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为到的,技术的魅力源于不懈追求技术的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HaloIPT公司近日在伦敦利用其最新研发的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成功实现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在展示过程中,该公司将电能接收垫安装于雪铁龙电动汽车车身下侧,这样电池就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系统使得下一代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完全无线充电
据了解,现在的一些电动汽车,如日产聆风和三菱i-MiEV,必须要通过一根电线将汽车与街边汽车充电站或家庭插头相连才可以实现充电。而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则是利用感应电荷的原理。电源板埋藏于道路的沥青之下,这样电源板既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又不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HaloIPT公司宣称,他们的充电系统支持更大的横向感应范围,这也就意味着汽车的电能接收垫并不需要置于电源传输板的绝对正上方。
关于感应式电能传输系统
主电源由交流电提供,用于给一个集总圈提供电压,电流范围为5安培到125安培。由于集总圈是感应式的,必须要利用串联或并联电容器来减小供电电路中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
电能接收垫线圈与主电源线圈通过磁性相连。通过调节接收垫线圈的工作频率,使其与配有串联或并联电容器的主电源线圈相一致,从而实现电能传输。一个开关控制器可用来对电能传输进行控制。
HaloIPT公司认为,感应式电能传输系统让汽车驾驶员根本无需担心有时会忘记为电动汽车充电。该公司表示,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将于2012年实现商业规模应用。
相关导读:
日本打造无线充电技术 无需电线也能充电(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日本富士通公司揭开了一项充电技术的神秘面纱,可利用磁铁立即为一个以上的设备充电并且完全不借助电线。这项技术允许设备在距离充电器最远可达几米远的地方进行无线充电,同时也将促使日本政府在2012年之前在公共场所设置无线充电网点。
富士通演示无线充电技术如何点亮两个灯泡
在富士通的演示中,两部手机正进行无线充电
两个共振线圈的横截面
富士通的设计利用磁共振而不是更为传统的电磁感应
从理论上说,这一系统对处在充电场的人完全无害,因为电量只在以同一频率共振的线圈之间传输。但对于这种无线充电技术,很多人可能产生担忧,就像当初对Wi-Fi和手机天线杆一样。
富士通的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富士通表示这一系统可以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针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区以及针对电脑芯片的电量传输。采用这项技术研制的充电系统所需要的充电时间只有当前的一百五十分之一。
最近几年,随着iPhone、iPad等对电量充满“饥渴”的设备迅速兴起,研发无线充电等突破性充电技术的需求日益提高。富士通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技术将为手机集合紧凑型无线充电功能以及同时为多个便携式设备充电铺平道路。对多个设备充电时,设备相对于充电器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
当前的很多无线充电系统依靠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这种方式工作距离太短,设备需要放置在充电座上,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电量。富士通的充电系统立基于磁共振,电量可以在以同样频率发生共振的线圈之间进行无线传输。
测试结果显示无线传输距离大约在15厘米左右,但富士通表示无线传输距离最终可实现几米远。需要指出的是,距离设备越远,传输中损耗的电量越多。富士通的系统与美国Witricity公司研发的技术类似,后者同样利用磁共振传输电量,传输距离可达到几米远。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一场工程学会议上,富士通公布了这项无线充电技术的细节。
日本科学家研制新型无线充电器作用距离达1米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本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并进行了成功演示。这种新型充电器能够为1米外的设备充电,随着它的出现和普及,我们将在某一天与电源插头说“再见”。
日本科学家研制的新型无线充点器由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并不依靠准备的位置进行充电。发送器和接收器能够彼此探测对方,前者可进行旋转以保证处于合理布局。长野日本无线电公司表示,当传输距离为40厘米时,充电效率可达到95%。他们希望将输出量从数十瓦提高到几千瓦。对于日本科学家来说,当前真正的考验是如何降低这种新型充电器的体积。
日本科学家表示,这种无线充电器可以为手机、电动汽车等一系列用电设备充电。实际上,无线充电系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使用电动牙刷的人想必都发现,牙刷与充电器之间根本没有电线连接。但迄今为止,实验室外的无线充电一直局限于用电量极低的设备,设备与充电器之间所能实现的距离也只能用毫米计算而不是厘米。此外,用电设备还必须对准充电器,否则将无法顺利完成充电过程。
用户469164 2011-5-30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