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统主要采用TI公司生产的MSP430F1611低功耗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由NE555定时器产生方波振荡器,通过改变电阻和电容的大小,得到不同的频率,以及由电容三点式电路中改变电感大小得到不同的频率,再经过按键控制模拟开关调换不同档位,单片机时钟端口捕获,内部软件计算得到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大小。
1.方案论证
1.1电阻测量方案
通过分压、分流及振荡等不同电路可以分别进行电阻的测量选择。
方案一:根据串联分压原理Rx=Ux/(Uo/Ro)可知串联电路上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关系。通过测量Ro与Rx上的电压,再由公式计算得出电阻大小,但该电路的缺点是电路简单,误差较大,完成不了题目的精度要求。
方案二:利用直流电桥平衡原理,通过调节已知电阻与调节电位器的方式可以计算出Rx,但缺点是要测量所调节的电位器阻值,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方案三:利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通过不同的Rx可以产生不同的频率方波,再经由单片机的测频,能够很好的完成精度问题并显示不同的阻值,可行性很好。
比较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能够完成题目的要求。
1.2电容测量方案
通过串并联及振荡等不同电路可以分别进行电阻的测量选择。
方案一:直接通过串联电路原理,通过电容换算的容抗跟已知电阻的分压,用分压公式测量电容大小,但缺点是精度不高,完成不了题目的要求。
方案二:利用交流平衡原理,通过调节Z与已知的电容容值,可以完成Zx的测量,但缺点是要测量调节电容Z的容值,不符合题目要求。
方案三:利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通过不同的Zx可以产生不同的频率方波,再经由单片机的测频,能够很好的完成精度问题并显示不同的阻值,可行性很好。
比较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能够完成题目的要求。
1.3电感测量方案
方案一:直接通过串联电路原理,通过电感换算的感抗跟已知电阻的分压,用分压公式测量电感大小,但缺点是精度不高,完成不了题目的要求。
方案二:电容三点式构成的正弦波振荡器,通过不同的Lx可以产生不同的频率方波,再经由单片机的测频,能够很好的完成精度问题并显示不同的阻值,可行性很好。
通过比较,方案二精度高,选择方案二。
1.4显示方案
不同的显示器有各自不同的显示功能,并完成其相应的要求。
方案一: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容易读数,但其缺点是只能显示一些简单的数字与字符,完成不了多功能的显示。
方案二:采用1602液晶显示,显示字符多,而且具有低功耗节能的优点,能够很好的完成题目的要求。
根据题目的多功能要求,故选择方案二。
2.总体方案的描述
根据题目的要求,系统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振荡电路,包括555定时器的方波振荡模块;第二部分为量程切换部分,主要用到模拟开关模块;第三部分为控制显示部分。
当测量不同的电阻时,自动切换档位,通过单片机内部的软件程序,计算出被测电阻值。
5.1调试方法和过程
采用先分别调试各个单元模块,调通后再进行整机调试的方法,提高调试效率。各个单元均调通后,进行整机调试。调试成功后再将程序写入单片机中进行调试。调试结果显示,整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5.2测试仪器
函数发生器(INSTEK FUNCTION GENERATOOR)
万用表(M9803 TRUE RMS MUL TIMETER)
示波器(OSCILLOSOPE GOS-620 )20M
5.3 测试数据
首先连接好电路,分别进行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量。
5.3.1 电阻测量数据如下表1
表1 电阻数据测量
标准值(Ω) |
万用表测量(Ω) |
本仪器测量(Ω) |
误差(%) |
470000 |
470000 |
452000 |
3.8 |
180000 |
180000 |
178000 |
1.1 |
68000 |
68000 |
66000 |
2.9 |
10000 |
10000 |
9980 |
0.2 |
1000 |
1000 |
1230 |
23 |
470 |
470 |
590 |
25.5 |
5.3.2 电容测量数据如下表2
表2 电容数据测量
标准值(pF) |
万用表测量(pF) |
本仪器测量(pF) |
误差(%) |
100000 |
78600 |
89200 |
10.8 |
10000 |
9890 |
10142 |
1.42 |
2200 |
2020 |
2450 |
11.4 |
1000 |
928 |
1100 |
10.0 |
100 |
83 |
122 |
22.0 |
5.3.3 电感测量数据如下表3
表3 电感数据测量
标准值(mH) |
万用表测量(mH) |
本仪器测量(mH) |
误差(%) |
10000 |
10000 |
11700 |
17.0 |
8200 |
8200 |
8299 |
1.2 |
1000 |
1000 |
1100 |
10.0 |
470 |
470 |
457 |
2.8 |
220 |
220 |
216 |
1.8 |
6.测试误差及分析
6.1 理论分析误差
用时钟信号扫描输入信号时,上升沿和下降沿之间的脉宽发生变化时MCU未能准确捕获,导致最后的计算产生误差;硬件电路的频率与测量元件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对应,计算公式有一定的误差。
6.2 实际测量误差
在系统工作做状态下测量时,外界干扰和测试仪器的微小偏差导致测量的不精确。温度对测量元器件有较大影响。
用户377235 2015-10-25 22:30
用户1689307 2013-5-8 08:12
用户444364 2013-4-29 18:58
用户444364 2013-4-29 18:41
用户377235 2013-4-29 18:24
用户450567 2013-4-29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