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次英特尔再次祭出硬件升级服务来看,显然是认可这一新的营销模式的。不过这一模式很可能让英特尔本就高企的库存雪上加霜,今年以来英特尔的财报便不容乐观,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已经在极大影响企业的营收。而英特尔坚持推出该项服务,不好说最后是利是弊。
此前Intel Upgrade Service之所以失败,主要在于价格制定得不合理,以当时的市场价格来看,实际上只需要多花15美元就可以购买到比G6951更强的I3-530处理器,但却需要额外花费49美元才能使G6951的性能提升到与I3-530相当的水平。
而此次针对B端市场,想必英特尔也会考虑市场同类产品再来进行定价。并且由于主要给企业使用,同时添加了这项机制之后,意味着下游的分销商也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推动积极性更强。
同时此次付费解锁主要在于功能而非性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想要的功能进行解锁,这对于许多用户而言接受度会更高。比如对于一些不希望投入大量成本在ASIC芯片上的企业而言,有需要使用加速单元来为自己的业务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采购拥有英特尔这项服务的FPGA芯片便比较合适,可以节省更多的费用。
不只是英特尔推出了硬件付费升级的道路,IBM已经在这条路走了十多年。比如IBM的服务器大多都是全配置售卖,但会根据用户的付费程度,来进行减配置。
比如一台IBM服务器有8个核心,但用户可以只付2个核心的钱,其余6个核心被锁定。但用户认为需要提升性能时,再进行额外付费,IBM通过远程将被锁定的核心解锁来提升性能。
针对一些特定的行业,尤其是对数据与设备部署较为敏感的业务而言,采用这种动态释放硬件性能的方式能够为IBM带来更高的收益。
除了IBM外,其实特斯拉也是一个硬件升级通过软件实现的代表。在特斯拉的电动车当中,基本上已经配备了其所需的所有功能,但需要额外付费后,通过OTA升级才能解锁更多功能。
比如针对Model 3的百公加速升级,座椅加热功能、续航提升,从基础班辅助驾驶功能升级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等,这些都能够通过远程付费解锁的方式实现。
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厂商可以通过比原来稍低的价格进行产品售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用户付费解锁时,企业成本几乎为0,这块收入基本等同于纯利润。
并且厂商也从过去单次销售的硬件上,转变为与客户长期交流的服务商,并且能够收集用户使用的习惯以及对哪些付费功能更感兴趣,为推出下一代产品进行针对性调整。不仅能够减少厂商开发更多产品的研发投入,同时能够拥有更好的营收。
而今,随着IBM与特斯拉在硬件付费增强这条道路上成功走通,也对英特尔未来选择这条商业之路提供了参考。加之此前的失败也为英特尔带来了许多经验,有助于推动Intel On Demand的落地。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