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智能硬件狂欢:狂欢的不是硬件,是互联网

2015-6-11 15:36 1532 25 25 分类: 工程师职场

两年前在知乎有前辈聊起软硬件狂欢季时,强调不要忘记技术基础是根本:“各方面的技术成熟才让这么多可能性得以不断碰撞:软件的成熟,硬件的成熟,尤其是能良好操作硬件的软件操作系统如安卓。”

这句很踏实的点评,道出安卓在智能硬件潮中扮演的角色只是刚刚开始,安卓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崛起之初便卡位成功,因为把握住了“互联网改变世界”的精髓:去中心化。说得文艺点,叫“minzhu”。

顺着互联网精神,来给朦胧的智能硬件热潮祛一下魅吧。

曾探讨过,智能硬件的形态目前存在“手机碎片化”和“可穿戴手机”两种。

粗略来说,前者多不具备独立上网功能,依托蓝牙4.0或者音频口等与手机相连,将自身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通过手机上传云端或社交分享,国外的Pebble,Jawbone,国内的咕咚手环、大麦计步器,都属于这类;后者则内置WIFI模块,能独立上网,采用安卓等开源系统,构建像智能手机那样、但又基于全新硬件平台的独立生态,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如GWatch、inWatch都属于这类。

在和很多创业者的交流沟通中,大部分人将他们所从事的智能硬件创造,看做”手机的延伸”——文艺范儿的IT精英会进一步称之为,“人的感官延伸”:加装多种传感器,收集人的心率、脑波、血压等健康数据,收集步行量、速度、卡路里等运动数据,感受人察觉不到的温度、湿度变化,将收集的所有数据上传云端,分析每位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生活偏好,据此给用户以自动反馈,因此“智能”。

不能说这种思路不对。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定义一款产品,是很贴心的开发思路。然而,仅这样定义智能硬件,远不足够。如果没看清这波热潮所肩负的“互联网使命”,那大批智能硬件产品会难以自立。

不管智能硬件们在尝试用哪种方式联网,与其说,它们要革的是手机的命,不如果断的说,移动终端和PC终端的互联网入口垄断地位将被打破——未来上网的入口是多元的,从先前以移动端和PC端为入口的二维平面时代、软件时代,迈向包含多种传感方式和联网途径的三维立体时代、硬件时代。

北极光创投副总裁吴峰在采访中,干脆把软硬件形象的叫做“Hard App”:立体的流量入口。

这些Hard App让“人联网”的硬件入口,不再只局限于电脑、笔记本、手机和平板等被动等待联网的传统入口。智能硬件提供的不仅是多元化的人联网入口,还提供了一种主动的联网方式——比如,只要佩戴某款可穿戴硬件,它会主动收集你的数据实时联网,上传-反馈-执行,这一切都可以在你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完成。但要看清的是,将传统入口“去中心化”之后,智能硬件要扮演的角色也依然是互联网入口。

从这个视角来看,智能硬件们不是人的延伸,而是互联网的延伸。

作为入口,招揽流量,有足够用户粘度,才能不淹没在众多其他入口中,才能有长久生命力——这逻辑和软件时代是一脉相承的。

只不过大家熟知的Soft App盈利模式CSP:Come – Stay - Pay,在Hard App时代恐怕得精进为“CPSP”的模式:Come - Pay for Hard device – Stay - Pay for Internet service.

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硬件的创业者们,一定都知晓,靠卖硬件赚钱不是互联网style。那么,通过硬件入口后,能留住用户长久买单的互联网服务,你们准备好了吗?

国内智能硬件产品中,真正想清楚自己定位、将开发重点聚焦在“互联网服务”的硬件产品,以小米盒子、乐视盒子和乐视超级电视为代表,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有Kindle等元老做参照。当然,用户活跃度具体怎样还得另说。

但做可穿戴电子、智能家居的中小创业者们,是否也意识到了自己和上述产品其实并无二致?

Kickstarter史上最传奇的项目Pebble,始料未及的尴尬已经开始显现:抛去和百思买合作引发的争议不谈,其原本以为能解决的“手机依赖症”被证实反而加重了用户的信息过载体验。赚完27万出货量的一次性硬件出售所带来的收入,可持续的互联网服务是什么?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如果一直靠卖硬件赚钱,还好意思说自己智能咩?何况,没有持续的互联网增值服务,这款硬件还卖得出去么?

在对国内不少可穿戴设备创业者进行拜访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将发力点放在互联网服务上的硬件开发者,比如正在着力打造基于微信的运动社交社区的大麦计步器。但更多创业者,还只醉心于自身硬件的功能强大。

别忘了,用户想要的不是华丽的入口,而是进去以后华丽的互联网。

 

(From 知乎)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2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