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端及负载阻抗的影响
信号传输时,首先要看转折频率上的损耗是否可以接受(线缆有否传输该信号的能力);其次要看源端、负载的影响(是否正确端接)。
末端端接:ZL=Z0,消除第一次反射(最好的方法,但是要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与特性阻抗匹配很困难)
源端端接:ZS=Z0,消除第二次反射。但会导致接收函数变为1/2。通常补偿方法是远端不端接,这样末端电压加倍,补偿了输入端电压减半。缺点是有很大的信号反射回源端。
短线:当传输线很短时,可以看作集总电路元件。此时必须满足
长度<(1/6)[Tr/(LC)^0.5]
只有当往返的延迟超过了信号的上升时间时,才会发生过冲和振铃。
2.未端接线路:
对于未端接电路 ZL>>Z0,ZS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Z0
ZS<Z0时 阶跃响应起始于一个接近100%的过冲。过冲可能导致参考地和外部地间的ground bounce(地弹)
ZS>Z0时 阶跃响应始于一个很小的值,上升过程类似RC滤波电路的响应。时间常数接近 源端阻抗×线路总电容
3.线路中的容性负载:
导致一部分信号在电容处发生反射,其余部分继续向终端传输。
容性负载使通过它的信号上升时间劣化。(可否理解为信号需要对该电容充电,导致上升时间劣化?)
等间隔容性负载(在地址线及数据线上挂接多个芯片时)导致:a.线路有效阻抗减少 b.线路传播延迟增加。导致定时裕量降低,且端接和驱动阻抗都不得不非常低。
PCB蛇形走线可以作为有效的延迟线,延迟线通常会使输入信号的上升沿展宽。缩小蛇形走线间隔会增大耦合,导致上升沿进一步展宽。
用户1326858 2007-11-21 10:37
路过,瞻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