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销量跳水,赛力斯需要一场“全面革命”

2025-2-25 15:08 26 0 分类: 机器人/ AI

赛力斯一月销量腰斩,着实让人意外。


今年1月份,得益于旧车换新政策的鼓舞以及春节消费市场的拉动,汽车制造业产量有小幅增长,销售同比微增,整体保持了稳定的开局趋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强劲,汽车出口也保持良好势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45万辆和242.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2%和30.5%,产量同比增长1.7%,销量同比下降0.6%。其中,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


然而,从国内多家车企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格局。有些车企在1月份实现了销量的正向增长,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有像赛力斯这样的部分车企,销量的明显下跌,面临市场新挑战。


开年销量“开门黑”


2025 年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变幻,车企们的销量成绩有好有坏,比亚迪、小鹏、零跑、蔚来等车企保持增长态势,小米汽车 SU7 车型交付量也颇为亮眼。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比亚迪汽车1月共计销售30.0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7.5%;小鹏汽车1月的销量为3.04万辆,同比增长268%;零跑汽车1月交付量达到2.52万辆,同比增长105%;蔚来汽车交付新车1.39万辆,同比增长37.9%;小米汽车SU7车型在1月的交付量再次超过2万辆。


几家欢喜几家愁,理想汽车 1 月交付量同比下降、环比大幅下滑,销量警报已然拉响。赛力斯更是“开门黑”,销量数据断崖式下跌堪称触目惊心。


两者在一众车企中逆势下跌,凸显重重危机。理想汽车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共交付新车29,927辆,同比下降3.97%,环比下降48.85%;无独有偶,赛力斯1月汽车销量为1.64万辆,同比下滑47.02%,环比下滑45.57%。


从大环境来看,春节假期通常会对汽车销量产生一定影响,造车新势力均出现环比大幅下滑是常态,但赛力斯的问题远不止是市场环境。小鹏、零跑等品牌在 1 月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同比增长,就连同样销量下跌的理想,同比下滑幅度也仅为 3.97%,赛力斯却近乎腰斩的销量下滑,无疑将自己置于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2025 年对于赛力斯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销量大跌只是表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其在市场竞争、合作关系、自身能力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渐渐失去了“保护伞”


曾经,赛力斯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借助界系列车型尝到了甜头。问界 M5 到 M7、M9,销量一路飙升,长期稳定在五位数,多次登顶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赛力斯名利双收。


根据公司披露的年度预盈公告,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至1467亿元,同比增长302.32%至309.30%,净利润达到55亿元至6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2023年度净亏损40.81亿元,短短一年就实现净利润转正。


如今,随着华为的支持力度减弱,加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赛力斯昔日的光环已逐渐黯淡。


一方面,“一界”发展成“四界”,华为不再将所有资源倾斜于赛力斯,使得赛力斯的市场推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随着华为与北汽合作的享界 S9、与奇瑞合作的智界新 S7 以及与江汽集团合作的尊界 S800 陆续推出,华为的注意力被分散,赛力斯曾经独享的华为红利开始消散。春节期间,余承东将营销宣传重心放在享界和智界上,便是最直观的信号。


此外,尽管华为方面对“四界”定位有所区分,但以问界M7、智界R7为代表的车型存在定位重合的情况,相似的产品定位必然会导致市场份额的竞争,问界系列车型的销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流。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和新造车新势力涌入,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也是赛力斯销量困境的重要成因。


在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问界 M9 虽连续 多个月销量第一,但小鹏、极氪、特斯拉、小米、比亚迪等品牌纷纷发力该价格区间,推出极具竞争力的车型,赛力斯若不能及时跟上节奏,必然会被市场边缘化。


当华为的“偏爱”不再,赛力斯就像是失去了保护伞,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摆脱销量困境,塞力斯唯有自强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赛力斯深陷销量泥沼,试图摆脱低销量困境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


从产品布局来看,问界 M8 被寄予厚望视作赛力斯的救命稻草,但它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堪称“炼狱级别”。


据报道,问界M8定位为中大型SUV,全系标配激光雷达,1.5T增程器匹配前后双电机,纯电续航最高可达240km,售价区间可能在30万-40万元之间。然而,在 35万至 45万元这一价位区间,早已是豪强林立,问界M8想要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突围,仅仅依靠性能出色远远不够。


比如:特斯拉 Model Y 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长期占据着可观的市场份额;小鹏 G9 以其出色的智能配置和舒适体验,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比亚迪唐新能源则依靠其强大的三电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线,在市场中稳扎稳打。


再看资本市场,赛力斯筹备港股二次上市,看似是获取资金、缓解困境的一条出路,实则布满荆棘。


资本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它们只对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敞开怀抱。赛力斯过度依赖华为的问题早已被资本市场看在眼里,即便成功上市,若不能在上市后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产品和品牌的质的突破,等待赛力斯的也不过是股价的持续低迷和投资者的不断离场。


总之,赛力斯想要摆脱当前的增长困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跨越产品技术创新、品牌独立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内部管理优化等重重障碍,进行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从“华为依赖”到“独立行走”


时移世易,赛力斯过度依赖华为的弊端逐渐显现,若不想沦为市场的“弃儿”,其必须果断斩断依赖的藤蔓,学会“独立行走”,开启一场艰难却必要的自我救赎。


首先,挣脱技术枷锁,实现研发自主化。赛力斯长期依赖华为的技术输出,只有拥有了自主研发的车联网、智能驾驶、电池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在续航里程和安全性上实现突破,降低对华为的技术依赖风险,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次,摆脱运营附庸,重构产品生态。赛力斯需要建立用户社群与数据平台,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增强用户粘性。同时,利用数据平台分析用户行为和市场趋势,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再有,摆脱华为影子,重塑品牌名望。在品牌形象上,赛力斯一直被贴上“华为合作品牌” 的标签,缺乏独立的品牌辨识度。赛力斯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定位,挖掘自身的独特卖点,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故事。


赛力斯从“华为依赖”到“独立行走”的道路充满荆棘,但这是赛力斯必须要走的路,也是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希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市场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而赛力斯,必须让自己成为那个强者。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