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电信综合平台要怎么玩

2014-2-23 16:21 464 6 6 分类: 工程师职场

 

来源:搜狐IT 作者:笨手蛇

  2014年1月23日,中国电信在广东举办了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成立发布会,发布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中心的成立也被作为中国电信在新时期积极进行市场化转型探索的重要举措予以积极解读。对此,个人也在发布会后对综合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其后续的工作推进提出一些质疑。马上就到了综合平台发布满月的时间了,虽说对于一个承担了某些重要使命的机构而言,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但,我们也可以从这一个月在具体业务上的行业情况再来看看其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形势亟待突破

  工信部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同比2013年下降40%,户均使用手机流量同比增长25%左右。根据中国电信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月移动用户流失80万,总数降至1.8478亿户;3G用户数仅新增3万,累计达1.0314亿。固网业务方面,2014年1月,中国电信本地固话用户减少88万,累计为1.5492亿户。宽带用户新增75万户,累计达1.0085亿户。

  总的来看,中国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目前的问题是:已经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萎缩业务的速度超出想象,能带来突破的业务却还不可想象。鉴于话音业务、宽带业务和移动业务的结构变化,基于移动网络的流量经营被视为一个关键突破点。但目前流量的前向经营模式价格战愈演愈烈,尤其是4G网络,资费进一步下降,ARPU值越来越低,在用户总量增长不能弥补的情况下,收入的增长缺乏支撑。因此,流量后向经营又成为运营商流量经营的重中之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综合平台在流量后向经营业务模式上的突围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综合平台靠什么突围?或者,突围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二、综合平台突围的必要条件分析

  我们来看看综合平台基于发布会所提到的帐号经营、APP整合营销和流量后向经营三个基础业务的现状。帐号经营(基于特权的叠加以提升帐号的附加值)首要是帐号规模,从整个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来看,2014年1月份不到2亿,叠加宽带用户并去重,也就是2亿多一些。与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和中国移动的用户规模相去甚远,更不用说还有活跃率的问题。帐号经营的规模增长来自哪里?目前开放的对移动、联通异网用户注册以及和包括现有的QQ、新浪微博等帐号的合作已经持续进行中,但靠什么手段引入这些新用户?显然目前具备的资源便是流量。从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反映来看,主要看重的就是流量和电信的代收费渠道。

  APP整合营销,其关键是手机预装,在工信部去年严查手机预装的基本情况下,手机预装的资源更加紧张。作为预装需求企业来看,能够预装是一个快捷的方式,但真正更加看重的是预装后的激活与活跃率,在这个环节中手机流量资源的配置同样关键。

  因此,从三个关键业务之间的关系来看,手机流量成为业务突破的核心环节。但是,由于移动网络分散各地,目前中国电信综合平台的流量后向经营业务完全还是依赖各本地网,对流量业务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传统的各省渠道放号为主的前向经营模式完全依赖各省的力量来开展,而后向经营模式是继续走原有各省渠道为主的路径依赖,还是另辟路径走集约经营?个人看来,在前向经营与后向经营的关系纠结中,能不能集约,将成为流量后向经营的落脚点,是中国电信综合平台突围的首要关键条件。夸张点说:综合平台不在集约中爆发,便会在粗放中迷茫!理由如下:

  1、首先我们从中国电信新三者的关系来看,综合平台在新三者中处于典型的中间件地位,既然是中间件,业务平台需要具备很强的业务驱动能力和上下黏着力,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其联动效应。如果关乎综合平台未来的关键业务不能集约,则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2、流量后向经营模式与前向经营相比,不单单是一个方向的改变,更多的是游戏规则的大变革。传统的前向方式,是以营业厅放号拉动用户发展的方式(尽管也有很多网络营销推广手段),但后向经营的方式,是把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结合在一起,以更加互联网化的手段去吸引用户的方式。与众多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合作,应该是统一出口。而用互联网化的方式向公众用户推广,这个不再简单局限于个别省份。

  3、从综合平台推出的基于流量币这种虚拟货币的流量宝产品的规划来看,必须对流量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否则,该业务也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基础。流量宝产品构建了一个基于流量可交易的模式,用户通过流量币可以实现异网用户之间的流量赠送或者索取(电信用户可以向移动用户赠送一定的流量),未来也可能实现用户之间的流量交易变现。从中国移动在香港的流量交易来看,剩余流量或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额外流量变现被赋予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但这种交易必须以流量价值的相对稳定为基础。否则,如果流量简直出现类似货币中的同伙膨胀和不稳定,那用户无法进行有效交易。运营商也无法发布有指导意义的市场参考价。在目前流量主要以分省方式进行的情况下,各省之间的流量定价难以统一,且在某些压力下内部会出现流量的价格战。因此,要保障流量后向经营的开展,必须考虑集约。

  4、从业务模式特性来看,要减少对本地网的依赖,需要做一定的分离操作,基础网络服务保障由各省负责,后向业务运营等不应该再依赖本地网,必须采取必要的集约方式。统一调度流量资源,统一资费政策,综合平台统一与各省进行实际流量消耗的总量结算,至于后向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由综合平台的业务系统完成。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像此前阿里、腾讯、新浪等合作时逐个省落实的情况。

  5、从电信运营商的创新业务经验来看,最早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基地集约化方式总体上是有效的,这才有了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后续的效仿。尽管从中国移动的案例来看,后来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问题。但这个是配套的风险防范监控问题。因此,如果中国电信下定决心在流量后向经营模式上务求突破,显然也需要把这个作为一个集约化业务来对待。否则,本来就是省份强势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集约,将难有作为。

  针对流量经营话题,个人曾在另外的文章中提出过更加激进的看法,即以流量后向经营替代前向经营的方式。简单讲就是前向大幅度降低资费,从而转向后向收费为主的模式。看法虽然癫狂,但是对于中国电信而言,不妨一试。在中国移动用户市场规模占主要的情况下,中国电信从2008年拿到3G牌照而言,本来在移动业务上也是个光脚汉。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4G时代有效抢夺移动的用户。毕竟,电信还有一个多亿的宽带用户做支撑。也许,虚拟运营商中将来就有这么干的。到那个时候,再想要集约,又势必被动了。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