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两年将日航 扭亏为盈,没有别的招数,就两招:一是敬天爱人,尊重员工,让员工由被动工作变主动工作;二是阿米巴,用一套会计核算体系植入人力资源管理,去量化组织中 每个团队、每个人操作多少价值。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小,华为和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是一样的,实际上就是拿一套量化的会计核算体系来看每个人的价值。
华为人力资源分三个系统进行,一是企业职业通道,华为最早在中国企业中打破官本位,我不当部门经理,不当副总裁,就按专家这条线走下去,做到足够专业, 也能拿到副总裁的待遇,而且不光拿到待遇,还有权调动资源,叫“有职、有权、有责”。二是建立一套严格的任职标准;三是一套严格的以行为和事实为依据的任 职资格认证。
华为最初建立了管理和技术两大通道,现在是管理、技术和项目管理三大通道,每一个通道又划分为若干等级,比如你想当人事经理,就必须达到这一专业通道层次的几级任职资格,任职资格跟绩效又有关系,只有连续三年绩效达到12分,你才有资格申请更高一级,都是环环相扣。
有人问为什么在华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华为的岗位晋升线和能力晋升线是两条。竞争上岗的基本条件是任职资格,这就导致了任何一个岗位都会有3到4个达到任职资格的人等在这个地方,这就是老任提出的“饿狼逼饱狼”,你在这个岗位上必须好好干,否则马上就有接替者。
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板总觉得自己没有后续人才,其实是人才储备体系出了问题。又有人提出,说我天天参加任职资格,我业绩不行,行 不行?这就是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做得,这个人很闲就去培训,越忙越抽不出时间培训。华为不然,要想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有一个前提条件,绩效考核一共15分, 必须达到12分以上,这就避免有的人一味的参加能力晋升,但是业绩做不出来。就把绩效、能力、岗位这几条打通了。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考核任职资格、绩效、培 训都各干各的不配套,华为是责、权、利、能四位一体。
人性大师任正非:怎样保持干部队伍纯洁性?
2012年岁末,任正非写了一篇文章《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规则在此,所有的人都朝着一个目标聚焦去努力,这叫“力出一孔”;企业大了,很多人开始损 公肥私,在公司身上割肉,那企业肯定完蛋,因此还要“利出一孔”。华为搞EMT(经营管理团队)宣言,就是强调高层不能以权谋私,不能在外面兼职,不能搞 关连交易,你的利益必须来自华为公司本身。
大家都问华为离开任正非行不行,在我所接触的企业里面,华为真正打造 了坚实的高管团队。2002年、2003年是华为最困难的时候,首先2001年李一男出走,从华为挖走了好几百位骨干,几乎掏空了华为核心技术班子;同一 时期,任正非的母亲出车祸身故,老任那时正陪着国家领导人在国外访问。当时老任母亲身上没带身份证,就当老百姓送到一般的医院去治疗抢救,后来人就去了, 给老任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企业做那么大,到关键时刻,连母亲都照顾不了。
当时老任抑郁了一年,又得了重病,作为老板压力确实太大了,而且那时候他觉得,我对员工这么好,权力、利益都给你们了,为什么还背叛我?他想不通。那时真是最痛苦啊,也是华为最危难的时候,那一两年他已经很少管公司了,基本上靠一个团队在管理。
目前华为15人高管团队里,最晚进入华为的是1996年,因此华为高管团队都是自己培养的,不是空降,都是参加了当年《华为基本法》讨论的一批年轻人。团队全部是硕士以上毕业,全部是名牌大学出身。
企业做大了以后,选高层干部一定要以德为先,因为高层干部掌握的资源太多,诱惑太大,必须自查自纠,每日三省吾身。利出多孔,肯定是大家都在割肉,不再进行价值判断,因为诱惑太大。
华为检查完干部,会让干部自己提出整改措施,大家继续干,这是老任很懂人性,又很善的地方。有些媒体将老任描述成一个凶神恶煞的形象,但我认为老任本质上是一位很善的人,所以我想写一篇文章叫《善者任正非》。
我们现在很多老板是对别人要求太苛刻,一看犯点小错误,一刀就干掉,这样就没人给你干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的时候还要保他。水太清了也不 行,水太清了要搅一搅,如果太浑了,就下点药把他杀一杀。华为搞EMT宣言,不仅是针对高层,现在也包括中层干部。企业做大了以后,很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干 部队伍的纯洁性。
后端标准化,前端个性化
华为发展史上,组织是随着市场扩张不断变革的。早年华为和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一样,就是直线职能制,指挥命令系统一杆子插到底,快速反应。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1999年,后来觉得直线职能制管不过来,企业出现多种产品、多个市场以后,所以要分权。
当年最早包政老师搞了一个事业部改造,老任一看,说你是学GE的,GE是分权事业部,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形成不起来,容易变成内部体系的集中营,总部没有权威,不利已做大企业,就把包老师方案否了。
华为搞了覆盖全球的矩阵性组织,片区、地区、办事处、代表处管理职能垂直落地,过于矩阵化之后,又会变成流程太长,有时候几个婆婆在这里协调。所以在 2006年又提出基于响应客户管理优化组织,加强客户群系统建设。到2007年以后,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做决策,叫重装旅、陆战队、前端综合化、后端专业 化,这就是老任后来所提出的“铁三角”组织模式。
所谓“铁三角”,就是真正面向市场端的是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前端针对某一个客户,我是依据这三类人来做决策。
任正非受到2003年美国打伊拉克的启发,大家知道,美国打伊拉克时,你见不到美军与萨达姆**大规模作战,美国打仗犹如玩电子游戏,犹如侦查专家、地 形测量专家、军事专家组成的三人小组深入敌后,看到萨达姆**,马上制定作战计划,直接指挥**飞机开打,把萨达姆的**化整齐为零一个一个都干掉了。
玩这套游戏的前提是什么?后台必须专业化,否则就乱套了。华为之所以走到今天,可以把权力授予“铁三角”,前提是它花了几十亿,用华为改革办主任说大概 有200多亿人民币的咨询费建造了技术研发平台、中间试验平台、产品制造平台、全球采购平台、市场营销平台、人力资源平台、财务融资平台、行政服务平台、 知识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平台等十大平台,让“铁三角”得到最专业的支持。
企业一定要后端标准化,前端个性化,针 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和服务。一线如果得不到后台的专业支持,你越给他权力,他离你越远,而华为是你再有能力,也离不开总部的支持。如果总 部没有专业化能力,你去授权给一线,企业就是个体户,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是个体户的集中营。
举个例子,当年华 为是怎么打非洲市场的?首先是深入前线做调研,了解到在非洲要卖设备,必须要搞定总统,他既是三军首脑,又是大买卖人。怎么跟总统成为朋友呢?华为人发现 总统对斗鸡研究很深,为了投其所好,当地经理马上制定作战方案,反馈到华为总部,总部马上把中国的斗鸡专家请过来,研究中国斗鸡和非洲斗鸡的渊源,把中国 最好的斗鸡选出来拍照,写关于中国斗鸡文化的书。当有中国大使拜访这位总统时,就送出这本斗鸡的书。非洲总统如果来中国访问,提出要看斗鸡比赛,我们就设 计斗鸡场。这是整个组织客户化运行,一旦发现战略性的机遇,所有的资源配置给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离开华为以后,包括别的企业从华为挖走副总,大都不成 功的原因。
削足适履,下决心学!
从1998年开始,华为系统引进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管理经验,在集成开发、集成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与IBM、HAY、 MERCER、普华永道、德勤、德国国家应用研究院等30多家企业合作,短期内好像花了钱,但是长期来看,老任认为这是人力资本,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 所用。
这跟三星的观点差不多。三星跟华为有一点相通,经营管理干部一定是自己培训的,很少从外面聘请,自己培养 的人才价值观相同、战略执行能力强,能够“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但专业人才,三星认为,我要进入一个新行业,顶尖技术人才靠自己培养不出来,所以李健熙 上任后就推行三星进入一个新领域,不是自己培养人才,而是挖,全世界谁的技术最高,我用国际市场价3到5倍的价格把最好的团队挖来。有专家还做了一个测 算,当待遇高一倍的时候,企业文化对留人还能起作用,当待遇达到3倍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失灵了,李健熙当年就是用3-5倍的市场价全世界挖人。华为不是通 过高薪挖人,而是通过和世界顶级公司合作的方式,谁专业我就用谁。
当年任正非带领华为高管走访了美国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惠普等公司,回来马上写了一篇文章,说只有认真向大公司学习,才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的经验是他们付出了数十亿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1998年华为请IBM做咨询,花了5.6个亿,他提出“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削足适履。学人家不能形式主义,引进来的这套机制两三年不变。他说学任何一个东西,既然人家是好东西,如果你越穿越觉得舒服,说明它的东西不先进,你不舒服,才说明人家的好。
老任说,别看花了5亿多,我雇佣了全球最顶尖的200多个专家,如果给他们发工资,肯定比这个高,所以我是合算的。
周其仁批注 4:各位可以去试试,要把自己的公司真正国际标准化,削足适履,要砍脚,要砍头,哪有那么容易?可任正非就是不依不饶,先把自己的脚砍了装进去,学会了再调整,再固化。
有些中国公司用国际咨询公司就是为了上市,包层皮儿好看。叫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当真的。华为不然
,财务系统、人力系统、人事系统,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改,都让国际最好的咨询公司帮助设计,诊断还不让你走,直到解决问题才可以。
任正非:“血洗”型人才
任正非虽然不跟国内的企业家打交道,但是全球最顶尖的企业家,他一个一个拜访。他认为只有跟比你水平高的人打交道,你才感受到压力,你才进步得快,你只有永远谦虚做学生,才能学得东西。
周其仁批注 5:见贤思齐。相信一条,格局也好,胸怀也好,企业家精神也好,最难学的东西是可以学的。
记得有一次和任正非在瑞士达沃斯见面,我注意到他不去听会,而是在小镇旁边租下一座会所,川流不息的见全球各界顶尖人物。
作为组织,不仅要老板见贤,团队也要见贤,否则天天鞭子抽也没有用,如果不发动人内心的能量,谁也没办法。不能做到“心比天高”也要“心比地高”,不能一步确立目标,也要分步确立,要强化团队形成正反馈。
搞企业最后差不多都是坐地上哭,千难万难,很多事情会挤到你头上,有没有心理能量忍,靠什么帮你挺?就是企业家精神。“贤”就是黑暗中的那盏灯。
企业家并不是有钱人。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企业家是钱永远不够的人。为什么钱永远不够?因为要干事,心比钱大的多才是企业家。所以为什么要讲诚信?诚信才能用别人的钱。
今天问任正非钱够不够,对他的梦想来说,不够,企业家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东西,是一种生命冲动,一个梦,这是推动人类进步一个非常重要的能量。
另外,他基本上一个礼拜要读一两本书,每天看几本杂志,他的思维是很活跃。《读者》文摘他是必读的,不光自己看还送给别人。
华为所有的管理运动,要么是学植物,要么是学美国、学***、学**,都是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学习。吴春波老师对此有一个总结:
华为向外国学习:学英国的制度、美国的创新、日本的精益、德国的规范。
华为也向我党学习:八项规定、自我批判、多劳多得。今年新搞了“八项规定”,比如说请客要领导请,不允许下级请上级。
向**学习:上甘岭、呼唤炮火、上校连长,西点军校、铁三角。
向企业学习:去年华为学海底捞、学顺丰快递,老任让所有的高管去海底捞免费吃顿饭。
向动物学习:狼性、狮群、蜘蛛、蚂蚁。
向植物学习:所有薇甘菊。
向建筑学习:都江堰、罗马花园、长城。
向影视学习、向书刊学习、向员工学习、向杂家学习……
老任基本上就是拿来主义,然后在其基础上创新,所以我认为任正非是学习型人才,企业家就要终身学习。
任正非请了数位教授做顾问,他们的办公室和老任办公室挨着,只要有时间,老任虽然不跟媒体打交道,但一有时间就跟教授们泡在一起辩论问题。有时候他跟你 拍桌子,辩论完他就走了,隔了一会,他又晃回来跟你聊,发现他刚才你批判他的观点已经变成他的了,而且从他口里说出来比你的水平更高、更有质量!
有一次《中国经营报》采访我,我说任总经常“血洗”我们这些人大教授的观点。后来老任在去东北的火车上看到了这篇报道,说:“彭剑锋讲得对,我就是要‘血洗’他们的知识!”
周其仁批注 6:彭老师讲到一个词,“血洗”,知识只有“洗”完以后才是你的。
什么叫决策?运用一部分公共知识,大量运用你的个人知识,再加上直觉。
很多成功的老总没读过多少书,但个人知识丰富,悟性好,善于总结提炼,能够举一反三。好的东西从来不是简单复制,任正非也去看IBM公司,但他没有重复IBM的路。一个人最值钱的知识是个人悟过、驾驭得了的那部分。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华为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10月中旬,华为刚刚开了年终干部大会,三个CEO一人提一个问题:
第一个CEO提出,华为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华为敢不敢喊出超越美国的目标?
第二个CEO提出,华为如何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追求长期有效增长?
还有一位CEO提出,华为如何应对颠覆性创新?提出华为要加大前瞻性研究,要做基础研究,不能只一味追求市场。所谓的客户导向,不光要适应客户需求,还要超越客户需求。
华为今年做了改革,把开发和技术分离,除了考核成功率,还考核失败率,做基础研究,把你失败了多少次作为一个考核目标,鼓励冒险和尝试,要养一部分人天天在那里“不着边际”的做原创性创新。这是华为的一个关键转型。
还有一招是集中资源,压强原则,迅速跟上。老任提出,好在我们不是上市公司,在需要资源的时候,可以把钱押在战略性投资上。
此外,就是要建立广泛的客户基础。如果没有广泛的客户基础,颠覆性创新一旦没有抓住,华为很快就会倒下。但如果你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我的其它产品能够迅速转化为客户需要的东西,企业就仍然能获得很好的发展。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