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什么工程师
百度百科中显示:
工程师(Engineer)和科学家(scientists)往往容易混淆:
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从而在数学和科学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
科学家研究东西,工程师建立东西。
可视为表达这句话, "科学家们问为什么,工程师问为什么不能呢?
2、工程师精神
这个命题太大了,此处仅“坐在井中观一下天”、“蒙上眼摸一下大象”、“竹管中看一下豹的斑纹”。
在CCTV百家讲坛上曾仕强教授在讲“乾卦、潜龙勿用”时提到发明塑胶袋的人自杀了: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当时他已经意识到塑料袋所带来的危害,于是要求老板在他还没找到可降解的方法之前,不可以让塑料袋上市,他的老板答应了,但是他的老板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背自己的诺言,于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自杀了。
事实上,这只是坊间传说。
3、工程师中的一些人物:美国的纳什
纳什是数学家,并不是工程师,不举他的例子了。
4、 工程师中的一些人物:联想的柳传志
柳传志是管理者,并不是工程师,也不该举他的例子。
他早年由于与深圳一家公司300万元人民币的货款纠纷导致患上美尼尔综合症,发病的时候:惊恐,对电话声音和人走动的声音惊恐。
5、 工程师中的一些人物:美剧《越狱》中的迈克
终于找到一位工程师。
迈克是个建筑工程师。迈克有好几种病,其中一种叫做“潜在抑郁症”。 这种病人看到的东西跟我们不一样。
举个例子比如灯,在我们眼中只能看到灯的形象,他们能看到一切:管子,灯泡,螺钉,甚至里面的垫圈。他们的脑子对周围事务的信息更开放,其他人的脑子--像你和我--则把这些信息关在外面。
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保持心智健全。如果智商低的人患了“潜在抑郁症”,结果通常是精神分裂;但如果患者有足够高的智商,结果通常是极具创造性的天才。
迈克身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他变得对周围的苦难有强烈的共鸣,他无法坐视不管,他成了帮助者。这种人关心其他人的幸福,远多过关心自己。
迈克说:“不是每一次选择都要舍弃,我们可以选择谁也不放弃。为了你想看到的世界,我们一起去改变吧!”
6、顶级工程师的表现:苹果的乔布斯
乔布斯说过:
“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可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
7、顶级工程师的表现:李开复
李开复在《微软的成功之道》里,讲过一个故事:
“微软公司把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视为公司的核心财富。在信息时代里,人才的价值尤为重要。在工业时代里,一个优秀技工和一个普通技工的效率差异可能是30%,但在信息时代里,一个高级程序员和一个普通程序员的效率差异可能高达10倍以上。
例如,微软公司有一位编程高手,一次,他对一位经理说,你们的产品里还缺少一种重要的功能。
那位经理说,我也想做这个功能,但至少要50个人半年时间,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编程高手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个星期开会时,他对那位经理说,你要的功能我已经帮你做完了。
因为这样一位编程高手可能知道很多其他程序员所不知道的解决问题的捷径,他在一个星期里就能做完50个人半年的工作。
可见,这样的人才对公司来讲是有特殊意义的,公司必须善于追踪、挖掘、面试、聘请、评估、培养、重视和留住这样的人才,而且要把人才相关的工作视为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8、工程师文化
Google的公司文化被很多人羡慕,其实google只是借鉴了3M、IBM等老牌公司的优点。
1)“睡衣日”:当天大家必须穿睡衣上班
2)一百英尺之内必有食物
这是Google内部一条规矩。一位工程师觉得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就量了一下他与最近的食物之间的距离,果真发现超过了100英尺,距离是120英尺。
于是,他幽默地要求后勤部门改进自己的服务,对方的回答十分经典:你的头顶就是餐厅,距离你绝对没有超过100英尺!
3)共享办公室
CEO施密特刚刚加入Google时,Google所有员工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员工们还是觉得有必要给他老人家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场所,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十分小的独立办公室。
有一天,有一个印度工程师来到施密特的办公室,说“别人都是共享办公室,我那边太挤了,所以我想做到你这儿来。”
施密特很惊讶,问他:“你有没有问你的老板?”
那位员工去问了老板后回来说:“老板也觉得我该坐这儿。”
于是,他们就共享一个办公室,直到公司后来购买了更大的一栋楼后。
直到今天,除了几十个“整天与人开会”的员工之外,所有的员工依然是共享办公室。
结尾: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附录:
前言
本文的风格如下:
1)文章标题起得吓人,但是正文“食之无味”或“文不对题”
注:标题起得太大,以我驽钝的资质是解释不清楚的,权当起个“头脑风暴”的引子。正文的很多章节都只是提问、没有答案,因为我深知阅读文字的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2)正文按照标号1、2、3、4行文,符合研发工程师的习惯
3)结尾模仿相声的攒底(即结尾),戛然而止
注:其实是为本文的“没头没尾”做开脱。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