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闷骚派掌门人
我们70后是在中国重新崛起的道路上成长成熟的。初期对中国道路充满了怀疑,对西方充满了向往。从2005年筹备创业开始算起7年后,我遇到了人生或者事业的天花板,开始寻求自我超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在大脑不断发酵,虽然目前读的不多,学的不精,比如《易经》、《道德经》的解读,比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比如曾国藩的家训等等,了解到了一点皮毛,但对于我来说,至少在精神层面打通了成长路径。
传统文化,首推儒释道。佛家,作为外来汉化的宗教,讲轮回,说真的,我不大信,但我也心存敬畏,有神拜神,有佛拜佛,虽不曾见,心敬畏之。偶尔去一下寺庙,我也虔诚祷告跪拜一番,至少无害,万一灵了呢!最主要还是那种安静的感觉:梵音响起,低回婉转,浮躁的心很容易沉静下来。
儒家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觉得这个顺序逻辑是合理的“道”。自己都做不好,确实不好去管别人,说别人。只是我本质上是自由主义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出来,改变命运的想法太迫切。我本善良,但是我只能说,看到太多老实人吃亏的案例,面对世界的不公平,我尽力为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如果是真君子,他看到别人抢位置抢资源,他肯定不好意思去抢。但我觉得站着太累的时候,我也会不顾斯文,一样会抢。大家都是人,凭什么是我站着?所以当非要抢的事情发生时,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参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绝不会因为要当君子或者说世人的观念,就自己累、自己饿、自己委屈、自己活受罪。但我能不抢则一定不抢,“欲为大树,莫与草争”,我信奉“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不抢是一个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企业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后面慢慢地制度化和正规化,从本质来说就是跟国家需要儒家文化是一样的。国家需要秩序,企业也是。乱世需要英雄,治世需要秩序。儒家文化就是维持秩序的法宝。当我们穷困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可能不是秩序,我们需要的是改变,所以很多时候顾不上规则。但是当我们渐渐地长大,渐渐地发展起来,如果还是野蛮状态或者土匪游击状态,我们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然因为缺乏规则、缺乏秩序而陷入无休止的分裂和“战争”中。小朋友干坏事有人原谅,但成年人干坏事就会受到制裁和惩罚。而且,事实证明,在秩序下的活动,其成本是最小的。作为企业来说,要想做强做大,要想基业长青,正规化、法制化是必由之路。毫无疑问,国家也是一样的。
道是一条路,反其道也是一条路。乱世困窘需要革命、需要打破各种束缚;治世富贵需要规矩、需要树立制度规范,当然也需要适当的改良。公司成立初期,靠的是人少精干、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带来的高效率以及高效率带来的原始积累。公司成长起来后,人越来越多,可能还没来得及解决客户的问题,就淹死在自己的问题里面了。我越来越体会到组织力的重要。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不可能只是一个技术或者销售某一点的能力,他必须是组织的综合实力。一个现代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组织力,有组织力才有竞争力。要有好的组织力,企业文化就非常关键。度申科技建立了“诚信、责任、激情、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我思考,我行动,我超越,我快乐”的企业精神、“有度乃大,无信不立”的经营理念、“做中国工业级相机第一品牌”的企业愿景。这些企业文化的树立和践行,其实就决定了度申科技必然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换句话说,他走什么样的道路已经很清晰明了了。这就是归于“道”。
道就是规律。西方人擅长在人与事之间的规律(科学),儒家擅长是人与人之间的规律(人道),佛家讲了人与神之间的转化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至善入天堂,至恶入十八层地狱)。道家呢?《道德经》太玄妙,但主要讲的是辩证相对性和规律性。而在我看来,无论你选择什么,都是一条(道)路。你选择的是道家,是佛家,还是儒家,都是过完此生,都是丰富自己精神层面的一条道路而已。你选择的路不一样,风景就不一样。无论是自然无为也好,还是修心禅坐也好,还是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规律等等,都是给了你一条认识世界、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路,殊途同归,如此而已。
我总觉得做产品、办企业,最重要还是思维高度。而《道德经》的辩证相对性就给了我们思维的高度。产品要有差异性,营销要不断创新,企业要有特色,企业最忌讳的就是总是想去做跟别人一样的东西。当大多数人都去这么做这么干的时候,“物”就不再“稀缺”,怎么可能“贵”呢?当我们选择平常的路(路就是小道,道就是大路),竞争就会激烈。当我们选择不寻常的路,初期路会艰难一些,而风景却会大不同。你选择什么样的“道”,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办了十多年的公司,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在办事业。我越来越觉得,在中国要搞好事业,首先毫无疑问必须在做事方面像西方人学习,要把事情办好,必须按科学规律来思考和行动。但在中国成就事业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东西。无论是儒家的“修齐治平”,还是佛家的“戒定慧”,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传统文化在心灵和精神层面有更多的营养。换句话说,困惑你的、折磨你精神心灵的,都在传统文化里可以找到答案。
比如说,前几年因为员工教育和小孩教育而烦恼,你想去启发他,但他完全听不进去。但其实孔子早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自己不发愤于问题的解决,你不要总去启发他。这话我思考良多。说白了,我们去启发没有认为自己有问题的人,启发也是白耗时间。孔子有耐心等,我们也要耐心等。
“因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以前特别不能理解韩信为什么面对一个屠夫,能忍得下胯下之辱。按我们普通人的想法,他早就应该提三尺剑为“是可忍,孰不可忍”而拼命了,但英雄就是英雄,他不争一时之短长,才有运筹帷幄之大将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易经》里的乾卦和坤卦。清华大学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我越来越有深刻的感悟。什么是自强不息?我们不服输,不受限于命运的安排是自强!像韩信那样忍得胯下之辱,不争一时之短长也是自强。自强就是不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受限于环境暂时的压迫,自强就是精神充实、内心强大,自强就是我心光明,心外无物。该柔软时柔软,该刚强时刚强;该示弱时示弱,该强硬时强硬;该安静时安静,该风骚时风骚。而且,自强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停息。得“道”之人,即为有道德之人。厚德,应该是掌握了世界较多规律的人。仁义之人就是懂人道之人;经商发了大财应该是掌握了赚钱规律的人;读书考上了好大学,应该是善于读书善于考试的人。但真正的厚德,不仅仅是一时之幸运,而是成败都淡定的人,像范蠡、张良、刘伯温、曾国藩,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使命完成,功成身退,绝不留恋。不淡定的人如韩信、沈万三、胡雪岩,他们没有好好学习《道德经》。经典会告诉我们哲理,历史会告诉我们各种可能性以及背后的规律:物极必反,谦卑是吉。
“欲若取之,必先与之”。普通人都想急功近利,吃不得一点亏。而一个企业的成长,需要的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企业负责人,如果心怀天下,为什么不能给干部和员工好一些的待遇呢?把先后顺序摆正了,企业又何必每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忙得心力交瘁呢?得民心者得天下,有本事的人应该能给的起。
“有所不为有所为”。道家的“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和佛家的“戒定慧”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一定得知道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短期的,哪些是长期的。当有足够的定力克服诱惑,当因为定力坚持下来产生的智慧逐渐生成,该来的都会来。但一个人什么都想得到,注定什么都得不到。一个企业也一定是这样。一个没有理念没有定力的公司就如同没有打好地基的大厦,衰败其实是很快的。一个人、一个企业,必须清晰地知道自己最应该要得到的到底是什么。选择就是放弃。选择你该走的“道”,不要总是变道。
“道法自然”。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山峰,要去往另外一座更高的山峰,我们的路径绝对是先下山再上山。但普通人做不到这点,他总是幻想一直上而不用下。这体现在一个人在职业方面,要么是:因为目前的职业还不错而看不到新的更有潜力的行业;要么就是:哪怕是看到了新的行业机会,也不肯因为暂时的薪资待遇问题改换门庭。等到自己的行业或者公司不行,想换的时候,曾经看到的那个山头已经被别人占据了,自己大力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也就没有了。而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常常沉浸在过去的世界里面放不下、出不来,这样我们永远无法攀登到更高的山峰,无法看到更远的世界和更漂亮的风景。没有舍,哪有得?
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我个人非常喜欢,我挂在我办公桌的前面,抬头就看见,提醒自己谦卑做人、不断学习和反思。“敬天”就是敬畏规律,在变化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过去的经验教训只能应付昨日,只有学习、反思才能不断应对变化的未来。而“爱人”就是敬重爱护自己的员工、敬重我们的客户,敬重我们的供应商,从而让大家同心协力,一起达成目标。没有团队的合作,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
道可道,非常道。无论是做事业,还是做人做事,道道太多。中学治身心,西学应外事。一辈子太短,学无止境。愚钝的我越学习越惶恐,因为越来越知道自己的不足。我想只能谦卑执着,思之行之,终会获得更多的“道”理。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我依然致力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人,我愿意为此付出一辈子的努力。
公众号:DOTHINKEY2006
www.dothinkey.com
www.do3think.com
有度乃大,无信不立
(声明:版权归作者本人蒋思远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