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摸摸头》是大冰的作品。大冰,山东卫视的主持人,认识他是从《阳光快车道》开始。当时家里电视只能收到山东、齐鲁、我们县、隔壁县四个台,算上转播的新闻联播,可以看五个台。当山东台出了一档叫《阳光快车道》的节目,觉得主持人这么没溜儿,但是挺有意思的。后来才知道,那时候正是全民娱乐的开始,所有的电视台都开始没溜起来,比如湖南台,更没溜。对主持人大冰的印象,止乎此。
后来是朋友介绍这本书,刚好赶上大冰百城百校畅聊会上海站,去现场感受了一下,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听到他唱。先看下当时的盛况吧。
签售的时候:
签售结束大家席地而坐听他拉呱
提问的文艺女青年们
从上面这幅说起吧,女主角问男主角(大意):若干年后你见到我,会跟我说什么?女主角温柔至极,目光脉脉含情,声音婉转动听,我观念中标准的文艺女青年范儿。大冰还是那么没溜儿,大概是回了句:我知道你谁呀。显然是开玩笑的。
《乖,摸摸头》讲述了作者旅途中12个朋友的故事,不愧是做电视的,故事一个个画面感十足,这一点跟柴静的《看见》类似,但柴姑娘的是新闻纪录片的模式,大冰的娱乐化一些。故事有他经历过的,有他听来的,重新演绎出来。这里强调“演绎”,因为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吐槽这本书,说是小说一般的虚构,还反问了一句故事中人对话的时候你在拿笔记吗?我只想说司马迁先生著《史记》的时候,高祖刘邦早就成木乃伊了,刘邦见秦始皇出游时的惊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司马先生肯定也没拿本记……算了,说多了没用,有的人就是不懂。
书里讲的是事,讲的是人,讲的都是你我很难有机会去经历的故事,更何况这些故事都很传奇也很打动人心。因为彼此都运行在不同的生活轨迹上,整日朝九晚五生活的大多数人还是很艳羡能说走就走浪迹天涯的人。书能畅销的很大原因,大抵如此。尤其能吸引大批在校学生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特别是文艺女青年们。
书中的故事,不一一去复述,印象深刻的情节还很多。最想说的是《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记录的是一个感人的流浪歌手,坚持梦想的故事,但文中老太太的那个问题让我记忆彼深——“你们这些唱歌的人,都是靠什么活着的?”让我不由得想起《我是传奇》上唱《听说》的华子,老郭做主持人,问他做音乐都养家糊口吗?华子直截了当地回答不能。他说他做其他的事情,先挣了一笔钱,现在再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连高晓松都为他鼓掌。我想大冰也大致如此,靠着主持节目走穴的钱,去旅行,去流浪,没有放弃梦想,找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很好的契合点。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去深思的,尤其是被大冰的书蛊惑的人们。
再说说人吧。作者大冰是个很义气的人,那些他的朋友,他的族人也都是很义气。颇为赞同马未都先生观点,在东亚地区中中华文化圈里,大致是日本重“忠”,朝韩重“孝”,而中华重“义”。书中的故事几乎都是发生在作者的旅途中,跟朋友的,跟族人的,跟陌生人的,甚至跟狗的,都是义气或者说江湖气很重的故事,这里的江湖气,是个褒义词。如果总结几个这本书的关键词,“义”应该算一个。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人为己的时代,这种义气或者说江湖气慢慢淡了,江湖恶习多了。从这点讲,这本书似乎挺“弘扬正气”的。
再说大冰的歌,似乎跟这本书没关系。好像已经出过唱片,猛一听像是在听《绿色音符》里的民谣,但要更成熟,只是每一首都是小样的感觉。估计大冰也没指着靠音乐去养家糊口,似乎是图一乐。希望有机会,他能团结起他那些旅途中认识的唱民谣的朋友族人,做一个民谣的演唱会。
书还是值得一读的,以“乖,摸摸头”开头,以“乖,摸摸头”结尾,这叫首尾响应,这一点上就比很多人做得好,哈。最后再补充一点,作为一个无聊工科生和轻微强迫症患者,看到大冰说收录在专辑里的《乌兰巴托的夜》,在第6分88秒,大树碰倒了一个空酒瓶,叮咚一声轻响。我想说,一分钟是60秒,应该是印刷错误吧,嗯。
飞言走笔 2014-12-19 14:49
用户403664 2014-12-19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