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以前的两篇帖子

2007-6-21 21:16 3522 8 8 分类: 工程师职场


        学了四年的工科,毕业后一直做技术。工程技术的实践性是吸引我的根本原因。给盒子打个安装孔,在印制板上叠焊个电阻,于我而言都是一件很有兴趣的事情。我从机械结构设计一步一步地转到电路设计,主要是在开始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后来就好多了。毕竟能干活是最为重要的,谁又在乎先前我所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呢。


        从机械到电子的转行是从数字控制开始的。作为工科生,谁在大学里面没有学过一点电路知识呢。只不过当时学的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而且是模拟电路上的理论分析。然后就到了数字电路。理论上的东西都挺好,只是学完了之后连电阻电容长什么样的都不知道,更别说一些多管脚的集成电路。本来学校的工程技术氛围就不浓——虽然是工科类学校——难道只有拆装收音机的份了?我现在知道还有许多办法,最后的就是到电子市场里去转上几回以获得感性的认识(仅仅是感性的,因为那里面几乎都是生意人,能不能碰到一个懂技术的可说不准)。还有,多到图书馆的工程期刊阅览室去翻翻一些工程技术类(不是理论分析研究类)的期刊,主要是上面的广告。我在毕业后一年多才明白广告的重要性,虽然铺天盖地的广告已经有了让人心烦的趋势,尤其是马路上小广告的随意散发。有一个我自身的例子。当时我毕业后做的一个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的东西。那个电子控制的方案是在98年完成的,用的是AT89C2051-24PC的MCU(微控制器)。因为结构的问题一直拖到了2001年,也就是我毕业后一年。国营企业的情况大概有80%的研发项目都这样。后来结构改好了,然后不知怎么回事就算起了电池的寿命来,为什么以前一直没有计算我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我当时也没有计算功耗的概念。一算不得了,AT89C2051两天就能把那1.2A/h的电池用完。就算在程序里常设休眠模式也延长不了多长时间。但这个东西可是要3年才需一换电池的。到最后从期刊的广告上找到了TI公司的MSP430,终于解决了问题。假如做系统的人能不断地寻找功耗更低的MCU,或许会早些更改整个方案。因为MSP430早就应用了。从MCS-51入手去理解数字控制可能是一条很适合从其他领域改行进入自动控制的路。我从MCS-51中得益非浅,而且现在还经常用到;或是在前期的测试,或是一些小型的应用场合,比如控制一个特殊功能的芯片。


        我从自己或别人的设计错误中体会到了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再好的设计方案都需工程技术去把它实现。方案上体现不出一条C指令的重要性。于是在做总体方案时到最后一条就是方案的可实现性。不可实现的方案就是空中楼阁,不是太空飞船。一个项目的方案有许多,这就需要工程设计人员去设计和选择。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方案,就跟“1000个演员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何者为上,何者为下?这就依着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来分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的理解中,更快更可靠更易于实现且成本较低的方案就是一个好方案。


        要折衷这四项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以后再慢慢论述这四项的关系。
        做工程技术一定不能浮躁;浮躁起来但有事倍功半的结果,弄不好还是徒劳无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浮躁做不出好技术。我在用Protel做完电路原理图后布印制板时最能体会到浮躁的无益。参照着印制板的布局与走线之后,往往需要修改原理图的一些器件的管脚相接的次序。例如上拉排电阻的管脚次序调换。原理是只有一种,但原理图的画法却有许多种。在经过多次更改后才会得到一块走线与布局良好的印制板。浮躁的做法就是不顾一切地利用软件自带的自动布线功能,布通后再手工更改一些连线,把地线加粗些。其实,手工布线并不麻烦;而且,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发现错误。因为,Protel里面的原理图往往是打印出来是对的,而实际上并没有符合它软件的规则。例如,先画了交叉线然后再打上节点标志,这是对的,因为软件的识别方式是这样;倘若先画一线再画一节点再画一线,这就不对了。于是生成网表后这两根线并不共用一个标号,结果就是在印制板上没有把该连接的接到一块。这样加工回来的印制板在调试时只能飞线了。


        对常用软件的使用也应该算在工程技术里。现在很少有企业把这个列在培训计划里。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往往是不能熟练应用AtuoCAD,Protel,甚至于字处理软件。电脑水平不高没有关系,因为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比较好的微机房供学生上机,不是每个学生的家长都有钱去给自个孩子配一个电脑,也不是每个有机会拥有电脑的学生都利用电脑去学习的。我觉得一个好的企业应该了解这种情况,而不是每一次来了新员工之后就仅仅是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就完事,然后让新员工不时的去麻烦老员工来告诉他为什么他的应用软件里实现不了那一功能。虽然有许多书写出来供人参考,可并不是每个人都乐意独立地解决问题。张口就问肯定最为轻松。做好工程技术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学会独立地解决问题;维有这样自身的技术水平才会提高。别人即使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那也是他所独有的经验的延续,但永远不是你的延续。问题的解决可以依赖于团队,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所听不会成为所得,所做所思才会所得。


        “做多错多”这话没错。但是不做的话就意味着永远的错。工程技术做得越多越久才会发现:原来我也会犯这种根本性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足以让人反思。谁不会犯根本性的错误呢——除了上帝?波普尔的试错法值得去深思。“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尽可能快地犯错误。”你的项目的最后期限是哪一天呢?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尽可能快地犯错误吧。经验是什么?有一个答案如此:“经验是人们给他们所犯的错误取的名字”。
        我的一个想法:一个好的技术方案常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会哭的男人常是好人。我想,会做出折衷方案的技术设计者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者。




         一个小问题:在使用Protel 99SE时,在原理图中part的Designator中填入了IC-01,结果在PCB中链接进去的元件就没有了预拉线。结论:使用Protel 99SE做原理图时,不能用带有中杠的名称;下划线可以。



         一个曾经犯过的错误:在买料单上把运放LM358写成了LM385。你犯过吗?


         电子技术做到现在,居然最担心的是印制板的机械尺寸;经常担心自个的封装做不对,尤其在手头上没有实物作参比时。安装不了的印制板是什么?只能是一块试验板。留在身旁作纪念吧,看着就难过啊。
         技术应用-PCB布线:为了有效抑制EMI,顺利通过EMC测试:①要有良好的地线层,尽量从正面走线,反面用作地线层(双面板时);②线与线间保持足够的距离;③长线加低通滤波器(C,RC,LC,我一般用RC);④除了地线,能够用细线的不用粗线;⑤注意元器件的封装,能用小的不用大的,能用贴片的不用插装的。其中的理论:减少工作电流环路尺寸;降低工作频率和di/dt;天线效应弱。


         离线版的C51BBS对于51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者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到论坛上去狂提问。新手的提问方式很简单:我要疯了,大虾快救命啊。这跟疯子的言语恰恰相反。疯子总是说:你才疯子呢。我不反对新手提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比如晶振该怎么接。我讨厌他们因为自己不懂一些技术问题从而连提问的方式都不懂了。这叫作不懂做人。有很多方案都必须跟客户不断地沟通,在工程进行的任一个阶段都有这个必要。因此做技术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在编制程序,做原理图等。


         有趣的现象:一个软件工程师突然大喊:我的程序怎么控制不了远程的那个机器了,昨天还好好的。折腾了半天,原来那边的网线没有插牢;可能是下班时给工人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个硬件工程师突然往椅子后一靠,叹气:我的电脑太慢了,老大半天了还没有给我布通这个板子。做硬件的依赖于软件,做软件又从不在意硬件。这种分工太有效于让人找到不干活的理由了。


         能侃技术的人太多了,愿意踏踏实实做技术的却是如此的少。想多挣钱的心理人人皆有,想一夜暴 富的人竟占了大部分。让彩票天天开奖吧。我的愿望是专注于做技术,先不去考虑钱的问题。技术做好了做透了,也不至于日复一日地混饭吃吧。做老板有做老板的技术,做乞丐也有讨饭的技术。有时候沉迷于技术细节可以忘忧。何以解忧?唯有精益求精。倘若项目有时间的话。写出一个精悍的控制软件,做一块清晰的印制板,都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为什么喜欢汇编,因为它简练。我为什么喜欢C,因为它符合利益。谁说汇编不符合人的思维,是你自个想得太复杂了。由厚入薄,再由薄入厚;依旧是简单第一。所谓数字,就是0与1。8个1是不够宽,可我手头上的这个项目只需要开机关机和一些简单的故障采集,难道我还需要386吗?我只有一个需要紧急处理的故障,用一个中断不就实时控制了。什么是实时?还没踹你你就喊疼,这就是实时。


         优秀的技术开发者都是实干家。侃技术总是很容易,这更容易让人迷惑于技术的假象。要实干起来就必须做出努力、承担风险甚至进行变革。侃技术的人往往看不见技术细节的完善所需付出的努力。“纸上得来终觉浅,应知此事须躬行。”我们的身边有着太多的能侃技术的人。但他们的对技术的了解是仅仅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奔4快,于是奔4代表了技术。别的就什么也不是了。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8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