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Stat分析师 管黛
近日参加了一个移动支付方面的会议,笔者下午到达会场,问一个朋友上午的会议进行的如何,这位朋友的回答颇为经典“没有入围的厂商拼命介绍自己的技术方案;已经入围的厂商对自己的技术方案则避而不谈”。(入围和没入围指的是否已经和移动支付运营商搭上了关系)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语中的。
会议上,笔者也被邀请参加一个圆桌讨论,这个圆桌讨论的形式倒是十分有意思,几个厂商相互PK自己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然后其他专家再进行评论,看哪个技术最有前途。这几个厂商有的是完全自主创新的2.4G频率技术,有的是基于传统13.56M频率的SIM卡的解决方案,有的宣称可以不用改造手机,有的宣称手机和POS机都不用改造,尽显各自优势。
笔者并不是技术专家,很难从技术角度进行评判。但总是感觉到,一个技术方案能否成功、能否为市场所广泛接受,并不是技术方案好坏就能决定的,毕竟每种技术都有存在的理由,即既有有优势又有劣势。
首先,一个技术方案能否为社会接受,要看能否给使用者带来最大的收益,如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能否让运营商的投资成本最小,比如最小程度的改造手机和POS机,能否让运营商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比如对用户来说是否能够带来便捷和时间、金钱上的成本节省。
其次,这个技术方案是否能快速产业化。比如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一开始有不下十余种技术在争夺,国家还一度组织评选委员会评选国家标准,而广电部门则先下手为强,利用电视台的内容优势迅速将自己的行业标准CMMB产业化,快速的寻找芯片、终端等合作伙伴,等到国标评选出来,广电部门的CMMB标准的终端已经大面积上市销售了,而评选出来的国标则在某种意义上被束之高阁了。CMMB并不是最完美的技术方案,但这个例子就说明,没有完美的方案,还是做出来,让市场去检验。
还有,这个技术方案是不是能够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虽然自主创新的技术面临着教育市场、提高社会成本的困难(社会放弃已有的相关资源,为了这个创新的技术重新配置资源,例如现在的POS机都是基于13.5G频率的标准,而2.4G频率标准的技术方案则意味着现有的POS机都无法应用),但国家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我们耳熟能详的TD-SCDMA,WAPI,不都是这样的例子么,为了自主知识产权,增加社会成本不算什么。
总而言之,一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点击浏览更多管黛博客文章
用户1209298 2009-7-31 21:00
用户1139212 2009-7-31 13:59
用户1150850 2009-7-31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