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显示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3
    2023-12-8 11:57
    379 次阅读|
    0 个评论
    来源:飞凌嵌入式官网 “显示”是嵌入式开发板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能够支持更多种类、更高规格的显示接口,意味着它能够应对的使用场景也更加广泛。每一款嵌入式开发板在出厂前都会做屏幕调试,但在客户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往往会选择非原厂的其他屏体进行适配,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无法适配问题。 以飞凌嵌入式AM62x系列的OK6254-C开发板为例,它拥有LVDS和RGB两种显示接口,最多支持2路显示控制器,可同时输出2种不同画面。为了帮助开发者们更方便地进行调试,小编会分上、下两篇文章详细介绍OK6254-C开发板的显示方案,本文将先为大家带来RGB的显示和修改方式。 1、RGB接口规格 飞凌嵌入式OK6254-C开发板提供1个24bit RGB并行显示接口,支持最高分辨率为 WUXGA(1920x1200 @60fps,165MHz 像素时钟)。 底板通过FPC座引出16bit数据接口,默认适配飞凌嵌入式7英寸电阻、电容触摸屏,分辨率为1024x600@60fps。 如果对色彩细节和真实性要求较高,RGB888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存储空间有限且对色彩表现的要求不高,则可以考虑使用RGB565以节省存储资源。这时,就涉及到了RGB888和RGB565的选择问题。 2 、RGB888和RGB565的选择和修改 OK6254-C设备树的修改十分方便,我们把设备树分为三个部分——内核设备树,LVDS显示设备树,RGB显示设备树。若要进行RGB888和RGB565的选择和修改,我们需要 打开OK6254-C-rgb.dts文件 ,如下图: 上图中第一个红色方框内,我们可以修改RGB显示为RGB888或者RGB565, 默认为rgb565 。下边的红色方框是分辨率信息,默认为1024*600,最大支持1920x1200,大家根据根据自己手中的屏体手册修改对应参数即可。此外,OK6254-C开发板还支持800*480的屏幕分辨率,接下来为大家介绍选屏操作。 打开文件OK6254-C-rgb-800_480.dts 大家可以在下图红框部分修改分辨率以及适合屏幕的屏体参数。 (1) 编译: 因为我们只对设备树进行了修改,所以我们不需要全编译,否则不仅费时而且费力。 编译内核后会在images目录下生成新的Image 和多个设备树文件 ,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单独编译内核。 1. 切换目录:cd OK6254-linux-sdk/ 2. 执行环境变量:. build.sh 3. 执行单独编译内核的指令:sudo ./build.sh kernel 4. 打包所有设备树文件到开发板/boot/目录下替换,然后sync保存重启scp images/OK6254-C* root@172.16.0.225:/boot/ 至此修改完毕。 (2) 选屏阶段: 我们已经修改好了对应的文件,替换之后应该如何选择屏幕呢?目前屏幕切换控制方式有三种——内核设备树指定、Uboot菜单动态控制、Forlinx Desktop界面Ubootmenu应用程序。 今天简单介绍一下Uboot菜单动态控制 。 Uboot启动过程中,按空格键将会进入Uboot 菜单。 菜单共有三个选项: 输入0,将会进入uboot 命令行; 输入1,将会重启Uboot; 输入2,将会进入显示配置菜单。 屏幕配置菜单有三个选项: 输入0,将会返回上一级菜单; 输入1,会切换选项1显示的内容,从而配置屏幕1 LVDS; 注: 屏幕1支持单LVDS、双LVDS和关闭(即LVDS off) 输入2,会切换选项2显示的内容,从而配置屏幕2 LCD。 注: 屏幕2支持1024*600 分辨率LCD屏, 800*480分辨率 LCD屏幕和关闭(即RGB off) 选择LCD屏时,我们输入2就OK。 选择好需要的配置后,输入0返回上一级菜单。重启Uboot或进入命令行启动系统,都可以使屏幕设置生效。 其它分辨率屏幕请按照屏幕参数要求自行修改内核设备树屏幕参数实现。 至此,我们对于RGB的显示方案介绍完毕, 当然其他显示接口也是类似,大家可以关注后续的应用笔记。
  • 热度 22
    2023-8-7 15:54
    6718 次阅读|
    0 个评论
    发现一款3000块的5K显示器,一天使用体验如下
    很久没更专栏,来写篇文章吧——数码体验向~ 其实我一直对苹果 Studio Display 很心水(确切说应该是 5 万块的 Pro Display XDR),但总觉得花一万二买个显示器很奢侈——我又不做正儿八经的设计,买那么贵的显示器真的还不如买个笔记本什么的~ 我自己常年在用的是多年前购入的飞利浦的一款 27 寸 4K 显示器,当时花了大概 2800 块钱。这个显示器的优点是,USB Type-C 一个接口实现 DP 视频输出,并且有 65W 供电——就所谓的“一线连”,笔记本只需要连一根线,就一边供电、一边画面输出了;这在当年其实还不是很多见,虽然现在差不多已经是标配了。 这个显示器的痛点——就我个人认为的痛点,一是 27 寸 4K 分辨率(3840 x 2160),像素密度实际上只有 163 ppi(每英寸 163 个像素)。乔布斯不是规定了手机 300 ppi 才能叫“视网膜屏幕”么,163 ppi 是可以看到大果粒的——当然了,27 寸显示器的视距和手机不一样,但这个像素密度下,矢量字体显示的确会有浓重的颗粒感。 所以苹果官方是 27 寸屏幕大小,配 5K 分辨率(5120 x 2880),则像素密度可以达到 218 ppi。每英寸 218 个像素点,应该是苹果对于桌上显示器的一个“视网膜”门槛设定。现在 24 寸 iMac,分辨率是 4.5K 分辨率(4480 x 2520),也是 218 ppi~ 还有一个痛点是色域(色彩空间),当年的显示器还没怎么普及 DCI-P3 色域,AdobeRGB 色域规格的显示器则贵得非常离谱。不过那会儿真的是 100% sRGB 就已经求神拜佛了。所以分辨率、色域,是我对旧款飞利浦显示器感知到的两大痛点。 这两年就一直在盘算换一台显示器,横看竖看 Studio Display 和 LG 27MD5KL 都是唯二选择,但价格真的都不美丽。去年在京东看到一款售价 6000+ 的 27 寸 5K 显示器,品牌叫 Kuycon,还稍微心动了一下的。那台显示器是真正从头到脚的果味儿,连背面刨丝器设计,都和 Mac Pro 如出一辙。但因为工作忙,迟迟没有下手,就搁置了。 直到最近是准备再去看看这个 Kuycon,结果在京东搜到了价格 2999 元的“未来视野”27 寸 5K 显示器,略有点惊掉下巴。看了一圈参数后就立刻下单购入了,因为 2999 要买 27 寸 5K 显示器,过去这几年应该只有在梦里才可能吧。“未来视野”真没听过,知道的同学可以说一下——未来视野的京东店目前就只有 RV100 这一款显示器产品上线。 这个显示器周末到手用了一天,谈谈使用感受,给也有欲望购入的同学一个参考。 有关 5K 分辨率,和其他一眼提升 其实我最早听到“5K 分辨率”,感觉也应该和 4K 差不多吧。但如果你仔细去算一下两个乘法,就会发现,5K 分辨率的像素数量比 4K 多出了 78%。而 218 ppi,是不是听起来和 163 ppi 也没有差很远? 我说下实际观感,就是 27 寸尺寸下,5K 的矢量字体显示清晰度和锐度,相比 4K 是质的提升。这种“提升”在 macOS 系统下其实还好,因为苹方字体本身的设计,以及 macOS 所用的字体渲染方式,令 4K 分辨率下的矢量字体观感也还行~ 但对 Windows 而言,就真的是巨幅提升了——微软雅黑和 ClearType 的德性,你们也应该知道。大致就是非视网膜和视网膜显示屏的差异,或者是当年手机屏幕,从 480p 到 720p 细腻度的变化。5K 和 4K 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不过实际上,5K 分辨率并不是我对这款未来视野 RV100 显示器的最大体验提升的感知。据我所知,3000 价位段附近的 27 寸显示器,屏幕亮度能到 300 nit 就不错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 300 nit 亮度属于乞丐配置:办公场景下,如果办公桌离窗户距离不到 1 米,大晴天时,这个亮度在内容显示上就捉襟见肘了。而且我还喜欢用暗色主题模式——大晴天 300 nit 屏幕亮度,基本也是告别暗色模式了。 RV100 的标称屏幕亮度是 500 nit。从 B 站的 up 主测试来看,应该会比标称更高一点。所以我从飞利浦换到这台 RV100 的第一眼感知,就是屏幕亮了很多——也算是质的提升吧。 另外就是 2000:1 的对比度,黑位看起来还是很正的,即便是雾面屏,我个人感觉都还是挺通透的:在 LCD 里面算是相当不错的——毕竟也是用了 IGZO 材料的。这两年宣传 IGZO 的好像不多了。非全黑环境下观看,会感觉黑色的确很黑——起码比一般 2000+ 的显示器好很多。 不过对于看惯了 OLED 和 mini LED 的人来说,这点变化就还好——的确是比之前的显示器好很多,但也就这么回事吧。而且我觉得传统没有背光分区的 LCD 宣传 HDR 价值都大不到哪里去,更何况现在有多少 HDR 内容啊。 色域和色准,我没有专门的测试设备。RV100 有三档色域可选,sRGB、DCI-P3 和 AdobeRGB,且每一种色域覆盖都基本达到了 100%,网上有现成的测试结果了,大家可以去看看。P3 这个应该就是为 Mac 用户量身打造的吧。色准方面,宣传上是显示器出厂逐台校色,包装还附带了校色报告。对比 MacBook Pro 14",色彩显示十分相近——这个体验总算是不割裂了。 另外在显示器设定菜单里,有针对 for Windows 和 for Mac 两种模式——具体的不懂,是给出了不同的色彩管理配置文件?如果你需要在 Windows PC 和 Mac 间切换的话,这个设定需要手动切换。 这部分最后说一句,面板是来自京东方。就各方面观感来看,我整体都算是非常满意,体验相比之前是越级的。从亮度,到分辨率,到对比度和色域。具体的面板型号,大家自己去网上查吧——据说京东方官网也没有对应型号的资料。 其他参数不清楚,包括灰阶响应,以及更深入的诸如不同亮度下的白平衡、色准表现等。 Mac 与 Windows 的适配 两个系统的适配都挺不错,尤其这个显示器在宣传上叫“果粉屏”,略有点给 Mac 用户量身定做的意思。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macOS 对于 4K 分辨率的支持是不及 5K 的,貌似真正的苹果设备就不存在“4K”这一档设定的吧。 所以如果你在 macOS 系统下用过 4K 显示器,就会知道,显示设置做工作空间调整时,调的其实是分辨率(如下图);而在 5K 分辨率下,调的才是更符合直觉的缩放设置。 不过在这一天的使用时间里,macOS 和 Windows 下出现过两次 bug。macOS 系统里,显示设置中多出一个 HDR 选项——不过打开的话,整体画面泛白,似乎是 bug,具体的没怎么去追究。因为我是真心觉得,LCD 就别搞什么 HDR 了~(起码到 mini LED 再说 HDR) Windows 这边,尝试完各种游戏,16:9 游戏画面都能做到完美缩放,全屏显示没有问题。不过在玩《星穹铁道》的时候,画面、声音信号出现过间歇性断联,一天使用出现过 2 次,原因未知。该问题在重启系统后得到解决——有可能是显卡或驱动的问题(我用的是 Intel Arc A750,DP 输出)~ 有关工作空间、色彩管理的问题,那主要应该都是系统问题,就不多谈了。 这部分再谈一个 RV100 的优点:OSD 菜单设置相当的 modern(如下图)。而且交互靠的是显示器背面的一个多维摇杆,所有操作都靠这一个摇杆,包括开关,和亮度、对比度、色域等方面的设置。 前面板下巴上有一个小标志——这个标志是为了提示在此位置的后面,就是摇杆按键。平常要操作的时候,根据这个小标志,手在此位置往后面一够就摸到了。这个交互方式点 10000 个赞,尤其是我用过的大部分显示器按钮巨难按——而且有时候还要探头去看,究竟该按哪个按钮,或者经历各种误操作~ 一些缺点和疑问 综合上面这些,我给这台显示器会给出强烈推荐评价。不过我只用了一天,所以不清楚它是否存在其他暗病,或者在某些细节性的参数上是存在巨大硬伤的——这些恐怕需要靠更专业的人去测了。 最后谈一些缺点和疑问吧,我觉得这可能才是更多人关心的。但还是要考虑到,RV100 价格就 2999,下面这些疑问和缺点大概都不能称作疑问和缺点了,只不过拿出来讲一讲,给各位做个参考。 首先是除了支架是金属(铝合金?)以外,整个显示器的后壳、下巴都是塑料的。所以 RV100 的质感是不可能去和 Studio Display 相提并论的。 做工我个人感觉还行,但也不要奢望面板与四个边框都塞不进 A4 纸。而且我买的是蓝色款,支架和后壳也都是对应的蓝色,虽说质感是比不上 iMac 的多彩金属,但也没有那种很浓重的廉价感。(电源线、数据线是白色的,别期望还能用上彩色编织线) 注意,支架是不可更换的——不可更换!不存在 VESA 标准之类的设定~这也是向苹果致敬吧。而且支架只能做俯仰调节,上下左右调节都不支持。 其次谈一下 I/O——这台显示器的 I/O 口不多,一个 HDMI 口,一个 DisplayPort 口,一个 USC-C 口,一个 3.5mm 模拟音频输出口;没有 USB hub。 USB-C 口支持 DP 输出,也支持 65W 供电——轻薄本的一线连也就给到了,像 MacBook Pro 14/16" 的日常使用应该也够吧,虽然全速运转的话,还是接个电源用吧。 但 HDMI 是个 2.0 规格的口,所以在 5K 输出时,只能做到 30Hz。所以这个 HDMI 口相当于是废的——日常外接台式机,只能选 DP 口了吧。(随机附赠的信号线也是 DP 线) 再次,这个价位的显示器,就别期望还存在光线、接近传感器了,自然就不存在显示亮度自动调节,或者原彩显示色温自动调节一类的功能。其实我觉得没有亮度自动调节功能还略优点遗憾。早年 300nit 那种亮度,不调也没什么;但 500nit 在室内不开窗的情况下会感觉过亮。不过 2999,也别想要什么自行车了。 另外,可能还有人比较关心面板边缘漏光问题。这个我感觉是 LCD 就存在,尤其大面板是不可能不漏光的,之前看过上万的 LCD 都漏光吧。我看了一下我这台 RV100,在环境全黑的情况下,显示全黑画面能看到明显漏光——但这也是预期之中的事情——日常使用肯定是感知不到的。用 LCD 的话,还是别做什么完美面板和封装的幻想了,苹果 mini LED 边缘都有变暗的问题~ 更细节的东西就不谈了,我也不知道;比如音频 DAC 质量怎么样啊,发光寿命怎么样啊,品控怎么样啊~总体我都感觉非常满意。最后说下我自己的使用场景吧,供各位参考:偶尔玩一些游戏,但不玩 FPS 和追求低延迟的游戏;会用 LR 调色、PS 修图,但不是商业摄影;主打办公(所以很在意矢量字体的渲染与清晰度)和查资料;经常看电影~ 长期使用不知是否会有问题,毕竟也才买来几天。就到这儿吧,下次更新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 2023-3-16 17:28
    3 次阅读|
    0 个评论
    被誉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Micro-LED正处于商业化关键节点,技术突破在即,商业应用在望。日前,The Information报道称,近十年来,苹果一直在投入巨资自主研发Micro-LED技术,以摆脱 三星 作为其供应商。传闻苹果计划将Micro-LED技术先引入 智能 手表,再引入 iPhone 等产品,而搭载Micro-LED技术的Apple Watch预计2024年面世。 从技术上看,Micro-LED技术应用于如三星前段时间推出的大屏幕电视上所需的技术,与应用于小屏幕的智能穿戴等产品上,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并不完全相同。前者的技术挑战在于巨量转移,而后者则在于全彩显示。 资料 显示,当前苹果在上述两个技术领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2023 Micro-LED产业技术洞察白皮书》,扫码免费获取 苹果巨量转移技术储备全球第一 由于Micro-LED发光层和驱动基板生长工艺差异,很难通过生长工艺将显示阵列和驱动器件集成起来,所以需要转移步骤将制作好的Micro-LED晶粒转移到 驱动电路 基板上。 以一个4K电视为例,需要转移的晶粒就高达2400万颗(以4000 x 2000 x RGB三色计算),即使一次转移1万颗,也需要重复2400次,转移过程中的转移效率、精度、良率问题将重点影响转移后显示性能。 根据智慧芽 最新 发布的《2023 Micro-LED产业技术洞察白皮书》显示,在巨量转移技术领域,该方向领头的创新主体以美国苹果和X DC 为主,两者在巨量转移方向技术储备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白皮书中针对苹果(包括其收购的Luxvue)公司的核心专利家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深入 拆解 了苹果围绕巨量转移技术开展的全面的专利保护布局。 图:苹果/Luxvue核心专利家族解读 进一步分析上述专利可知,苹果在巨量转移技术中采用的方案多为“静电”这一技术流派,即通过向转移头的电极施加电压产生静电吸附来完成转移。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如苹果手中一件涉及“静电转移头”的技术方案。利用智慧芽研发情报库可以看到,该方案包括基底、台面结构、电极、介电层,以及介电层上围绕台面结构的导电接地平面,可将电压施加到微型器件转移头和头阵列以从载体衬底拾取微型器件并将微型器件释放到接收衬底上。 图:苹果技术方案展示(来源:智慧芽研发情报库) 苹果全彩显示技术早有布局 在全彩显示领域,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RGB三色LED法、波长转换法和3D纳米线法。由于巨量转移技术限制,以RGB三色 芯片 来实现全彩化,对Micro-LED显示技术而言非常困难,因此应用单色紫外光LED或蓝光LED搭配色彩转换材料来达成全彩化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当前业内重点关注的是量子转换效率和光串扰问题。 白皮书显示,在通过波长转换实现全彩化的技术路线中,苹果公司此前收购的Luxvue早在2013年就有相关的技术布局。 图:波长转换实现全彩化技术路线图 通过智慧芽研发情报库深入分析该技术方案可知,在微型LED器件上形成波长转换层波长转换层可以由玻璃、环氧树脂、硅胶、亚克力等材料形成,每个波长转换层包括分散在其中的磷光体颗粒,微型LED器件被设计为发射紫外线或蓝光,在微型LED器件周围形成红色发射转换层、绿色发射波长转换层或蓝光发射转换层。 图:苹果技术方案展示(来源:智慧芽研发情报库) 上述两大技术领域,目前都正在加速研发攻坚中,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一定的差距。苹果试图摆脱的三星也正在Micro-LED领域中全力研发,未来或将有更大的技术突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Micro-LED商业化的明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热度 2
    2019-12-5 15:06
    5944 次阅读|
    2 个评论
    车载显示器之六大评价测量指标
    作者: Allion Labs / Shirley Lee 车载显示器随着智能车与自动驾驶车的不断发展,使市场需求持续以正成长的趋势向上攀爬。在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除了对车子外观、性能抱有高要求外,对于显示器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从近年的汽车产业中可以发现,无论是视听娱乐系统、中控台、仪表板、后视镜、侧视镜等都将采用显示器屏幕取代传统的显示方式。车载显示器的性能该如何迎合一般大众的需求将成为制造商们的课题。百佳泰累积多年车联网测试经验,针对车内显示器设计出 6 大测试方案,确保您的产品性能优于他厂外,同时赢得消费者信赖。 车载显示器 6 大测试方案 1. 亮度 (Luminance / Brightness) 屏幕亮度越高,画面看起来就越鲜艳亮丽;相反的,亮度越低,画面看起来会觉得灰暗、雾雾的。在屏幕亮度的量测点位上我们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 ANSI )所定义之 9 点或 13 点,并从量测结果取得最大亮度值、最低亮度值、以及平均值来做评估。 量测设备 : Konica Minolta CS-2000A 量测画面 : 白 量测点位 : ANSI-9 / ANSI-13 ANSI-9 ANSI-13 量测结果 2. 亮度均匀度 (Brightness Uniformity) 屏幕的中心区域若是与其他区域的发光亮度不一,会造成观看者的不适感。亮度均匀的重要性体现在:均匀度越高代表屏幕均匀性越好,我们可也从测量数据得知数值越高则越好。 计算公式为 : 亮度最小值 / 亮度最大值 = 亮度均匀度 量测设备 : Konica Minolta CS-2000A 量测画面 : 白 量测点位 : ANSI-9 / ANSI-13 量测结果 3. 颜色均匀度 (Color Uniformity) 另一方面,颜色的均匀度也是屏幕均匀度评估的指针之一。与亮度均匀度一样,测量出来的数值越高代表均匀度越好。 计算公式为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均匀度 量测设备 : Konica Minolta CS-2000A 量测画面 : 红 / 绿 / 蓝 量测点位 : ANSI-9 / ANSI-13 量测结果 4. 色度 (Chromaticity) 色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并不包含亮度在内),也称为饱和度或是彩度。量测方法为测试屏幕在红色、绿色、蓝色画面下之色度值,量测结果则参照 国际照明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 CIE )所定义之 CIE 1931 或 CIE1976 的色度图来表示。 量测设备 : Konica Minolta CS-2000A 量测画面 : 红 / 绿 / 蓝 量测点位 : 中心点 量测结果 4-1. 对比度 (Contrast Ratio) 针对色度测试,我们同时加入了对比度的测量。简单来说对比度就是黑色与白色两种色彩之间亮度的比值。当对比度越高时,屏幕所显示出的色彩层次越丰富、活泼、生动、让画面呈现立体感,而细节的部分更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来。 计算公式为 : 白色的亮度 / 黑色的亮度 = 对比度 量测设备 : Konica Minolta CS-2000A 量测画面 : 白 / 黑 量测点位 : 中心点 5. 闪烁 (Flicker) 当亮度的明暗超过一定程度的变化,便会出现闪烁的现象。目前,评估画面闪烁的标准有 VESA 所定义的 FMA 、及 JEITA 所定义的 FLVL ,两者分别以 % 及 dB 来表示。一般超过 10% 或是大于 -30dB 就表示闪烁过大,使用者可感觉出画面有闪烁或是抖动的状况。 量测设备 : Klein K10-A 量测画面 : Gray127 量测点位 : 中心点 5.1 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量测屏幕亮度由黑色画面转换到白色画面的上升时间,以及屏幕亮度由白色画面转换到黑色画面的下降时间,两个时间相加就是反应时间。当反应时间过长会产生动态图像的拖尾现象,造成动态模糊的视觉效果(如下图)。如果将显示屏幕用于车载娱乐系统上,若以静态数据呈现,则对于反应时间不需要要求太高,反之;若观看电影或玩游戏等需要动态画面的应用时,对于反应时间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反应时间过长时,画面会有「拖尾」现象 量测设备 : Klein K10-A 量测画面 : 黑 白 黑 量测点位 : 中心点 6. 反射率 (Reflection Rate) 使用者是否常会因站在户外强烈的光线下无法读取屏幕上的内容呢?测量屏幕的亮度时,反射率也是可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反射率越低越不容易造成反光或者眩光的效果。 量测设备 : Konica Minolta CM-2600d 量测点位 : 中心点 高质量车载显示器 —— 让行车变的既安全又有趣 在自驾车渐渐普及后,车内娱乐的相关运用将会更加广泛,当车内配备良好显示性能的屏幕时,将大幅提升行车体验。不论是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或是在漆黑的夜晚,车载显示屏幕对驾驶或是车内其他乘客来说,无非是要能看得清楚、看得舒适,且让驾驶透过显示屏幕的信息清楚掌握路况,达到行车的安全。此外,同行的乘客也能透过车载娱乐系统看电影、玩游戏等,让整段旅程不再枯燥乏味。 综观上述 6 大性能评价指针,百佳泰能协助您的产品迅速找出问题点并实时提供分析与建议,确保产品拥有高质量及符合消费者期待。
  • 热度 17
    2012-7-4 09:49
    1854 次阅读|
    0 个评论
    产品概述     GM8283/GM8284型28位可编程数据选通Channel-Link发送器/接收器完成的功能是在并行同步时钟作用下,以7:1/1:7的压缩比/解压比,将28路的并行LVTTL数据/4对LVDS串行数据编码/解码为4对LVDS串行数据/28路的并行LVTTL数据。输入时钟的频率范围为20MHz~85MHz,输出的LVDS时钟频率与输入时钟的频率一致,且与输出数据保持同步关系。GM8283/GM8284具有触发沿可选的特性  示例图:   详细内容请参见附件!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