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电感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5-4-18 08:30
    67 次阅读|
    0 个评论
    手机高温禁区突围!英麦科半导体薄膜电感160℃*1000H极限实验可靠性实证报告
    手机心脏的 "烤"验战场!! 5G手机主板局部温度突破95℃(快充芯片/射频前端/图像处理器区域) "当你的手机: 边快充边玩《悟空》时 → 电感温度飙升至 110℃ 4K视频连续拍摄时 → 电感持续工作在 85℃+ 地铁刷剧 1小时后 → 主板形成 局部高温区 传统电感正在经历材料疲劳的 隐形崩塌 ... " 1. 实验标准对比(严于车载产品标准) 2. 实验前后形态对比(产品内、外部无开裂情形) 3、性能验证:同规格产品与某台系规格参数比对试验后平均降幅小 · L值测试设备:Keysight E4980A LCR表(精度0.05%) · DCR值测试设备:Keysight E4980A LCR表(精度0.05%) VS 4、技术解析:为何能通过地狱级考验? ① 材料革命 160℃高温测试材料磁导率变化曲线:(250H~1000H材料变化率低) ② 成型工艺对比 英麦科 -液态等静压成型工艺 全方位温度压力控制: 外层 /核心层:200℃快速固化 → 形成保护壳,消除内应力 VS 台系品牌 -机械模压成型工艺 传统机械式模压 成型压力: 6吨、20吨、30吨、60吨 单颗产品受力约 400~500kg,受模具影响, 产品受力不均,线圈易变形,且居中度不佳 ③ 材料对比 英麦科 —耐高温介质材料 玻璃化转变温度( Tg):280℃(竞品180℃) 热膨胀系数( CTE):2.8ppm/℃(竞品5.5ppm/℃) VS 其他品牌 ——常规材料,磷化工艺搭配树脂混合使用 可靠性提升公式 MTBF(XX) = e^(ΔT/10) × MTBF(常规) ( ΔT=验证温差35℃ → 理论寿命提升32倍)
  • 2025-3-21 09:28
    52 次阅读|
    0 个评论
    电感 磁珠 低频大能量噪声 高频小能量噪声 多用于电源滤波回路 多用于信号回路 侧重于抑制传导性干扰 主要用于抑制电磁辐射干扰 是一种储能元件,用在 LC 振荡电路,中低频的滤波电路等,其应用频率范围很少超过错 50MHZ 是能量转换(消耗)器件,是用来吸收超高频信号,象一些 RF 电路, PLL ,振荡电路,含超高频存储器电路( DDR SDRAM , RAMBUS 等)都需要在电源输入部分加磁珠 地的连接一般用电感,电源的连接也用电感 信号线则采用磁珠,选择的磁珠阻抗应为信号线负载阻抗的 2~3 倍以上 时源芯微 专业EMC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EMC创造可能
  • 热度 1
    2025-1-20 12:00
    341 次阅读|
    0 个评论
    【哔哥哔特导读】系统功能集成方向对磁集成将产生哪些影响?目前各个终端市场的集成方向有发展趋势?对磁集成又会产生哪些挑战?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浪潮中,磁集成已成为产业链热议的关键话题。其能否成功落地,不仅仅取决于成本、效率、可靠性和体积等常规因素,更与终端应用及系统功能集成方向紧密相关。深入了解终端市场系统的集成走向,无疑是开发磁集成产品的基石。 本文依据杭州普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普晶电子”)产品总监杨蕾的《磁性器件应用趋势 & 平面磁寄生参数》主题演讲,详细梳理各终端市场的集成趋势,剖析磁集成给变压器、电感带来的挑战,并分享普晶电子的磁集成创新解决方案。 01 终端市场呈现多维度集成趋势 趋势一:传统UPS供电策略正被逐步替换 传统的数据中心一般采用UPS供电策略,而现在随着AI对算力需求的提升,新型数据中心开始逐步采用新的供电策略。 一是储能电站供电方案。 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正成为储能重要的应用市场,部分数据中心已经开始采用400VDC储能电站供电方案,借助 PCS 的冗余设计,达成了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设计要求。 400VDC 储能电站PCS冗余容量的DC数据中心供电方案 二是HVDC供电方案。 除了储能电站的供电方案,数据中心还在UPS供电方案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新的 HVDC 设计, 省去了一部分交流变压器和两级变换器,即 UPS 的逆变部分和服务器电源的整流部分(下图蓝色部分)。 据了解,这种供电方案市场份额已经从2019年的9%增长到2021年的16%。 HVDC供电方案 此外,超过2000W的服务器电源,目前都在采用无桥设计(AC/PFC),市场份额也从2019年的11%增长至2021年的24%,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趋势二:光伏逆变器直流堆叠新思路 这是国外诞生的一种通过直流堆叠达到逆变的光伏逆变器设计思路。这种设计思路是 通过将多个电芯的电压组合成正弦波 来实现输出交流电压, 逆变器部分省去了一部分 PCS 功能, 这种变化对变压器、电感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 直流堆叠来实现逆变的设计思路 趋势三:车载变压器、电感的两种集成方向 车载变压器、电感产品目前主要有两种集成方向。 一种是以华为和比亚迪为代表,主要是朝着电机进行集成, 像六合一、七合一、八合一甚至九合一,未来的 N 合一也都是往这个方向去集成。比如DriveONE电驱系统除了集成传统三合一电机+电控+减速器,小三电OBC+DC-DC+PDU外,进一步集成了BCU(电池控制单元)。 另一种是以特斯拉和小米为代表,主要是朝着电池包进行集成, 朝着底座去做一些电池的集成。比如特斯拉将三合一电驱(电机+电控+减速器)+小三电整合到电池pack或者CTC底盘上。 综合来看,数据中心、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市场不同的集成方向,将对变压器、电感磁集成产生截然不同的要求,这些方向性的变化对变压器、电感磁集成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同时也是接下来磁集成技术落地将要面临的挑战,亟需变压器、电感企业攻克相关的磁集成技术难题。 02 普晶电子的磁集成解决方案 那对变压器、电感而言,这些新的磁集成发展趋势,会提出哪些挑战呢?变压器、电感企业又该如何解决?杨蕾对此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同时也分享了普晶电子的变压器、电感磁集成解决方案和相关案例。 1.电池高压转低压磁集成解决方案。 近几年电池应用极为广泛,尤其是高压转低压部分。比如目前的变压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方案,能够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变压器原边串联后可以解决电压应力的问题;第二,变压器电压应力降低后,变压器原边部分的电磁干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 一种典型的变压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电池高压转低压应用 如果采用 8 字形绕法,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变压器的体积也能够有效地减小。 基于这样的变压器设计方案,普晶电子在高压转低压的过程中,进行了稍微的调整。杨蕾提到,为了便于实现变压器 8 字绕法,普晶电子对拓扑结构做了微调,开发出一款新型变压器,在瞬态场和涡流场展开仿真测试的结果显示, 采用 8 字绕法时变压器磁芯损耗可优化 30% 左右,而变压器绕组的损耗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目前,普晶电子这款 磁集成变压器已成功量产1500W-2000W 等功率段产品,在整个拓扑结构中,变压器原边有一个谐振电感,算上原边电感和副边电感,总共是三个电感,但实际这款磁集成变压器仅采用了两个绕组。 具体做法是 将变压器原边的绕组和谐振电感绕组套在两个中柱上,通过一个绕组、两个中柱的方式实现变压器磁集成。 这样一来,不仅变压器磁芯的体积能够节省一部分,因为不再有单独的谐振电感绕组了,铜线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节省。 全波形仿真结果显示,这款磁集成变压器效率最高的状态出现在额定 750 伏左右,能够达到 98.98% 。 这种特殊设计的磁集成变压器 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同状态下磁路耦合问题 。为此,普晶电子对这款磁集成变压器产品测试了 200 V-800 V的全电压范围,结果显示输出的波形没有较大异常。 2.微型光伏逆变器磁集成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变压器磁集成设计思路,普晶电子还实现了微型光伏逆变器变压器的磁集成设计并成功量产。 微型光伏逆变器变压器磁集成产品,图片来源:普晶电子 目前微型逆变器市场超过80%的方案都是采用反激拓扑。然而,随着近几年欧洲对 EMC 法规的调整,许多变压器、电感企业在使用反激拓扑时可能都会遭遇 EMI 痛点。 另一方面,微型逆变器的功率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 400 W、600 W、800 W,如今大家都在集中精力攻克 2000W、2500 W、3000 W的产品。 普晶电子这款磁集成变压器产品在与客户共同开发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反馈,成功解决了反激拓扑在微型逆变器中的 EMI 问题,借助变压器绕组集成还实现了成本降低与体积缩小。 3.车载变压器磁集成产品解决方案。 双向充电这个概念已被探讨多年,随着政府对双向充电重视度的提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论是车载的 OBC 还是充电桩这类双向应用,都将加速落地实施。 一种典型电机控制器电路拓扑结构,图片来源:ROHM 当下比较典型的做法是从高压侧和低压侧取电,以此为整个控制器电路供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变压器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瓶颈。 以往大家关注的高度瓶颈可能是电解电容或其他器件,但现在变压器在电机控制器里成为了关键制约因素。 基于此应用,普晶电子设计出了一款最低高度为 7 毫米的变压器磁集成产品,并已着手设计更低高度的变压器方案。 低厚度变压器磁集成产品,图片来源:普晶电子 低厚度变压器磁集成产品,图片来源:普晶电子 03 磁集成寄生参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杨蕾还提到,在上述案例推进过程中,寄生参数已对平面变压器的开发进程造成了较大阻碍。杨蕾梳理了他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寄生参数计算问题,并结合普晶电子的平面变压器案例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典型的VDS 电压波动过程中,额定输入电压范围是在 187 伏到 374 伏之间,可等到进行器件选型时,却可能需要选用 700 伏的开关管来应对。 原因在于这个过程叠加了较为重要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 VR,对于 VR 这部分,可以通过调整变压器原边的匝数以及匝比来进行优化;第二部分是 Vspike,这部分能够借助调整缓冲电路,实现降低整个 VDS 的目的。 融合了各种寄生参数的等效电路拓扑,图片来源:普晶电子 漏感与杂散电感的影响。 漏感与杂散电感主要会导致三个问题: 1.变压器原边寄生电容与漏感导致输入电压大于12V时,控制芯片过流保护。 最为典型的是在低压部分,变压器原边的寄生电容和漏感会在轻载或者低电压输入的时候出现异常保护的情况。“比如我们在设计一款 15 kW的平面变压器时就出现过此类状况,由于变压器原边存在寄生电容,导致在轻载时其负载的调整特性比较差,也就是在轻载时电流虽然不大,但相反地,保护电路却会提前触发进行应对。”杨蕾说道。 2.变压器三路副边漏感不对称,漏感大的一路副边二极管易损坏。 当下很多驱动变压器常常会处于一拖三或者一拖二这样的状态。然而在实际的变压器中,很难做到漏感的一致性,这会致使变压器某一路的输出温度变得特别高,进而影响那一路半导体器件的整体特性。 3.变压器原边漏感导致低压输入时效率较低。 以上是杨蕾汇汇总的关于漏感以及其他诸多应用方面的问题点。 漏感与杂散电感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基于此,普晶电子也开展了 PCB 级仿真,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变压器设计方案,基本上能够接近仿真的效果。 平面变压器寄生参数仿真测试 杨蕾表示,“实际上,差异可能出在 PCB 的压合工艺上,当实际操作中越接近变压器设计的间距时,相应的数值就越接近理想状态。” 这种PCB级电感仿真抑制漏感的方法,本质上是减小MMF曲线包围的面积,通过优化变压器原副边绕组排布、减小铜厚、绝缘层厚度、增加绕组宽度、减小绕组匝数等,解决前期设计时对漏感的把控问题。 寄生电容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寄生电容一直是大家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点,因为它不太容易亮化和抓取。 寄生电容如果偏大,一方面变压器原边开关管开通电流过冲较大,可能会原边开关管炸管;另一方面,输入电压低到6V时,寄生电容会导致环路不稳的情况。 普晶电子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实际测试和仿真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就在于没把介电材质考虑进去,把介电材质纳入考虑后,仿真和实际测试的结果就比较接近了。 对此,杨蕾建议,变压器、电感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小绕组正对面积、绕组间使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增加绕组间距离、合理设计绕组排布和添加屏蔽层等方式减小寄生电容。 综合来看,在高压平面变压器中,对寄生电容相对更为敏感;而在低压的情况下,则是对寄生电感相对更为敏感。 04 结语 目前有不少企业在开发变压器或者电感产品时,存在参数够用就行的心态,实际上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杨蕾认为,如果能把寄生参数优化好,同样是解决变压器、电感产品同质化的办法。普晶电子也将继续围绕电气功能实现、损耗及温升达标、杂散参数分析及量化、电磁兼容等方面,为行业开发更多优秀的平面变压器产品。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
  • 热度 1
    2025-1-6 14:39
    19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哔哥哔特导读】12月有哪些电感新产品面世?这些电感新产品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景?又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领域对磁性元件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为您介绍几款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表现卓越的电感新品,它们凭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顺络电子:智能穿戴一体成型功率电感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其性能和小型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顺络电子推出的 MWTC1608 系列一体成型功率电感,专为智能穿戴设备设计,具有显著优势。 顺络电子MWTC1608 系列一体成型功率电感,图片来源:顺络电子 产品特性 该系列电感采用小尺寸低背设计(高度≤0.8mm),选用铁合金材料,具有低 DCR/ACR、高饱和的特性,能够有效解决可穿戴设备电感产品损耗大、转化效率低、造成续航时间短、连接信号不稳定和电感噪声引起音质失真等问题。通过黑胶热喷工艺,电感表面致密性更好,闭合磁路设计则有效减少了漏磁干扰。 MWTC1608 系列一体成型功率电感产品结构,图片来源:顺络电子 MWTC1608 系列一体成型功率电感产品尺寸,图片来源:顺络电子 应用场景 该系列电感主要应用于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电源模块及智能手机等设备,为其提供稳定的电源管理。 TDK :紧凑型薄膜功率电感器 TDK 公司针对可穿戴设备空间有限但组件增多的现状,推出了 PLE856C 系列紧凑型薄膜功率电感器。 PLE856C 系列紧凑型薄膜功率电感器,图片来源:TDK 产品特性 该系列电感尺寸仅为 0.80×0.45×0.65 毫米(长 x 宽 x 高),与传统 PLEA67B 系列相比,安装面积缩小 40%,体积减少 50%。电感值在 470nH 到 1.5μH 之间,额定饱和电流在 0.40A 和 0.72A(typ.)之间。 借助 TDK 专有薄膜技术,该系列电感拥有高精度内电极,使用低损耗磁性材料,能降低功率损耗,提高电源电路效率。 PLE856C 系列紧凑型薄膜功率电感器关键数据,图片来源:TDK 应用场景 该系列电感适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智能手表、AR/VR 设备、小电源模块和小通信模块等,助力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 胜美达:车载用磁性树脂功率电感器 为满足汽车电子领域高可靠性应用需求,胜美达日前推出了150° 高温车载用铁氧体表面贴装功率电感器CYRS****T150/DS系列,产品型号有CYRS4035T150/DS(L×W×H:4.2×4.2×3.7mm Max.)和CYRS6045T150/DS(L×W×H:6.3×6.3×4.5mm Max.)。 车载用磁性树脂功率电感器,图片来源:胜美达 产品特点 该系列电感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它采用磁性材料的树脂填充,具备低损耗的特性,与传统的铁氧体磁鼓结构相比,结构更为简单,从而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 在可靠性方面,该系列电感符合汽车可靠性 AEC - Q200 试验要求,是一款磁屏蔽型表面贴装功率电感器,绝对最大耐压可达 50V,使用温度范围广泛,从 - 55℃到 +150℃(包含线圈温度上升)。 CYRS4035T150DS系列电感电气特征,图片来源:胜美达 CYRS6045T150DS系列电感电气特征,图片来源:shengm胜美达 应用场景 该系列电感可应用于 ECU 中 DC/DC 转换器和其他车载应用的高可靠性设计,为汽车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电感新品在各自的领域中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有力推动了智能穿戴、汽车电子和大功率应用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电感元件将继续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科达嘉:超级大电流、车规级数字功放两个系列电感 超级大电流电感CPEA系列电感 为解决大功率DC-DC转换器在高频高温环境下电感损耗大、温升高等问题,科达嘉自主研发推出了超级大电流电感CPEA系列。 超级大电流电感CPEA系列,图片来源:科达嘉 产品特点 该系列电感采用低损耗磁粉芯材料和扁平线绕组设计,工作温度范围为 - 55℃~+150℃或 + 155℃,在高频宽温环境下性能稳定,磁芯损耗低。 该系列电感具有优异的软饱和特性,能有效抑制瞬态峰值电流不饱和,部分型号电感饱和电流高达 73A。低直流电阻,如 CPEA3635L 的 DCR 最低为 0.30mΩ,温升电流可达 120A,可长期稳定工作于大电流场合。高 Q 值,低损耗,在 200kHz 左右 Q 值最高可达 110,2MHz 时仍有 40,有助于提升 DC - DC 转换器效率。 应用场景 该系列电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服务器电源、工业电源、大功率 DC - DC 转换器及 PFC 电路拓扑等大功率设计方案,可降低电感器损耗,提升电源系统转换效率。 CPEA系列电感电气特性及产品尺寸,图片来源:科达嘉 车规级数字功放电感 VPD1715F 系列 随着汽车对音响品质要求的提升,科达嘉推出了满足汽车功放需求的 VPD1715F 系列车规级数字功放电感。 产品特点 VPD1715F 系列电感采用低损耗磁粉芯材料和扁平线绕组设计,工作温度范围为 - 55℃~+150℃或 + 155℃,在高频宽温环境下性能稳定,磁芯损耗低,可满足汽车功放高音质、低失真、小尺寸、高可靠性等设计需求。 VPD1715F系列电感电气特性及产品尺寸,图片来源:科达嘉 VPD1715F系列电感电气特性及产品尺寸,图片来源:科达嘉 VPD1715F 系列电感具有优异的软饱和特性,能有效抑制瞬态峰值电流不饱和,部分型号饱和电流高达 73A。低直流电阻,如 CPEA3635L 的 DCR 最低为 0.30mΩ,温升电流可达 120A,可长期稳定工作于大电流场合。高 Q 值,低损耗,在 200kHz 左右 Q 值最高可达 110,2MHz 时仍有 40,有助于提升 DC - DC 转换器效率。 应用场景 VPD1715F 系列电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服务器电源、工业电源、大功率 DC - DC 转换器及 PFC 电路拓扑等大功率设计方案,可降低电感器损耗,提升电源系统转换效率。 结语 这些电感新品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小型化与高性能化、大功率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汽车音响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一体成型电感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
  • 热度 4
    2024-12-6 11:46
    219 次阅读|
    0 个评论
    【哔哥哔特导读】磁集成后,有哪些新的电磁干扰源?该如何解决这些新的干扰源?磁极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磁集成后,EMC比分立磁性元件更难通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磁性元件企业又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今天我们采访惠州市磁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磁极”)——一家具有丰富磁集成产品解决方案经验的企业,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磁集成后电磁干扰的来源 磁极总工程师海来布曲告诉Big-Bit资讯记者,磁集成以后,干扰源比分立磁性元件更多,电磁干扰确实比磁集成前更严重,除了原有的干扰源,还会产生新的干扰源。从电感、变压器角度而言,其原因有多个方面: 一是各电感、变压器电流大小不一样。 以PFC电感、主变压器、谐振电感三合一磁集成产品为例,磁集成以后三者的电流大小不一样,其漏磁通大小也不一样,一旦计算有偏差,这部分漏磁通会成为电磁干扰源; 二是磁芯材质不一样。 一般而言,FPC电感、DC 滤波电感采用金属磁粉芯,而主变压器采用铁氧体磁芯,不同材质的磁芯磁集成后,结合部就会产生干扰源; 三是气隙分布方式不一样。 以前变压器和谐振电感开气隙,一段开1毫米、0.8 毫米或者0.5 毫米,磁集成以后由于整体体积变小,热更集中,每道气隙变得更深,漏磁通变得更大,并切割线圈和磁芯本体产生干扰源; 磁极磁集成产品 海来布曲表示,磁干扰的本质是效率太低,发热过高,尤其是磁集成以后,不同的电流、磁通和材质,如果出现没有完全耦合的现象,就会产生新的干扰源。 磁集成如何降低电磁干扰 既然能找到磁集成后的干扰源,那究竟该如何解决?磁极又有哪些方式可以避免或降低干扰源呢? 海来布曲也跟Big-Bit资讯记者分享了磁极的解决方案。 一是前期深度介入客户产品研发。 做项目不是简单设计一个变压器或者电感,而是需要整体了解客户方案的应用特点和应用工况,掌握客户电路拓扑结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参数,各个器件的参数以及器件之间要怎么去匹配,“这是最关键的,后面的磁集成方案具体如何实现某个参数,反而是次要的”。海来布曲如此说道。 二是严格控制参数计算的精确性。 当了解了整个电路拓扑结构和功能后,就是对各个磁性元件核心参进行精确的计算,这是设计磁集成产品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磁集成产品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把磁通在共通臂上抵消,实现降损,减少磁芯用料,并确保磁通量在共通臂的可承受范围内。此前磁极发布的三相逆变/网侧电感磁集成新产品方案,特点就是体积小、纹波更小、抗衰竭能力更强,工作温度也从100多摄氏度降低至86摄氏度。 磁极磁集成产品 三是采用新的气隙分布方式。 传统的变压器设计,漏磁通主要集中在原边和副边,磁极采用全新的设计方法,把原边、副边分成几层或几道,相当于把漏磁通分成几个档次,从而实现分散漏磁通的目的。 海来布曲认为,磁集成产品属于新型的磁性元件,不管是设计思路还是材料选用都与传统的电感、变压器不一样,即使是简单的结构设计,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导致问题。 “特别是材料选用更加讲究,目前国内材料厂商的产品各有优势,也能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材料,但就磁集成产品而言,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材料,市面上所看到的通用磁材,往往很难满足磁集成产品应用需求,需要定制。”海来布曲补充道。 结语 目前磁极已成功量产双交错逆变电感、三相逆变/网侧电感、双路三相逆变电感、零耦合两极直流共模电感、充电桩PFC电感/直流共模电感、LLC谐振变压器等磁集成产品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储能等领域,尤其是车载磁集成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客户供应体系,其产品可靠性已得到了大规模量产验证。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