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举出我国课程落后的几个例子:
1、基础课“线性代数”:
从1997年以后,美国新出版的线性代数教材几乎全部采用了计算机算题,而我国教材中找不到一本用计算机的,全靠手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的线性代数教育从1990年开始了一次大的改革,先组成了线性代数课程研究组(Linear Algebra Curriculum Study Group-LACSG)。8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下,他们和工程界的代表组织了一次大会,共同提出了几条重要的建议,简称为LACSG Recommendations:要点是:(i),线性代数课程要面向应用,满足广大的非数学专业学生的需要;(ii),它应该是面向矩阵的;(iii),它应该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来组织的;(iv),它应该利用最新的计算技术;(v),对数学专业要另设课程提高其抽象性。
1992年NSF又资助了一个ATLAST计划,ATLAST是 Augment the Teaching of Linear Algebra using Software Tools (用软件工具增强线性代数教学)的缩写。该计划在1992 到 1997 六个暑期组织了许多学习?。使大批教师接受了科学计算语言的培训,并编成一本线性代数计算机习题书,正式出版[2]。由于实施了这些措施,他们的线性代数教材普遍引入了计算技术,减少了抽象性,其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
看看中国的主流线性代数书吧,其内容基本上与30年前一样。靠手工计算,一个n元方程组要做n3/3次乘法,n=2小学就会(鸡兔同笼),n=3可用中学学的代入法,大学工科设线性代数本该教学生算n>3的问题。但不用计算机,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我们又偏偏不教数学软件。于是学生学了一大堆理论,实际算题能力没有提高,还是只会中学的代入法!这是中国大学课程“面向传统理论、不管现代应用”的典型的例子。不必听后续课的意见,也不必与外国比,自己总说自己好,精品课程照样自己评。关键是没有按“三个面向”的要求,建立用户客体评价的标准,没有推动课程现代化的政策,而现有的政策多是保护落后,安于现状的。
2、基础课“力学”、“电路”等
静力学中的核心是平衡方程,一个空间物体有6个平衡方程,就是n=6的线性方程组,两个刚体相联,方程数n就加倍;电路课中稳态电路核心是基尔霍夫方程,n个节点(或回路)就有n个方程,交流电路更是复数方程。线性代数教的手工解法解决不了,只好不用,还是用中学的代入法,这就是现状。后续课中要算的n都大于3,现代的科学计算问题n达到几百、几千,不教计算机结果是统统不用矩阵,仍用中学的方法。几十年下来,现在许多力学和电路教师也不知道该用矩阵来解他们的题了。设立一门基础课,花几十学时,每年上百万的学生,上万的教师在上面花劳动,实际上没法用,多大的浪费啊!但如果教了计算机解法呢,就会面貌全新,后续课中老师和学生又可以节省多少劳动啊?
2005年,从工科的应用需要出发,我们编写了“补丁书”《线性代数实践及MATLAB入门》[7],经过两年实践,今年7月,出版了正式的教材《工程线性代数(MATLAB版)》[8]。这比美国同类教材出现的时间已落后十多年。学了这本书,可以解n>3的任何问题,而学老书的,却不会解新书中大量的应用问题。优点明显,但能否推广还是问题,因为考研的要求、教育部评估的标准都只要推导,不要计算。各种政策都鼓励你照老黄历办事,客观上都反对改革,阻碍现代化的。大部分老师也不想改,因为改革将使他们多花劳动,少拿课时费。这也许是中国大学保守力量占上风的根源所在。教育部必须要检查自己的政策体系,如何把鼓励“三个面向”、鼓励创新放在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和课程。
用户1172253 2008-4-29 17:55
中国的教育太需要改革了。一方面社会各界大喊找不到人才,一方面学校每年产出几十万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育管理部门失职事故,堪比昨天发生的山东火车相撞事故,甚至更深更烈。济南铁路局的头付出了迟到的责任。教育管理部门失职的领导呢?不要再迟到了。在中国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吧!!!如果我们真的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教育体制,直面社会需求,革新教材,广纳企业出身的教师人才,中国才算真的崛起了。
用户1293173 2008-4-4 12:17
用户1179306 2008-3-3 16:11
我在上研究生时深刻地体会到Matlab在辅助理论课学习方面的重要性,不编程、不实验,就是纸上谈兵。
去年,我表弟上大二,我建议他学习Matlab,还推荐了几本Matlab在高等数学中应用的书,其中就包括您的。但是最近和他联系,给我的反馈是:没兴趣、没时间、没能力、没伙伴把Matlab应用到自己的数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上去。
我很困惑,我认识到matlab的重要性时已经觉得为时太晚,而大学新生们在拥有最佳的学习时机时却不肯把matlab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学习的主动性难道只能在“亡羊补牢”时才能发挥出来吗?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有再好的教材又有什么用呢?
用户1227146 2008-2-1 15:26
用户1053229 2008-1-16 20:41
线性代数落后的教育方法还带来一个问题是,因为缺乏实践,学生对线性代数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拿到题目怎么做,却不知道在现实中怎么用。
记得在学校里刚上线性代数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线代枯燥乏味,不知所云。虽然拿到试题我都能做,但根本不清楚把这么多数字排成队计算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的意义何在。后来,上了电路分析等课,知道了一点线性代数的应用,才知道学那东西不是在浪费时间。但如陈教授所说,只靠手算,做不了多复杂的东西,结果还是学过就忘。让我真正觉得完全懂线性代数,则是在读研究生时上的现代控制论。因为研究生的课形式比较随便,老师都让我们用matlab编程序做作业。在矩阵堆里摸爬滚打几个星期,再结合控制理论,线代的那些物理意义总算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