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1)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及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的种类较多,如电磁式继电器、舌簧式继电器、启动继电器、限时继电器、直流继电器及交流继电器等,在电子电路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是电磁式继电器。
图3-184为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由铁芯、线圈、衔铁及触点簧片等组成。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作用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达到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继电器的“常开 ”、“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电磁式继电器又可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凡是交流电磁继电器,其铁芯上都嵌有一个铜制的短路环,而直流继电器是没有的。
(2)继电器的工作特性
①额定工作电压。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②直流电阻。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用万用表测试。
③吸合电流。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 .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
④释放电流。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 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⑤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 (3)继电器的检测 ①测触点电阻。用万能表的电阻挡测试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哪个是常闭触点,哪个是常开触点。 ②测线圈电阻。可用万用表RX10O挡测试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 象。 ③测试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用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人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人电流表进行监测。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为求准确,可以多试几次而求平均值。 ④测试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即释放电压约为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能正常使用了。 (4)常用继电器的种类常用继电器的实物图如图3-185所示.符号如图3-186所示。
继电器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K;。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继电器的触点一般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动合型(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②动断型(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以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③转换型(Z型)是触点组。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线圈不通电时,边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且与另一个触点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移动,使原来断开的闭合,原来闭合的断开,从而达到转换的目的。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
(5)继电器型号的命名和标志方法
①继电器的型号一般由主称代号、外形符号、短划线、序号和防特征符号组成。
②继电器的规格号由型号和规格序号组成。型号与规格序号之间用斜线分隔,规格序号不能单独使用。
③继电器的规格序号须根据形成其系列的主要特征,如线圈额定电压、安装方式、引出端形式或触点组数等进行命名。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