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本文完成于2011年11月01日,新开博客,拿来充数
一.理论分析
八木天线由一个有源振子和若干无源振子组成
改变振子长度与间距时,无源振子上感应电流的幅度和相位也随之变化。适当地调整振子的长度和间距就能获得良好的方向图、阻抗等电气指标。若无源振子与有源振子间距小于λ/4,且长度短于有源振子,方向图指向无源振子一侧,相应的无源振子被称为引向器。比有源振子长的无源振子则称为反射器。
二.天线设计
1.单元数目N的确定
振子数目N主要根据增益和方向性系数确定。由于八木天线效率一般高达90%以上,因此增益近似于方向性系数。八木天线是慢性波结构的行波天线,因此它的增益可以用行波天线估算。即:G≈10L/λ(1)
下图为增益G与振子数目N的关系图:
由于尺寸限制为150*100mm的FR4 PCB板,且增益要求7dBi,也出于留有设计余量的考虑。故取N=6。
2.引向器的设计
引向器是八木天线的关键部分,对天线的增益、后向辐射、输入阻抗等都有明显的影响。确定N之后,则引向器的数目为N-2。间距d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15~0.4)λ,超过0.4λ则增益会下降。d较大时,波瓣较窄,输入阻抗频响较平稳,但副瓣较大;d较小时,副瓣电平低,抗干扰能力强,但增益稍差。
确定引向器的方法有两种,(1)采用等长无源振子,长度范围取(0.38~0.44)·λ,加工简单方便,但带宽较窄;(2)采用不等长无源振子,先取第一个引向器(靠近有源振子)为0.46λ,之后按照2%~3%缩短系数递减,可以实现较宽带宽,但加工复杂。本次试验为了仿真方便,采用第一种方法。
为方便仿真调试,引向器按照等间距排列。
3.反射器的设计
反射器通常只用一个无源振子。前人大量实验表明,在第一个反射器后再增加反射器对增益帮助甚微。
反射器长度需要长于有源振子和引向器,取值一般为(0.5~0.55)λ。且最小不能小于半波长。同时,振子粗细对天线输入阻抗有一定影响。振子越粗阻抗越低,对展宽带宽有直接帮助。故本次试验将有源振子后的地作为无源振子。
4.有源振子的设计
有源振子可采用单根半波振子或折合振子,长度一般为0.475λ。若振子越粗,可适当减 短,但不能短于引向器。采用折合振子可扩宽带宽。在天线的输入端与馈线之间应加阻抗变换器,若采用同轴馈电,则需要加巴伦使得天线左右振子电流分布对称。 为简化仿真,本次试验采用单线半波振子,并且在天线输入端设置为集总端口并且设两边电流分布对称。
天线模型如下图: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