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PCB设计规则

2008-7-21 11:40 2606 6 6 分类: PCB

一.基本设计原则


1. 电源线:


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加宽电源线;


在电源入口加去耦电容10uf—100uf和100nf


2.地线:


   模拟地和数字地分开,最后通过电感或单线连接;


   地线应尽量加宽,通常覆铜,应注意不要有死铜,否则这些金属区域会充当辐射天线,覆铜时最好使用栅格状,这样有利于散热。


3.元器件:


   相邻走线之间不要有过长平行线,可以适当用蛇行弯来缩短平行走线;


   相邻层走线方向垂直;


   晶振与CPU的时钟输入线尽量短,同时应尽量远离其他低频器件,晶振底下不要走线;


   布局时以核心器件(如CPU、FPGA等)为中心配置,尽量缩短器件间的引线和连接;


   应按照频率和电流开关特性分区,高频电路和低频电路分开,噪声器件和非噪声器件见应有一定距离;


4.去耦电容:


   一般来讲去耦电容的选取不是十分严格,可按照C=1/f计算


   每10片芯片左右布置一片10uf电容,为蓄放电容;


   尽量每个集成电路放置一个10--100nf的电容,电容尽量靠近芯片电源脚,引线过长影响去耦效果;


   贴片电容寄生电感比引线电容小,适用与高频电路;


电容之间不要共用过孔,最好打多个过孔接电源和地,过孔要接近焊盘,也可以直接打在焊盘上;


5.降低躁声和干扰:


   应采用45°折线而不采用90°折线;


   通常串联一个电阻来降低信号上下沿跳变速度;


   闲置的门电路输入端不要悬空,闲置的运放正输入端接地,负输入端接输出端;


   晶振下面和和对噪声特别敏感的器件下不要走线;


   关键信号线要尽量粗,如空间允许两边加保护地;


   总线,时钟,片选信号等重要信号要远离I/O线和接插件;


   应尽量减少信号线的环路面积;


   功率线和交流线要和信号线分开走;


   模拟电压输入线和参考电压端要远离数字电路的信号线;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要尽量长度相同而且要尽量短。


 


 


二.电磁兼容EMC


1.元器件选择:


   对于有引脚的元件,在高频时会形成一个小电感,约为1nH/mm/引脚,另引脚的末端也会产生一个小电容,约为4pF,因此应尽量减小引脚长度。


   对于无引脚表面贴装的器件,其寄生参数的典型值为0.5nH的寄生电感和约0.3pF的引脚末端电容。


   从电磁兼容角度,表面贴装元件效果最好,放射状引脚元件(如球栅阵列封装)次之,双列直插最差。


 


 


电阻:


   表面贴装电阻优于有引脚的电阻。对于有引脚的电阻,首选碳膜电阻,其次金属膜电阻,最后是饶线电阻。在相对低的工作频率下(约MHz数量级),金属膜电阻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或高精确度的电路中,饶线电阻在频率敏感的的应用中不能用它,适用于大功率电路中。


电容:


   铝电解电容和钽电解电容适用于低频终端,主要是存储器和低频滤波器;陶瓷电容常用于去耦电路和高频滤波;特殊的低损耗电容和云母电容用于甚高频电路和微波电路。


   去耦电容距离芯片越近,其电流的环路面积约小,电路的辐射越小,电路的辐射强度和电流的环路面积成正比。


   电容的引线电感,电容与IC之间的走线电感都会影响去耦电容的去耦效果,所以要通过选择适当的电容种类,减小电容的引线电感,通过适当的步线减小电容与IC之间的走线电感。


集成电路:


   芯片的引脚越短EMI问题越小,所以应首选表贴器件,TTL和CMOS由于开关门限不同,如果同时使用,会产生时钟抖动,信号线和电源线也会产生谐波,所以最好使用同系列器件。COMS有更高的噪声余量,应首选COMS器件,COMS的输入阻抗高,易受感应,因此应为未使用的COMS引脚应接电源或地。


高速电路中,源和负载的阻抗匹配非常重要,阻抗失配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振铃。信号的端接能降低信号的快速的上升和下降沿,减少信号的反射和振铃。信号的端接方法包括:串联、并联、RC、戴维南、二极管。


2.原器件布局


   原器件的布局应该均衡,排列疏密有序,而不能头重脚轻。


   布局时应考虑如下问题:电路板尺寸是否与加工图纸尺寸相符;是否符合PCB制造工艺要求;有无定位标记;元件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上有无冲突;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齐;是否全部布完;需经常更换的器件能否方便的更换;热敏元件和发热元件距离是否适当;调整可调元件是否方便;信号流程是否顺畅且互连最短;线路干扰问题是否考虑。


   布局时应把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电源电路分别放置,将高频电路和低频电路分开;安排电路时要使信号线长度最小,在布置逻辑电路时,应把互相有关的逻辑电路方的靠近些;低电平信号通道不要靠近高电平信号通道和无滤波的电源线;DC/DC变换器、开关元件尽可能靠近变压器放置,以使导线长度最短。


3.PCB布线


在高频情况下电路板上的走线、过孔、电阻、电容就、接插件的帆布电感与电容等不可忽略,走线长度大于噪声频率的1/20时,就会产生天线效应,噪声通过走线向外发射。


一个过孔大约0.5pF的电容,一个集成电路本身的封装材料引入2~6pF的电容,一个电路板上的接插件大约有520nH的分布电感,一个直插的24脚芯片插座引入4~18nH的分布电感。这些小的参数在较低的频率下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高速系统中就应与注意。下面是避免分布参数影响的一些方法:


增大走线间的距离以减少电容耦合的串扰;平行的布电源层和地层以使PCB电容达到最大;将敏感走线和高频走线布在远离高噪声电源线;加宽电源线和地线以减少电源线和地线的阻抗。


布线时可以采用3W原则,即,关键信号之间的线间距为线宽的三倍以上,非关键信号之间或差分信号之间的线间距为线宽的两倍以上。可以有效地减少同一层中相邻线路的串扰和噪声耦合。


应尽量减少过孔数量,对于高速的并行线,如果过孔不可避免,那就要确保每根信号线有相同的过孔数。


应避免直角的转弯路经,因为在拐角边缘能产生集中的电场,和相邻路经产生耦合噪声因此应选45°折线。


在高频信号和敏感信号中不要使用短截线。


信号线的宽度从源到负载应保持常数,宽度改变时,路经的租抗也会改变导致阻抗不平衡而产生反射。


4.信号完整性


影响信号完整性的主要因素:信号延时、反射、地弹、串扰


1)当传输线上的阻抗不连续时会导致信号反射,这种不连续可能是因为走线宽度的变化,终端不匹配,二分支走线,布线间的过孔等原因。


减小反射的方法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终端阻抗匹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匹配方式就是串行端接,其典型值为10~75欧姆。


 


2)串扰是线间的信号耦合,在PCB中串扰与线的长度,线的间距,线中信号传输方向有关,下面是减小串扰得几种方法:


串扰大小与线间距成反比,与平行长度成正比,因此,加大线间距,减小走线的平行长度,必要时采用jog 式走线(固定最大平行长度推挤的布线方式,即,对于平行长度很长的两根信号线,在布线时间断式的将间距拉开);在布线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在串扰较严重的信号线之间插入一条地线可起隔离作用,减小串扰。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