们的合作还会包括服务器芯片与PC CPU的合作,这也是英特尔应对中国政府“国产化”的一个措施。具体如何合作,这里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前不久昌旭与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交流时,他虽然对 于传闻不作任何评论,但是他说,未来英特尔一定要“参与”到中国企业的成长当中。 这一次,中国政府的“国 产化”是来真格的了,也让两家全球最强的半导体公司变得“没了脾气”,低下高傲的头。 多年来,高通公司在中国发展顺风顺雨,但这一次,好像无论如何也避免 不了被诉“垄断”的高额罚款和系列的调查了。据昌旭了解,高通在中国市场的恶运源自于去年的“斯诺登事件”——这次事件,让全世界都对手机这个通信工具 产生后怕,从而也认为手机芯片对于一个国家是一个“高危芯片”,通信芯片的安全性被放在了第一重要位置。 高通被这突来的如此强大 的“反垄断”调查整蒙了。其实,高通虽然在中国市场收取了巨额专利费,但是他对于中国通信产业的帮助与带动也是不能忽视的,可以说是高通的产品与技术支持 缩短了中国手机企业与世界巨头间的距离。所以, 这一次,他们又想到另一个“技术换市场”的着力点: 帮助中国最大的晶园代工厂中芯国际在北京投建28nm产 线,并且,将高通自己的一些重要芯片也带到这个产线中来生产,以帮助中芯国际能快速实现28nm的大规模量产。这个,确实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最需要的。 过去多年来,虽然政府对 于中芯国际等Foundry投了不少钱,但是,他们差的并不完全是钱,而是有经验的人才和能够在上面跑的优秀产品。半导体工艺的规模生产与经验和know how极度相关,就像一个土豪花大价钱买了一片葡萄园,但是如果没有好的酿酒师也生产不出来好酒一样(当然还与天气、环境等有关)。而高通虽然是 Fabless,但是随着工艺越来越先进,最先进的工艺都是Fabless与Foundry合作研发的,所以,高通有大量的先进的工艺人才。 “我们已派了 豪华团队在帮助中国芯国际。”高通中国区总裁王翔对昌旭说道。 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到, 在中国政府强大的“国产化”口号下,这些大的国际公司都开始极力讨好中国市场了,不仅要投钱,还要将以前对中国限制的技术也转移动到中国市场来,昌旭了 解, 英特尔下半年可能还会将一个先进的封装技术转移到中国生产。这一次,真是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腾飞的时候了,因为不仅有钱(传说中的1200亿基金也 快实施了),还有这些国际大腕主动地向我们输送技术。 可以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美好的十年开始了。 干吧!
  • 热度 20
    2014-2-27 23:30
    1655 次阅读|
    0 个评论
    看博文 振兴IC产业要靠市场和政府两手都要抓! 有感而发。   市场和政府两手抓,理论上是对的,但是过往经验都是政府只做了金融那部分,技术比较外行使得所有后续步骤都失败,但是政府+国企的参与者们本身不亏,因为 他们的制度设计成他们可以“拿一笔”就走的方式。留下烂摊子或者市场定位已经大大落后于需求和技术的变化。那么,怎样改善呢?让这些政府或国企大员们的利 益与他们参与投资和初期决策的IC制造事业的中长期盈利与他们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呢?比较难操作,但至少这样认识一下,他们和别人都醒悟一下也好。毕竟IC 是国家必须有的产业,以后要走好一些、乱花钱无效益的事情会让国家更加落后,他们毕竟也会感到责任上的压力。 几点建议包括: (1)IC制造业和设计业分别看待和处理。设计比较灵活,需要的投资也小很多,并且能够直接面对下游(整机)产业的需求去做调整。如今国内 平板和手机核心芯片等都能够做到不错。而制造业要跟上国际先进制程的同时,因为总IC加工市场巨大并且变化快,就要配以最强劲高层管理,在每个月都有正确 的决策,同时面对国内和国际大批量主流那些IC的实际需求,争取前几年都吃饱产能。 (2)国进民退的过程中,例如买进的IC民企,也要注重将原企业的核心 技术人员和高管都纳入并保证权益和决策权力,配合“上面”来的最高管理层,在提升这家新组建的国企的过程中,决策面对的市场扩大提升到国内国际市场以外, 原人员至少要保持他们在原企业中一样的积极性和效益,而不是靠边站。 (3)新的国家IC大投资项目,在讨论实施之前要充分利用民间智慧(民营IC企业、大 学研究所里的有识之士等)去找对方向,包括对投资以后运行起来的企业前几步的经验战略,然后再投,而再别浪费巨大的国民资金了。新一届国家政府也不会再允 许那样的巨大的公饱私囊的做法,但同时对于IC产业发展将仍然支持。 (4)IC设计公司对于下游厂商支持的方案开发极其重要,认识到这点是做好市场的需 求,更是整个电子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必要,众多民营IC企业也已经做得不错。但在战略上的提升仍然是必须的,就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及大学等合力,充分利用如 今的开源方便,逐渐建立成熟先进的开发工具链。  
  • 热度 39
    2013-1-14 16:11
    2711 次阅读|
    5 个评论
    回首2012,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开始由自娱自乐走向国际舞台,开始由默默无闻转向吸引全球目光。成功与失败、喜悦与遗憾、幸福与苦涩、憧憬与忧心。我们共同经历着。迎来2013,在这接“2”连“3”的时刻,在众多对中国集成电产业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中,选出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大新闻/现象。对应去年的十大流行语,来回顾一下我们的2012中国芯。 第三:逆势而上,中芯国际销售额创新高: 赞 事件 :2012年11月5号,中芯国际公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第三季的销售额创出新高,由Q2的4.2亿美元上升至Q3的4.6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50.3%。毛利率由Q2的24.1%上升至Q3的 27.5%。 中芯国际新的管理层上台以来,令人“赞”的数据还远不止这些:在去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衰退的大环境下,在中芯国际2011年差点提前过“2012”的特殊背景下,中芯国际逆势而上:2012年全年的销售额会接近16.9亿美元(基于中芯国际Q3财报对Q4的预测),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而去年的Q2和Q3全部盈利,预估Q4应该也可以盈利(同上),接连三个季度盈利更是让人看到了持续盈利,稳健发展的喜人局面;而喊了多年的先进工艺(45/40纳米)也终于量产了,第一次对中芯的销售额有贡献(2012年Q1季报中,45/40纳米第一次有销售额贡献)。自从新的管理层加入中芯以来,中芯国际产能只增长了 6%,年收入增长却超过28%。更难能可贵的是,毛利率由1.4%提升至接近30%。净利润方面也成功转亏为盈(取自中芯国际2012 年Q2和Q3财报),这说明公司实现了高质量的复苏和增长。而公司的股价也在半年内由最低点的1.47美元增长到3.24美元,增长了120%!(基于美股股价,截至本文结稿之日 2013年1月11号)。而每个季度都在好转,每个季度都有好消息的表现,更是让业界“漫卷诗书喜欲狂”。 点评 :在我的十大里面,单独点评中芯,不是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不是因为它是承接设备材料和设计封装产业的重要载 体。而是因为它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面镜子,是众多中国半导体公司的缩影。他的历史,问题,挑战和希望在我们大多数的半导体公司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也正因如此,在写中芯国际时我必须更加谨慎和理智,全部引用上市公司的财报,全部引用公开的数据,让数据和事实来呈现中芯的转变。让我们冷静下来,用理智 去思考背后的原因。而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个季度进步不难,难的是每个季度都在进步。如果你了解中芯国际新管理层上台前的特殊背景,中芯国际复杂的历史,芯片代工业在当今的竞争格局,你会发现这些令人超“赞”的数字背后是专业而团结的领导团队,高超而熟练的管理艺术,科学而高效的运营效率。要知道2010年中芯国际销售额创当时新高主要是全球产业超过30%的增长以及代工价格的提高;而去年中芯国际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则是在全球产业超过2%的衰退,代工价格还在下降的艰难情况下实现的。并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2012年中芯并没足够的资源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那么这背后业绩还增长的原因就是内部管理的改善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从全球来看,如今的芯片代工产业也已经进入一个“都认为应该做,又都不愿以做”矛盾局面中。产业的独特性,寡头竞争的艰巨性,运营、技术、商业、管理的兼具性使得每年都有几家芯片代工厂开“十八大”。事实上,2012年中国大多数代工厂业绩并不好,大多数销售额有下降,且不说盈利,甚至还有三家换了管理层。在芯片代工业进入大者恒大,赢家通吃的新时代,以及面临每年需要巨额投资的产业发展规律,作为后进入的中国的芯片代工厂已经进入一个非常艰难的生存发展时代: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事实上在拉大,特别是在先进工艺技术上,每追赶一代都变得愈发地困难。 在这种格局下,中国的芯片代工产业怎样发展?这是一个业界都在思索的问题。而有一个务实,专业,团结的管理层则是所有答案中都要有的选项。中芯国际新的管理层接手以来,没有华丽的口号,没有高调的宣传。然而踏踏实实做事却带来了这些令股东,令员工,令业界称“赞”的数字和业绩。 美妙的言语往往能拨动我们的情绪,但是枯燥的数据却更能告诉我们事实真相。虽然我们更容易相信前者,其实是在当今的中国。让你掷地有声的并不是你的美妙言语,而是踏踏实实的脚步声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想对产业也是这样吧。   第四:整合加速 国际公司对国内公司并购放缓,国内公司并购爆发: 中国式并购 事件 :国际公司对国内公司整合案例:2012年5月,Spansion收购隆智半导体;10月 Diodes收购收购龙鼎微电子;12月,Diodes宣布收购新进半导体。国内公司之间整合案例:2012年2月展讯收购穿越电子;3月锐迪科收购互芯;3月天利半导体收购新相集成电路;同样在2012年同方国芯收购国微电子;大唐电信收购联芯;海信收购华亚微电子的电视芯片部分;而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也在2012年完成合并。 很明显,国际公司对国内公司的并购开始放缓,而国内公司之间的并购合并确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上这些还只是公开的,就像中国式“隐婚” 一样,去年中国还有几起国内公司之间参股或者并购的例子,出于七大姑八大姨的原因“做”而不“宣”。倒也是,住在一起就可以了,还领证干吗呢?) 点评 :虽然国际公司对国内公司的并购有放缓趋势,但随着移动互联大潮,手机和平板这两大移动产品由Made in China向Design in China的 转变;以及海外人才的回归和本土人才的成长。中国不仅成为市场上的全球半导体主战场,也将很快会成为产业链上的必争之地。可以预见国际公司对国内公司的整 合还会“春风吹又生”。对我们业界而言,而在这些并购面前,既不能盲目排外,也不宜听之任之。而要辩证地看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并购:一方面是中国企业的 价值得到了国际企业的认可,虽然在这个“认可”中,中国市场和研发团队是主要因素。但国际公司如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这也能促进中国 产业的发展,这是值得赞许和鼓励的。“硬币都是有两面”的,如果外国企业对于平台企业的收购,或由开放平台变为自己的生产基地;或者对产业链里“稀缺资 源”的收购。那么必须慎重。政府也应该重视,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来认真审查这种收购对国家安全或产业安全的影响。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美国并购遭到的 “待遇”带来的不能仅仅是失败的结果。   虽然中国公司之间的的并购案例在去年全球160多 例并购案例中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随着国内公司中优质公司,有实力的公司和有意愿的公司的逐渐增多,国内公司之间的并购则会越来越多。而就像“中国 式结婚”一样,这“中国式并购”的幸福与苦恼却是必须总结的,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并购和产业发展。就像“中国式结婚”:结婚的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家庭 甚至两家的社会关系。“中国式并购”面临的问题也更多:双方股东的融合,双方管理层的磨合,以及双方员工的结合。 与美国公司的合并更多是出于对“文化”的认同不一样,“中国式的并购”往往是出于对“人”---尤其是并购双方的管理层的认同。 所以双方管理层的磨合就至关重要。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更多的是包容,理解和鼓励。   我 和几家并购或被并购的公司的管理层都有深入交流,去了解“中国式并购”后的酸甜苦辣:公司合并后就“近距离来看对方缺点”,这个时候就发现对方由“看起来 很美好”到“合起来很烦恼”。有的蜜月期还没过,就开始了抱怨,指责。甚至有的刚牵手就想分手。这需要双方管理层更多智慧和耐心。美好的婚姻都是经过磨难 的,公司之间的合并更是如此。   而同样,业界对这些并购的企业也请多给些耐心,多给些鼓励。 “中国式并购”如果失败了,别人看的是笑话,自己付出的确是心血。因为我们是产业的参与者,而不是匆匆过客。 “中国式的并购”从和而不同到和而求同,最后到和而大同,这是一个过程,更是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通过整合做大做强的历史。   下期预告 :有句话叫“帅的惊动了党中央”,知道2012年业内哪件事情惊动了党中央吗?2012年最火的是江南Style,知道业内哪个Style最火吗?敬请期待下文十大流行语点评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大现象(三)之“中国好声音”和“设计Style”。  
  • 热度 34
    2013-1-8 08:57
    4015 次阅读|
    8 个评论
    回首2012,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开始由自娱自乐走向国际舞台,开始由默默无闻转向吸引全球目光。成功与失败、喜悦与遗憾、幸福与苦涩、憧憬与忧心。我们共同经历着。 迎来2013,在这接“2”连“3”的时刻,在众多对中国集成电产业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中,选出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大新闻/现象。 对应去年的十大流行语 , 来回顾一下我们的2012中国芯。   第一:中国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并购。 点评语: 正能量 事件: 2012年年初,中航微电子并购德国L-foundry的8寸生产线。设备全部搬入中航并且顺利投产,为中航微电子年底产出突破3万片做出了巨大贡献;澜起科技继2011年收购了摩托罗拉杭州设计部门后,2012年3月联合欧洲电视巨头参与了竞购美国上市公司---曾经的电视芯片龙头企业泰鼎;2012年5月中芯国际和弘毅投资分别出标,积极参与对日本半导体巨头尔必达的收购,其中弘毅投资还进入了竞标的第二轮;而整个2012年,多家国内公司和基金参与了对MIPS的入股甚至收购,直到最后CEVA和Imagination的出价竞标过程中,中国的公司一直都有参与。 针对整个公司的并购,针对国际巨头公司的并购,这在中国业界是第一次;而在国际并购的身影中,出现了中国产业整合基金的身影,这也是第一次;而在这些并购中,中国的产业发展基金和实体企业的联合作战,更是第一次。这么多的第一次,标志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真正在国际并购上迈出了第一步! 虽然在众多的国际并购中,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成功之母,现在需要的就是成功之父,这个“成功之父”就是自身实力的强大,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国际并购的大道上迈出第一步,开始走入世界, 融入世界,那么冬天过去了,春天还远吗? 点评: 集成电路产业的西风东进不是新闻,中国其他行业的跨国整合也早已以“司空见惯浑闲事”,但是真正从2012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开始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全产业大规模的参与,企业与基金的联合作战这还是第一次。在集成电路产业高度发展的今天,要想从零做起,闭门造车,肯定是行不通的。而在集成电路产业大转移的新时代,积极参与国际并购,“洋为中用”,走出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一个吃螃蟹的总归是勇士。 这个第一步的迈出,面临重大风险,需要巨大勇气。无论失败还是成功,第一步总要迈出,而这就是 “ 正能量 ”。   第二:三星存储芯片项目落地西安。 点评语: 元芳,你怎么看? 事件: 2012年4月10日,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行业最大外商投资项目——韩国三星电子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式落户西安。无论高达70亿美元的投资额,还是先进达10纳米的芯片技术,抑或在选址过程中一波三折的经历,三星在西安放的这个“卫星”绝对是去年的重磅大事,虽然“卫星”的主角是“韩星”而不是“红星”。 毫无疑问,三星在去年选择中国建设先进的存储器芯片是其远见卓识: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做了正确的事情。在存储器领域,韩国企业的“中国策略”远胜其同行:海力士早就在无锡建立了12寸厂,并且无锡的工厂在海力士度过存储器产业的“冬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星此次投资的成功也彻底将存储器领域的最后一扇窗户关上:无论是对日美台的同行,还是对大陆的潜在竞争者。而这之后,三星的竞争者才意识到“一失足成千古恨”。直到最近,还有美国和台湾的存储巨头来和我交流,探讨在大陆投资发展存储器对抗三星的可能性。但我明确无误地告诉他们在存储器领域“解名处处是三星,贵司远在三星外”。与此同时,虽然美国一直出台制造业回归的利好政策和经济鼓励,虽然东南亚国家一直提出所谓的“半导体优先”,“重点发展半导体产业”等口号,但是中国有着全球50%的集成电路市场,良好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和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中国仍然是电子产业投资发展的最佳地,三星的选择无疑是对这最好的诠释。 点评: 在这桩华丽的牵手背后,引发的确是更大更深层次的讨论。我相信三星选择西安肯定有对外公开说的那些原因,但也肯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由;我也相信西安给与三星的支持肯定没有媒体说的那么“荒谬”,但为了迎娶三星,西安肯定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孰是孰非,利大弊大,这是一个元芳也说不清楚的问题。你可以说外资企业就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和中国资源,尤其是这种存储器生产线是封闭的,很难带动下游产业发展的项目。但是三星如果能在上游设备和原材料的选择上,与飞速发展中的中国设备和原材料企业紧密合作,给与中国企业进入的机会,那么给与巨大支持还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你可以说地方政府选择企业上就喜欢“白(外国)富(有钱)美(有名)”,但是又有谁知道政府背后的辛酸呢:曾几何时,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一些被台湾同胞都斥责为“败类”的台资企业,打着投资的旗号,带着高科技的招牌,忽悠地方政府。卖些破铜烂铁进来,转移些落后产能进来,圈地圈钱,最后把地抵押给银行,拍完胸脯拍屁股,“悄悄地他们走了,挥挥手,不带走一丝烦恼”,留给地方政府一个烂摊子,留下一个“人傻钱多”的笑柄。所以现在地方政府更愿意选择这些国际巨头,至少风险小很多,名声好很多吧。 这些深层次讨论的本质就是在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在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之间如何选择,如何扶持,如何平衡和如何发展的问题。以及国际企业如何在中国发展的新课题:是真心帮助国内产业共同进步,还是只想“占资源”的1.0时代,“抢市场”的2.0时代的“侵略式”发展思路。 至少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大部分领域,中国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积累,已经不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是具备了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甚至“不落人后”的实力,但是在从政府得到的支持中,无疑大多数的国内企业,尤其是非国资的企业,在外资企业面前还是望“洋”兴叹:成不了领导的“座上宾”,拿不到“超国民”待遇。最后形成外企“吃肉”,国企“喝汤”,民企“刷碗”的现状。不仅仅是企业,就连人才现在也是这样:没有喝过几天洋墨水,没有几顶洋帽子,你还真不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近几年,我去过很多场合演讲和交流。也经常被认为或被问是否是海归,我只好说我也算“海归”,因为我是上海归来的。 在产业升级发展的新时代,考量一个企业的贡献,不能仅仅从GDP和税收的角度来考虑。在这个国内产业需要更多机会的时代,在这个国内外企业需要一视同仁的时代,更大的尺度应该是一个企业能否帮助培养更多国内的人才,能否带动这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共同进步,能否帮助国内的配套产业一起发展,能否真正的“在中国,为中国”。幸运的是,这一切都在好转。近年来,我和多个政府有深度交流,帮助引进优秀的集成电路公司,参与制订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发现虽然现在还有些政府还存在着“唯洋”、“唯名”和“唯大”的思想,但大多数政府已经从只爱“白富美”转变到“非诚勿扰”,从“招商”向“找商”转变:寻求那些符合当地发展的,能带动当地产业共同进步的领头企业。 因为一切不以共同进步为目的的投资都是耍流氓。 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能够在重视GDP和税收的同时,对国内企业能够多些关注,多些关怀,多些关心。虽然他们现在还弱小,但他们确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 这个月,还要应西安的邀请,去交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给当地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建议。我想我的建议就是:在西安政府的协调下,希望三星能够帮助国内的设备和材料产业共同发展;希望政府能够给与国内企业更多青睐:他们现在虽然还不是“三星”,但会成为各自领域的“五星”。他们一样能帮助西安!    
  • 热度 16
    2008-1-1 15:47
    3343 次阅读|
    3 个评论
    在许多中国人的眼里,2008是个很吉祥的数字,而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更是使人们很早就对这一年的到来充满了期盼。对广大电子信息业者而言,2008也是一个特殊的年 份,因为堪称二十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 集成电路 正是在半个世纪前横空出世,到今年整整五十周年。把上面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全球 半导体产业 的变迁虽然没有那么剧烈,不过纵观集成电路发展历史特别是近十年的变化,西风东渐绝对是一个不容置疑的趋势。 尽管欧美日厂商仍然掌握着大量先进的技术,但随着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崛起,传统领先厂商在市场上已备受压力,部分甚至不得不退出一些过去曾经占据统治 地 位的领域。然而中国本地企业在初期高速增长后也开始遇到瓶颈,如何进一步突破从而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前些天笔者分别见到联发科技和台积电中国大陆地区负责人喻铭铎和赵应诚,这两家一个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无晶圆厂半导体设计公司,另一个是最大的芯片代工厂,由于 身居中国大陆,他们对于内地集成电路产业环境都有着非常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在和他们的交谈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如果能将两岸业者各自的优势以及对产业的理解结合起来,那 么 未来的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上中国将占据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联发科技去年中大手笔收购老牌半导体公司ADI曾引起业界轩然大波,很多人对收购前景表示忧虑,特别是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台资企业,联发科技对跨国公司的技术 人才能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不过在喻铭铎看来这可能根本就不是问题,据他介绍在整合原ADI研发团队时中国区人员稳定性甚至超过欧洲,待遇可能是一个 方 面,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的承诺是提供一流的环境,让人才实现与世界最领先公司竞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梦想”。正是这样一个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景吸引了众多人才 。 他认为以中国庞大的市场加上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出现更多世界级集成电路企业。 针对中国大陆 IC 设计企业发展,台积电的赵应诚认为要到世界级需经过四个阶段,目前绝大多数还属于创立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算是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如果要想更加“羽翼丰满”,除了通 过 自身有机成长获得深且广的产品线以及充分的产能与技术支援外,购并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当前大陆地区大大小小IC设计公司超过四百家,造成专业人才、技术以及资金分散, 而 且这些企业产品线也非常狭窄,抗风险能力差。实际上与其张开五指不如握紧成拳,如果能将其中部分优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其结果将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规模相加,是促进企 业 实现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中国大陆拥有最广泛的市场和大量优秀人才,台湾地区IC业者则有更多国际化以及产业化经验,而相似的文化背景与企业愿景也为双方的合作减少了很多障碍。预计未 来三到五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两岸IC产业出现资本层面的购并与合作,带动整合行业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并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的IC设计公司。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在此恭祝《国际电子商情》所有读者新年快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4
    时间: 2022-8-2 16:44
    大小: 7.41MB
    上传者: samewell
    中国集成电路大全集成电路封装.rar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0-12-29 20:19
    大小: 9.69MB
    上传者: Argent
    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不管是硬件工程师还是软件工程师,基本的模电、数电知识也是必备的条件,从二极管到三极管,从单片机到多核MCU,3G网络到5G产品的普及,不管电子产品的集成度怎么高,其产品还是少不了电阻电容电感,每个元器件在电路中必然有其作用,有兴趣了解的网友,下载学习学习吧。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0-12-29 23:58
    大小: 7.72MB
    上传者: Argent
    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不管是硬件工程师还是软件工程师,基本的模电、数电知识也是必备的条件,从二极管到三极管,从单片机到多核MCU,3G网络到5G产品的普及,不管电子产品的集成度怎么高,其产品还是少不了电阻电容电感,每个元器件在电路中必然有其作用,有兴趣了解的网友,下载学习学习吧。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0-12-29 23:58
    大小: 16.04MB
    上传者: Argent
    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不管是硬件工程师还是软件工程师,基本的模电、数电知识也是必备的条件,从二极管到三极管,从单片机到多核MCU,3G网络到5G产品的普及,不管电子产品的集成度怎么高,其产品还是少不了电阻电容电感,每个元器件在电路中必然有其作用,有兴趣了解的网友,下载学习学习吧。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0-11-8 15:58
    大小: 7.32MB
    上传者: kaidi2003
    中国集成电路大全接口集成电路_国防工业出版社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9-26 01:57
    大小: 974.67KB
    上传者: LGWU1995
    多重因素交织,从CITE2020看中国集成电路如何“乘风破浪”.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