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以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在全国各地得到了积极响应,已有45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的城区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或城区”称号,还有100多个城市(区)正在积极创建。淄博就是这100多个中的1个。基本上可以判断,淄博也一定是这100多个中,先天条件较差的一个。
淄博是一个工业重镇。现代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石化、陶瓷、纺织、医药、机电等产业雄厚,拥有齐鲁石化、山东铝业、淄博矿业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淄博的工业固定资产拥有量占山东省的1/4,工业产出量长期居全省第二位。
以资源型、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也埋下了能耗高、污染重的种子。淄博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烟囱,冒黑烟,晚上星星看不见,一年吸掉半块砖”;水泥厂周围的群众则这样描述当时的景象:“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推磨打着伞”。2001年以前,淄博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不足100天,二氧化硫、烟尘、化工工艺废气年排放量均居山东之首,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淄博是著名的陶瓷之乡,其制陶业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瓷器生产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淄博建成了数量巨大的陶瓷炉窑,馒头窑、倒焰窑等各种炉窑在淄博南部星罗棋布。据统计,淄博境内有各类炉窑最多时达5200余条,密度之大全国少有。数量众多的炉窑给淄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近几年来淄博市开展了大规模的炉窑治理。据邹光平介绍,淄博市先后投资近5亿元,对1356条燃煤工业炉窑实施了清洁燃烧技术改造,47家企业改烧天然气,并关停取缔燃煤工业炉窑1080条,年减少烟尘排放量4.6万吨,同时经过这一改造,陶瓷产品的达标率还提高了。
08年4月20日,将成为山东淄博市265家陶瓷企业的生死大限。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任何一家陶瓷企业如果无法通过十二项环保验收,都将面临被取缔的命运。眼下是一年的销售旺季,淄博市政府要求每一家企业必须经过关停整顿、环保改造、统一验收后才能开工生产。通过这次环保大考显非易事。企业不仅要在两月内投入至少200多万元上马多套环保设备,还要承担停产带来的各种损失。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陶瓷企业将无法挺过2008年的春天。
建陶企业的污染主要是粉尘和含酚废水。由于建陶企业在淄博数量众多,粉尘污染在当地堪称顽疾。“吃不到海鲜,看不到蓝天,一年一人一个半头砖。”这个当地的顺口溜形象描绘了淄博粉尘污染之重。其中仅淄川建陶工业园一天就产生粉尘近千吨。淄博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刘主任介绍说,“最初淄博陶瓷企业都分布在郊区,但随着市区的扩容,淄博瓷业与城市发展的冲突越来越多。”
淄川区环保局总工程师李长永表示,停产整顿确有断臂之痛,但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数百家企业相互推托、攀比,短期之内根本无法实现环保达标。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淄博GDP占全省GDP总量的8%,但能耗总量却占全省能耗总量的14%。可以说,淄博是山东省节能减排任务最重的城市。按照山东省政府与淄博签订的责任书,2010年全市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要在2005年基础上动态削减55%,二氧化硫削减65%。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刚性的标准使得淄博环保的形势愈发严峻。作为污染大户的陶瓷业,更是首当其冲。但陶瓷业已成为淄博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陶瓷业年收入达200亿元,建筑陶瓷8亿平方米,年生产日用陶瓷8.6亿件。
部分建陶企业认为,《建陶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的12项环保标准年初才出台,有些设备又远高于国家标准,如高效大布袋除尘器,出口处烟尘要求每升空气中只有20毫克,远远高于200毫克国标。这些企业称,环保治理应逐步进行,265家企业在旺季停产整顿似乎过于严苛。
“在过去加快发展阶段,淄川建陶过分重视量的增长,把建企业、上项目放在第一位,容忍边建设、边污染、边治理。现在要痛下狠心,铁腕治污。”淄川区副区长王召槐说。
据一份陶瓷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淄博建陶业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在265家建陶企业中,年产量超过2000万平方米的寥寥无几。由于中小企业无力拿出资金进行环保治理,也使得整个淄博陶瓷业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重。但因环保风暴而集中出现大量企业停产、转产,必将引发整个城市经济增长趋缓、就业压力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何应对,将成为淄博的管理者们今后相当长时间里的一个头号难题。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