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产品开发:供应链得有流程来支持

2015-10-12 20:17 2167 10 14 分类: 采购与分销

传统上,供应链的关注点主要是量产,在新产品开发中的角色有限。我们知道,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是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要更多地影响成本、影响需求,供应链就得早期介入新产品开发。这在能力上要求供应链加强技术力量,比如设置供应商工程师岗位,推动公司的产品设计与供应商的工艺设计之间的交互优化。没有技术力量,供应链对内难以与产品设计对话、有效管理产品开发,对外难以与供应商对话、有效管控供应商。这点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除了技术力量的能力建设外,供应链在系统和流程上也得改变。传统的供应链主要服务量产阶段,其流程、系统是效率型的,成本可以做得低,但以速度为代价。对新产品来说,效率重要,但速度更重要。所以,供应链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支持产品开发,就如下面案例中讲的。

硅谷有个高科技企业,工程师们忙于各种开发项目,进度压力很大,抱怨供应链速度太慢,没法满足新产品的时效要求;供应链呢,受困于系统、流程、政策的限制,要快也快不起来。新产品开发与供应链的矛盾一直不断,对支持新产品开发的采购人员来说,日子就很难过,采购经理一年一换——没法满足设计的合理需求,不管理由多充分,采购总归是要被拍死的。最短的是一位高级经理,从思科挖过来的,半年还没熬到就走人了。

作为内部客户的工程师们,他们的抱怨是有原因的。比如随便买点什么,花的是设计部门自己的钱,为什么采购还要层层审批,从需求提出到采购订单发给供应商,没个三五天就做不完?原因很简单:订单流程是围绕量产要求设置的,批量处理,层层审批,效率低。长期的摩擦中,这个公司的供应链部门意识到,产品设计是供应链的最主要客户之一,有独特的需求,需要有相应的流程来支持。于是,供应链就做出相应调整。

在订单处理上,该公司就建立新产品的订单处理流程:对于非重复性采购,工程师们走完自己的审批流程后,把需求和供应商信息填进一张简单的Excel表格,发到一个共用的Email信箱中,时钟就开始计时;供应链安排专人支持新产品,整天盯着那个Email信箱,需求表格一进来,就启动新产品的订单流程,简化各种审批,X个小时内就发给供应商。这样就解决了零星采购的时效性问题。这对供应链来说,这几个专人是笔开支,但节省了工程师的大量等待时间,投资回报还是显然意见的。

就产品的收发而言,正常流程是供应商送货过来,货物先在仓库门口排队几个小时,等待验收;好不容易验收了,继续排队几小时,登录进ERP;然后又是排队,等搬到库房的货架上。最后,等到了工程师手上,一两天就这么过去了。有时候,工程师不断地催供应商,而货其实已经在仓库排队两天了。

为了加快新产品的入库,该公司就制定了新产品的收发流程:凡是新产品的订单,供应商都用橘黄色的包装以示区别,仓库一看到是橘黄色的包装,就立马启动新产品收发流程,优先处理,在X小时内完成所有的验收、入库手续,在Y小时内送到工程师的办公室。这一流程实施前,经常看到工程师到仓库提货,甚至亲自开车去供应商现场拿货;这一流程落地后,这些现象就彻底看不到了——仓库安排了一个专人,推着手推车,整天在工程师的大楼里走来走去,忙的就是给工程师送货。这人也成了最受工程师们欢迎的人之一。

不管是新产品的订单处理,还是验收、送货流程,看上去都是些小举措。可不要小看这些,它们传递了清晰的信号,即服务内部客户的心态。这对改善供应链与内部客户的关系很重要。有句话讲得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对供应链来说,仰望星空就是在高层次给公司更大的价值,脚踏实地就是把这些具体的事儿做好。没有脚踏实地来满足内部客户的合理需求,内部客户的关系注定处理不好。

就拿新产品开发来说,早期介入意味着供应链早期管理新产品的需求。当你去“管”工程师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供应链该干的活儿干好了没有?你没法有效满足工程师们的合理需求,即履行好自己的服务职能,就根本没法管理他们的需求,即履行供应链的监督职能——他们才懒得跟你谈这些呢:你连个订单都没法及时发出,还来“管”我,给我增添更多的麻烦?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去吧。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因为对有些供应链员工来说,限于职能,他们看到的大都是内部客户的负面作为,比如工程师不按流程做事,给供应链造成大量的善后问题。所以,很多人的理解是,供应链职能向新产品开发延伸,就是履行监督职能,来“管理”设计,让他们不要干那些“傻事”。这注定在犯很多公司都犯过的错误,忘了企业里的人是理性的,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基于现有能力的理性选择不改变能力,就很难改变行为。而这能力呢,有很多是在供应链这边。

比如工程师在新产品开发中,制造紧急需求,给供应链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供应商选择。这看上去是设计的问题,其实供应链也有份:供应链整天埋头忙于订单层次的事务,以支持生产为己任,而不及早去探知工程师的需求;等工程师的图纸、规范都敲定了,打电话要求供应链寻源的时候,时间已经赶不及了。当然,你可以说工程师们得早点与供应链沟通,做事更有计划性才对。不过可不要忘了,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公司,研发人员大都以没有计划性而著称:越是新产品开发,越像艺术而不是科学,计划性是最最谈不上的。相反,计划是运营背景的人的强项,运营出身的供应链人员更有计划性。所以,解决方案不是改进研发人员的短处,让他们增强计划性——这些你做不到;而是发挥供应链的长处,把他们的计划性延伸到产品开发中,尽早探知需求,及早启动供应商寻源流程。

这就是说,供应链得提高能力,来真正帮助研发、营销解决问题,通过履行其服务职能,满足这些内部客户的正当需求,改善与内部客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监督、约束职能,为公司增加更多的价值。

对供应链来说,支持新产品开发只是推动标准化、控制产品复杂度、从而降低复杂度驱动的成本的途径之一。供应链在选择和管理供应商、匹配需求和供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价值。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4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770043 2015-10-19 15:49

好文,在私人公司,供应链管理完全就是老板的私人意见。

自做自受 2015-10-19 14:17

在中国不管什么流程最终都要服从老板型流程?
新产品开发就包括了材料开发。这些年越来越多在采购环节配置技术职位就是“老板”型企业之特色体现,因为供应链是“老板”开发的而需要技术支持。

用户734450 2015-10-19 11:11

好博文,打赏10积分。

用户1856069 2015-10-19 09:09

好博文,打赏10积分。

用户646237 2008-8-21 10:07

如果没有范冰冰小姐的说服,松下也许不会捐款。我认为,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去帮助,就是有爱心,值得称赞! 现在国家有难,不是说三道四的时候,是奉献爱心的时候, 只有爱!只有关怀!!!!!!

看来你的意思好像是要说明是松下献的爱心,而不是范冰冰? 中国人啊,爱国的中国人,竟然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窝里斗的人吗?

用户723729 2008-8-21 10:07

老查说的有道理 楼上看不懂文章的意思吗?

用户1571481 2008-8-21 10:07

不排除有沽名钓誉者,当然相关文章也可能是背后的枪手或运作团队借题炒作一下。这种人什么时候都会有,也不独缺某一个,不必理会,否则有无意中又被当枪使了的可能。

用户1051975 2008-8-21 10:07

老杳您好!

拜读了您的博文,有些遗憾! 在举国抗震之际,您写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想想目前的整体舆论环境? 您对一个娱乐人物\一家外企的捐款行为的指指点点是不合适的.不论这里面是否存在炒作或其他问题,毕竟是为灾区人民做了贡献,我们总该看到这点吧? 而且,您作为一名"专家",很有来头的专家,似乎更应发挥您的专长研究电子行业的大事,而不是为"八卦新闻"烦恼.

当然,言论是自由的,我也仅仅是建议.请参考.

用户1051975 2008-8-21 10:07

建议论坛管理员考虑一下,是否需要把这篇博文撤掉?

用户1280213 2008-8-21 10:07

松下、三星等企业都是靠中国在养着,在中国有危难的时候不见有任何表态,这点我个人很不喜欢,我反正不会再买他们的东西了!支持楼主的观点!
相关推荐阅读
刘宝红 2016-06-18 07:35
前后驱动,中间控制:推荐刘宝红的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一口气读完了刘宝红先生的第二本专著,《三管齐下改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的解决方案》,总共大约花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总体感觉是四个字:共鸣!过瘾! 本书共分三部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前端...
刘宝红 2016-06-06 17:32
治大国若烹小鲜——供应链怕折腾
《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如炒小虾小鱼一样。小虾小鱼,要轻手轻脚地炒,要不都给炒碎了。国家虽大,其实也一样,经不住大折腾。顺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过革命。 ...
刘宝红 2016-05-28 16:02
学历替代不了经历,经历也替代不了学历
在王建硕的网站上(www.wangjianshuo.com),看到GE总裁伊梅尔特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经验。很有同感。 不管我们拿到多少学位,读过多少书,听过多少人的演讲,但看或听别人干...
刘宝红 2016-05-18 10:46
我,不是我们
一位首席采购官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他当年新到一个公司时,需要整体提升采购与供应链部门的水平,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从外面招聘新鲜血液。该公司地处美国中部,属于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虽说是该州的首...
刘宝红 2016-05-13 12:03
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过去10年里,我几十次来往于北美和国内,深切感受到,企业成本压力大、库存水平高、投资回报低的问题非常普遍。这三大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不管是几千亿的大公司,还是几千万的小公司,都欠缺系统的解决方...
刘宝红 2016-05-11 14:39
有计划地生活 – Life with a Plan
小时候看惯了漫画上帝国主义的大鼻子,认为那是美国人与我们的最大区别。等到来了美国,见得多了,发现老美的鼻子并不那么大(相反,有些欧洲人确实有一颗大鼻子)。区别呢多的是,我认为其一就是那个计划日程的...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4
1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