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炒作

相关博文
  • 热度 25
    2015-10-14 07:35
    1361 次阅读|
    0 个评论
    互联网兴起,为喜欢看热闹的网友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多数情况下,大多数网民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一旁冷眼观网事。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热点事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吸引百万级的关注和转发,其影响力之大之快,多半少不了互联网里爱看热闹的大众,这些大众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切存在,并且以其巨大的能量催生了互联网事件营销。   要问21世纪什么最贵,眼球或者说注意力当仁不让。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世界网民建立了一条信息化高速公路:当前互联网一分钟产生的信息量已经达到人类几千年的总和。在享受海量的信息便利的同时,也有被信息淹没的困境,于是有了信息焦虑感,企业如何抓住网民挑剔的眼光,成为世纪难题。   超强的开放性和扩散性让互联网与生俱来就是事件营销的伊甸园,也因此满足了网民爱看热闹的“嗜好”,看热闹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不少围观盛况。爱看热闹其实是一种看客文化,一代文豪鲁迅在小说《药》中就曾鲜明阐述。 由于受到中国的管理体制等影响,爱看热闹的看客文化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可以说是国内的一种天性,只是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虚拟世界里,爱看热闹没有风险,人们在心理快感得到满足的同时,还能捎带踢上一脚,吐口唾沫星子。   受到收入差距和环境压力等多重因素的挤压,大多网民都有仇富、同情弱者、猎奇等心理特征,网民对于网络上的事件有着第一关注力,这也就造成网络上各种约架、约骂、刷数据、炒作等风气盛行,在此期间,网民享受着坐山观虎斗的快意,而商家也暗暗消费着网民高关注带来的"眼球经济"效益。   既然网络事件营销的重点是如何吸引网民看热闹的兴趣,那么,事件营销又该如何引爆呢?   文话天下(wenhuatianxia8)总结了一下,互联网事件营销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制造事件制造话题;另一类是没本钱全靠借——借助当下的热点事件,搭顺风车来提高企业品牌的曝光度。从效果来看,制造热点事件带来的效果更好,因为企业可以掌控事态发展,拥有更多话语权。   企业制造热点事件除了需要周密考量天时、地利、人和因素,还需要有周密的策划。首先事件带来的话题需要有争议性,要能给网民留下参与互动的空间,只有能够和网民充分互动的话题才能像病毒一样扩散传播。此外要找到合适的土壤来播种话题种子,互联网社交平台是理想的土壤,互联网早期,论坛、贴吧、博客、人人网等平台是首选,随着微信、微博、自媒体兴起,上千万转发和评论、上百万+的阅读量,使得事件营销引爆场合来了360度大漂移,微信的强关系和微博的弱关系、以及自媒体的粉丝社群,让事件传播更精准。事件营销要想引爆,还需要进一步的煽风点火才能引起围观和扩散,发帖和回帖、转发、互粉等手段必不可少,当事件在互联网引爆后,接下来是在纸媒扩散,电视媒体的定论,最后事件方站台定论,公布事件的“真相”,事件营销才能算功德圆满。   说到互联网事件营销,不得不提到水军这个神秘和无所不能的群体,水军也叫网络推手,这是一个伴随互联网发展而诞生的新族群,水军主要由专职和兼职人员组成,分工明确,集团化作业,主要以发帖、回帖、顶贴为手段,替雇主事件进行网络造势,每一个热点事件背后都有成百上千的水军共同完成,如闹得满城风雨的3Q大战、王老吉捐款事件等,到处都隐藏着水军的身影。水军虽然保持着余则成式地下工作方式,但水军对事件营销功不可没,以至于现在很多公关公司、大型媒体、企业都与水军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   随着技术瓶颈越来越显现,会营销者得天下,会来事的营销更受欢迎,传统营销方式已经被互联网的打法搞乱了阵脚,乱拳打死老师傅,这就是互联网时代。 文话天下(微信公众号:wenhuatianxia8),不一样的热点解读。
  • 热度 31
    2015-5-14 17:03
    6501 次阅读|
    3 个评论
    今天有一个搞机的KOL发了一个微博,大意是乐视因为发布手机时掀了行业底裤,遭到竞争对手和供应链的联合封杀,面临无限期延迟供货的窘境。 对于这个事情,华强电子研究所分析师潘九堂的回复是:“ 鬼扯,应该是乐视自己研发(骁龙810没那么容易优化)和供应链没搞定而已(DDR4和索尼摄像头芯片等供应紧张)。” 很多跨界企业经常犯的一个毛病是把过去自己所在产业的毛病带到另外一个产业。 比如封杀这件事情,以前互联网公司常干,什么腾讯封杀360,爱奇艺封杀360影视,百度封杀360浏览器(咦?为什么都是360)。首先一个企业封杀另一个企业本身这事就不是很靠谱,360中了这么多*还不是越战越勇。 苹果、三星做到这么大,在供应链话语权这么大,尚且做不到封杀竞争对手,因为彼此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能够封杀掉互联网公司的在中国只有工信部,同理手机公司也一样。 再来说说封杀的这个原因,是因为乐视在发布会把行业BOM成本爆出来了,撕掉了行业的底裤。 拜托,几年前小米1999元的价格出来才真正是动了行业的奶酪,就算这样也没见有什么供应链去封杀小米。锤子老罗当初微博得罪了那么多手机品牌,也没见有什么厂商封杀。 乐视现在是什么级数?出货量有多大?有必要要到供应链去封杀吗? 对于这件事,笔者只想说,虽然手机行业现在越来越Low,但请不要想象得这么Low好吗? 说到这里,我总算想起乐视手机给我的违和感到底在哪里了。凭良心讲乐视手机的外形和配置定价都不错,但是乐视的宣传总让人有一种从三年前穿越到2015年的感觉。 在业界已经被所谓互联网手机和耍猴手法弄得审美疲劳的时候,乐视还在自以为高明的报BOM成本、“超越苹果”的宣传实际上已经落后业界平均水平至少1年以上了。 难道我们不知道你现在报的价格是期货价么?难道我们不知道什么叫“饥饿营销”吗?难道我们不知道股票发行价只有机构和庄家能买到,散户只能看一看么? 搞不定供应链就实话实说,何必搞出“封杀“一说呢?你就算说被人追杀都比”封杀“可信度要高吗! 希望乐视后续能提高炒作姿势水平,再怎么说也不是煤老板来做手机,维护行业形象靠大家!  
  • 热度 20
    2010-10-13 14:41
    2032 次阅读|
    0 个评论
    看到魅族CEOJ.Wong发帖称因M8外观设计侵犯了苹果的设计将面临停产,于是他发邮件询问乔布斯,乔布斯回复“因为你们偷窃了我们的创意和知识产权”。在我看来,魅族一向都喜欢炒作,今天搞个内幕爆料,明天搞个小道消息。与魅族沾边的新闻,可信度都不是很高。 当然,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看出这是魅族的炒作,如果真的是乔布斯的做法,他会在M9快出的时候才动M8?并且如果是要禁止魅族M8的销售,怎么可能还给你时间清理尾货?这无非是魅族M8卖不动了,本来就快退市,现在赶紧拉着苹果炒作下,把****掉,并且为M9打好宣传基础,非要往自己脸上贴金说什么被迫的,让一些人在M9和iPhone4之间纠结的人因为爱国情节而选M9。魅族今天可以抛弃M8明天同样会抛弃M9,原因在于魅族就是一家没发展规划只求尽快捞钱的公司。忠告一句,要想真的卖得好还得靠质量靠技术,消费者再有爱国心也不会去买一部质量不好、售后没保证的手机。 魅族不应该模仿iPhone 魅族M8我在专卖店体验过,缩放图片很不流畅,而且装的弹钢琴软件也不能同时按3个音符。所以说是伪多点触控。硬件再牛没有软件开发商支持、都是网友自己编写的比较粗糙的应用软件。 魅族的外观跟iPhone3G/3GS的外观连按键都要仿,只不过多个M而已,机器的整体外观就更不谈了。M8菜单显示操作方式连歌曲播放的菜单样式都是模仿苹果。魅族M8的交互全来自于iPhone,国产手机要崛起,则需要自己的创新,但是不是抄袭,M8从一出世大家都知道是iPhone的仿品,只是不是高仿而已。国产真的要出头还是做出自己特色的东西,不然你仿人家的,人家当然有权告你。一分价格一分货,苹果的售后服务和机器质量也都受到消费者好评。 一味模仿,做的再好,也是假的,不正确面对,只能被淘汰,有志气,有理想可以做的比苹果更好,看看可口可乐为什么不靠百事可乐公侵权,只因为人家不是模仿是创新。成天只觉的自己的好,最终只有两字,“淘汰”。 也不是我不爱国,不支持国货,但有的国产的东西真的不能跟人家相比,用一句流行词来说就是“谁用谁知道”,不过,魅族有一大优点:价钱便宜。 苹果并非针对魅族 触屏的这种外观设计带唯一按键确实就是苹果设计出来的,这点无可非议,至于很多人质疑三星、LG、或是山寨的1:1,苹果倘若细究起来也确实是可以起诉他们。但是今天苹果没有起诉他们,而起诉魅族M8,本身也并没有错,比如你偷了钱,你不能够说因为他也偷了钱,你还没抓他,你再在抓我,你就是不道德的。 很多商业事件后面还有很大的复杂背景,比如说山寨的,苹果或许没把他看在眼里,比如三星、LG,因为他们都还是苹果重要的闪存以及液晶屏的供应商,苹果也可以不控告他们。但今天苹果控告魅族,别说J.Wong喊的再冤,也别把这事上升到什么国家,民族这种层面上,苹果走的是正规的法律游戏的规则,告你的话,你可以在法律的游戏规则里跟他斗。 魅族是既不愿意付钱又要剽窃别人的设计,看博文的你觉得这样做很对吗?苹果设计出这个外观,并申请了专利,这些都是要成本的,苹果的产品能收到这么多人的追捧,设计部人员也是功不可没,要知道苹果公司每年的设计预算很高。 魅族M8曾经自诩为“神机”,但M8真能称得上神机吗?不见得吧,我个人非常反感J.Wong那种自恋,如果说乔布斯是自负的话,那J.Wong真的就是纯YY自恋的那种。他的那些言行,比如说从没用过iPhone,连自定义的对手的产品都不重视的人或是说大话的人,无语之。 我也没有看不起任何用魅族的用户,毕竟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但是我非常反观那种把一台M8说成天上有地下无的产品,本身就是因为看重它性价比而去买它,说白一点就是图他在这个档次上有够便宜。 魅族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担当击败苹果的历史使命,如果一切顺利,20-30年内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品牌引领3C发展的潮流,但不是现在。    
  • 热度 39
    2010-6-7 16:54
    9855 次阅读|
    19 个评论
    前段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说大蒜涨的厉害,政府新一轮对房地产的调整,股市的暴跌,导致大量资本流入农产品市场,后来政府打压炒作农产品之后, 这些资金流入了电子市场,电子料很多是标准件,特别是我们常用的FLASH二三极管,都是通用的,囤积个2年都不会有问题。有些新入行的,手上有资金的,可以买断某一个型号,大概动用个几千万资本就可以了。 以前工厂都会做些库存,而现在都是有单才生产,都不敢追高,现在价格实在是太高,所以只要工厂有点波动,会导致上游剧烈波动。越是这样的情况,上游的计划越是做不准。 工厂的生存甚至比2008年金融海啸更有挑战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6月FOXCOON 带动了新一轮工资上调,大概在30%,其他中小工厂如果不跟进,很难招到工人,中国工人本来就在减少。现在的工人大部分都在90年后出生的,都接受过高等的教育,不愿意从事一线的劳动,宁可工资低,也愿意在OFFICE工作,这个是现在的实际情况。 80年后的,70年后的都工作很多年了,也渐渐退出一线。 如果游资炒作农产品,政府会干预,而炒作电子呢,这个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我们的制造企业到底该如何面对,我们的电子贸易商该如何面对2010年的下半年市场。我们都是充满迷茫!
  • 热度 21
    2010-3-30 13:50
    2920 次阅读|
    1 个评论
    作者:磐石之心 惠普质量门事件又将 NVIDIA( 英伟达 ) 公司推到风口浪尖,甚至有媒体也开始质疑 NVIDIA 当年的问题显卡流向,甚至开始怀疑当时 NV 向 OEM 厂商提供的 3 亿美元补偿款去向。 2008 年 7 月, NVIDIA 已经第一时间承认显卡存在问题,并向消费者道歉,此外提供了 3 亿美元的补偿款用于 OEM 厂商的售后服务,可以说 NVIDIA 已经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了应有的责任。   但是现在又有相关媒体和企业借助惠普质量门事件重新翻旧账问责 NVIDIA ,在这些话题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下面就简单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不仅仅使用了 NV 显卡的笔记本出现过热问题。 从目前惠普质量门中所涉及到的笔记本,除了 DV2000 和 DV3000 系列外,还包括 HP 6531S 、 HP CQ40-122AX 、 HP 4416S 和 HP 6515b 等型号的笔记本。 DV2000 和 DV3000 系列产品使用 NVIDIA 那批问题显卡,而 6531S 等型号则使用的是 ATI 显卡。 此外,我们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联想   烧主板”“宏碁 烧主板”“华硕 烧主板”等关键字,也能看到几乎所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都出现过烧主板和过热问题。笔记本散热差,这是这类产品的通病,即使没有使用 NVIDIA 的问题显卡,也有可能因为机器散热性能差、出风口被堵、风扇性能不佳、玩大型 3D 游戏导致显卡发热量增加等原因最终致使主板烧坏或者黑屏。 其次, 3 亿美元补偿金流向或许 OEM 厂商能够给出答案? 也有很多人开始向 NVIDIA 求证 2008 年曾经宣布拿出的 3 亿多美金到底都花在了哪些地方?其实,这个问题更应该问 OEM 厂商,因为当时我记得 NVIDIA 是按照 OEM 厂商采购的问题显卡数量支付的补偿款。当时也有媒体报道,部分 OEM 企业将 NVIDIA 提供的补偿金另作他用,而并未针对问题笔记本进行相关的售后,甚至连起码的声明的都没有。 当时 NVIDIA 的那批次封装有问题的显卡被惠普、戴尔、联想等多家企业使用,但是只有惠普和戴尔第一时间向消费者承认产品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维修方案,而其他厂商并未对此发表声明,也并没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所以, 3 亿美元的去向只有 OEM 企业知道。 再次,面对质量问题,企业的不同态度。 有网友表示:“我们不怕产品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之后,厂商的态度。”笔者又翻看了 2008 年 9 月份各大媒体针对 NVIDIA 显卡发热的专题报道。报道中,我们看到 NVIDIA 第一时间站出来承认产品封装缺陷,可能导致出现的电脑故障。 同时也为 OEM 厂商准备了充足的补偿款, 3 亿多美元。作为一个显卡提供商, NVIDIA 面对的是 PC 厂商,而不是终端消费者,但是 NVIDIA 第一时间为终端用户提供了解决方案,那就是下载最新的 BIOS ,从而提升主板的稳定性。同时,封存了未发货的问题显卡,改进生产工艺, 2008 年 7 月之后生产的显卡不存在类似的质量问题,所以外界盛传的 1800 万片问题显卡的数据可能并不属实。 所以,在显卡过热事件中, NVIDIA 一直是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尽了自己的努力帮助企业和用户解决问题。可是我们却看到,其他 CPU 和 GPU 生产商,在面对终端消费者的产品问题的时候,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而是躲在事情的背后。更让人愤怒的是,部分 OEM 厂商甚至对于产品可能存在的故障只字未提,所以补贴的 3 亿美元到底做何用途, NVIDIA 更无法知晓了。 最后,消费者永远都是弱势群体,永远都容易被“误导”。 其实消费者永远都是弱势群体,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他们无法得知一些事件背后的力量推动。比如,部分用户看到惠普质量门,就老是疑心自己使用的 NVIDIA 显卡笔记本会发热。他们却不知道,在 2 年后 NVIDIA 显卡发热事件旧事重提的背后或许是有力量推动。也不知道,出问题的显卡就只有那一批次,之后的 NVIDIA 显卡不再会有类似的发热问题。 在这场规模浩大的事件中,部分媒体也趁机炒作,希望能够借助这个热点显示自己的存在,而结果是大大的误导了消费者,这样做是非常不负责任的!