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雷军战略:进入新领域 小米有哪三板斧?

2013-11-26 10:30 2291 11 16 分类: 采购与分销

记得去年的一篇文章当中推荐过一本书,叫做《失去乔布斯,苹果会怎样》,作者迪尔克?拜克曼(Dirk Beckmann)是德国出名的苹果分析师。这本书其实很浅显,但它试着回答那一个有趣的命题:一旦苹果决定生产一款新产品,进入一个新领域,哪怕是苹果马桶,都会被赋予与众不同的魔力,都会引发粉丝的抢购。用户被吸引的原因在哪里?苹果因何连续成功?

  迪尔克?拜克曼在书的第三章写下这样的题目“乔布斯战略:苹果会怎么做”,他做了一些设想,比如苹果会如何来做苹果汽车、厨房、电视以及电子学习平台,在他看来,乔布斯和苹果之所以拥有看上去所向披靡的魔力,在于找到了一套共通的苹果方法论。

  这些的事情正在小米身上上演。我听到了一个段子:在9月5日小米手机3和小米电视发布的当晚,诸多手机、电视乃至互联网公司彻夜开会,商讨应对策略。毕竟,这两款小米的新产品要到十月份才会真正推向市场,他们还有时间扭转注意力走向,于是,也就是有了乐视电视2999元版本的推出。

  一位传统手机制造领域浸*多年的老总在跟我聊小米时,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除了做硬件,小米已经进入另外一个境界(大致是指移互联网与电商平台),大家已经不是在一个平台竞争了。

  为何小米能够给其所进入领域的既有占领者如此压力?这引发了我的兴趣,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题目“雷军方法论:每进入一个新领域,小米会怎么做”。

  雷军方法论(上篇):产品要让用户尖叫

  如果你仔细分析雷军在近三年中的所有演讲PPT,其中有两个词是最不应该被忽略的,一是“顶配”,二是“首发”。归结起来说,这两个关键词就如同一个锲子,在小米发布新品时,可以深深植入用户的脑海当中。

  9月5日当天,NVIDIA创始人&CEO黄仁勋受邀为雷军站台,介绍小米3采用的Tegra4处理器,在这场五分钟的登台秀中,黄仁勋非常善于调动现场的气氛,不过,最后看看,只有两句话含金量最高:一是Tegra4是目前全球最快的四核处理器,二是选择小米首发。

  在随后对高通的介绍中,雷军一开始就拿出了三星的galaxy note3作为靶子,对方采用了高通的骁龙8974处理器,小米不会与之相同,而是要一个更快的、能够首发的产品,于是就出现了8974AB版本的骁龙处理器。

  除了定位,另外一柄让用户尖叫的利器是定价。据称,一到要开会讨论新产品的定价时,雷军会先提出一个价格,然后仔细观察与会者的脸色变化。最初,小米电视的定价在3999,很多员工觉得这个价格很有诚意,也足够吸引人,但雷军看完众人反应之后,觉得还不够能够引发尖叫,最终又降了1000元元yuan 

“把自己逼疯”,也许是对这种定价策略最有煽情力的描述。能做到如此境界,首先是要有足够的胆量,不算短期帐,不计短期成本。这就如同当年的淘宝与易趣之战,易趣认定淘宝的免费是短期行为,结果没成想淘宝会在免费基础上衍生出新的盈利模式。可谓是一念之差,谬以千里。

  “小米不是一个强KPI的公司,我们对KPI看得很淡,换一句话讲就是能卖多少算多少。”雷军说,自己不会要强加类似今年卖500万台明年卖2000万台的目标,“小米第一年最早的规划是卖30万台,后来是被市场推到了70万台、200万台、400万台,销量是这样上来的。”

  换句话说,小米的定价策略是有其底气的,其一就是把控好卖货的节奏,其二就是利用电商方式,削减中间渠道,直达最终用户。如果有其三,那就是利用硬件微利,靠软件和服务来获得多元化营收,但这一点还不够明显。

  说完定位与定价,另外最值得一提的秘籍是“可感知体验”。据称,为了测试米3的高灵敏触摸屏,小米的产品团队从市场上成打成打买回手套,包含了各种薄厚度和材质。

  另外一个故事是,为了凸显小米电视的外观色彩设计,曾是摄影深度爱好者的小米副总裁黎万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发布会的体验区专门进行了装潢,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景设计了八种色调,以让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

  实际上,这些故事往往都隐藏在光鲜亮丽的发布会背后,不为人知,但这些尝试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可以给用户可触控的、可感知的使用体验,它的杀伤力也远高于强调多少个核、性能跑分等冷冰冰的指标。

  新媒体“移动吐槽”曾经发过一篇名为“摩尔定律与消费主义”的文章,作者下了这样一个判断:在摩尔定律失效之后,IT业前行的主要驱动力已不再是技术发展形成的推力,而是消费主义盛行形成的拉力。而消费主义的特征就在于,个性化的体验需求逐渐成为消费者们的关键兴趣点。

  总结一下小米做产品的方法论,一是作为锲子的清晰定位(比如顶配、首发、最快等),二是作为锚点的疯狂定价策略(比如把自己逼疯),三是黏住用户的可感知体验。如此,才能有尖叫。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产品的品控确实足够好。

  雷军方法论(中篇):小米新营销三板斧

  今年上半年的某个深夜,刚刚加完班的小米副总裁黎万强突然来了兴致,遂把团队的几个成员拉到办公室,说:外界一直都说小米的营销做得好,说实话,我们自己还这的没有总结过,要不要一起总结下? 

于是,就有了一份有关小米新营销的“九字真经”,即“定战略”、“做服务”以及“涨粉丝”。

  这对小米进入新的领域会有帮助吗?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新营销也是生产力,而且拥有瞬间引爆影响力的效果。

  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强大的粉丝群、所谓的粉丝管理或粉丝经济,其实只是一个结果,真正的关键在于执行和运营。

  先说“定战略”。

  大部分人都知道小米是从最初级的互联网交互产品——论坛,开始做粉丝积累的,随后延展到了微博、微信、百度知道、QQ空间等新媒体阵地。少有人知的事情在于,小米做新媒体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放在战略层面来做。

  这个战略就是“新媒体是主战场,不是试验田”。截至目前,整个小米公司有一个百人团队在负责新媒体的运营,大致来说,论坛30人、微博30人、微信20人、百度知道10人、QQ空间5人。(备注:数据并未核对)

  这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几乎很少有企业的新媒体负责人可以拍着胸脯说,在见不到真金白银、难以考核ROI指标的情况下,老板会允许去建立一个百人规模的新营销团队,并持续提供足够的**支持。

  因果循环,“小米粉丝”能成为一种现象,能成为诸多企业羡慕的差异化能力,恰恰是始于小米在战略层面的大胆与笃行。

  再说“做服务”。

  是否还记得雷军在发布米1的PPT中有一个图片,他是小米客服的001号,而整个小米是全员客服,这是一种组织架构的扁平化表现。传统的企业做法是管理团队下设产品团队和客户团队,后两者不定期进行用户调研,与用户的接触与交互总是隔着一层,也不够实时;小米则是管理、产品和客服团队同时通过新媒体接触用户。

  提升客户反应速度也很关键,小米的微博客服团队有一条硬性规定,在用户@小米之后,必须在15分钟之内做出反应。要知道,小米的新浪微博自2011年8月上线以来,@小米手机拥有217万粉丝,@小米公司拥有159万粉丝。

  此外,小米还对进入的新媒体阵地进行了定位划分,除了共同承担客服的任务以外,基本形成了“微博拉新、社区沉淀、微信客服”等体系化运营架构,以此将每个阵地的属性效果发挥到最大值。

  最后三个字是“涨粉丝”。

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听过,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如何进行多样化的营销创新和体系化运营,比如小米会将米粉送来的各种礼物进行传播展示,在不同场合感谢米粉的支持;结合热门电影与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制作了《我们的150克青春》系列微电影和漫画,七个联合创始人还一起客串了海报宣传图片的拍摄;小米的发布会开始卖门票的时候,曾经遭遇一些诟病,但后来证明小米的回赠很慷慨,比如赠送一部红米手机、F码等,这甚至让场外的黄牛急红了眼……

  这里还要讲到一个小米经营粉丝的特别之处,在小米内部,并不将粉丝视为宣传企业或者扮演水军的工具,而是鼓励米粉与小米以及米粉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小米运营粉丝的主体是互动而非灌输,在此基础上培育整个公司的营销敏感性,继而才有了类似红米捧红QQ空间的故事,将这些新媒体阵地原本被漠视的价值挖掘出来。

  估计看到此处,很多朋友心中似乎颇有所悟了,但小米新营销“九字真经”还有额外的一条附注说明:没有执行力,以上都无效。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条关于小米青春版手机的微博,曾经获得了203万次转发、涨粉丝41万的辉煌战绩,而这背后是包括雷军、黎万强等管理团队成员超过50次的文案修改。

  此外,再说说小米发布会的演讲PPT,它甚至已被视为小米新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所不为人知的是,小米的管理团队中有一位人称老潘的视觉设计总监,他是国内屈指可数的PPT牛人,更关键的是一份PPT要历经无数次的修改。据闻,小米3和小米电视的发布会PPT刚开始准备了有1000多页,雷军等人修改了上百遍,才有了那个213页的最终版PPT。

  不过,依然要回到问题的初点,为何新营销能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我的回答是,现在的小米更像是软硬一体化新浪潮中的另一个“聚划算”,这就是生产力。

  比如,它的小米手机官网是国内最标准的垂直电商样本,而它所合作的淘宝、新浪微博、QQ空间、易迅网、凡客、微信等网站,一旦有小米开卖的活动,几乎都是在短瞬之间涌入超过数百万的流量,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宕机事件。

  今年4月9日的米粉节,小米策划了一场直播活动,只要用户关注“小米手机”公众号,回复“GO”参与抢答,每隔十分钟就送一台小米。最终,几十万微信粉丝发送的信息瞬间蜂拥而至,并刷宕了小米的微信公众号。在此之前,微信官方提前做了隔离措施,只允许在小米自己的后台服务器上进行此次活动,如此躲过一次峰值流量的冲击。

  言归正传,任何事情都是要“以奇胜,以正合”,小米将新媒体营销放到战略层面,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才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海量覆盖、黏**互的新营销路线,但其背后踏实的成体系运营才是根本。 

  需要把握的一条原则是“粉丝是朋友,不是上帝,也不是工具”。 

昨天也有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中问我,能否写写小米的粉丝管理,我想上述的论述基本算清晰了,“小米粉丝”现象只是一个结果。

  雷军方法论(下篇):新估值模式与不对称战争

  这一次谈谈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硬件新势力,其背后的估值模式,这是一切颠覆变革开始的源头,也以此作为观察雷军方法论的终结篇。

  不久前,受邀前往华为终端参观,发现这家手机制造巨头正在发生一些静悄悄的变化,一改我对华为终端的印象。

  其一是华为消费者BG已成立一个消费者研究室,它有点类似于情报部门或智囊团,会从全球采购最前沿的智能硬件设备,拿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报告。在我看到的一份关于2013年新业务趋势报告中,量化自我、多屏协同、感应技术、移动社交以及移动购物等均在华为关注的视野之内。

  其二是华为终端专设了一位主管战略的副总裁芮斌,主抓消费者洞察。这位副总裁带领团队进行了一些有趣的实验,比如给华为主打户外防水的荣耀3手机添加了一些新程序,在手机入水受压之后,屏保图像会切换为一群自由游动的热带鱼。他还会专门研究颜色对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影响,你所不知道的一件事是,手机颜色跟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西藏喇嘛非常喜欢土豪金,而穆斯林更喜欢绿色系的手机。此外,他还正对华为的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逐步梳理出包括技术红颜、屌丝逆袭等八大类型人群,然后再找到技术团队,开发有针对性的功能,融入到产品当中。在交谈中,芮斌有一句重复了多次,这可算是他加盟华为后的最大冀望:“不要再谈参数了,要讲用户喜欢的故事。”他甚至自喻为鲶鱼,希望用新的方式改变华为在用户心目中的印象。

  其三是一句话,来自华为终端营销副总裁邵洋,他说,华为终端现在正在进行一场大的转变,即要从产品经营转向用户经营。潜台词是说,华为其实有很多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制造的积淀,但多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知,也很少“炒作”引爆点话题,“如何让用户知道”恰恰成为华为需要补课的地方。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问这个小米或雷军丝毫没有关系,是的,但华为的上述这些改变几乎全部都是围绕用户洞察,其背后也源于一种鲶鱼效应,而最大的一只鲶鱼就是小米。

  实际上,在这次探访中,我们甚至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未来在移动端,谁会赢,小米还是华为?(当然,华为眼中最主要的对手还是三星)。

  讨论很热烈,也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答案,但却引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关于手机制造商的估值模式问题,我认为这是理解小米和其他硬件中的互联网闯入者的最核心领域,一念之差,可能会带来全然不同的结果。

  可以做一个最直观的对比:在每年举办的无数次的手机新品发布会上,传统制造商最喜欢讲的成功标准是出货量、市场占有率,互联网服务部分比如云服务、应用商店、操作系统优化等,仅仅只是点缀;而在小米的发布会上,成为会场主角的是MIUI、粉丝数、版本迭代更新次数、新的软件应用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这就在于你企业的估值是以硬件产品售卖量为核心标准,还是以用户数量以及单个用户的ARPU值为标准,这是两套截然不同的打法。

  “左林右狸”撰稿人、雷锋网创始人林军校长举了两个很简单的例子:facbook是按照每个用户100美元进行计算,所以才有了千亿公司的估值预期,而苹果是按照每个用户2000美元进行估值,即“硬件售卖+AppStore分成”,这才能支撑苹果高估值的神话。

  鉴于此,可以得出一个倾向性观点:纯硬件售卖的估值模式正在死去,以用户来估值或将是王道。也就是说,硬件从卖出的那一刻,才应该是生意真正开始的时候。

  仅从收入层面看,目前小米在MIUI上的月收入已经达到2000万元,其中应用商店以及游戏联营正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预计明年小米将在MIUI上取得十亿元的营收业绩。

  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数以及活跃用户数。根据雷军在小米电视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MIUI的用户量在7月份已经突破2000万,小米云服务的激活用户数也突破了1050万。

  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实际上很多人没有观察到的一个事情在于,小米手机的用户多数为移动互联网重度用户,也就是说他们对应用、游戏等新鲜事物更为敏感,也更愿意为之付费。

  公众号“移动观察”曾写下这样的判断:“出货量近1500万部的小米手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笔规模不小的的移动互联网流量,众多游戏公司的朋友都反映,小米的游戏平台用户质量很高,因此小米现在据说已经是国内排名前5的Android游戏联运平台。”

  另外,友盟每月都会发布对用户活跃机型的统计数据,搜索了一下,在8月以及9月的安卓系统机型的指数数据中,三星和小米瓜分了TOP10的排名,而在TOP30中,则呈现了三星、小米、华为的三强格局。

  这意味着,从活跃用户数而言,小米早已甩开了“中华酷联”,这恰恰是众多开发者所关注的,现在很多开发者将测试手机刷机为MIUI系统,进行产品测试已经是一种常态。

  长此以往,小米在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的布局,不仅仅黏住了小米硬件的用户、刷MIUI系统或小米桌面的用户,还黏住了另外一极——移动应用开发者。

  由此再反过来看,今年小米融资时宣布了100亿美元的估值,很多传统制造商认为这是在画大饼,但我认为这是估值标准不同带来的一种敌视或不屑心态,雷军投资的诸多公司包括游戏、阅读、电商、浏览器、支付等等,一旦都能够基于小米用户进行经营,它从每个用户获取的ARPU值,绝对是可以支撑这一估值的。

  所以,这其实是一场不对称战争,一方讲的是出货量与纯硬件盈利模式,而另一方则是互联网估值模式,以经营用户为核心。传统制造商不一定会输,但活得好的无疑都将是开始重估用户价值,并为此改变的企业。

  文章末尾讲一个段子,我的一位电商圈好友这样跟我说:以小米、雕爷牛腩和黄太极煎饼为例,如何成为一家牛哄哄的产品公司与百亿美元公司,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产品是活的,二是产品是可平台的,三是用户是“犯贱”的。

  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但我不认为这只是一种开玩笑。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5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875246 2013-12-19 17:25

不错

用户1697973 2013-12-17 15:40

什么时候才有中国芯。

用户1459683 2013-11-30 18:08

等小米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手机系统吧,现在谈还为时过早了……

用户958392 2013-11-29 11:17

我到是希望小米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不要老给别人做嫁衣,

用户896525 2013-11-29 11:02

支持小米

用户929093 2012-8-27 17:36

很不错啊!

用户1606810 2012-8-4 12:39

有道理

用户735236 2012-7-8 23:57

不错
相关推荐阅读
用户958392 2017-04-17 09:47
苹果自己开发芯片,供应商的日子会很难过吗!
苹果积极发展自制芯片,狠甩英国芯片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接着又传出戴乐格半导体(Dialog Semiconductor)可能也会痛失大单。 苹果动作不断,外资开始玩起猜...
用户958392 2017-04-14 10:58
供应链转型“互联网+”的成功尝试
自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迅速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明灯。运用互联网的平台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模式如雨后春...
用户958392 2017-04-07 10:21
供应链企业做元器件电商已经是趋势!
解读趋势 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历经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进入了电商时代,可叹的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元器件电商。即便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公司投入到元器件电商,各种发起者皆有之,分销代理商群体...
用户958392 2016-06-03 18:40
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为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主动谋划、布局高端...
用户958392 2016-06-03 18:21
实用!2016年营改增最新税率表
5月1日,我国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目前,营改增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营改增后,各行业税率将有哪些变化?本文将为你解答。            ...
用户958392 2016-05-20 16:17
九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物流“潜规则”
入乡随俗,入行随规。如果你是物流从业的朋友或者即将加入物流行业。那么下面一些“潜规则”是必须了解的,做物流就要对每一个人负责。 1对客户的采购经理负责。 签合同的时候,采购经理跟你说,我很...
我要评论
5
11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