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鑫,EDN China编辑
发表时间:2005-06-01
2005年号称是中国IPTV的“关键之年”,但在我看来,这四个字背后的不确定性风险远远高于其字面上令人浮想联翩的利润空间。
自从3月份的CCBN之后,IPTV的热度就越来越高,街头巷尾无不谈论。喧嚣声中,系统厂商似有些乱了方寸,一时间不少初来乍到的机顶盒厂家忙不迭地扎进了这锅热腾腾的沸水中,可今后是福是祸便不得而知了。当然,也有较早进入的厂商,还是气定神闲,方寸不乱地执行着自己的一定之规。
2005年号称是中国IPTV的“关键之年”,但在我看来,这四个字背后的不确定性风险远远高于其字面上令人浮想联翩的利润空间。这四个字传达着一种暗示,仿佛在向终端厂商暗暗招手,但对这些厂商而言,所谓“未料胜,先料败;未思进,先思退”才是最应该好好准备的热身课题。
中国的终端和系统厂商似乎已经难以抑制对蓄势待发的市场的渴望,纷纷扛起了推动IPTV发展的大旗,几乎成了IPTV最主要的先头兵和宣传队,这一举动有些令全世界惊讶了。在欧美乃至日本,运营商带动IPTV产业发展的做法已经成了无可厚非的一定之规:由电信运营商牵头推广、布网;内容服务商提供内容和版权;终端设备商或与运营商联手,或自产自销的投放机顶盒产品;最终用户只管掏腰包享受服务,整个链条自上而下一气呵成。
而在中国内地,无论上游产业是否做好准备,终端厂商已经耐不住等米下锅,开始大包大揽、自给自足的提供内容服务——或在厂商网页上,或与门户网站联手,提供一些或者合法的陈旧影片,或者版权不明的新片大片。但这无论从内容质量上还是版权保障上都不能算是上上之选,而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为了让用户获得起码的机顶盒体验,不得已而为之。话说回来,这往往还是那些有精力、有财力的大厂商才会搞的“体验秀”,而一般小厂销售任务尚且发愁,哪还有这份闲心呢?再有,IPTV绝不是利用互联网看电视这么简单,按照欧洲的经验和普遍的理解,它提供的服务内容应该是数据、影像、话音三者融合之后的三重服务(Triple-Play),而要做到这一点,仅凭终端厂商一家之力就无论如何难以实现了。
除了内容之外,“点播”这一概念在中国看来并不深入人心。说到“按需自取”,大家都会津津乐道,但要提到“按需付费”,那么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接受。“被广电灌了20多年的电视节目,居然要刀刀见血地掏大家的腰包?不看也罢。”这种不正确的抵制情绪,是需要时间慢慢消化的。
根据我们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网络方面的状况看来也不理想。据统计,目前中国国内的宽带用户已超过2630万,居全球第二,市场研究公司Point Topic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如果中美两国宽带用户增长率继续以现有速度增长的话,中国宽带用户数将在今年年底超过美国,达到4210万户,到2008年,将达到8630万。而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国国内的带宽容量仅仅能承受5%的宽带用户使用IPTV服务,以目前2600多万宽带用户的数量来计算,即只能支撑130万左右的IPTV用户。在不重建网络的前提下,只能通过优化和增容手段来尽量满足IPTV的带宽需求。
令终端厂商感到矛盾的是,一方面他们希望IPTV的终端用户越来越多,一方面又害怕带宽瓶颈的到来而导致其产品的滞销。所以他们更加急于收回成本,迅速盈利,以至于在整个产业还没正式启动的时候就摆出了一应俱全的产品线。
再往政策面望去,主管部门政策还是不明朗。这虽不是我们能力所及的事情,但却是应该谨慎关注的问题。
以上问题对于意气风发的终端厂商来说也许确实有些影响情绪。但也许保守地说,中国的IPTV之年还没到来——在概念越炒越热的时候往往不是下手的最佳时机。玩儿股票的人都知道,买涨不买跌是个跟风的坏习气,而能够真正自律的却寥寥无几。同样,抵制传言和舆论诱惑,拒绝跟风,坐怀不乱,确切摸清产业链本质的价值和脉搏才是IPTV终端厂商的明智之举。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