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举电路<?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
图XX_01电路是前面已讨论的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它虽然解决了工作点的偏置和稳定问题,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输出电压幅值达不到Vom= VCC/2。现分析如下。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 w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在额定输出功率情况下,通常输出级的BJT是处在接近充分利用的状态下工作。例如,当vI为负半周最大值时,iC3最小,vB1接近于+VCC,此时希望T1在接近饱和状态工作,即vCE1= VCES,故K点电位vK= +VCC -VCES ? VCC。当vi为正半周最大值时,T1截止,T2接近饱和导电,vK= VCES?0。因此,负载RL两端得到的交流输出电压幅值Vom= VCC/2。 上述情况是理想的。实际上,图1的输出电压幅值达不到Vom= VCC/2,这是因为当vi为负半周时,T1导电,因而iB1增加,由于Rc3上的压降和vBE1的存在,当K点电位向+ VCC接近时,T1的基流将受限制而不能增加很多,因而也就限制了T1输向负载的电流,使RL两端得不到足够的电压变化量,致使Vom明显小于VCC/2。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如果把图1中D点电位升高,使VD >+VCC,例如将图中D点与+VCC的连线切断,VD由另一电源供给,则问题即可以得到解决。通常的办法是在电路中引入R<?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C3等元件组成的所谓自举电路,如图2所示。 在图2中,当vI =0时,vD= VD= VCC-Ic3 R3,而vK= VK= VCC/2,因此电容T1两端电压被充电到VC3= VCC/2 - Ic3 R3。 当时间常数R3C3足够大时,vC3(电容C3两端电压)将基本为常数(vC3 ?VC3),不随vi而改变。这样,当vi为负时,T1导电,vK将由VCC/2向更正方向变化,考虑到vD= vC3+ vK= VC3+ vK ,显然,随着K点电位升高,D点电位vD也自动升高。因而,即使输出电压幅度升得很高,也有足够的电流iB1,使T1充分导电。这种工作方式称为自举,意思是电路本身把vD提高了。 |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