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blog.ednchina.com/xcbao/12368/message.aspx
很多模拟电路书中都会详细的讲三极管饱和的概念和过程。但真要透彻理解,还是要一个过程吧。每一次应用后,都会感觉自己的理解又有了一个提高。希望今天能把自己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首先我用PSPICE画了这个图。大家可以先注意一下这个电阻,10K。如果流过接近0.5mA的话,管子就饱和了。我认为理解饱和,就先从这个电阻开始。实际应用中,即使不是电阻,也是有源负载,它的电阻值是很大的。
三极管正常放大时,集电极电流是基极电流的B倍放大。但当Ib再增加时,Ic的增加就会导致R1上的分压增加,Q1的集电极电位迅速下降,直到Vce很小,Vbe正偏,达到饱和。饱和后Ic也就不再是Ib的B倍了,而是小于B倍。
再从三极管结构来讲:NPN管,当发射极的电子注入(有正向的Vbe)基区,再扩散到集电结边缘。放大区工作时,反偏的电压会把边缘的电子立刻吸引到集电极。当电流逐渐增加,反偏电压就会逐渐减小了。当Ic大到使Vcb为0时,管子进入饱和,就不再有电场吸引这些结边缘的电子了,电子只能是扩散到集电极。当Ic再增加时,Vbc就正偏了,会阻碍电子扩散了,但因为基区电子浓度太大了,所以能够满足Ic。同时也是因为基区电子浓度大,在数字电路中,转换管子状态时,速度会很慢。
CE间最主要电阻为集电极电阻,Vce的饱和压降也就近似为这个电阻ro与R1的分压。ro比R1小得多,所以这个分压基本上是0.3V附近。
我以前理解饱和总是从器件内部去想,去理解电子怎么运动,电场怎么形成,而忽略了外围的电路。
不管对饱和的定义如何:可以是两个结电压都正偏;也可以是Ic小于Ib的B倍;或者是Ic不再随Ib的增加而增加;甚至于Ib不变,Ic会减小等,归结到一点,我认为都是因为负载分压的变化引起的。然后才是去分析器件内部电压、电子浓度、浓度梯度的变化。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