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职场技能

相关博文
  • 热度 2
    2024-1-5 00:18
    632 次阅读|
    0 个评论
    许茹芸的歌曲《突然想爱你》中唱到“爱到极度疯狂,爱到无法想像…在每次与你擦肩的瞬息,如今是你让我想起,那停摊已久停摆已久的心灵…”,唱出了对爱情的极度疯狂与追求。 然而在事业上、职场上,也有极少数人有着如爱情般的对自身工作、自己事业的痴迷和疯狂。对于其中的成功者、成就者,身后有无数的“粉丝”一路追随、试图赶上知识的脚步。然而真的能赶上的,一直只有凤毛麟角的人! 对于学习努力者,有人拼命阅读各种成功学、传记和管理书籍,还寻求那些外表看似成功的“说教者”给予职业发展指导。明明他们就是非常非常努力,但却一直无法形成适合自己灵活操控的“方法论”。面对散乱、无序的学习方向,颇为头疼。虽然也会在工作中尝试新方法,但却总是收效甚微。 另一种学习者,他们会始终如一地、痴狂地专注于某一个大方向,拼命追逐,他们的目标可能显得挺“虚无”,甚至让旁人摸不到头脑,如未来要成为:上市公司老板、科学封面人物、高管策划者、深空探险等等。然而,这些“虚无”正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成功的人、成功的公司所具备的重要特质。 那么,现在就知道了如何成功的“要诀”,是要为自己确定一个远大到…似乎追也追不上的大方向吗?我可没说过这样就能成功!“要诀”不是咒语,不是念念就能成功的!但我完全可以为“要诀”再赋予一些运作法则,让你的“大方向”能够真实地对接事业。我的做法如下: 明确价值主张: 澄清你自己活着的意义、工作的价值及相关经历回顾,将其写在纸上,然后提取出具有共性的关键词,如沟通、澄清、计划、分析、复盘、纠偏等等,然后为关键词分别写描述,这个做法能让你在学习、社交、工作时,根据这份词汇表抓住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遇,让事业具备“外驱力”; 发掘擅长的事: 整理出你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中的好办法、优于他人的做法,并将其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以条目式的方式罗列到纸上,写成一份短句记录表。根据这份短句记录,你就能想清楚自身有那些独有的“独门秘技”,这些正是你的“自驱力”,将它们不断尝试用于工作上,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与定力; 圈定事业意义: 随着以上两个维度的不断丰富,就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发现你正从事工作的意义、与自身大方向的差距、路径(这条路径实际上是随着你的见识、机遇、学习而不断更新的),你就能发现与行业上下游、工作环境及社交人脉之间的真实关系和专业关联,再复盘自己的事业价值和定位。 以上是根据我的职业发展道路整理出的自创逻辑,它不仅仅在我刚毕业时、年轻拼搏时、人入中年后,支撑着我的事业追求与阶段目标,并且还助力我不断突破阶段目标、制定更远、更新的方向;另外,它还非常有利于推动我与更多专业领先者、其它行业有想法的专家进行交流与互助。 如今的我,一想到自己的大方向和事业愿景,脑海里就会是许茹芸的那句:“爱到极度疯狂…”。 这个时代多精彩啊!感谢在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位知识同行者! -------- 本文首发于【牛言喵语】公众号,由 姚晶磊(我) 原创。点击这里: 微信公众号【牛言喵语】,推动跨界思维与职场经验,欢迎关注!
  • 热度 6
    2022-1-17 12:50
    2307 次阅读|
    7 个评论
    其实,这个问题要看每个人的不同职业生涯而定,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比方说有人是企业中/高管,并且专业领先、经验丰富,业绩也很好,那么他不论是在本身企业,亦或是跳槽去同业发展,收入都会比较稳定、比较高。 但是如果人到中年,还是普通白领一枚,专业领域和能力方面也没有自己的特长,那么在职场上就会比较危机,用“随波逐流”可能是最好的形容,看企业是否重视中年人、老员工的经验价值了! 但是对于中年创业,我可以结合自己在疫情前7年的创业经历,分享以下3条个人总结,供中年的您参考: 一、心态要绝对摆正 任何创业都不是为了只赚一份工资和养家糊口,因为创业看待“钱”的概念完全不同,寻求的是利润为先的相对价值,您辛苦赚的钱还得养活团队、支付工资、支撑办公室和设备等。 二、准备好商业计划 中年人创业肯定折腾不起,不可能有年轻人那种反反复复的试错机会,所以需要为您的未来撰写一份商业计划(包括战略愿景),这就好像您的职业规划那样重要!写完后最好找有企业创办经验的朋友提点儿建议。 三、安排家庭与资金 从职场人转为创业者,需要与家庭充份地沟通,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绝对占了您创业成功中的至少一半!创业中涉及的公司资金和个人资产按合规性是绝对分离的,所以不应该把打工人的思维带入到创业之中,否则肯定会大失所望。 综上所述,如果以上三条您还在犹豫,或者有其中一两条很难做到。那么,还是另辟蹊径去学点儿什么知识吧,再叠加上已有的经验,去为自己谋求一条更好的职场之路!因为上述三条都没准备好的话,“创业”真的对您来说是风险太高了! 除非,在您身边有个能力超凡的合伙人,行业中还给你们预留了市场份额,以及有绝对强大的关系资源,才值得去尝试一个连您自己都没想好的“创业之局”。否则您就真的会被现实捶打致死!一如那些恼人的房贷、家人生病、精力不达、孩子学费等等,几乎每一项都是您要面对的比打工更难兼顾的难关。 -------- 本文首发于【牛言喵语】公众号,由 姚晶磊(我) 原创。点击这里: 微信公众号【牛言喵语】,推动跨界思维与职场经验,欢迎关注!
  • 热度 10
    2022-1-14 15:14
    2086 次阅读|
    5 个评论
    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虽然经济和市场都在逐渐回暖,但依旧有上千家企业倒闭,其中还包括开业“有年头”、规模不小的企业。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场经验。创业失败,其实没什么,因为在中国近两年来的“爆发式”创业大潮中,能追逐梦想并发展起来的初创团队凤毛麟角,能扛得住“疫情”风险的就更少了。 一、创业之路,其实也是你的职场 谈起“创业失败如何回归”的问题,我也可以算是亲历过的“过来人”,所以我能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体会。 我创业的国际顾问公司因遭遇“2020疫情”,如今已经在“挂起”状态。在全部停摆之前,我们有7年的国内外发展史。但全球疫情“进行时”期间,我们很难判断出海外市场的恢复时间,在股东们反复斟酌之后,没有提倡员工“共渡难关”,而是鼓励大家重新选择。 说起创业失败之后的找工作问题,社会上一直存在 些许歧义 ,有电视剧拍董事长因公司倒闭而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尴尬”;也有创业失败者因为失败,而不敢面对家人,方寸大乱,自卑感十足。 但是,我却觉得,不论创业“成”与“败”,其实都是人生非常好的一种馈赠,因为有勇气“下海”、追求过梦想的人,才能掌握对商业的全局观和敏感性,如果创业之前还有些许为其它企业“打工”的经历的话,两者结合能产生非常强大的个人能力和竞争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本身就是你的职业生涯,它不是你莫名的试探,是你的职场和人生战场之一,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此处只是关闭了一扇门,你只需去寻找并推开另一扇门,就可以面对新的阳光大道。 创业失败,首先要回归的反倒是你自己的“自信”,那些网上的职业规划师、猎头的建议,听听就行啦。 二、亮出能力,回归上班族的策略 从我这个当过“老板”的人亲自尝试,如何再回到市场上找工作的经历来看,我发现有不少公司在招聘时,反倒会比较喜欢有创业经历的人,他们没有明显的嫌弃或讨厌表现,有的甚至会觉得有创业经历的人,对未来选择会更严谨,处理事情也会更游刃有余。 但是他们对这类求职者,也会有一些特殊“喜好”,比方说希望这个人对商业、目标市场有 敏锐嗅觉 ,或是有比较高效的做事方式、学习方式,能有些自己的观点,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冲劲。 至此,创业失败之后,应该如何重返职场?我将其总结为以下三大关键要点: 1)做任何事都要“有头有尾”,不论创业是否失败,还是因疫情暂搁一下。作为创始人的你,都应该着手以书面形式总结一篇创业得失,特别是那些贴近商业、有市场价值的部分。 2)参加面试谈背景时,如果对方面试官问及你的创业经历,你完全就可以谈一谈你的公司、你的梦想和当初想法,以及你曾经的业绩,甚至是谈谈你合作过的大客户及发展等。 3)参加面试谈观点时,始终围绕行业及专业本身,还可以在对话中加入自己的专业优势,谈谈对行业及企业发展的看法,充分利用你创业时的谈话风格和控场能力。 三、缺乏自信,是回归的最大障碍 从创业当老板的场景回到上班族的“朝九晚五”,自身的心态平衡非常重要!要知道,如果没自信,你绝对会非常难受!因为上班族要面临“金字塔”中下部人数众多的竞争,此时不淡定,就更容易惨败。 就我自己来说,我会把“创业场次”之后的找工作、参加面试,当成是下一场“见投资人”的活动,向他们描述的是我自己持之以恒的事业理念、值得自豪的经历和业绩,同时引申出我自己的工作强项和关键能力。 如果,只是一味地跟着网上的职业规划师、猎头的建议去定位未来的机会,那可能真的会让你感到无限迷茫!他们是服务于“上班族”的职业发展,其中的多数人甚至对个人创业、企业经营等方面,完全是个“文盲”。 这不仅是在浪费你的时间,打击自信、徒增伤悲,还会让你直接汇入到人潮涌动的高度竞争“白刃战”。此时的你,还能确保在职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吗? -------- 本文首发于【牛言喵语】公众号,由 姚晶磊(我) 原创。点击这里: 微信公众号【牛言喵语】,推动跨界思维与职场经验,欢迎关注!
  • 热度 6
    2022-1-13 09:19
    2423 次阅读|
    4 个评论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各类新知识的迭代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常规的知识积累。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新时代,如果还在墨守成规地应付每天工作,大概率会在未来3-5年被挤入“淘汰之局”。 2020年疫情以来,从在线学习途径上看,也有不少人每天都在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市场热门课的“碎片化学习”(视频网课、公众号、电子书、行业资料等等),但是这种不聚焦的学习方式,不仅让职场新人感到迷茫和无目标,也常让有职场经验的人感到很难落地。 那些视频上网红老师们的经验故事、知识观点,看起来都很有道理,讲得都很精彩,也都挺有“亮点”。然而,到自己实际要用时,却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说得出、套不上。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再思考一下: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碎片化学习”,到底有什么用呢?其中的知识点与背后逻辑,应该如何转化为有用的“行动”,到底是什么在阻碍着转化的有效性? 我的观点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源,是那些“碎片化”知识缺乏了正统的教育结构和落地体系,特别是带有创新方法的知识,不是简单的培训分享,它带有一定的战略技术与落地性。然而,在线平台上多数的知识课程水平却参差不齐,追求课程的网红效应,强调故事精彩,但缺乏落地结构。 引用一位事业不差的老板朋友的话来说说:“抖音上的x大师培训,学到的不是什么'真知识’,就只是那些人的职场见识而已”!虽然,我也挺认同这位老板的看法,但我不认为别人分享的“碎片”一定是没用的,而是需要分析、整理和汲取其中的精华。 为此,谈谈我是如何从“碎片”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让我不仅能积极吸收、过滤出适合自己事业的逻辑与内容,还能通过社交带动周围爱学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我将其归纳为以下三大部分: 1、对学到的“碎片知识”进行格式化处理,如进行分类和分组,分别赋予量化指标、测算不同类型“碎片知识”的搜集效率;同时,需要思考各种应用场景,来推敲这些“碎片知识”的未来可落地性、可靠性。 2、在经过上述处理后,整理出其中具有“管控”特性的要素、要点,以便能规划出一条自己能把控的学习主线;同时着手制订应用计划,设定里程碑、截止线、预期成果等等,融合已有经验,在工作场景中进行反复“假设”、推敲。 3、不断对接触到的“碎片知识”进行分析及融合,在经过上述方法多次优化之后,将“碎片知识”变成自己适用的核心竞争力,找机会在职场上主动提案,如尝试去解决工作中比较大的难题。但首次创新做法的自我目标设定,只需要60分就够了。 在实际操作中,还将涉及到更多外延。然而,这套方法的成功关键在于,你想通过它,最终获得什么? 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亦或是想创建、领导起一整个学习型组织?另外,它跟你当前在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内,想去转化出什么样的行动和业绩,也极为有关。 -------- 本文首发于【牛言喵语】公众号,由 姚晶磊(我) 原创。点击这里: 微信公众号【牛言喵语】,推动跨界思维与职场经验,欢迎关注!
  • 热度 11
    2022-1-11 10:40
    11468 次阅读|
    5 个评论
    “上班已经很累了,难得有休息时间可以放松放松”,这几乎是多数人下班后,自然而然想到的不学习的借口。有人可能还会进一步地想:又优秀又很拼的天才,在世界上本来就属于“稀有生物”。 因此,通过你简单的提问,我相信你是真的很想投入学习,只是当前欠缺合理的方法,那么我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自学的看法、做法。 一、抓重点,从来不是身份转换 职场挺早之前有一句话:“有些人已经很优秀了,但他们还在不断努力学,这有多可怕啊”!这句话很形象地诠释了职场上那批又优秀、又努力的人。 每个人从小一路长到大,直至毕业后进入职场,都要经历一关重大转折——行为处事方式的改变,但它不是企业们爱跟你们说的从“学生身份”转成“职场人身份”那么简单直接,因为这样子的身份转换,只是为广大“搬砖”和“996”的普通职场人准备的。 职场精英的正确“打开方式”从一踏出校园就有自己的发展路线,通常是以他们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基础,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对周围人、事的观察和自我判断,展开多维度的发展与迭代,如:从校园习惯的跟着他人“学习”的单通道,变成“学习+经验积累”的双通道,甚至变成“学习+经验积累+人脉发展+影响他人…”的多通道。 这条路看起来很酷、很“High”吗?也一定会很精彩!但这么做,会不会很难实现? 二、勤应用,业余自学的管控逻辑 就我自己从学校踏入社会的经历来说,我观察到的多数学长和中年前辈们的工作状态完全是一种(如今职场爱说的)“摸鱼”状态,上班假装很忙,遇到领导阿谀奉承,下班外出娱乐、打牌喝酒。 但我也看到有极少数的学长,显得非常优秀,他们不仅上班认真工作,工作外还抽空看书、上夜校、考级 ,在工作中总能解决很多关键难题,虽然平时一点儿也不擅长拍马屁,但一样深受领导重视。好在,当时带我的学长(大我10届)就是这种人。 说回我工作外的学习经历,我其实一直处于一种持续探索、随时准备突破现状的状态,从刚踏入职场至今的数十年来, 我始终认为,不论在哪类职场,都有业绩卓越的人,他们绝对是值得我追随的事业榜样。 说起边工作边学习带来的压力,早期也曾让我感到非常迷茫,还遇到过数次因为自身掌握知识不连贯、无人请教而造成的困惑及瓶颈。后来通过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再加上自己不断尝试、总结,如今终于理顺了。 在此,我将自己在工作之外的自学逻辑,归纳如下: 1)确定中长期学习目标(明确某领域方向、某行业内的模块),制定计划并量化,使其在落地后还能采用差距法进行复盘、纠偏; 2)参加一些与中长期学习目标相对应的社交群体,通过社交认识一些专业领域对口的人,适时发起互动性质的交流与学习; 3)根据自己的工作强度和生活节奏,明确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周期(比方说每周10小时),同时作好每次的学习笔记; 4)追求边学习边实践,如果在自己工作场景里没法应用,就推进到朋友的职场中去融合,给他们赠送“点子”、获取反馈; 5)通过自己的不断自学和实践,尝试提取可量化、可迭代深化的关键要素,并形成独有的经验和思想,输出Know-how。 三、有灵魂,才是竞争的真正实力! 现如今,从我工作后的持续学习历程来看,要让自学保持在一种“激情澎湃”的状态上,就是要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灵魂思考和规划方法(如上述我分享的)。通过“学习+应用+社交+资源”的整合运转,让自己能看到“知识积累”逐渐变成“事业绩优”的全过程。 如果,只是跟着大众热点去学习,那可能真的会让你感到很迷茫,也会让你面对最难突破的自我思想障碍。这不仅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徒增伤悲,还会让你直接加入到人潮涌动的竞争“白刃战”。此时的你,还能确保在职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吗? -------- 本文首发于【牛言喵语】公众号,由 姚晶磊(我) 原创。点击这里: 微信公众号【牛言喵语】,推动跨界思维与职场经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