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鑫,EDN China技术编辑 发表时间:2007-01-16
近几年,被卷入手机芯片开发大潮的本土芯片企业不只是互芯集成电路一家,然而,在这些公司中,将基带芯片作为主要研发方向,并自己开发CPU和DSP的却只有互芯。在与互芯公司总裁梁祖珍的交流中,令我们感到印象深的是,互芯是一家专注的,且敢于承担技术风险的创新性公司。
对于互芯今天的名不见经传,梁祖珍毫不讳言,他承认一直在低调地打造这家公司,以及其独特的技术。“我们相信‘专注’很重要,我们会凭借自身的‘专注’把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做好。”
成立于2003年的互芯集成电路,主要技术是针对移动通信和多媒体终端SoC,其产品涉及GSM/GPRS终端手机、WCDMA/TD-SCDMA手机以及CD/MP3/PMP 播放器等。而在这些产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自主研发的基带芯片CPU内核。在很大程度上,该产品将竞争的矛头直指ARM公司。
“为了帮助客户节省每一分钱,我们自己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PU、DSP和协议栈,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向国外公司支付任何报酬。”梁祖珍解释说,“这种做法对别人来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风险,但是我们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的研发团队在算法、嵌入式技术、CPU、D
SP、硬件加速器等方面都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应用的层面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不用ARM,这也是互芯公司对自身技术、对市场做出的一个评判的过程。”
今天的ARM占据着基带处理器中的绝对市场份额,几乎所有的基带处理器都在采用ARM的CPU内核。这是因为最上游的公司拥有最底层的技术,而最底层的技术恰恰是最难的技术,这也是构成产业链金字塔结构的原因。互芯在成立之初,就将目标定位在手机的通信处理上,这与许多新兴公司专注手机多媒体的战略大相径庭。“不进入多媒体领域是很早以前就制定的方针,在今后还会一直坚持下去。”梁祖珍说,“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做多媒体芯片的可以数出几十家,而做基带芯片的不超过5家。”事实上,这其中正在从事基带CPU内核研发的,在中国大陆目前只有互芯一家,而在台湾,也只有联发科(MTK)一家采用其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内核。在这一策略上,互芯显然想要独辟蹊径,如同奋力搏击的“大马哈鱼”逆流而上,直至产业链的最上游。对于自有的基带处理器内核,互芯甚至保留到未来将其License给别人的可能性。
不过,孤独的尝试者为了降低成本所冒的技术风险有时并不被客户买帐。“许多公司研发能力有限,又希望迅速进入市场,所以他们会购买整套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黑盒子——软件、硬件都是针对ARM打包来的,他们没有能力对其它的CPU开发自己的软件,因此就选择了这种打包方案。”梁祖珍感慨地说,“用ARM是因为他们不敢采用其它的架构,不敢承担风险,而我们将承担这个风险,会把工作做实在。”
虽然话题总是离不开ARM,但互芯却并不喜欢被看作是ARM技术的替代者。梁祖珍解释说,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应用,在多媒体处理方面,ARM是非常合适的,而在无线通信的基带中,ARM的价格和处理能力就显得有些奢侈了。“准确地说我们不是ARM的替代技术。我们只是基于对GSM基带芯片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专门设计了一款适合互芯基带芯片的CPU。”
梁祖珍承认,在市场推广方面,最大的难点就是让其客户知道并相信他们的技术,希望将其“优异的技术、优异的服务和优异的价格”迅速推向客户。为此,互芯制定了“五个最”的服务宗旨,即:“最优秀的技术,最完美的服务,最快速的反应,最真诚的沟通,最愉快的合作”,并用这个宗旨来要求团队做好市场工作。事实上,互芯已经将市场方向定位在支持亚洲手机供应商,而所谓的“五个最”似乎也更符合这些客户的口味。“服务亚洲供应商的市场策略与服务欧美市场的策略并不相同,”梁祖珍说,“因此我们必须为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地区的手机供应商来优化我们的市场策略。”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