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触控式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触控式面板在全球已开始自成一项产业。作为一项先进的计算机输入设备,触控面板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而且又适用于多媒体信息查询装备的人机接口技术。
以目前市场触控式面板来说,主要可分为五个基本类型:电阻式触摸屏、表面声波屏、红外触摸屏、表面电容触摸屏、投射式电容触摸屏。
一、投射电容触摸屏原理
投射电容式触摸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一个或多个蚀刻后的ITO模板,增加数组存在不同平面、同时又相互垂直的透明导线形成类似x、y轴驱动线而构成。而这些导线都是由电容感测芯片控制,当电流经驱动线驱动其中的导线时,与侦测电容值变化的导线相通,控制芯片依序轮流下载侦测电容值变化数据至主控制器,确认触点位置后,由于透明导线早在面板形成三维电场,因此触点的近测感应不须触按屏幕即可发生,此技术亦可以做到z轴感应分辨应用。投射电容触摸屏支援多指识别。
当然也有采用六角形、条形、三角形等,具体形状和尺寸要根据控制IC来选择。其物理结构一般采用双层结构。
在触摸屏中,ITO是以平面导体的形式存在,每一个方块区域对应着同样的阻抗。根据这一原则,推荐使用菱形的感应单元,因为连接这些菱形的导线可以用最少的方块区域(少于等于2个)拼接而成。
在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图形的选择之外,还有自感电容(Cp)和互感电容(Cm)的影响。
Cp存在行与列之间,Cm存在于行列交叉处。手指触摸时感应单元的Cp电容量增加,Cm减少。行与列距离越近,Cp越大。
二、市场主流电容触摸方案供货商
面对席卷而来的应用浪潮,投射电容触摸控制IC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从最早的新思科技(Synaptics)和义隆电子,到后来的Cypress、英国的Quantum Research Group以及中国大陆的苏州瀚瑞微电子,再到后来的意法半导体,和飞思卡尔等巨头,这一市场已经变得群雄逐鹿。那么他们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呢?
1. 方案比较
新思科技、义隆电子基本上是专注于笔记本计算机和便携消费电子领域,它要求实现全屏触摸,甚至多指触控。
Cypress、意法等厂家的方案则更广泛,他们既针对便携的消费电子,也有针对少按键的家电产品的方案,与新思、义隆等不同,这几家的方案主要针对按键、滑条、滑轮等,而极少全屏触摸。
苏州瀚瑞的方案则是支持全屏触摸、多指识别,以及独特的压力识别。
2. 专利保护
在专利方面则各家都表示拥有自己的核心专利,比如新思科技拥有XY向2D专利,Cypress拥有表面电容感应专利,Quantum拥有电荷转移电容感应专利,而苏州瀚瑞则拥有核心的算法专利。
图1:投射电容触摸屏图形结构多采用著名的双层菱形结构
因此,其它公司进入该市场就要妥善处理专利问题。
3. 方案实现
在方案实现上,电容触摸可分为全ASIC方案和基于MCU的方案。其中新思科技是ASIC方案的代表;而Cypress、义隆电子、Quantum、苏州瀚瑞则采用基于MCU的方案。
投射电容触控IC的解决方案,一般有如下几种原理:
‧ 弛张振荡器:其电路结构简单,但是其速度慢,需要经常校准。
‧ 电荷转移放大器:中等速度,电路复杂。
‧电荷转移放大器,电容A/D转换:中等速度电路复杂,需要16 bit处理器。
‧同步解调原理:速度慢,功耗大,需要经常校准。
与其它方案计算电容不同的是,苏州瀚瑞采用的方案是计算ΔC,具有功耗低,速度快,灵敏度高,不需要校准等优势,并通过独特的算法解决了潮湿等外界干扰信号对触摸屏的影响。
三、产业链的关键
1. 表面透光感应面板技术
触控面板基本上是由轻薄透明的感应材料和控制IC以及相应的软件组合而成。导电材料一般多选择ITO(氧化铟锡),用溅射的工艺于透明材料上,基底材料一般选择玻璃或PET薄膜以Film/Film、Film/Glass或Glass/Glass结构上下贴合而成。感应面的主要规格为透过率和使用寿命。在玻璃上溅射ITO并蚀刻出相应的图形是比较成熟的工艺,一般面板厂都非常熟悉。因此传统的面板厂也对此领域有所动作,但是玻璃厚、重、贵、易碎是它的缺点。
图2:投射电容触摸屏推荐使用菱形的感应单元。
2. 控制IC
不同于电阻式面板,原理简单、门坎低,其感应控制电路不需要独立控制IC,而多由系统上的主控CPU以软件处理,感应电容式目前尚无法由系统上的主IC处理而需要独立IC处理,因此也吸引国内外多家IC设计公司相继投入,如新思(Synaptics)、Cypress及国内苏州瀚瑞、台湾义隆等等。但感应电容式触控IC因其门坎相当高,若没有相当研发实力恐难完成。其主要技术门坎在于:
(a)系统信号处理
(b)手指上汗液的信号干扰
(c)Cover lens或机构保证面的厚度使感应灵敏度降低。
(d)外界环境不同造成系统稳定性降低。
(e)Demo容易,量产困难。
3. 系统整合
投射式电容本身最大的障碍在于系统整合之后的使用状况,毕竟面板的使用是安装在屏幕之上,其干扰信号与系统内的电路所产生的其它噪声会对触控产生干扰,造成定位不准尤其对于未来的手写输入和手势触控的应用控制IC便是关键。
第二,因系统机构设计的原因而导致Cover lens变厚,原则上将影响灵敏度。另外,模块厂是否需要客制化Cover lens也是产业一个挑战。最后的挑战是模块贴合良品率,而且尺寸越大,贴合的良品率越低。
4. 产业的上下游整合
一般上游材料(玻璃、PET、关键化学材料)多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如旭硝子、康宁、住友、三井等。中游材料加工则掌握在台湾和日本手中,如日东电工、正太科技、3M等,下游面板贴合等则在台湾,少部分在大陆完成,由于投射式电容面板加工制造属于全新领域,多数仍在摸索过程之中,良品率的提升仍有一段路要走。而面对全新领域,目前面板厂均无整合测试与系统支持的成熟经验,仍需要IC设计公司来执行与支持,因此此产业链的整合、定位、重组势在必行。
5. 专利保护
电容触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利的保驾护航。十几年来,随着电容触控面板的发展,各家在专利上的布局已密如蛛网,包括手势动作、触摸识别、滑动,以及底层技术等。目前,因投射式电容尚未有多家大量产品投入,但是已经有多家蠢蠢欲动,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必定血光四射。因此系统设计者必须在密布专利地雷的环境中施展凌波微步。
四、结论
(1)目前触控面板仍以小尺寸之应用为主(尤其是多指触控应用),而投射电容式面板必将成为主流而逐渐取代电阻式方案。
Demo不等于量产,目前多指应用解决方案,Demo者多但可量产者少,其间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2)控制IC厂商本身的研发能力决定未来电子产品使用的发展。
(3)选择合适的面板厂商是系统厂商需要考虑的重点。
(4)与控制IC厂商合作关系到触控面板厂商的存亡。
(5)垂直整合势在必行。
用户1406868 2012-11-23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