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发展之路

2011-1-11 23:13 2583 5 9 分类: 汽车电子

   我曾经问过自己,工程师的未来在哪里?其实很多涉及到职业发展的路途的时候,总是能让年轻的,不太年轻的,甚至有些年长的工程师们一起赶到困惑。因为大家似乎看到工程师等于技术+略有些僵的头脑+“农民式”的老实本分和沉默寡言,而这些在国内就等于没有前途。至少似乎在我以前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经过了一些事情,接触了一些人。当我再次拿起DRE设计发布工程师(Design Release Engineer)的Skills列表的时候,我还是感怀很多的。挑一些内容与大家交流一下,总的而言工程师总的评价可分为三个方面

1.职业与技术的知识

2.工作的方法与管理

3.个人的人际与社交

    初看可能与工程师差的有些多,不过细细说来就比较有意思了。

技术方面的知识

   工程师的职位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的地方其实鼓励你去做一些相近领域的尝试。因此对工程师而言其对某一个方面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产品的知识是必不可缺的。甚至覆盖这方面更为基础的理论知识,诸如对汽车电子方面的电气电子理论知识,乃至更为基础的数学,材料,物理,化学知识是一个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在制造业内发展,还需要了解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建模,仿真与验证的内容,产品的制造流程等内容。 对于汽车相关的产业而言,基本的工程和系统知识(做汽车的得知道汽车整车的构造,会开车;做消费电子的得玩各种数码产品),行业内的公司与相应的品牌(比如汽车行业内诸多的集团与品牌),行业,国家,国际的标准都需要心中有数。

   这里其实有点类似与袁兄聊天时候的一些内容,博文与有同行者不孤单中叙述的。只不过从现在的产品,向下抽象的基础的知识,向上就是系统和结构化的知识。

方法方面

   这个方面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无计算机不工作的时代,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软件来辅助我们工作,首先这些软件就是我们需要首先克服的(最为典型的是office)。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思考的能力。对于工程师而言,需要有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分析能力,运用结构化和原理化的工作方法,对新的技术有着良好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果某些工程师,是对内对外的接口,既需要面对客户有时候也需要面对供应商,还要面对内部的其他部门的同事;那么他就得把项目管理和规划,时间管理,质量管理,商务管理,技术管理这些提高工作与沟通效率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很多时候需要对于成本和质量高度敏感,以平衡两者的关系。事实上,有一类知识是比较受忽视的。主要是变更管理,发布管理与流程知识方面的内容。当然有一个良好的系统支持下,做这些工作会比较轻松。

   在方法层面,工程师与所处的公司是相互影响的。无法适应公司惯性的工程师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可以想见棱角分明的xdjm可能会被某些潜在的文化磨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法,还是特别重要与关键的。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定下心来去学习一些相对完善和成功的方法。(注意,一旦一个公司形成了某种长期的积累,你会发现其冗余的地方很多,想要了解其全貌的难度相当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一定的契机才能体会出来)

人际/社交的个人特质方面

    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如果工程师不具备一定的人际与社交能力,完善自己的性格和特质,是很难完成系统的工作的。而系统的工作,则是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里的系统是指在一个较大的范围,用较多的资源(内部与外部)完成一些重要的系统工作。

   这方面首当其中的便是在团队中工作的情况,通俗一点说是团队精神。我们需要与人一起合作,可以是本部门/他部门,甚至是供应商或者是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既考虑个人的交流沟通的能力,也考验其沟通的意愿。面对同一个事情,需要有处理冲突的能力,也需要有同理心(这两个需要工程师具备表述修辞的能力,从而使得本身的说法带有说服力,并且在该做决策的时候有承担的勇气与魄力),将合作控制在有序和可控的范围内(通俗一点说,即使有猪一样的队友+神一样的客户,我们也得负重前行)。面对越来越流行的分包工作,我们可能需要有些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在特质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快速掌握要点的能力(信息和变革快速的时代的必备技能)与开放不断学习的态度。这方面的东东还有很多,我暂时体会不过来。

    晚上与岩兄聊了会天,单一的职位,比如硬件工程师这样的职位,你可以做5年,也可以做10年。但是10年以后,工程师所担任的工作内容重点与职责可能会与当初有很大的变化。几乎没有工程师愿意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里面,干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工作中学习,学会与人一起工作,学会使用更多的资源去完成较大的目标,这也是工程师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的印度Boss一直很强调着个人的职业规划与自我培训规划,大概是鼓励我们去思考一些事情吧。特此记录下来,不知各位看官有何想法?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4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403143 2011-2-8 19:31

我觉得fhdz所言的“不再看书”,也有可能是一直就没有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上学时所必需理解的教科书不算在阅读里面。

朱玉龙 2011-1-14 13:33

我们在讨论周五的时候组织技术茶话会或者是学术沙龙,呵呵

dongbei06_409353400 2011-1-14 13:26

我觉得google和baidu,让很多同事不再看书,不再私下与同行交流,不再独立思考了,可怕

用户371925 2011-1-12 07:31

很有见地。看了很受益。这些都是真功夫。
相关推荐阅读
朱玉龙 2019-06-13 11:48
放开限购的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买车和生娃一样,有时候是需要看收入和信心的,随着汽车产业进入调整期,ZF层面对于这个支柱产业的政策性的帮助业随之而来,《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 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这份...
朱玉龙 2019-06-13 11:45
如何看待这一波全球车企的人员收缩?
2019-05-26 在国内保就业的前提下,谈国内的问题是很敏感的。但是在全球...
朱玉龙 2018-11-01 14:25
比亚迪把新能源汽车卖哪里去了?
2018-11-01今年是汽车行业整体的转折点,我们在考较和推敲特斯拉的时候,国内的比亚迪今年的量也是非常厉害,特别是这三个月7、8、9三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都超过了传统车,占了大头。从数字来看,这个新...
朱玉龙 2018-11-01 14:23
电池温度传感器再思考
2018-10-16 随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升和安全裕度的降低,核心的问题是要知道锂电池单体本身的温度。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大部分的电池滥用试验选择都和温度有关系,在不同的温度下做出来的条件并不...
朱玉龙 2018-11-01 14:20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利润格局
2018-10-13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到了讨论动力电池产业和电动汽车厂家们的博弈问题了,在一个健康的市场里面,是存在一个比较好的零整关系,是存在一个博弈过程,能够建立均衡,各方都有相对合理的利润...
朱玉龙 2018-11-01 14:11
Model 3 电芯的分析
2018-09-24这个也是综合不少的材料来看的,主要是看电芯的一些情况。这里我不知道A2mac1找的哪样的实验室来做这个事情,从整个分析还是挺全的,包括电芯测试,电芯内的材料分析,这些东西全套下来,...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4
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