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内部放大器
程晓华
2019-12-31
在我的书《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4版第8章“生产与库存控制的关系”里面不断地提到一个概念叫供应链内部放大器(SC Internal Amplifier)。
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个所谓的供应链内部放大器跟我们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的“长鞭效应(Bullwhip Effect)”、“MRP紧张(MRP System Nervousness )”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地理解它们:
所谓长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对需求进行层层加码、层层扭曲,最终导致供应链末端需求远远大于起始端需求,库存在整个链条上也是层层放大,需求的波动性也随之逐步加大。
长鞭效应的典型例子如啤酒游戏,但为了另外两个概念的说明,我们举个手机的例子。
一个手机专卖店日均销售某款手机20台,5个专卖店合计日销售量不超过100台,但它们累计订货可能是150台,到了手机厂的销售公司那里,需求被再次放大,从手机厂要货200台,而手机厂在自己安排生产的时候可能就是250台,等到手机厂买元器件的时候,可能就是500台的需求量了,然后,元器件供应商再下单采购自己的原材料,需求就可能是1, 000件了 ……这就是长鞭效应。
那么,MRP紧张又是咋回事呢?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供应链某个节点企业内部的事情,但它最终“帮助”了外部的长鞭效应。
就说这手机厂吧,它自己的主生产计划是250台,其手机BOM(Bill of Materials,物料清单)假设有6层,从第0层SKU到最终的元器件,每层考虑3%的损耗(Line Attrition)或报废(Physical Scrap),那么,MRP产生的原材料采购计划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250×(1+3%)^7 = 308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MRP紧张。
我在2018年2月写的文章《是你在紧张还是“MRP紧张”?》里面详细地谈过这个问题 – 看起来是MRP的逻辑紧张,其实是人在紧张。
接下来就是我们这里要讲的供应链内部放大器。
我在书里面的定义是,这个所谓的内部放大器其实就是指库存的齐套率(Full Kits Rate, FKR),或者说是由于库存的不齐套而导致的放大效应。
假设一台手机生产需要500个元器件,不同的元器件采购提前期、产地、供应商、BOM用量、MOQ(最小订货量)、共用度、损耗率、报废率等等都不一样,这就客观上导致了库存结构可能是不齐套的;再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譬如说过量生产(Over-production),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加大库存的不齐套,最终会导致一个一般制造业都会面临、却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现象:该来的(物料)不来,不该来的(库存)都来了。
然后就继续追加采购,继续生产,继续不齐套,继续采购,而且加班加点地采购,库存越来越大,出货却是越来越困难 ……一个恶性循环就由此形成了 – 客户着急要货,车间停工待料,仓库爆仓,办公室灯火通明,整个世界都在鸡飞狗跳。
这就是供应链的内部放大器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如果说长鞭效应仅仅是个需求层层加码的问题,MRP紧张是个技术问题,那么,供应链内部的放大效应则是个非常复杂的技术加管理问题。
通过各种各样的物料分类管理,如四象限(战略、重要、一般、瓶颈等)、ABC-XYZ等可以部分地缓解库存不齐套的问题,但这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的技术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更重要的是“管理”,譬如上面提到的过量生产问题,这在很多公司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果一个公司能够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所谓的内部放大器就可能被大部分地控制住。
所以,长鞭效应客观存在,MRP紧张及内部放大器会助纣为虐,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示如下图: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 ),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首席物料官》、《决战库存》、《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预计2020年1月上市)》著作者,邮箱 >johnchengbj@126.com
声明:转载须注明出处,非法抄袭或引用将被依法追责。
作者: 程晓华1,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8526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curton 2020-2-13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