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工业数据回传:桥头堡架构

2018-10-29 15:29 1653 18 5 分类: 物联网


物联网被普遍的解析为三层架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感知层使用传感器获得数据,传输层使用网络传送数据,应用层使用数据。

对于已有足够自动化沉淀的企业,三层架构很容易让人理解。我们是不是也可已有另外一种解释呢。

跨界。

企业的信息化包括工业化物联网实际就是跨界,一个是电子信息、IT,一个是本行业的业务。在这两者之间横亘着行业壁垒这一天堑,也就是所谓的隔行如隔山。企业的业务专家不知道如何信息化,信息化的方案上不知该如何将业务落地。业务流程的梳理是双方跨越天堑的桥梁。这是通用意义上的跨界。

我们现在着眼于从自动化向前迈出的一步: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决策系统甚至连MES也不需要,只是远程检测关键的数据,进而分析现场工艺是否优化或者说某些代表设备运作的数据是否正常。

即使是上述这样迈出工业信息化第一步的工作,对于非IT的传统行业,也是隔了天堑。我见多几个实际的案例,企业付出了数月甚至经年的时间,投入了十几乃至百万的代价,得到的是几乎不可用的软硬件和企业令人心酸的总结,而这些总结往往是有悖于IT常识甚至不可理喻。比如,老板会告诉我,经过几次失败的常识后,他也学会了,现场这个传输用网关,那个采样用路由。我无语加黑线......

解决上文的信息化需求:

第一步,请该公司的业务专家,不需要告诉我们这个生产的加工过程,只需要领着自动化工程师,对于每一个运转的设备或工作环节,告诉他,这台电动机的转速、每半个小时需要检测,这个点的温度,不能高于50度,那个按钮需要关闭等。

第二步,IT工程师需要向企业了解,这些设备的控制(最好是PLC)说明,现场有什么网络环境,公司有没有自己的IT资源,服务器或电脑,IP地址等。

第三步,IT工程师需要向企业了解,这些数据需要以怎样的常规方式展现给他们?

上述三步可以认为是在一座天堑建一座桥梁,两端各自一个桥头堡,现场端是采集,桥是传输,企业端是存储处理。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8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