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技术
可编程器件
嵌入式系统与MCU
工程师职场
最新帖子
问答
版主申请
每月抽奖
商城免费换礼
社区有奖活动
博客
下载
评测
视频
文库
芯语
资源
2024国际航空电子大会
2024国际 AIoT 生态发展大会
3D IC 设计和Chiplet资料下载
车载总线测试和解码方案
新能源汽车三电测试技术中心
在线研讨会
EE直播间
小测验
白皮书
行业及技术活动
杂志免费订阅
免费在线工具
厂商资源中心
论坛
博文
电子工程专辑
电子技术设计
国际电子商情
资料
白皮书
研讨会
芯语
文库
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1651704
修改
文章:
3
阅读:
5260
评论:
1
赞:
7
好友
私信
个人主页
文章
3
原创
0
阅读
5260
评论
1
赞
7
原创
初来此地,如此受益的文章
2009-3-20 14:07
1637
2
2
分类:
工程师职场
#1
楼主:
情有独钟,迷情电子三五年(转贴)想学好电子必看 后悔的找我
文章发表于:2007-10-05 22:55
作者 张进东
日期 2007-2-28 10:02:00
明天是我的生日,时间过的真快…前些天跟同学谈论初中的事情仿佛还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却惊奇的发现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电子方面工作了一年多,回忆起接触电子的这几年,感触很多…虽然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但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色彩…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电子应当算是高中的时候。当时很喜欢学校图书馆里的一份杂志,杂志名字不记得了,只记得杂志里有两页是关于电子制作的,当时这两页一直是我的最爱…慢慢的积累了一些电子方面的知识,也逐渐有了自己要做一块电路板的想法…
当时我对电子的感情用“痴迷”两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因这家境不好,当时我每月只有不到一百块钱的生活费,我每个月要瞒着家里从里面省出三四十块钱来从河北永年县邮购电子元件…同学们也许认为我是不正常的,老师也反对我因此而分心,因为说实话中国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对我们农村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城里人说我们素质低,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考高分…乡下孩子唯一的正事就是应试…也许是因为我本身就是很叛逆的,也或许是因为我对电子确实痴迷,我顽固的“不务正业”着。我做的第一块板子是一个测脉搏的板子,就是把手指放到光敏电阻上方,板子上的灯可以随着指尖的血液流动动亮灭的一个小东西。板子没有成功,这是我自己腐蚀的第一块电路板,也是我真正接触电子以来的第一次失败。因为当时只知道各元器件的原理,却不清楚元件的实际参数…
2001年高考600多一点,也许在城里看还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可对我们乡下学生来说的确不算一个什么好消息,注定以后要在一个二流以下的学校里混了…
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学院里的电子科技协会,能有机会跟协会里喜欢电子的朋友一起学习成长。当时很多东西不知道,放学就去图书馆查资料…经常抱着几本比汉语词典还要“魁梧”的书回宿舍,走出图书馆的时候图书管理员都用看大熊猫一样的眼神瞅我…
电子科技协会周末还常组织我们给学校里的同学做电器“义务维修”,当时我还以为义务维修是全免费的,后来才知道还是要赢利的…当时真的很不解,为什么学生还要赚学生的钱?虽然维修的费用比外面维修店要便宜很多,但心里还是着实不舒服了很长时间…那是这个社团第一次给我很不好的感觉…然后我成为这个社团里的一个“小头头”,突然被卷到一场“社团战争”里。大二的时候,我大哭了一场离开了这个社团(大学的时候哭过两次――一次是在我经历的“社团战争”进行到白热阶段的时候,另一次是在我离开这个社团的时候)。
然后便是我很长一段时间泡图书馆了,像失恋一样的“堕落”在图书馆里,看模拟电路,看单片机、EDA、DSP…
也是在大二这一年开始知道有可能能让参加学校里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个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按照以往学校的规矩是只有大三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比赛,因为比赛要用到的很多专业课大二还没有开。当时跟学院里负责的老师问是不是有破格参加比赛的可能,被那位老师委婉的回绝了…不过,幸好当时有一位女老师不停的鼓励我,只要争取,机会还是有的…于是我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泡图书馆、自习室,心里想着老师说的话,只要还有一点希望,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电子设计竞赛参赛的选拔考试是在一个晚上进行的。当时刚吃完饭回到宿舍,一个同级的同学告诉我说电子竞赛选拔考试已经开始了…我当时很生气,因为院里负责的那位老师答应过我至少能给参加选拔考试的机会,而现在考试开始了我还不知道…在同学的劝说下,我去参加了考试,在考试开始40分钟后我来到考场,碰到了那位负责老师。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告诉我们考试的消息,他说告诉我们又有什么用?我离开了考场,在考场门口很巧又碰到那会儿鼓励我的女老师,老师说既然来了为什么在这时候放弃…?
于是,我到另一个考场…一个老师递给我份卷子…
那次考试我给了那位负责老师一个相当不小的“惊喜”,作为一个大二学生,我的成绩跟其他参赛的200来名大三的学生相比,仍能算得上是佼佼者。那个负责老师对我说:下一轮选拔考试你不用考也可以参加电子竞赛了…
电子竞赛我们的作品没能晋级国家奖,但比赛的整个经历给了我一笔很丰厚的财富,让我能懂得永不放弃。
比赛结束后,我找了一份兼职。公司里的老工程师得重病回家了――据说是肺上长了个窟窿,手术费要20万。这位年近70的老工程师竟然没有20万的积蓄。当时有一种很悲凉感觉--人在命运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后来和那位老工程师接触过几次,很惊讶,他并没有埋怨自己的不幸,而是急切的想把自己学到的一切教给别人...和那位老工程师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天,不过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是一个把自己对电子的痴迷进行到底的人,是一个真正活到老学到老的人,也是一个真正简单快乐的人...他告诉我要做一个合格的电子工程师,只停留在对电路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理解元件的制作工艺,不同厂商的同一型号元件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之间的元件生产工艺之间微小的差异会导致元件之间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对我们最终的产品性能影响很大...他还跟我强调高数和傅立叶变换的重要性。在后来我接触到的电子工程师中,很少有人能对时域和频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很少有硬件工程师会用一张导纳圆图来辅助电路设计...这些真正精髓的跟理论贴近的东西被我们遗落着,而我们的工程师也许正乐津津的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抄袭和反抄袭上,也许花半个小时去打磨掉芯片上的型号比花半个小时学习更容易让人有快感吧。
这份兼职持续了4个月时间。周五晚上放学后或周六早上乘汽车到廊坊上班,周日晚上回学校,中间除了学习课程就是泡图书馆...如果产品出现问题说不定哪天晚上就要坐车去公司。记得一次是3C认证产品的电流谐波指标不过关,下课就把我叫了过去。夜里在公司用软件仿真分析电路参数和电流谐波,也分析了其他一些厂家的电路,最终夜里三四点钟把各次电流谐波调好了。当时整个实验室里就我一个人,平时看三极管发热量都是直接用手去摸三极管散热片,电路里是一对三极管推挽工作,两个三极管散热片之间的电压是近300V(220V市电整流滤波)。那晚迷迷糊糊的做了一个很大胆也很有创意的尝试,我左手摸一个三极管散热片,右手摸一个三极管散热片...在我受到刺激清醒过来后着实很后怕,不是因为被电到害怕,而是因为被电到而四周又没有人而感到害怕。
从那次后我便对3C有了一些了解,原来3C认证没有通过的话是会让公司的产品停产的;而公司里只要有一款产品通过了3C认证其他同类产品也算是通过了3C认证的,即使这款产品成本可能很高,根本不会投入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电脑电源里外壳上贴着3C认证图标,拆开里面却很多器件没有焊(不知道现在情况改善了没有)...
那份兼职让我感受到国内外电子的差距,也意识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子工程师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渐渐感觉到肩负的责任之重--像日本的电子企业都早已跟国防紧密挂钩了,一方面大量的利用“奢侈品”从国外疯狂的收揽资金支持国防开销,另一方面也直接为他们的国防提供了必需的科技支持。如果我们的电子工程师还像现在一样“无知”的话,几十年后也许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又一次将被鱼肉。
之后我便又回到学校“充电”,除了准备考试就是疯狂的泡图书馆。大三下学期买了一套台湾某公司16位单片机的开发板,当时那款单片机刚出来时间不长,但宣传的很夸张,借着一个大学计划和极低的价格在校园里风一样卷起来。从市面上买到一本配套的教材,因为是第一版,除了前言基本每一两页都能看到错误。因为当时主推PLCC封装,与之对应的同型号贴片封装的芯片数据手册上管脚号和管脚数都跟芯片对不上号...后来给外面公司做一个项目,“斗胆”用了这款单片机,惊奇的发现这款单片机还是有些脾气的,跑会儿停会儿,停的时候内部看门狗也不复位,看样子是内部时钟部分不稳定...后来干脆就没再用过这款单片机。
大四的时候又断续做过两份兼职,后来买了一块江苏什么坚公司ARM7的板子(S3C4510)。买的时候没有太关心资料,见上面资源挺多,功能也强...后来使用的过程中问题百出,才发现他们提供的原理图是做过手脚的,跟板子就对不上号。而且因为板子就带一页资料,又不能直接用ADS(为防抄袭,FLASH数据线做了更改,启动FLASH写操作的指令也就变了),学起来太费时间,所以到现在这块板子一直只算是被我“收藏”着。后来接触到周立功的开发板,带着厚厚的两本教材,才知道开发板原来应该是这样的。
同学很多从11月份就开始找工作了,而我则仍是学习为主,即使偶尔跟同学去一次招聘会也投不了一两份简历。一方面是因为我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满足不了大多数企业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我更觉得大四倒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大一、大二、大三几乎开完了所有的专业课,大四基本没有课了,如果能利用这一年时间把前边三年学过的东西好好系统融合一下,应当会有一个不小的提升。大四算得上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在杂志上看了很多的最新应用设计实例,也看了很多几十年前的国外模拟电路应用设计。正是这些真正的应用设计,使以前学过的各学科知识逐渐融合到一起。那会儿逐渐意识到电子工程师不仅要懂电路设计,还要有很丰富的相关知识。比如我们使用的元件,相同感值的电感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材质不同,性能差异很大,Q值、饱合电流和居里点温度等差的很多,应用场合也不同。再拿铝电解电容和钽电容做比较,很多人都以为钽电容比铝电解电容贵很多,性能也肯定优秀很多...如果了解两种电容制作工艺的话就能知道钽电容和铝电容是应用在不同场合的,有些时候需要很慎重的选用钽电容,因为钽电容的工艺限制,很难制造体积小,耐压高又容量大的电容。如果选用超大容量钽电容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失效造成短路而烧坏电路板或发生爆炸事故。有些地方气温能到零下30多度,有的地方能到40多度,有的地方高湿,有的地方气体含硫,有的地方市电电压会超过250V,这些在做电路设计的时候都是要考虑的...
大学四年我算过得比较枯燥而充实的...曾经很傻的做过这样一个推算:本科四年基本只有三年的课程,而考研的学生最多只有两年半时间安心的学习课程,准备考试和考试后一段时间基本算是浪费,读研两年半,有半年以上时间是找工作,这样的话读研和正经的读完四年本科专业上花的时间差不太多。虽然不能像读研那样系统的学习,但本科再把课余时间利用好的话应当能跟普通硕士生差不多。于是,我当初基本把自己的待遇要求定位到我们学院普通研究生的标准--月薪2500-3000。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天津一家“青年”公司,投简历的时候写着应届已满,只招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像参加电子竞赛一样,我又一次为自己创造了机会...我带着自己做过的几块电路板,跟负责招聘的谈了几句,他多少有一些欣奇的样子,然后收下我的简历,告诉我两天后去他们公司面试。
几轮面试都很顺利,平时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也很没有自信,唯有面试的时候我能表现的很坦然而充满自信。因为跟面试官在一起能谈到很多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东西。也许平时没有机会跟人交流,但这时候面试官会很欣然的想要了解所有你想告诉他的东西。面试的时候我打过一个不太雅观的比方,我说,很多刀匠打刀只是为糊口,我打刀只为追求打造最锋利的刀!面试我的总经理跟个孩子似的大笑“还是糊口第一,先得吃饱才能工作!”。中间总经理还针对我简历上写的在学校做过“义务维修”问我一个录音机转速不正常要怎么处理?我的答案总经理很满意,然后他又问我录音机的正常转速是多少?我告诉他不记得了,他马上很高兴的耸一下肩,“我告诉你,x.x(现在又不记得了
...)!”真没有想到他一个头发花白的人会做出那样孩子似的表情。我想这将是我以后的家了...
第一次面试没有谈工资,第二次面试的时候我们谈到了工资。我说要求比普通本科高一些,而且必须去做研发,算是默许了。等去实习的时候那个原先跟我谈工资的研发部经理跟我谈,说先按普通本科标准发,公司规定的,实习期1800。我当时很爽快的答应了,毕竟也是一个应届生,什么事都没做,凭什么就比别人多拿工资啊?以后表现突出的话公司没有理由还一样对待的。实习的时间里我逐渐见到一些跟自己想象差异很大的地方,一是三两年内应届生基本没有可能进研发,二是公司里很多员工工作三四年了还是两三个人挤一间屋子住,跟一些工作了几年的员工交流了一下,知道他们大多不开心。公司里所说的奖励杰出员工的车、房原来都是首付...
实习两周后有一个类似毕业答辩的学习工作总结报告会,总经理和其他六七名各部门经理以及两位秘书在一间会议室里听新员工的报告,然后会提各方面的问题...这次会后将会淘汰一部分新员工。在这次报告会的前一天那个研发部经理跟我说本科应届生实习期工资是1400,转正后1800。我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我没有办法忍受公司对员工的不守承诺。第二天的报告会在我结束报告后我说了我的真实感受,并且直接说我对公司不满...那天我离开了我曾经以为很优秀的公司...
“辞职”后的第三天上午,在同学的介绍下我参加了北京华为慧通的招聘面试。面试前是一场笔试,考核的知识面比较厂,但主要还是基础概念和一些简单的项目设计题(大学课程里有的约占70%,其他20%基本为一些电子设计的常识,在大多电子类杂志里有过介绍,还有10%的英文翻译)。当时的笔试成绩还算比较不错,虽然英文翻译只两三分,但总分还是80多。紧接着的面试也很顺利,面试我的人还给我讲解了答错的几道题,临走的时候告诉我他那一关我是肯定过了...后来进入公司才知道原来很少有人笔试能上80分的,60分左右再加上面试不失常的话基本能进慧通的。
两周后是第二轮面试和第三轮面试,也都很顺利,我喜欢面试...感觉是很奇妙的,与其说是“考官”,倒不如说是故友,在他们面前,我会感觉到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能感受到很强烈的生命的尊严。能跟他们侃侃而谈,谈学习,谈未来,谈理想...打个可能会让很多应届本科生鄙视的比方,我觉得他们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天使!
面试后回天津跟同学玩了几天,然后就回家等消息了。慧通的面试周期是很长的...一个月后我接到电话通知,去深圳报到培训。
刚到深圳的时候公司要对员工体检,刚体检抽完血出来就碰到一位“仁兄”过来搭讪。自称也是来报到的,刚喝过酒,怕验血不合格,所以想请我“卖点血”,价格“不菲”。可惜他碰到一位经济意识匮乏的“卖家”,只好另寻卖家了...
深圳大队培训的日子是一生难忘的,虽然苦涩却每次回忆起来都会心潮涌动。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6点点名,大概跑两三千米,然后是大概50个俯卧撑,接着是一些其他的体操...7点的时候下操,洗漱和吃饭后8点开始点名,然后是唱革命歌曲,8点半左右开始企业文化培训课程...12点半下课,下午两点再点名上课...晚上吃完饭看电影...10点看完电影还要作讨论,整理学习感受,第二天早上各小组要把自己小组整理的学习感受以各种形式在讲台上表现出来。大概12点才能洗漱完上床睡觉...白天上课还不能嗑睡,否则会连累四邻一起扣分的,理论上,最终分数排在最后5%的人要被淘汰。
因为平时比较内向,又是学习保守型的,平日里总想着“静以修身”之类的古训,没有唱过歌...每天半个多小时的“亮噪”项目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偏偏我又在第二排...害的我压力过大,有生以来第一次说梦话居然是半夜里在四个人的寝室里大唱革命歌曲...不由得想起那些夜里梦话说英语的学生,未必真的是喜欢英语,压力大也说不定...
那时候公司规定员工之间是不允许相互询问工资的,但有时三两个新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总免不了要谈论的。一次吃饭的时候两个在富士通工作两年后跳到慧通的“同学”(华为对同事的称呼)问我的工资,听到我居然比他们工资还高就不奋起来...这才知道员工之间却是不宜谈论工资的。不过,也窃喜自己大学四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一点点回报...
那时候感觉华为确实是挺不错的--“CHINA is doing something for the world”这是我们培训时“班主任”告诉我们华为的涵义。当时心里高兴,写了一首“华为慧通,扬我中华”的藏头七言绝句“赠华为”,被抄到了讲台旁边的白板上--那是我大队培训期间冒的唯一一个泡吧。
10天过的很快,一场联欢晚会和毕业考试结束了我们32期B班紧凑却充满蓬勃生机的培训生活,然后大家各自飞散...
我们回到北京第二天早上到公司报到,然后是一个入职培训,培训过后我被我们的“老大”(华为员工对直接主管的称呼)带走。我“老大”就是当初一面我的那位“考官”,当初对我印象不错,决定招到麾下了...
刚工作的时候热情很高涨,也许是大队培训的余热还在起作用吧,也或许是我自己的要强。新员工有三个月的实习期,开始主要是熟悉一些基础知识,比如电平标准和示波器使用以及一些总线结构等。一起去的同学都说刚接触工作导师给安排了一大堆东西要学,每天加班到十点以后才能完成任务。不知道是我们组本来就给我制定的学计划比较轻松还是我的基础比较不错,一般给定一周的学习内容基本都能在两三天完成,而且还不用怎么加班。第一个月总是跟着“师父”(华为每位新员工会有一位老员工作思想导师)要新任务...当知道第一个月的考评是B的时候心里有些失落的感觉,后来经人一解释才明白,那些A是要优先考虑多加班的员工的。因为加班多的员工才是真正完全认同公司文化,会十年如一日的在一个岗位无私奉献的员工,从长远来看,他们才是公司的源动力...
后面的两个月考评也是B,答辩最终成绩也是一个B。
当别人问到我在哪儿工作的时候我常是说“在一个叫慧通的新公司作硬件测试”,当时真的没有一点自豪感...如果说在华为作研发的话倒也没什么不对,因为慧通是华为全资子公司,测试属研发部,但总还会觉得有一点骗人的感觉...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总不经意的去和华为工作两三年的员工去比较,一年后,我至少要超过他们平均水平。因为我看到很多研发部的员工大都有一个“弊病”--对专业不热衷。要么是刚学得有点意思就不再继续深入了,因为再想取得一点小小的进展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么就是整天想着转型,去做管理,换个有滋味的工作...
我对自己的时间做了一些规划,再加上工作细心以及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工作和学习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和。工作的第一个季度,我终于拿到一个A(下个季度每月好像可以多发1000来块钱的)。
我们硬件测试原则上是发现问题,然后提交给硬件研发人员来解决。但我提出的问题几乎全都提出了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软件建立模型进行验证或者是通过计算验证。这些额外的付出也给了我意外的回报,我跟研发人员关系混的很好。我协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估计哪儿有问题也会强调我重点去测试(发现问题多的话就会有好些的绩效了...)。这是一种很让人意外的“三赢”效果--研发人员有更好的绩效,我也会有,当然,受益更大的还是公司。即使在华为这种现象可能也不多见,大多项目都是研发跟测试成天闹矛盾--测试的想“看你们做的那破东西,成天出问题”,研发的想“有本事就来研发”。于是测试人员提出问题就不管了,恨不得能提出一个问题让研发人员一直解决不掉;而研发人员怀疑自己哪里可能有缺陷也只希望问题能躲过测试这关走进市场。
今年7月份的时候是我情绪最“低谷”的时候,项目进入“白热”阶段,成天加班,工作和生活乱成一团,脑袋也浆糊了...也是在这个时候我跟主管提出我现在工作和生活很混乱,情绪也很低落,等项目结束后我会考虑辞职。在安排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要把这一点考虑进去,不要到时候耽误了项目进度...
9月份我负责的单板测试工作基本结束了,我也提出了辞职。一方面是这种工作和生活的失谐使我一度陷入深度的混乱;再一方面,我觉得四周都是“雄心勃勃”的野狼,没有一个安静的深入学习发展的空间,也由此深深陷入一种孤独中...
一段铭心的情感纠葛过后,我离开了华为--这个我现在一直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公司。
离开的时候,部门经理给我开了很多优厚的条件让我留下来。确实很优厚,但都来的太晚了...那个时候我已经答应天津一家小公司十一过后到他们那儿去上班,因为听说想出华为很容易的...部门经理知道我在办离职手续后专门花了半天的时间跟我谈话。他叫我给他一个能说服他的离职的理由,也许是因为他的强辩,也或许是我确实理亏,我最终还是没有说服他,但我还是执意选择了离开...离开前有老专家找我谈话,这是华为员工离职过程中的一项,由年纪比较大的心理老师来跟离职员工进行沟通。沟通结束的时候老师跟我说如果在外面呆着不如意的话欢迎我再回来...沟通过程中那位老师问到我的工资,我当时的工资是3100+500+600,然后还有每月至少500块的奖金(绩效不会低于B),再加上一周300到1000左右块钱的加班费,年终大概还能有5000-10000的奖金(全年得A应当没什么问题)。老师说不少了,确实是不少,一个月工资全算起来在家里可以买两头牛了...可也许我们直接主管说的话也许更真心,他说没有想过我的工资会这么低(大概是指基本工资吧)...他也是我在公司唯一感觉像哥哥一样的同事,头脑几乎跟孩子一样简单,这点也许我们有些相似。而最终受我离职影响最大的应该也是他了,工作计划要重做不说,可能还受了上级的气...
这也许是我做过的最荒诞的一次选择,我答应了那家小公司经理的一句口头的上约定,却将刚续签两年的合同置于不顾...我觉得在华为我只是草原上的一根小草,是不是存在对这片草原来说也无所谓;而对那家小公司,他们等我去上班,而且不再招新员工,因为他们目前还处于亏损阶段,而在我身上,他们花掉了两个多人的工资--月薪5000。这对一个才刚成立还处于亏损阶段的小公司来说是要有相当的勇气的。至于工资,多些少些也无所谓,反正真正花到我头上的钱每月也到不了几百块...每月吃住再还上学的贷款差不多固定1500到2000的固定花销,险金和税1000左右,还能剩下2000左右除了帮持家里就是借同学了,最后一年来每月发工资前几天卡里也就只有几百块了--很多同学都知道俺工资高...于是做了一年的“白领”却一直过着民工的生活,一直想犒劳一下自己的眼睛换台液晶,却总挤不出钱。
十一后我回到天津上班,因为公司没有在天津注册,所以没有险金--某些意义上来说就算是高薪打工仔了。但这样也好,手头倒能多拿到些钱来解决些比较紧急的问题--终于可以帮家里把房子盖上了,也算是长这么大终于尽到了一点孝道...
工作仍然还是跟以前一样单调,生活也跟以前一样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于是开始很怀念华为离职时部门经理跟我说的话:你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离职能不能达到你的目标?...你只是为了逃避...呵呵,现在看来他是对的,真的很佩服他了
漫漫长路已经走过来,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保障自己不贬值,只有一个办法--不停的学东西,越来越多的事只有你能做,那么你就在不停的升值了...但是不建议走电子工程师这条路的同学把自己看成商品,更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低贱的打工。做开发跟管理是并行的,我们一起创造价值,从物质方面,是我们更多的改造着世界。也许一天我们设计的产品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用的人也许时常会夸工程师很牛,但却未必会夸我们的老板(YY一下^_^)。我们有责任做出比老外更好的电子产品,我们也有责任让我们的同胞们能放心的买国产电子产品...要不在公交车上听到别人埋怨国产电子产品质量滥的时候,我们这些电子工程师都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曾经试过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整理发到网上...但试过几次后发现自己费很多心思整理的东西却没怎么人看,呵呵,大概是太枯燥吧...后来才想到授人鱼不如授以渔...于是就把自己从接触电子到现在的经历写出来,主要写给还在上学的同学。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在学校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将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也许从我的经历,大家能够对电子工程师的道路有一点点认识。现在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理所当然的能有一份称心的工作,每年这么多大学生交学费,社会哪顾得来给谁安排工作啊?唯一能给自己工作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自己...也许你在埋怨自己所在的学校不怎么样,或者老师对你不重视,其实现在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干嘛把自己的学习空间仅限在课堂上?其实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毅力,还有需要耐得住孤单和平凡的决心。当然,如果你能有责任心的话可以弥补你任何方面的不足,责任心强的人不会浪费自己的一点时间的--虽然会累的很惨,但是有时候看来还是值的,因为一毕业你一个人就可以挣好几个同学的工资,这点还是比较让人欣慰的...当然,上学时没来得及抓紧时间的同学重新开始的话还是来得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新的起点--只要我们愿意,少花点时间埋怨,少花点时间嫉妒,多点时间学习。
下面再对在读的学电子的同学提一点具体的建议吧^_^:
1)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没有必要非要超过谁,但我们可以把目标定为超过自己,这样最容易培养自己的自信,也是实现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还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能让你少点争强好胜的心,也能让你能更安心的学习,还能让你得到更多的快乐,呵呵,别听广告,看疗效吧^_^时间一长你就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了,永远不要怀疑自己,Just do it!
2)多看应用电路设计方面的资料。开始确实挺难的,不要觉得自己太笨,别人能学会是因为他有决心花时间把这块骨头啃下来了。也有同学说我头脑好使,其实都是花了大把时间生泡的,开始看电路往往一页电路看几天,十几遍的分析,查资料,计算...一本书一遍看不懂,那,想看懂的话不是没有办法,看十遍...我相信自己是很笨的,但笨有笨的好处,笨的话可以很专心,可以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现在盛传电子专业学生饱合,其实饱合的是“学生”,跟实践完全隔绝的“学生”。老板们也很头疼,就招不到能做项目的毕业生。成绩单上的考试分数都不低,但是却连个最简单的运放电路都搭不出来。想最快速的跟实践沟通起来的话,就多看电子设计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吧,虽然开始很困难,但绝对是效益最高的,而且是最长久的,你可以了解很多新科技,对将来你理解和学习新东西会有帮助的。
3)可以自己花钱做一些简单的电路。很多公司老板很头疼,招到的应届生不会使用EDA软件,甚至有多一半的应届生连斗大的的电子元件都不认识几个。让人怎么花钱雇人啊,人开公司也无非想挣几个银子...其实,我们可以自己花点钱做点简单的电路的。最简单的花几十块钱做块定时器的板子,或者做个功放,也就是几十块钱,相对几万元的学费这绝对是超高性价比啊。找工作的时候带着两三块自己做的板子,绝对比印花的简历好使。甚至你都不用带简历,负责招聘的人会把别人简历翻过来写上你的名字和电话,然后做上一个标记--亲身经历的
4)学好专业课。我不太赞成大家靠背课本、记习题来考高分。也许你为没有挂科庆幸,也或许你能拿到一点奖学金...但是如果为了应付考试而耽误了我们理解吸收课本中真正的精华,真的是太得不偿失了。我们上学的时候开过很多貌似永远用不到的课程:微波电磁场、大学物理、信号处理、电视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我工作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些都用到了,还好当时学的时候基本都是理解着学的。而大学学习的课程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问题还要了解相关的制造工艺,还有一些芯片的制造工艺,以及材料相关的知识...电子工程师的路有多长...?总之再有一辈子的话怕也学不完了,趁着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借着在学校的机会,系统的把知识整理一下还是不会亏的
这里再提两个对电子系学生来说比较重要的的知识点--锁相环原理和特性(了解锁相环原理和几种锁相环结构及实现方法,了解其大致的特性);运放电路(能用集成运放完成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5)不要盲从。现在很多同学没有自己的主见,看到别人做网页就抱本HTML跟人学,看到别人搞编程就成天泡JAVA...当然,如果自己真的喜欢的话绝对是件好事,就怕三天学这两天学那的,把大好的时光都零花掉了。其实只要你能把你喜欢的学好,做到别人做不到,那毕业就不愁没有工作了。
6)模电基础要打好。现在很多新产品遇到的问题都是模电问题。虽然很多人扬传数电将全面取代模电,其实真正做过电子开发的工程师大概都会有体会,任何稳定的电子产品不可能脱离开模电!最起码要有电源吧,一个合理的电源设计至少要有滤波,要有抗干扰,还要EMI合格...数字电路也要有信号线吧,信号的抗干扰以及信号阻抗匹配也是模电...去年在华为我们负责的产品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模电,模电方面的问题往往是解决起来难度最大也最浪费时间的...
7)最后一条了^_^尽量在上学期间养成一些好习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被褥都不叠,衣服也乱丢的人不太可能对自己的设计做到至善至美吧。华为原先竞标英国电信的合同,英国电信来华为总部考查。考查的第一个地方是研发员工的宿舍卫生间,这是最容易暴露问题的地方,也最容易考查出研发团队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另外像对自己的时间规划,这些习惯在毕业后再去补的话可就费劲了...
呵呵,不知不觉的就扯了这么多,真有人能看完的话怕也看累了。也许正被很多人鄙视ing...确实跟很多人还有很远的差距,资质也是比较低,不过凡事尽力,就图个能没有遗憾就成了...
如果您是喜欢交流的电子工程师或者在校学生,欢迎加入QQ好友(37564275)一起交流提高。因为平时工作和学习可能有些紧张,在线比较少,大家可以加入群“电子精灵”(群号:32973896)和其他电子爱好者一起讨论问题。有什么问题讨论的话也可以邮件联系:
zjd01@eyou.com
。
写原创有奖励!2025面包板原创奖励正在进行中
最新发表
推荐阅读
明星博主
原创博文
年度排行
博文排行
博文评论
FPGA/CPLD
MCU/ 嵌入式
模拟
电源/新能源
测试测量
通信
智能手机
处理器与DSP
PCB
汽车电子
消费电子
智能硬件
物联网
软件与OS
采购与分销
供应链管理
工程师职场
EDA/ IP/ 设计与制造
无人机
机器人/ AI
医疗电子
工业电子
管理
写博文
点赞(
2
)
收藏
分享到:
上一篇:
我的单片机之路就此开始
下一篇:
冷库设计笔记
PARTNER CONTENT
换一换>
更多>
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正在出售一批未使用的IC载板先进封装工艺生产设备
ALLSURPLUS
2025-02-14
德中技术发布数控设备操作系统MOS V1.0版本软件
德中技术
2025-02-06
文章评论
(
0
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布
用户1651704
修改
文章:
3
阅读:
5260
评论:
1
赞:
7
好友
私信
个人主页
文章
3
原创
0
阅读
5260
评论
1
赞
7
最新评论
更多
写的好,学习了,多层板,做的质量一流,很难
开发工匠 ...
评论博文
2025-2-21
PCB多层板为何偏爱偶数层:一场关于平衡的 ...
写的好,大师之作,学习榜样
开发工匠 ...
评论博文
2025-2-20
我与EET的缘分,以及2025年打算在这里分享 ...
7sms : 涨薪1%呢,也就是每个月多拿了有1000元呢———— 楼主10万一个月? 一般的,月薪10W只能在菊花厂能拿到 ...
liweicheng
评论博文
2025-2-19
【工程师故事】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
最新
博文
Deepseek评OKR是职场人士最应学习的管 ...
从智能手机到服务器,贴片散热器如何 ...
高难度PCB一站式:技术与服务的双重保 ...
资料下载
本周热帖
FP7153PDF规格说明书
FT60F02X芯片手册
[40周全]物联网/嵌入式全能工程师(提 ...
电子工程师入门手册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v4.0 ...
无线充电发射板TYPEC接口快充输入,支 ...
【赚E币,兑大奖】用AI来分析电路或编 ...
富芮坤FR3068E开发板使用评测 ...
【富芮坤FR3068x-C】学习开发 ...
过压保护元件的典型应用市场 ...
最新资讯
芯语最新
资本市场的“疯狂星期四”,宇树科技 ...
利用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优势加速自主移 ...
微软量子芯片掀桌子:“幽灵粒子”让 ...
铠侠携手闪迪开发出第10代3D NAND闪 ...
华为成立新公司“北京引望”,聚焦汽 ...
智能驾驶&Robotaxi2024年度格局报告 ...
招聘|寻找AI时代的汽车博主 ...
「智驾版DeepSeek」来了!解决端到端2 ...
开源!基于STM32的轻量级事件框架cpos ...
晶圆制造专业术语及工艺科普 ...
EE直播间
更多
高效协同与版本管理:是德科技设计数据管理软件助力现代芯片设计
直播时间: 02月26日 10:00
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器件测试解决方案
直播时间: 03月06日 10:00
利用高性能源表和强大的软件, 实现半导体参数的测试和分析
直播时间: 04月17日 10:00
在线研讨会
更多
使用新型光耦隔离栅极驱动器优化系统效率及EMI表现
Allegro电流传感器替代采样电阻解决方案—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电流检测
迈来芯电流传感器:从汽车到工业与消费电子全面应用
如何在隔离的状态监控系统中捕获同步数据
热门
推荐
【直播】可替代采样电阻的电流传感器技术
智能EDA技术揭秘:如何用AI优化芯片设计与制造流程
广泛应用于工业路由&网关、高清视频、智慧能源、工业制造等垂直行业的5G模组
百万设备≠唯一解!精密测量成本砍半秘籍
我要评论
0
2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
关闭
站长推荐
/1
面包板社区有奖活动汇总楼
1. 拆解活动即将上线!2. 写原创,有奖励!3. 免费申领:开发板试用、书籍试读...
首页
论坛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技术
可编程器件
嵌入式系统与MCU
工程师职场
最新帖子
问答
版主申请
每月抽奖
商城免费换礼
社区有奖活动
博客
下载
评测
视频
文库
芯语
资源
2024国际航空电子大会
2024国际 AIoT 生态发展大会
3D IC 设计和Chiplet资料下载
车载总线测试和解码方案
新能源汽车三电测试技术中心
在线研讨会
EE直播间
小测验
白皮书
行业及技术活动
杂志免费订阅
免费在线工具
厂商资源中心
帖子
博文
返回顶部
×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