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讨论企业如何度过危机,不提供什么灵丹妙药,只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案子,从侧面谈谈现在的电子技术类企业的现状,同时参杂个人的一些见解。
近日接到好几个客户的案子,都是涉及产品设计本身。几个案子的共同点是,都涉及降低成本的产品方案设计。但是无一例外都遇到了问题。要么就是所采用的低成本设计方案考虑不够周全,比如未曾考虑产品瞬态工作或者省电工作模式下该方案需要关注的特殊文题,要么就是对所采用的低成本方案缺乏深入的理解,依葫芦画瓢,忽视自己所开发产品的特点,需要额外的应对之道,还有就是对采用的低成本方案根本不了解,想当然地进行参数设计,不计算也不分析。
我想这些企业其实不缺客户和市场,尽管在当前环境下,因为毕竟他们还是在开发新产品,说明有需求和市场。但是这些企业的硬功夫却不够硬,设计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依然还停留在之前的那种粗放式开发模式,单求短评快,忽视质量和品质,我想这也是MADE IN CHINA是中国品质的代名词的原因。
当前环境下,作为一个要生存的企业,要长久生存,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质,必须关注企业研发实力的提升和研发资源的积累,以求在新产品新领域的拓展,不然光靠价格厮杀,最后必然要倒下一大片。
可是,我们似乎已经对“短平快”上了瘾,欲罢不能。
用户1406868 2014-10-15 11:22
忆轻狂 2014-3-17 20:02
用户1366145 2012-2-1 10:31
用户1134928 2011-12-19 12:06
nios_ii_590084553 2011-12-16 12:57
用户3809340 2011-12-15 16:24
国内所有行业都缺精细,只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快,内功的缺乏也就最容易从产品和用户体验上表现出来。而提高,首先是精细的精神,而非单独“钱”就能做到的。事实上,国内不差钱,差的就是精细的工业精神。一切太偏浮躁一些、卖弄纯“概念”的人多了些,还有就是资本本身仍然有些傻大粗。
这个问题大家都看得到,似乎日本台湾韩国这些后起国家(地区)也都经历过。不同的是,他们都很快在抄袭照搬之后,开始了自己风格的精细深入,在积累资本的同时,也积累技术和开发技术的精神和能力。中国却至今没有看到这种趋势。
peng36933_557691152 2011-12-15 10:29
用户1167151 2011-12-15 08:14
用户1580566 2011-12-14 21:31
用户1250429 2011-12-14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